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有三千虎贲》第239章


朱光明肃容道:“总司令,霍去病是学生的偶像,学生当效之。匈奴未灭,何以为家。既然从军,十万旌旗斩阎罗是学生志愿。大丈夫立于世,当以三尺青锋立不世之功。”
李不凡内心闪过一丝苦涩,看着这张年轻的脸,就宛如看到当年的自己。经历欧战的他,再没有比他更清楚战争的惨烈和残酷,每一场会战那都是以万计、甚至十万计、几十万的伤亡,有些阵地上,用尸横遍野都不足以形容。他是真心不希望这一对恋人步他后尘,因为接下来的战斗再也不会像之前那么轻松。
李不凡犹豫了一下道:“你是第五期的?学生兵?”
“是!”
中国极为缺乏军官,军校正常的培训军官更本就不够用,几百万部队需要的是几十万的军官,很多基层军官都是由基层部队比武比提拔的,尽管都经过培训,但是文化素质低,发展是有限的。为此尽管国家发展需要人才,但是依然不得不向各院校招学生兵,那至少都是作为中层军官培养的,在部队初期也是受相对好一些的保护的,这让他略为放心。不过,他还是道:“我这次来前线,身边缺乏人手,你的伤还没完全好,就来我这里做个参谋吧。”
朱光明也迟疑了一下,他非常明白如果跟在李不凡身边,那几乎是可以平步青云的,但他依然道:“多谢总司令厚爱。不过学生在军校学的是战术指挥,参谋并不是学生的强项。学生本人也希望上前线。”尽管身边的小梅在焦急的拉他,但是他依然坚持。
李不凡再没说什么,点点头道:“勇气可嘉。你们继续。”他没有再劝,军人是个特殊的群体,既然朱光明做出了选择,再劝已经没有了意义,毕竟战争总是要有人牺牲的,谁都不去作战,那还谈何保家卫国?顿了顿道,“你叫朱光明?为什么取这个名字。”
朱光明讪讪地道:“据说我出生的时候,我父亲读到一本书,上面说‘上天生就我黑色的双眼,我将用它的寻找光明’。当时正处于庚子事变后不久,父亲看透了满清政府的**无能,国家的黑暗,希望我能寻求救国之道,给国家带来光明。所以给我取名朱光明。”
李不凡笑了笑道:“令尊也还是忧国忧民的爱国人士啊。满清已经成为历史,可这个世界被西方世界把持,在全世界范围实施‘白色恐怖’政策,目前的世界秩序完全是为白人世界服务的。这个世界黑幕重重啊。我们不希望战争,但却不得不战。因为我们炎黄子孙从来不曾低人一等,也决不能容忍低人一等的活着,那我们只有去战斗,用胜利赢来和平和公平。”
“是!抗争西方,学生决心至坚,至死不渝。”朱光明肃容应声。他的名字就是因为当年的庚子事件而感慨起的,从小就是听着洋人如何在华横行霸道,少杀劫掠,对西方世界已经不是恨,简直视为仇寇死敌。
李不凡笑了笑,点点头道:“‘上天生就我黑色的双眼,我将用它来寻找光明’,这句话我知道。不过我觉得太懦弱了,不够自信。那我送你一句话——胸有倚天锋,手握倚天剑,黑幕遮挡了我的双眼,那我就劈开它,让世界重现光明。”说罢转身离开了医院。
朱光明敬礼相送,脑中依然呆呆的想着这句话。两句话相比之下,总司令的话是何等的霸气和豪迈,大气磅薄,那是救世勇者所为。而后者虽然有变革之心,相比之下,未免黯然失色。
李不凡必须尽快的赶回指挥部,他决心已经改变,决定打这场东孟加拉会战,为此计划必须做一定的修改。因为他已经想明白了,这场规模如此浩大的战争,不可能完全依赖计谋取胜。中国不是和一个国家战斗,如果只是一个国家,目前敌人的损失足以让任何的国家崩溃。可现在中国面对的是整个西方白人世界,是在挑战对西方有共同利益的世界秩序,必然引发整个西方世界疯狂的抵抗和反扑。
中国的传统兵法虽然神秘莫测,计谋百出,可那毕竟是冷兵器时代的杰作,而在现代战争中,许多计谋需要准备的时间太长。就如同‘共工计划’,整整半年,还布置了诸多的假象和战略佯动。这还是欺负对方对中国的兵法谋略了解不足,以后再想成功,只怕没那么容易了。
实力的碰撞,是不可避免的。
中国要真正崛起于世界,那也必须展示硬实力。(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本站)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220、东孟加拉会战9() 
“我决定和西方联军打一场东孟加拉会战。”
在指挥部内,李不凡说出这句话,把李嵩山和张孝准都惊呆了。
张孝准当即就焦急地道:“总司令,我认为现在并不是很好的时机,我们的兵力和重武器都相对的匮乏,运不上去啊。否则以我军目前整体处于的优势,我们全歼敌人都没问题。”
李不凡淡淡地道:“活人还能让尿给憋死不成。我们阿萨姆方面的确是没有办法将部队大规模输送上前线,但不等于其他的地方不行。”
李嵩山若有所思地道:“缅甸?总司令的意思,是用海运?”
