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风流》第541章


而皇帝陛下说的“在艰难环境下,坚持独立自主”是什么意思,诸国使臣当然都清楚,这明摆着就是指大食帝国对这些丛林王国的数次侵入嘛。得亏南大西洲的热带森林环境和气候,让大食人的主力军队很难侵入,否则这些王国一早也如埃及、麦罗埃、阿克姆等北部、东部王国般,成了大食的行省了。
但唯独在今年的正旦朝贺中,皇帝陛下对南大西洲的这些独立王国进行了表扬,这表达了什么?
来朝贺的使臣就没有笨的,很可能还是这个国家最聪明的人之一,结合当前的政治形势,脑子一转就明白了。
大唐是真的要跟大食帝国干起来了!
所以,这些南大西洲的独立王国,都会是大唐的天然盟友。大唐的大西洋舰队能在南大西洲建立三个海军基地,就有这些黑人王国的积极支持;当然大唐海军的存在,也以强大的海上力量支持了这些王国抵抗大食的侵入。
十一位西洲王国朝贺使心里都盘桓着一个念头,那是他们出发前,十一个王国聚在一起商议后做出的一个决定,此刻,他们心中的这个念头更加强烈。
……
午时二刻大朝会才结束,之后是殿中宴会。皇帝和李毓祯都要去暖阁换下兖冕朝服,换上通天冠、绛纱袍公服。李毓祯跟随在父亲御辇后,出到后殿廊上时,她眸子忽然一凝,抬头就向北面天空望去。
皇帝回首,“昭华?”
李毓祯一笑,说:“有故人,喜事。”
她紫府星空中,北面星空隐隐浮现出一具影像。
一头血红毛色血红双瞳的狼,杀气凛凛。
这是……法相?
慕容绝千山晋阶先天了?!
李毓祯眉毛微挑,薄凉的眸子闪亮起来,锋锐、犀利、明炽,那是遇到挑战的盎然眼神。
很好!
她唇边挑起一抹笑容。
比起冗长乏味的大朝会,这件事有趣多了。
***
同一时间,正在道门丹室的沈清猗,身处燕周西北前线帅营的萧琮,心中都生出一种莫名的感应。
似乎有一个强大的存在产生了……
两人凝神片刻,心中都涌起一个念头。
那是星命的感应!
萧琮和沈清猗心中都清楚,除了自己外,还有四位星命与自己相关。
但是,他二人的紫府都还未开辟,虽有感应却不清晰,只能在模糊的感觉上加以推测。
……应该是谁晋阶了?
两人第一个就想到萧琰,但慕容绝和李毓祯也极有可能晋入先天。
思忖一阵后,他们都想到了慕容绝。
这位是最有可能的。
毕竟正处于踏入绝情道的关口。
难道是阿琰磨剑成功了?
若是这样,那真是好极。
沈清猗、萧琮心里都这么想。
慕容绝若突破先天,那阿琰就再也不用充当磨剑石了。
这不是好极么!
第三五二章 她的情堪不破() 
正旦大朝会之后,很快就到了正月初四。
按例这日皇帝要与诸文武大臣及宗室勋贵在西内苑射弓。当然,皇帝陛下都是坐在暖榻上笑悠悠的看众卿比试弓箭,至于陛下的射弓嘛,当然是太子殿下表现孝心代父而射,顺便考较一众武臣的箭技,李毓祯出手就是真的考较了,有的武臣兴奋不已的表现,有的武臣就是嘤嘤嘤了。
今年初四天气有些阴,当射弓的三四百名文武官员和宗室勋贵及特别赐进的使臣才入西内苑不久,天上就下起了雨夹雪,这样的天气除了箭道高手外当然不能比试弓箭了。于是皇帝陛下着内侍传了旨,射弓改成游苑会,众卿在西苑随意游玩,中午赐膳。一众文武官员和宗室勋贵及十几位使臣就各聚圈子,各寻玩乐。皇帝在几十名文官和勋贵的簇拥下去了温室殿,谈文学,说思想,论书画等等,极有意兴。裴昶、姚蓝成等政事堂宰相和徐知通等枢密大学士则随着李毓祯,从左登阁道上了温室殿楼上的暖阁说话。
宫人奉茶后,靖安将军孟可义便肃然禀道:
“殿下,上午收到的情报:十二月三十日,大食十个军团二十五万军队从中央省调动,分三批向巴赫省开拔。预计经巴赫省进入亚美省,从里加海西岸,由大食舰队运送,渡海进入中洲,陈兵我安西都护府边境。”
里加海南北狭长,北止于巍峨的乌加尔山脉,南流六千里注入大西洋,是大西洲和中洲的分界海,尤其南大西洲和中洲完全以此海相隔,大食军队要进入中洲,就必渡此海。而渡海也有两个方向:一是从里加海最南端的波斯湾进入波斯行省,穿过突厥汗庭所在的库曼大草原,再往北纵穿乌兹大沙漠,兵抵安西都护府的西南境;二是从里加海北部渡海,进入狭长的可萨高原,再东下高原渡过咸海,兵抵安西都护府的西境。
李毓祯眸子扫过众臣,带着几分漫不经心的问道:“你们以为如何?”
