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地带》第277章


苍诒本┥∽≡海此甑恼判”缶醯煤芪拗?br />
医生找小斌进一步询问病史,小斌长时间不在家,并不知道父母的情况,但是把妹妹小娴的情况跟医生详细说了一遍。
妹妹小娴曾说过,在去北京之前的一个月,曾跟爸妈一起去过村子附近的水渠里抓过鱼,之后两天,三个人身上都有发痒的症状,但很快缓解了。
医生根据小斌的描述,想到大理是血吸虫疫区,经过一系列检查,市医院的医生给小斌父母下了诊断,是急性血吸虫病,伴脑部异位感染。
因为血吸虫在脑部增殖形成肉芽肿,压迫脑部组织,小斌的父母先是神志淡漠、听力减退,直至昏迷。
医生开始用吡喹酮治疗,一个疗程下来,父亲的症状明显减轻,从重症监护室转到了普通病房,可是母亲的病情却越来越严重,出现咳血症状。
小娴每天都会跟哥哥小斌打电话,询问父母的情况,听到母亲的情形越来越重,小娴在北京也待不住了,一定要离开回家。
小娴虽然出了院,但是身体还没完全康复,医生嘱咐近一个月都要静养,现在一个人长途颠簸回家,叶蓁蓁很不放心。
叶蓁蓁把实验室的工作安排好,准备送小娴回西南边陲的老家,倩倩也来凑热闹,非要跟着。
南之乔不放心蓁蓁三个女孩子,还有张小斌老家的情况,也让人很担心,自己这几天关注小娴的这起输入性血吸虫病例,当地到现在还没有什么反应,南之乔也想亲自去看看。
最后,定了四张机票,南之乔、叶蓁蓁、倩倩和小娴,四个人一起飞回大理。
下了飞机后,四个人直接去了市医院。
张小斌看到突然出现在面前的四个人,惊讶中带着感动,先带妹妹去普通病房看父亲,又带着南老师和小叶老师跟主治医生聊母亲的病情。
小斌母亲因为之前有结核病史,再加上这次急性血吸虫病脑部和肺部的异位损害,病情越来越重。
当地市医院请省级专家来会诊,改变治疗方案,先对症治疗后,再进行抗感染治疗。
改变治疗方案后,小斌母亲明显好转起来,很快出了重症监护室,转到普通病房。
就在小斌母亲转到普通病房的当晚,市医院又接受了两位转院过来的病人。
病人的症状跟刚入院时的小斌爸妈很相似,呕吐腹泻,精神淡漠。
有了之前的经验,医生很快诊断出转院新来病人的病因,急性血吸虫感染,再询问病史,都是张小斌老家附近村子的居民,近期都有去水渠洗衣或是捕鱼的经历。
这几起急性血吸虫病例,都通过疫情网上报到当地疾控部门,疾控人员按照血防工作的规程,去有病例的村子,进行调查。
涉及的村子有四个,疾控人员对村子里的人员、家畜都进行了检查,结果让人震惊。
人员的感染率竟在百分之五十以上,家畜的感染率更高,达到百分之七十。
这种血吸虫疫情大规模爆发的情况,是近二十年非常少见的情况,疫情惊动上级卫生部门,集合了多位专家的调查组被派到疫区调查。
南之乔虽然不在调查专家组内,但作为中国CDC的传染病专家,还是很关心这次血吸虫疫情,尤其是这次疫情还跟自己的学生有关。
等张小斌父母的病情稳定之后,南之乔准备去小斌住的村子里看看。
全国血吸虫病流行区分为湖沼、水网和山丘三种类型,N省为山丘型流行区,N省血吸虫病流行区又分为坝区和山区。
坝区是四面环山的大小坝子,地势较低平坦,相对高度差不足百米,沟渠纵横交错,水源丰富,人口比较密集,生活条件比较好,为水稻等农作物的主产区,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面积大。
山区是大部分或全部居民及耕作地带在山坡上的流行区,相对高程差在百米以上,山高坡陡,地广人稀,环境复杂,沟渠较少,水系独立,主要靠降雨灌溉坡田坡地,家畜种类和数量较多,交通不便,生活水平相对低。
小斌的老家就属于山区。
从大理到小斌老家南诏镇的路上,境内河谷、盆地、山地相间分布,中间为盆地,东西两面为半山半坝,红河蜿蜒而过。
