《太玄仙道》第16章


而后回到守拙峰,冲莫言拜了三拜,莫言坦然受之。
随后清风奉太玄子之命,召唐易相见。
入了大殿,太玄子望着唐易,心中满意至极,自己这个徒弟天资极高,悟性绝佳,更难得的是一颗清净心,年少却不轻狂,无骄娇二气。
“自今日起,你便主领下院。”太玄子淡淡道。
唐易微微一愣,道:“师尊,我不过刚入筑基,修为尚浅,怎得当此重任。”
太玄子微微摇头:“你虽修为不高,但若论练气筑基境界的感悟,同辈之人无人能胜,让你总领下院,又不是掌管太玄门,有何担当不起。”
唐易听后,有些无奈,他实属不愿沾染这些杂事,一旦掌管,俗务自然不少,哪像现今逍遥自在。可师尊有令,唐易只得遵从。
领了太玄子法旨,唐易便乘鹤去往下院。
“你舍得吗?”大殿之中,清风问向太玄子。
“舍得舍得,若是不舍,如何能得。”太玄子悠然一句,清风闻言默默点头。
第22章 总管() 
乘着仙鹤,飞往下院,上次入门之时虽是沈玄引领,唐易倒也识得了路,“没想到兜兜转转,又回了原点。”念及此处,心中不禁有些感慨。
下院极大,单论面积而言,应是太玄门中最大的建筑,分为东西两院,东院为修习之地,传功长老也居于此。下院长老与太玄长老自是不同,不过是外门弟子,筑基境界。
西院为弟子居住之地,因新晋弟子尚未筑基,故西院还设有厨房,供弟子用餐。
到了地方,唐易径直去了东院,见有三座独立小楼,应就是传功长老住宿之所。
唐易过去,站于门外:“不知几位长老可在。”
声音不大,却穿透了隔音极好的墙壁。
正在屋内打坐静修的陈哲和江守义二人听闻,忙出了门。
看见唐易,俱是一惊,不过十一二岁却筑基有成,两人心中不由隐隐有些猜测,陈哲抱拳拱手:“可是唐易师兄。”
唐易一愣,突然想起王然之言,微微苦笑,不成想还真是名传太玄。
而后也拱手道:“正是,见过两位长老。”其实唐易身为内门弟子,唤二人一声师弟即可,不过看他们俱是鬓发斑白,显然年岁不小,这声师弟却怎么也喊不出口,只得以长老相称。
“见过师兄。”陈哲和江守义倒无任何心里负担,一声师兄叫的极为顺口,修行本就是达者为先,二人修道百年,类似情况经历不少,早已适应,更何况唐易年纪轻轻就有如此修为,大有可能成为真传弟子,两人自是愿意与之交好。
三人互相寒暄,“不知师兄今日大驾光临,有何指教。”陈哲恭敬问到。
“奉掌门法旨。”唐易神色一正:“自今日起总领下院。”
陈哲和江守义对望一眼,有些困惑,下院还从未设过总管之人,不过既是掌门之意,二人也不犹豫,俱都躬身领命。
“日后还烦劳二位长老多多配合。”宣完法旨,唐易语气转温。
“师兄放心,我等自是省得。”二人齐声答道。
“今日是授课日,还有一位江长老在闻道阁,不若将他唤来,拜见师兄?”陈哲小意询问,之前从未和唐易打过交道,不知他是怎个脾气秉性,自是谨慎一些。
“不必,不能耽搁了学业。”唐易摇头,“等授课结束再说吧。”
而后唐易问了二人一些下院规矩,两人俱都一一作答。
待授课将结束时,二位长老陪同唐易去了闻道阁,只见里面一位长老正在答疑解惑。
“这位就是江守信江长老。”陈哲介绍着:“也是守义长老的兄长。”
唐易恍然,难怪二人相貌有几分相似。
“还有哪位师弟有疑问?”江守信微笑问着,见众人没有反应:“那今日便到这里,若有不解之处,可私下再来寻我。”
“谢长老。”众百弟子齐声答到。
其实担任传功长老也算是美差,竞争颇为激烈,若不是自身根基极牢,对练气境界感悟颇深,根本不能胜任,不说待遇,只说这数百外门弟子中,总有不少成就内门,乃至还丹的,今日授业之恩,或可有千年遗泽,故此每位传功长老都尽心尽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江长老,你出来下。”授课完毕,陈哲便把他叫了出来,而后将唐易之事传达与他。
