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武破印》第144章


陈语拍手道“正是如此。商会行商天下,在各地都有会所。可以说势力便部天下。而且商会没有根基,对帝朝的形式变化更加重视。只要太子给予好处。商会必然会走到太子方”
三长老在旁说道“两位公子所说有道理。这次申元破获秦家使者被杀一案,就得到货通天下的少掌柜支持。而具消息说,少掌柜与太子交好,有意帮助太子”
周语道“明天请三长老带我去货通天下的会所拜访一下。先加强两方的合作意向。等太子回上京后在加深合作。”
三长老道“也好,明天我们就去走一躺”
胡望水道“至于这地下势力我等还不解。请公子教我”
武三思道“每一个城市,不论大小。都有一些地下势力。他们操纵赌场、妓院、乞丐、高利贷等事情。这些势力或许没有什么高手,但他们对这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非常熟悉。通过他们可以得到连锦衣卫也弄不到的情报。而且这些人多为豪杰,为人仗义,好结交”
胡望水和周语对视一眼。往常他们还真没有注意这种势力。两人高高在上,代表国家势力。这些黑暗势力在国家机器前面如纸糊一样。而自己两家的门卫都是这些势力巴结的对象。但现在听武三思一说,这股势力有独到之处。利用好了必然会得到很大的回报。但让堂堂大学士和靠山王去巴结这种势力是不可能的啊。
武三思看出两人的犹豫来说道“这种势力,不需要大人物出面。而是需要郑家或太子一方派除一些高手,或善于间谍隐藏工作的人。让这些人与地下势力接触。并逐步控制。如果能控制住上京城的地下势力,则麻衣公子在大家面前如透明一般。”
周语道“好,我这就回去筛选人手。也请三长老安排人手支持。或者让上官家也支持些人手来。我看这事请这位武公子负责怎么样?”
三长老苦笑道“王爷是要把我郑家拉下水啊。”
胡望水道“我等确实没有过多人手,所以需要郑家支持”
三长老道“这次随太子来的郑家子弟中,有两人是我郑家负责刺探情报的弟子。等两人到了上京,我安排他们与几位高手协助武公子。我在找上官家派些高手来”
“好”周语道“就这么订了。今天有幸见到几位公子。又得几位公子相助。我周语敬大家一杯。晨子,明而选好地址后,好好陪几位公子游玩一下”
李天成道“明天选好地址后,我准备拜见一下梅绛雪。毕竟他与我同出天一阁。又是我师兄。我入上京当拜见师兄。也顺道看看麻衣公子,”
周语道,“也好,贤侄需要什么礼品尽管说。我让人安排。”就差说我不差钱了。
胡望水道“贤侄,我问你一件事”
李天成道“不知何事?”
胡望水道“申元公子有天下第一公子之称。被称为武可比秋道,文可比梅绛雪。特别前段时间,申元一夜侦破秦家使者被杀一案。并斩杀不明势力的四位宗师。这传说已经将申元公子抬到一个空前高度。
贤侄你与申元公子交好。我想问申元真的是武比秋道,文比梅绛雪?”