众位宰相和枢密大学士都沉吟起来。
大食选择哪个方向进抵安西府,就表明是否和突厥汗庭联合出兵。
以往大食与大唐开战,都是选择波斯、库曼大草原、乌兹大沙漠这条路线,穿越沙漠对于大食军队并不难,因为大食就是从沙漠部落起家,大食半岛的中南部就是沙漠,大食军队对沙漠作战很习惯。而走北部的出兵路线,就要横渡咸海,这意味着要与大唐的安西海军作战。大唐的海上力量称霸全球,大食与大唐海上作战就没占过优势。所以这也是大食与突厥汗庭保持长久“蜜月期”的重要原因,因为库曼大草原这个出兵通道。
在突厥人之前,库曼大草原是库曼族的地盘,并被波斯势力影响。而突厥人重新崛起后,就成了这片草原的霸主。波斯行省几次出兵,都因突厥骑兵在草原上来去自如而剿灭不成,加上库曼大草原西为可萨高原,北为乌兹大沙漠,游牧骑兵容易走避,大食出动中央军也很没有重创突厥人,而中央军一去,突厥骑兵就又冒出了,袭扰波斯北部省了。
突厥人在这片土地上有种鱼与水的契合感,因为这里本来就是突厥部落的发源地。
“说起来突厥人也是凄惨……”裴昶捻须发言前先说了这么一句。
众大臣都呵呵了。
突厥人怎么不凄惨呢?
先是波斯帝国强盛四处扩张,突厥人被逼得东迁,奋斗拼杀几十年,终于在漠北草原打出偌大的地盘,建立起中原史书所称的“东。突厥汗庭”,结果好日子没过多久,就遇上鲜卑帝国强大起来,突厥汗庭只得缩了头,臣服于鲜卑人的北魏帝国,等到北魏分裂了、代起的北齐北周也由强到衰,突厥人终于又可以冒出头来耀武扬威了,结果大唐又继起,突厥人被太宗皇帝打得缩回漠北,跟着又被北迁建国的乌古斯和燕周一路赶出漠北草原,北边东边都没法混了,只好又回迁西域,建立起西突厥汗庭,在西域诸国中称霸。然后到了高宗皇帝时期,大唐更彪悍了,直接出兵灭掉了西域各国,先后建立起河西道和安西都护府,而安西都护府往西一直扩张到了突厥人的发源地……咸海。突厥人凄凄惨惨的奔逃,绕过咸海以南进入可萨高原,这里荒瘠得连鸟都不过,突厥人靠着在里加海东岸打鱼才生存下去,游牧民族差点逼成了渔猎民族。
但突厥这个民族还是很强悍的,休养五六十年又恢复了元气,也仍然保持了游牧民族的彪悍,于是大举南下可萨高原,越过乌兹大沙漠的边缘,进入库曼大草原,打败草原上的库曼族,以及围剿的波斯军队,最终又成为这片草原的主人。
李毓祯记得高宗在帝札中写下的对突厥的布局:“……波斯之地若被大食统治百年,整个波斯都会成为真主的神仆。突厥是把很好的刀,应逐而不灭,留着用于大食。”
裴昶当然没有看过高宗的帝札,但身为帝国首相,拥有大局观最重要,通过这两百年来的西部形势分析,前后联系因果,裴昶也能洞察高宗皇帝当年的布局……当年安西都护府可以一举歼灭西突厥汗庭,但为什么会放过西突厥几万人马西去?从突厥人重新崛起,控制库曼草原,不断袭拢波斯,就可明白高宗皇帝的用意了。
突厥人有着远大的野心,不甘于只是“游牧”,他们对土地一直有着渴望,而向东、向北进不了,就势必南下向波斯扩张。
裴昶一句感叹让众人都回思了突厥人的历史,就顺势而入,分析说道:“突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