南之乔不知从哪里找来一辆越野车,自己开车带着蓁蓁、倩倩、小斌,四个人回村子,小娴留在市医院照顾爸妈。
小斌老家的村子依山而建在一个山坡上,背后的山体高大,从山脚到山顶,气候垂直差异明显,立体气候显著。
这里属于高原季风气候,冬干夏湿、雨热同季、干湿分明、夏秋季多雨、冬春季多旱,现在这个季节正好是多雨湿润的季节。
早晨从大理出发的时候,天上还下着小雨,走到半路,雨停,太阳拨开云雾露了出来。
两个多小时的路程,到达小斌老家村子前,路上看到稍微平坦的坡地上种着玉米、烤烟等农作物,陡坡上种着核桃、梨等果树,更陡的山地上是野生的古树,高山栲、古松、古柏、楠木、红椿,红色的山茶花开得正艳。
村子不大,却是多个民族混居在一起,小斌的家在村子的中央,村子里的路有些狭窄,越野车开不进去,只能停在村子前的空地上。
从越野车上下来,南之乔四个人,在小斌的带领下,徒步走到小斌家。
叶蓁蓁之前一直以为,小斌老家的村子是很落后的地方,可是亲身到了这里才发现,这里比自己的想象好很多,这里也是水泥路、砖瓦房。
等小斌把众人引进屋,屋里的摆设也是家电齐全,而且很宽敞,还有一个大院子,有渔网横挂在院子中央,微风吹过,渔网轻轻晃动,渔网上还沾着不少水草,像是主人匆忙离开,还没来得及整理。
南之乔站在渔网前,眉头微皱。
第7章 山区村落() 
张小斌作为主人,老师和朋友们远道而来,正在屋里准备烧水泡茶,烧水的间隙看到南老师盯着院子里的渔网看,忙上前解释说:“我爸平时喜欢在农闲的时候去捕鱼,这次生病住院比较急,渔网还没收起来呢。”
说着,张小斌就准备上前摘下渔网上的水草,把渔网收起来。
手伸出,还未碰到渔网,却突然被南之乔一把拦着。
张小斌疑问地看着南之乔,南之乔手上微微用力,把张小斌从渔网前面拉后一步,“别靠近!”
张小斌有些莫名其妙,难道渔网有什么问题?
在小斌疑问的眼神中,南之乔解释:“这张渔网很可能接触过疫水,你看,这是什么?”
南之乔手指着渔网上挂着的一团水草,水草里夹杂着一个表面光滑的锥形螺壳。
“钉螺!这种钉螺在附近已经很长时间没见到了。”张小斌想起之前的事,“小时候,钉螺还很常见,后来,经过灭螺行动,钉螺就很少见,没想到现在又出现了。”
南之乔:“钉螺是血吸虫的中间宿主,有钉螺的地方,就容易传播血吸虫病。”
张小斌跑回屋,带着手套出来,把钉螺摘干净,渔网完全铺张开,晾在太阳底下暴晒,边干活边说:“暴晒的情况下,血吸虫卵应该能被杀死吧。”
南之乔对渔网上钉螺的来源很感兴趣,“小斌,你父亲常去捕鱼的地方在哪里?”
“后山有一条水渠,那里有很多野生竿鱼,我爸经常去水渠那里捕鱼,小时候,竿鱼是我们家最常见的菜,近几年,捕鱼的人越来越多,竿鱼的数量越来越少,我爸下河捕鱼的次数也变少,只有在农闲的时候才会去。”
“竿鱼?”南之乔第一次听说竿鱼,不禁好奇。
“竿鱼是我们当地的一种叫法,其实,就是本地的一种野生小鱼,个头虽小,味道却很鲜美,是这里很有名的特产。”
“哦,想起来了,竿鱼是洱海水系里的特产,最近已经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虽然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但还是有很多人下河捕鱼,我们这里又地处偏僻,没人管,村民经常抓鱼回来改善生活。”
南之乔的目光在院子里散开的渔网上左右打量,张小斌作为已经跟着南之乔学习了三年多的学生,对南之乔的每一个眼神都明白。
“南老师,你怀疑我爸妈妹妹感染的血吸虫病跟去那条水渠捕鱼有关?”
“肯定有关,其他的血吸虫病人也都生活在水渠附近,只是,为什么偏偏在这个时间发病?”南之乔提出疑问。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