一时间桌上鸦雀无声。李天成沉思一会说道“武道上我不懂。秋道我也没见过。但在文道上,梅师兄不如申元公子”
挡挡几声,周晨手中的筷子掉在桌上。大家彻底被震住了。
第131章 翰林(二)() 
胡望水和周语回到家里后依然不能平静。李天成的话给两人太大的震撼。这大半年来,上京的太子一脉被梅绛雪压制的喘不过气来。这些人已经领教了梅绛雪的厉害。原本一片融洽的上京城,被梅绛雪和麻衣公子拉拢分化,已经变的暗潮汹涌,派系林立。
而申元虽然被认为是天下第一公子,特别侦破秦家使者一案的经过被传出来,这第一公子的名声已经落实。但大家对申元的认可是在文武两道上的综合认可。武可比秋道、文可比梅绛雪。只是可比,但还是认为武不超过秋道、文不超过梅绛雪。
但今天李天成却说梅绛雪不如申元。别人这么说两人还是当玩笑。但李天成是仅次于申元和梅绛雪的儒家学子。而且对这两人了解很深。他说出这个评价来,是非常可信的。胡望水和周语感慨万千。周语命周晨明日好好接待几位公子。
大早上,周晨就到郑家会所。李天成等人随周晨奔太学而去。郑雪第一次来上京,也随大家见识一下。
太学也在上京西城。离各世家不远,走了小半个时辰就到了。周语的房子就在太学右侧。两栋小楼,中间围着一个小院。地点非常好,而且空间也大。这楼似乎空了很长时间,里面布满了灰尘。
周晨命下人清扫楼内,对大家说道“这院子是我家在这一带最大的房子了。如果觉得不够,我家这一带还有房产。”说完指指不远处几个小楼和门面道“那里也是我家的,如果需要将那里也划过来”
李天成等人心中说“土豪就是不一样”
徐鸿名前后看看道“后面小楼住人,院内安排印刷书籍。前面的小楼改做书院和学子交流场所,也是够了。”
李天成等人笑道“那这里就交给鸿名设计整理了”
徐鸿名笑道“老师放心,只要是跟书有关的我一定会整理好。”
周晨对徐鸿名道“让这几个人给鸿名兄打下手。这些钱币先收着,不够我在出”说着扔出一袋紫金币,有二三十枚。
徐鸿名刚要客气,李天成道“你就收下吧。王爷家可是土豪,这点钱还不够小晨一晚上潇洒的”
这里留给徐鸿名规划,陈宇道“我们去太学走走”
周晨带几人出了院子,将这里扔给徐鸿名。太学占地几千亩地,比上林苑小多了。里面没有什么亭台楼阁,只有十几栋楼作为上课之地。然后大批的二层建筑,里面住的是帝朝各地来的寒门士子。
太学的门面到很是宏伟,进门后可见道祖、仲尼祖师、孟柯祖师等像。里面的学子很多,大部分是奔课楼听课。少部分人则围在一起,围着一本书卷一同研讨。
太学上空儒家的白色气运虽然不是很浓厚,但也是比较广阔。看起来经过几千年积累,也是底蕴非常。
李天成记得,太学是李斯所建。当年李斯建太学只为帝朝培养人才。后来董仲书建立上林苑,借鉴的不少兴办太学时的经验。而且很多太学教授也加入上林苑。
始皇大帝后几代帝皇将重点放在上林苑,后来太学荒废了。
到洪武大帝时,洪武大帝对前期受到大臣豪强的抵制非常反感。又从建太学,培养寒门士子。并从帝朝财政拨款。此后太学就维持下来。但太学依然不受帝朝重视,资金、书籍、教授缺乏。多是学子们自发交流。但即使这样,太学依然是天下寒门的胜地。寒门弟子可以在这里读到书,在这里能体会儒家的浩然之气,在这里能相互交流心得、共同进步。
而且读书期间不用担心生活问题,这里的吃住是帝朝专门出资提供。寒门士子可以在这里免费读书三年。三年后也是收取少部分费用。
太学学子毕业后大部分到各郡、县,或偏远地方出任小吏。帝朝这么大,毕竟天一阁和上林苑培养的学子远远不够。而且天一阁和上林苑的学子多高高再上,以精研儒道为目的。即使入世也是奔大目标、大方向而去。就向李天成,游学两年后直接奔郑家入世。
太学的学子,学满三年后基本选择从事官吏。毕竟多年来求学已经让家里承受不起了。当然也有痴迷于读书的书呆子,继续在这里读书。
李天成等人与周晨在太学院内行走。许多学子看这几人感觉很怪异。这些人衣着华丽,特别郑雪透出一股端庄之气,一时间回头率大高。而有些人认出周晨,毕竟上京城两大废物太过出名了。学子们见这些人由周晨陪同,知道不好惹,纷纷躲避。只是在一旁远观。
李天成等走到一排排二层宿舍转转。见一个小房间内挤着七八人,里面不时传出汗臭味道。由于天热,一些学子光着上身在里面来回走动。形象不雅。郑雪也是江湖儿女,到也没有在意,只是味道把她熏的够戗。
学子宿舍外一院墙将这里与外面搁开,院墙也有些残破。透过院墙可以看到外面也是一大片空地,其中几处楼阁孤零零的立在那里。
李天成问周语道“这片地方是谁的,看起来荒废很久”
周晨楞楞的看着李天成,?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