李不凡淡淡地道:“没错。”
张孝准恍然道:“对,这的确是好办法。虽然这一带有敌人潜艇出没,但是我们反潜力量在南洋已经充分展示,虽说要彻底清除对方的潜艇可能不容易,但是完全能保障海运的安全。美国为首的联合舰队还没这么快抵达,我们完全来得及运兵。被发现也不要紧,难不成敌人发现我们海运增兵,就不救了吗?”
李不凡冷笑一声道:“发现?我会调副官李恒山参与反潜,必须确保海运增兵的隐秘,吉大港三十公里范围全面戒严。只有保密才能将英国印度的部队尽可能的吸引过来,然后聚而歼之。否则我们仅仅歼灭一些炮灰,有什么意义?”
每一个高层都很清楚,中国此次南下作战。尽可能的歼灭西方白人军队,达到重创西方世界的目的,以迫使西方世界不得不结束战争,承认中国的崛起。一旦达到这个目的,以中国以一己之力抗衡整个西方世界的战绩,任何国家都将不得不承认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主要是中国崛起的时间太短,缺乏人才,工业能力也不足,想一次性完全击败西方几乎不可能,而且北方还有一个庞然大物虎视眈眈。虽然和苏俄签订了互不侵犯协议。但是北方那头北极熊背信弃义的事情没少做。李不凡还真不敢冒着两败俱伤的风险和西方竭斯底里的火拼,免得被人做渔翁。
张孝准不知道基地车的存在,但是他知道副官李恒山去南洋一带反潜,短短时间就击沉了西方一百多艘潜艇。让西方潜艇犹如惊弓之鸟。到目前为止。西方潜艇别击沉两百余艘。南洋一带的海域几乎成为潜艇禁区。
李嵩山沉思半响道:“只是如果霞飞缅甸军团不从东面攻击我们防线或者接近我们防线,丹纳特只怕不会轻易进攻,他们的海军主力也不会轻易靠近。如果我们要诱歼印度的英军主力。那就必须把霞飞的部队放过来。”
李不凡淡淡地道:“不急。部队缺粮,霞飞所部肯定会压缩部队官兵的口粮,我看他们支撑个十来天没问题,时间拖得越久,对我们越有利。我们要让他们看到希望,可却时间有限,为此不得不在进攻的时候全力以赴,这样才能真正的调出英军的主力。”
李不凡知道英国的无耻,当年在欧洲大搞平衡战略,在东亚也是如此,当年甲午战争也是其东亚战略平衡的产物,如果不是英国贷款和一系列支持,否则小日本压根就没那个资金、资源发起甲午战争(这是事实,否则很大程度依靠日本女人卖身打造的日本海军,还真不够看)。
可当下这场战争,英国绝对是避无可避。霞飞的缅甸军团近百万大军那是多国部队,英国人不全力营救,更本无法对西方世界交代。那后果非常严重,许多国家即使还以依然将战争进行下去,但绝对会缩短补给线,将防线设在有沙漠天险阻拦的中东,那么英国在印度战场将独木难支,拿什么来阻挡中国的几百万大军?只怕一仗打下来,英国男人都死绝种了。
英国不得不全力营救,因为他们需要西方其他国家的部队来帮他们保住印度。一旦印度落入中国手中,那后果是极其严重的,中国的潜艇就可以封锁红海口,整个印度洋的利益至少有大半将拱手相让,而且?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