随后,三位长老便簇拥着唐易进了闻道阁。
众人见唐易进来,俱微微吃惊,再听陈长老宣布,更是心中百味交杂,一同入门之人,时至今日,却有了云泥之别,旁人也好,至多是羡慕嫉妒,蓝奕世除妒恨外,更多还是惶恐。
时隔多日,再见众人,唐易也有些许奇异感觉,不过他现如今是为上位,自是不如众人心中复杂。
“诸位师弟师妹,大家也算熟识,我今即总领下院,日后若有何事,自可寻我,望师弟师妹勤加修炼,早日筑基,成就内门。”唐易主管下院首次发言便简单结束。
众人不管心中是何念头,俱都躬身,道:“谢过师兄。”
唐易点点头,而后和三位长老一同离去,留下心神百味的诸人。
东院之中,原本三座小楼是由三位传功长老居住,而唐易一来,江守义自动将屋子让出,和大哥江守信同住,不过修道之人大多不恋俗物,是故屋内也没什么好收拾的,不多时便腾了出来。
唐易倒有些不好意思,本不想麻烦三人,住到西院去,但三位长老一再坚持,唐易倒也不好拂了他们面子。
转瞬一月即逝。
下院每月三次授课,主要讲解练气境界许多共通问题,而其余时间则靠自觉私下请教传功长老,故此唐易在下院日子并不悠闲。
除了蓝奕世时常躲着他外,其余人等心态转变极快,不管是真心佩服,还是特意借请教之名交好,都对唐易颇为热情。
而唐易也知晓了接引峰上的口角,却不甚在意,蓝奕世只是性子有些偏激,又未真正做些出格之事,唐易自不会与他计较,只不过他以己度人罢了,而唐易自也不会主动向他解释。
李信这几次前来,都是抱着结交唐易的目的,不过见唐易不冷不热,好在他也知晓分寸,每次拿捏极准,不惹唐易厌烦。
落芊倒是大大方方请教唐易,一心向道。
唯离奈或是少年意气,如遇疑问,便只寻三位长老。
唐易这一月中收获极大,太玄仙门传承至今,每代都有诸多弟子,各种修行疑惑,各类功法冲突,俱有记载,流传至今,亦是每位传功长老必修之课,他自不例外。
而通过这些经验累积,再结合诸多弟子的疑问请教,唐易对练气境界,从另一角度又多了些体会感悟。
自修炼以来一路顺风,也未遇见太大难题,此番才真切感受到旁人练气之不易。
短短一月时间,唐易便把历代弟子诸多难题,融会贯通,弟子再来询问,皆能逐一解答,从无错漏。
第23章 离奈() 
悠悠又是年许。
唐易经一年磨砺,行事愈发沉着,稳坐下院总管之职,虽只是外门弟子聚集之所,但也诸事繁杂,有人的地方便有纷争,即便身处仙门,亦不能免俗。
单说这三位长老,许是困于筑基,断了仙途之念,自然便添了些世俗心,时常就有些摩擦,两位江长老自是一心,而陈长老仗着在三人中修为最高,资历最深,则对二人不太入眼。
当然,在唐易面前,三人自是不敢有何冲突表现,虽是不合,但也知轻重,没因此误了授业解惑,唐易也就放任自流,顺其自然。
闻道阁虽只是外门弟子修习之所,但却是太玄门之基础,乃是重中之重,平日里除长老解惑,隔段时日,也偶有还丹境界师兄授课。
每逢此时,唐易就默默旁听,虽说练气境界问题,对他来说自是不在话下,但同样问题,不同之人便有不同思路,更何况还是高自己一个大境界之人,触类旁通,见微知著,收获颇丰。
也是由此,唐易倒也结识了几位还丹境界的师兄,不过都是丹成三品以下,不为太玄真传。本以他的境界,自是不够资格,但既身为内门弟子,天资极高,又颇受掌门重视,寻常还丹之人,也不好轻视于他,言谈间,让唐易对还丹之难也多了几分认知。
这日,张灵风和沈玄来下院找唐易游玩,待日落时,二人才返回。
唐易送两人走后,回转东院,路至闻道阁时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