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地带》第359章


小巩:“外地进来的东西是不少,各种坚果、零食,但所有患者都接触的却没有,我还怀疑是南湾河的问题,患者都住南湾河附近,一定是南湾河被污染了。”
小赵:“可是南湾河的河水很清啊,没有污染的迹象,再说,南湾河有环保局监测,如果被污染,环保部门肯定会做出反应。”
小巩不说话了,本市环保部门的工作还是很不错的,几年前,一家钢铁企业要落户南湾镇,后来经过环保部门测评,因为污染过大,没有经过环保评审,政府部门就放弃了引进计划。
还有两年前,南湾河上游的一家刚成立的电器厂,因为排污超标,环保部门下令整顿,大半年后,那家工厂才重新开始生产。
小巩沉默了两秒,最后还是说:“我觉得,还是南湾河的问题,南湾河上游的那几家工厂是调查重点。”
南之乔刚来连海市,对当地的工厂分布不了解,小巩说的南湾河上游工厂的确应在调查范围内。
针对卫生科小巩和小赵的争论,梁磊又跟南之乔解释说:“连海市水环境监测做得很全面,两个地下水监测点,在每年的二月和八月,会做两次监测,监测项目里包括汞含量测定。南湾河是乡镇饮用水水源地,对于河流型水源地,环保部门是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进行》,其中汞也是必检项目。”
小赵:“如果环保部门在南湾镇外环境中没有检测出汞超标,那么这些汞中毒病人又是怎么回事?”
小巩:“可能是环保部门有些地方没监测到吧,或许,真的是食品中毒。”
小巩的立场也不确定了。
中毒的原因有太多可能,梁磊、小赵和小巩一时也不知从哪个地方下手。
南之乔建议说:“明天继续采样,采样范围包括整个南湾镇,不仅采集人群标本,还要采集环境标本。人体标本采集头发和尿液,有条件的,可以采集血液。对于环境标本,主要是采集南湾河附近的水样,还有河里的藻类、鱼虾、贝类,采集的时候,注意分河段采集。居民家中常见食品也要进行采样,包括食盐、油、米、面、各种调味品。”
梁磊表情夸张地叹道:“全南湾镇居民都要采样么?那可是有两万多人口啊。”
“嗯,尽量采集全了。”南之乔肯定地回答。
平时负责卫生采样的小巩和小赵也跟着梁磊抱怨道:“这工作量太大,不光是人手的问题,我们实验室也没有那么多检测储备试剂啊。”
两万多人口,标本量数目翻倍,仅靠疾控中心检验科的那几个人,不知要做到什么时候。
一直在一旁听众人发表意见的叶蓁蓁,想到当年梁记酒楼发生食物中毒事件时,南之乔采集了整条美食街的食品样本,送到第三方检测机构,几百份样品,二十四小时内出了结果。
“可以找第三方检测机构帮忙。”叶蓁蓁轻声提醒。
南之乔会意一笑,“嗯,我认识两家第三方检测机构,他们可以承接南湾镇居民的尿汞、发汞、血汞项目的检测,四万份标本,可以在五个工作日内出结果。”
小赵和小巩舒了口气,被南之乔这么一安排,工作量变得可以接受。
梁磊在本地的人脉关系广,知道怎么动员基层的力量,“居民采样就包在我身上了,我会跟观海县疾控中心,以及当地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打好招呼,以学校、社区、工厂为单位,进行采集。”
——
第二天,依然是众人分工。
这次是梁磊和小赵一组,带着当地基层卫生部门工作人员开始对南湾镇居民采样。
梁磊和小赵是组织者,将所有采集好的标本统一管理。
另一组是南之乔、叶蓁蓁和小巩,还有连海市环保部门的两个工作人员。
因为突然确诊的汞中毒事件,连海市卫计委联合多个相关部门成立了应急工作组,市环保部门也在其内。
南之乔这一组,主要负责采集南湾河水样及河内生物标本。
南湾河发源于西部马陵山,流经连海市时,又汇进几支支流,流到南湾镇的时候,已经是一条水深面宽的大河,流出南湾镇的南湾河,在入海口处形成一片广阔的湿地。
