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禅录影》第11章


?br /> 因为药山禅师讲了“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现在学密宗的人,哎呀!高高山顶立,就是气脉到了头顶。道家的人说,那就是“三花聚顶,五炁朝元”。深深海底“行”,要海底发动(海底亦是|穴道名),鬼话连篇,我的妈呀!天下事无话可说。你说怎么办呢?
另外,他又作了一首:
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
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
这是一幅很美的画面。你看!这种境界多美,多高,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据说药山禅师有时跑到山上去长啸一声,声闻数十里。气功好得很,在武侠小说看来,那不得了!尤其从前面李翱悟道那首偈子,可以知道药山禅师一定很瘦,又瘦又高,走路象白鹤一样,所以才说他“练得身形似鹤形”,真是仙风道骨。
到了宋朝,有位居士张商英,作过宰相。他是个儒家。宋代的儒家都反对道家,反对佛家,佛道无缘。他的太太学问很好,尤其是学佛的。有一天,他看见《大藏经》装订得庄严华丽,很不高兴地说:“我们对自己古圣先贤的书都没有这么郑重。”于是打算写“无佛论”。太太知道了就说:“既然无佛,还论什么?应该是有佛论才对。”他听了并不心服。恰巧一天到朋友家,看到《维摩经》,有句“此病非地大,亦不离地大”。感叹说:“胡人竟然也说出这等道理!”于是借回家。太太看了问:“什么书?”他说是《维摩经》。太太就说:“好!你详细看了之后,再写‘无佛论’吧!”结果,他看了以后,不但不写“无佛论”,而且学佛了。后来彻悟了,成了道。这是居士成道的例子。
我本来说过要老老实实带着大家修行做功夫,不要管什么禅呀禅的,现在呢!有点禅味来了!有几位很象样了,我们禅一下,试试看。但是,不完全走禅宗的路线,还是从规矩修行来。尤其诸位年轻人要踏实,要规矩修为这一层的苦行。连我们的老板,教主释迦牟尼佛都经过了十二年的苦行,何况我们?若真要修行,还要苦行,要“深深海底行”,非要几十年苦行不可。你们年轻的要注意唷!好好地修持,几十年后看你们的啦!
妙 止 妙 观
上午跟大家说过修止的方法。事实上,“止观”与“禅”没有什么不同。禅也是止观,止观也是禅。所谓禅宗,并没有什么稀奇玄妙。为什么禅宗上面有个“禅”字呢?就是必须从禅定来。没有禅定,嘴巴玩几句花样,学了一点“云在青天水在瓶”,“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青蛙扑通一下跳下水”,那是欺人之谈。真正禅宗必须从止观来,止观、禅密统统不分。若站在止观的立场来看,无论显教、密教,各种宗派,都是止观。
不过,禅的止观和其它宗派所走的路线有点不同。什么不同呢?譬如今天提出来的白居易那首诗:“摄动是禅禅是动,不禅不动即如如。”那个如如不动的,不管它有妄念无妄念。自己保留那个能生万法如如不动的境界,自己知道有妄念无妄念。经常保持这个,但是不要有意去保持。只要能保持这个,就是“大止”,止的境界大。许多的妄念在这个境界里,虽然象现在的蚊子飞来飞去,但是,它到底抵不住光明。天一亮了,这些蚊子赶快逃了,没有落脚处的。禅是不是止呢?也求这个止。不过,禅的止,境界放得大。若要勉强分辨的话,普通各宗派的止,入手的境界放得小。其它的宗派止于一念,例如初步念佛就是止于一念。禅宗不用这一念,不用妄想把它留住,只要在理上认识透彻。就在这个不动不静的如如境界中,动也无妨,动也是不动。你们现在有些人已经体会到这个影子了。影子也不错唷!能够找到影子,就一定能找到那个主人。就怕你连影子都找不到,如何能找到主人?
