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高官》第1565章


有聪明的人说那是红…军在枪口上安装了消声器,所以听不见枪响。
听不见枪响自然就很难找出射击者的位置,也就是无法还击,最多就是朝自己怀疑的地方乱打一切。而自己一方不断死伤无疑加大了众人的恐惧心理,加上这段时间被红…军的火炮弄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是以很多时候当为首的军官被对方击毙后,这支侦察部队也就争先恐后地举手投降,大叫着请红…军过来接收,不要再打他们了。
那些回来报信的士兵根本就是红…军故意放回的,目的就是让他们将恐惧通过他们惊恐的言行传达到信阳城里的每一个官兵,让他们的士气更低落,让他们的恐惧更高涨。
红…军的目的自然达到了,困守在信阳城里的东北军现在除了害怕就是对外界的一无所知,他们完全不了解包围信阳城的红…军情况,根本不知道对方如何布兵如何设置阵地。
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向南…京方面求救,不断要求上司派兵过来,不断要求外围的傅…作义将军马上发起进攻,打通信阳城与外界的联系。
同时也要求在郑…州、驻马店方向的东北军、西北军、晋军向甘岸镇进攻,从北面打通信阳城对外的道路。
另外他们还在心里祈祷红…军慢点动手,等南北两个方向上的东北军、西北军、晋军到齐了再动手。
红…军的节奏虽然不是由被围的东北军所能控制的,但彭总和郭拙诚似乎还真的按照他们守军的心愿在行动,迟迟没有动手。直到南…京方面派出的大部分援军已经靠近甘岸镇、已经与傅…作义的部队开始会师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第三军才对被围的信阳城发起了总攻。
红…军的攻势可以用排山倒海来形容,以强大的火炮为先导,对守军的工事和阵地先进行了长达一个半小时的清扫,然后步兵才开始有序的进攻。
犀利的炮火、精准的射击、高昂的士气,根本不是人心惶惶如惊弓之鸟的东北军所能抵挡的,当潜入的红…军特种兵出现在城里对那些军官进行点射的时候,信阳城里的东北军都知道大势已去,一个个毫无斗志。
很多官兵甚至大大地松了一口气,不但没有组织队伍进行抵挡,反而将武器集中起来,排着队伍等待红…军来接收。
战斗从开始到结束只进行了两个多小时,城里四万多东北军就向红…军投降了。
唯一让彭总不爽的是第57集团军军长缪徵流在第一轮炮火中就被炸弹炸成了碎片,连尸首都无法凑齐,也就不可能全头全尾地把他抓获了。
(感谢njluyujiang的月票,感谢各位的订阅支持)(未完待续。。)
第1538章 大起义() 
第57集团军军长缪徵流根本就没有想到红…军今天会发起总攻。
当红…军的炮弹如冰雹一般打过来时,他正带着一班军官在城里检查阵地和工事的修筑情况。炮弹在他身边落下,他才知道糟糕了,但他根本来不及躲藏。
虽然他被反应迅速的警卫人员扑倒压在身下,但122毫米口径的重炮可不是一个警卫员的身体所能保护的。当炮弹爆炸、硝烟散开时,缪徵流毙命的地方已经成了一个深达三米、直径达八米的巨坑。
那里不说找不到缪徵流和警卫员的任何痕迹,就是他的那班手下都灰飞烟灭。谁也不知道刚才那里扔下了几枚炮弹,谁也不清楚为什么红…军的炮弹砸得那么准:“是缪徵流的运气太差还是因为红…军炮兵知道他在这里而直奔他而来?”