早在一年多前,这片河口湿地就开始被规划,要开发成连海市最大的一个湿地公园。
南湾河口湿地公园,面积约4000公顷,湿地里河道纵横、湖水清澈,多种候鸟栖息在这里,物产丰富,在湿地靠近海岸的位置,有很多海产品养殖场。
南之乔一组这次要采集的南湾河水样,包括上游、中游、下游,及入海口湿地段,以及近海海域。
这次采样,南之乔没有开自己的越野车,而是坐着连海市疾控中心的现场车,跟其他组员先一起去了南湾河上游位置。
第18章 监测小船() 
?? 南湾河上有两个渔船码头,一个正在建设的游船码头。
南之乔一行人开车去往南湾河上游的渔船码头,打算在那里下车上船。
疾控中心的现场调查车沿着河边公路,穿过南湾镇,在南湾镇最西边的渔船码头停车。
这个渔船码头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中间几经改建,才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渔船码头不大,大大小小的渔船进出忙碌着。
码头周围的开阔地上,停着许多运送海鲜的小货车。
疾控中心的现场调查车上有明显的“CDC”标志,停在一众小货车里,很是醒目。
从现场调查车上下来,叶蓁蓁习惯性地查看四周情况。
周围很多商贩正围着刚回来的渔船,置身嘈杂的环境中,叶蓁蓁感受着海岸河口码头特有的气氛,闻着充满鱼腥味儿的潮湿空气,突然,一只黑猫从身后蹦了出来。
突然出现的黑猫,从码头一侧的灌木丛绿化带里窜了出来。
黑猫走路不稳,晃晃悠悠地走在土路上,弓着背,四肢颤抖痉挛。
不知是码头中的鱼腥味吸引了黑猫,还是河水中其他东西的吸引,黑猫晃悠悠地走到码头河岸边缘。
“扑通!”
黑猫跳进水里,自杀了!
黑猫落水的声音,在嘈杂的码头环境中不甚明显,除了叶蓁蓁,没有引起其他任何人注意。
“南学长,有一只猫自杀了。”
叶蓁蓁指着河中随波逐流的黑猫尸体,南之乔此时,正拎着采样箱,看到刚跳进河里的黑猫,南之乔立刻对身后的小巩说:“快把黑猫尸体打捞上来。”
小巩手里拿着捕鱼捞网,这本来是用来去河里采集水生生物标本的,这时候正好派上用场。
站在码头岸边,把还没漂远的黑猫尸体捞了上来。
泡过水的黑猫,皮毛湿漉漉地贴在身上,瘦骨嶙峋的躯干微微有些僵硬。
小巩带着手套触摸黑猫的尸体,“这猫太瘦了,它生活在渔船码头附近,不会缺少食物,可是还这么瘦,是不是生病了?”
南之乔打开采样箱,取出采样袋,把黑猫尸体封存好。
小巩看着南之乔忙活完,好奇地问:“南主任,这只猫也带回去检测?”
“嗯,南湾河附近的动物也是检测对象,这只猫就生活在附近,还有发病症状,是重点检测对象。”
小巩:“哦,我想起来了,日本水俣病的时候,就有很多中毒的猫跳河自杀,情形跟现在很像。”
南之乔:“注意河岸附近,如果有死鸟、死狗之类的动物尸体,也都收集着。”
“好,我们会注意着。”
——
渔船码头的河道内,停着一艘环境监测船。
船的外表面涂着几个明显的大字“连海市环境监测”,船长二十多米,宽五米左右,高约八米,分上下两层,有驾驶室,化验室。
南之乔、叶蓁蓁、小巩,还有环保局的两个工作人员,一行五人登上监测船。
监测船在南湾河中航行,船速很慢,每隔一段距离便选定一个采样点。
在采样点周围,监测船停稳,众人取出采样器,采样、装瓶、贴标签、装箱。
两个多小时后,监测船进入南湾河口湿地。
监测船经过一片开阔水域,惊起一群水鸟。
水鸟群飞起,水面上留下两只白色水鸟尸体。
叶蓁蓁眼尖,招呼驾驶员去水鸟尸体附近。
把水鸟尸体从河里捞上来之后,一个环保局工作人员把水鸟尸体封袋装箱。
小巩随口问环保局的工作人员:“平时也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