你就定在那里,不要再去求那个。那么,怎么观呢?不要另外想个办法去观。你知道在这个境界里,而且知道妄想在这个境界里生生灭灭,飞来飞去。你已经知道了。这一知,就是观。所以,他的观和天台密宗其它宗派不同。哪里不同?放任自然,自然的观。等于太阳出来了,有光明自然会照。既然是光,无有不照者。心光普照。什么心光?再明白一点讲,不管诸位有没有悟道,我现在讲话,你都明白,心头明白得很,自然这就是心光,何必另外再去找一个心光。嘿!你这个心光认清楚了,暂时不去管它!假的当真的玩。慢慢的,久了以后,假的终归是假的,它会坏掉的,一坏掉了,你的真光就呈现了。禅宗所走的路线,就是这么妙!这么自然!那些公案语录只是给你作个参考,不要被口头禅骗了,各有各的路。“丈夫自有冲天志,不向如来行处行。”
今晚小参,改作全体报告心得和感想。
(第二天到此结束。)
()免费电子书下载
第三天………习禅录影
悄悄地来悄悄地去
现在,综合昨天晚上你们的报告,有两点。第一、如何对付自己的妄念?第二、你们诸位两腿对付不了。
至于第一个问题,如何制心?如何去妄想?如何除杂念?我说我真可怜,我两天的话都白说了,你们听话不留心,其理不明。世界上学佛学道的人都想除忘想,我不是一再告诉你们,妄想不要你去除它的呀!你去除它干什么?我以前作了一首诗,讲一般人学佛学道去妄想的事情,现在想起来了,这首诗怎么说呢?
秋风落叶乱为堆,扫尽还来千百回。
一笑罢休闲处坐,任他着地自成灰。
妄想就好像秋风落叶一样,扫了一次,又来一次,而且是在秋风里扫,越扫越多。老子懒得扫了,哈哈一笑,算了,不去扫它。落叶掉下来,自然会变成灰,自然就空掉了,你去扫它干什么?任它着地自成灰。这些道理我都说过了,妄念不要去除它,你去除妄念那个心,也是妄念。忘念本来是空的,本来就是虚妄的,所以才叫妄念。你除它干什么?我一直叫你们去体会“那个能知道妄念来去的心”,那个心不是妄念,那个并没有动过。你既然知道是妄念,妄念早就跑了。你还想办法去除妄念,那不是吃饱饭没事干吗?
再讲一段永嘉的《证道歌》听听吧!
“真不立,妄本空,有无俱遣不空空。”
“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还须偿宿债。”
不要去求一个道,真也不要执著。妄想本来是空的嘛!有也好,无也好,两方面都排遣掉,都不管,有无两头都放掉。也不要去求一个空,自然就空了。“真不立,妄本空,有无俱遣不空空。”这样念起来,比念《金刚经》、《般若经》都舒服。“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还须偿宿债。”人生过去现在未来都是前生的欠帐,欠帐就要还帐,还了业债就本来空,还未了的时候,就面对现实,还债去。
希望你们把《证道歌》都背下来,一辈子受用不尽。万一你们一个人上山住茅棚,什么经典都不能带时,只要把《证道歌》背熟了,就够你用功了,就够你成佛了。
想 个 够
昨天跟你们讲修止调息。今天就跟你们讲“修观”吧!
什么叫“修观”?密宗就叫作“观想”,观想,就是拿思维念想去修,就是在妄情上打主意。什么道理?显教叫你不要妄想,密教干脆叫你用妄想,美其名曰观想。什么叫作“观”呢?就是看,简单得很。看到了就想到,看了包子就想吃。这很简单么!
先讲修观。你的妄想止不了,不能空,是不是?可是你空不掉,怎么办?你爱想,就让你想个够。这好了吧!密宗就是用这个方便的方法。
密宗的修法那才妙呢!我讲一点给你们听听:佛法不是叫你们去掉贪、嗔、痴、慢吗?嗔,就是怨恨,发脾气。显教叫你不要起嗔心。可是,“阿弥陀佛!我又发了脾气,造了业了”。又后悔,脾气又大,拼命地压,结果就变成病了。嘿!密宗有专门的地方,让你发脾气!对着佛像人像拼命地骂,喊呀叫的,等你骂完了,发泄完了,什么屁事都没有,空空洞洞。这密宗的修法都是很科学的唷!
但是,西藏修密宗的人,听到我们的禅,恭敬得很。真正的大密宗是中国的禅宗,这是他们公认的。怎么大密宗?明明告诉你,你不懂。这是大秘密。
若是修密宗,这个供桌大得很。香、花、灯、水、果、茶、衣、食、宝、珠以外,还有许多古里古怪的东西供养佛。油灯昼夜不停地点着,而且都是金子银子做的,擦得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