没有人考究这个问题,也没有人替缪徵流悲哀,因为红…军的攻势根本就让他们没有时间去考虑任何问题,更没有时间去哀伤别人。
当信阳城的战斗结束后,彭总率领的工农红…军第二军开始向驻马店、郑…州猛插,而郭拙诚的工农红…军第三军面对面地迎向傅…作义的集团军。
傅…作义的集团军是临时组建的,本来他们是各个军阀遵照南…京政府方面的命令临时归到了傅…作义的手下。但是,傅…作义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很多部队是到了,主官却没有前来报到,有的主官前来报到了。他们的部队却远在数百里之外……
总而言之。他的这个集团军只能算是名义上的。其实力与一个集团军相差甚远。这也就是彭总的工农红…军第二军杀向实力雄厚的驻马店、郑…州,而郭拙诚的工农红…军第三军迎面对撞傅…作义部队的原因。
相对第二军而言,郭拙诚的部队人数要少得多,因为他的部队主要在空军方面,在装甲部队方面,而现在出动打仗的都是纯粹的步兵和炮兵,他部队的战斗力自然没有林总的第一军、彭总的第二军强大。
只不过无论是郭拙诚还是彭总、林总都没有想到,傅…作义早已经做好了起义的准备。当他得知信阳城被红…军轻易夺下。立即就开始实施。
傅…作义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也是一个敢想敢干的人,他在带领西北军进攻东双河镇试图夺回这个要地的时候,他就知道了红…军的目的——围点打援。
只不过他没有想到的是红…军这个围点打援的方法有点不同:其他人采取围点打援时一般都是将那个点围住,然后集中主要力量歼灭前来支援的部队,在援军没有集中没有到位之前消灭掉,以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不让被包围的敌人和敌人的援军形成合力。
而这次红…军的围点打援虽然也是把这个点包围,但并没有集中主力打击援军,而是坐等援军到位。坐等援军会师。
在很多军官看来红…军这么做不是愚蠢就是因为红…军自己的部队也没有到位,还没有做好歼灭敌人的准备。或者看到南…京政府方面的援军不断到来,因而不敢发起进攻,害怕被南…京方面的军队所包围而退缩了。
只有傅…作义感到了震惊,感到了红…军的力量远超自己的想象,也知道了红军为什么这么做:他们不是没有准备好,更不是害怕,而是霸气十足,他们要对信阳城的守军和外面的援军在最短时间内一网打尽。
于是,傅…作义加快了起义的步伐。
实在是不加快不行了:如果红…军对自己这边的部队发起了进攻,那时候再归顺的话可就不是起义而是投降了。虽然他率部投降一样没事,也许还会得到一定程度上的重用,但怎么比得上提前起义呢?自己带着数万起义军过去,多少还有一点讨价还价的本钱,多少能得到更多的实惠。
当然,这只是私人方面的事情,作为一名有理想有担当的将军,他更多的想到了中国的命运,他不想让更多的军人、青壮年死在国内同胞的手里,要死也应该死在抗日战场上。
他已经知道,中国将面临最危险的时期,日本鬼子侵华的决心早已下达,现在只差时间和机会,而无论是阎…锡山还是张…学良根本都不具备与日本侵略者死磕的信心和能力。
阎…锡山是有名的圆滑之人,喜欢在各势力之间来回选择,喜欢在三个鸡蛋上跳舞,根本不敢也不想拿出所有的部队跟日本人拼杀。
而张…学良就更不用说了,之前放弃东北三省逃跑就已经让他的名声坏了,全国没有几个人会相信他突然发威不顾一切地阻挡日本人,也难以承担领导全国抗日的重任,他最多是一名将才而不是帅才。
如果说之前还有蒋芥石尚有本事领导全国抗日的话,那么现在国民…党方面已经没有了领袖人才,只有依靠红…军才行。现在红…军已经隐隐成了全国最大的军事集团,在他们没有出川之前,也许他们不如东北军,可是从目前的几次战斗看,东北军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
红…军一共只有三支主力部队,但这三支主力部队竟然可以三面出击,每一面都能所向披靡,都能打得敌人屁滚尿流,这战斗力远远超过他的想象。一般部队都是避免两线作战,而现在红…军却是三线作战。
这不是红…军的指挥官傻,是因为他们有这个自信。
傅…作义召集了几个亲信商量,有几个亲信已经知道了傅…作义的计划,第一时间站出来表示赞成,并威胁其他还在犹豫甚至准备反对的将领。
最后经过傅…作义的一番说教,一番苦口婆心的规劝,终于属于他手下的军官都同意起义了。
有了他们的支持,当傅…作义将其他部队的所有高级军官以召开军事会议的名义喊到会议室。
一切都无可逆转,面对威风凛凛的傅…作义,面对他手下那些阴冷的亲信,面对会议室外那些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