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之业火》第407章


缓缓向前推进。
左翼的法军主帅欧马勒伯爵,见英军开始进军,便打算趁英军尚未布阵之时打击他们薄弱的侧翼。于是,伯爵下令米兰骑士向贝德福德公爵右翼的长弓手发起冲击。这次冲击取得了应有的效果,约500名长弓手被法军的第一波攻击击溃,而联军右侧的伦巴第骑士也开始趁机攻击英军的辎重。
贝德福德公爵见状,下令部队停止进军,让长弓手们布下用于防御的木桩,试图以箭雨齐射压制联军。法军主帅见状,下令联军全线压上,试图扩大战果。很快,呐喊着“蒙茹瓦!圣德尼!”的法军便和英军厮杀在一起,双方展开了极为激烈的厮杀。
亲身经历了这场战斗的编年史家让德瓦夫声称:死伤者的鲜血洒满大地,如溪水般绵延不绝。
学习英格兰进行步战的法国骑士
英法两军激战了45分钟后,仍然未分胜负。英军战阵中最为勇猛的莫过于贝德福德公爵。他挥舞着沉重的双手战斧杀死了许多敌军,令人闻风丧胆。最终,法军的纳博纳子爵所部开始动摇,向韦尔讷伊后撤。这一举动导致了法军的大溃败,随后贝德福德公爵开始乘胜追击。最终,包括欧马勒伯爵、纳博纳子爵在内的众多贵族在溃逃时淹死在沼泽地里。
当左翼的法军溃不成军时,右翼的苏格兰人仍在鏖战。他们甚至几乎就要将索尔兹伯里伯爵击败。守护辎重的英军预备队先是与600名伦巴第骑士展开了殊死搏斗,并将他们成功击退。随后,预备队又开始对苏格兰人缺乏掩护的右翼发起攻击。
与此同时,贝德福德公爵聚拢起已经疲惫不堪的右翼英军,开始从后方包围顽抗的苏格兰人,发起了最后的总攻。对苏格兰人极为憎恨的英国人高喊着克拉伦斯公爵的名字,毫不留情地大开杀戒。巴肯伯爵、道格拉斯伯爵等苏格兰贵族均战死沙场。随着苏格兰人的全军覆没,韦尔讷伊之战在夜幕降临时宣告结束,英军再一次赢得了胜利。
厮杀成一片的英法两国骑士
韦尔讷伊之战堪称百年战争中最为血腥的战役之一,双方在数小时的交战中便造成了上万人的伤亡。据统计,法苏联军仅战死者就有7262人,其中包括4000名苏格兰人。贝德福德公爵战后便宣称,英国人在战场上缴获了1700多种苏格兰人的家族纹章。此外还有数千人被英军俘虏,联军总损失应在1万人以上。
英军则只损失了1600人。但这相对于他们在克雷西、普瓦捷和阿金库尔的损失来说,已算是十分惨重了。因此瓦夫写道:我曾目睹阿金库尔和克拉旺的作战景象,相较而言,韦尔讷伊之战堪称双方最为艰难、也是最为势均力敌的一场战役了。
英军的胜利,重甲武士和长弓的经典配合当然是重要因素之一,但贝德福德公爵的出色指挥同样可圈可点。战前他布置的预备队成功地抵挡了联军骑兵对后方的迂回攻击,并在随后的战斗中及时支援索尔兹伯里伯爵的左翼部队,防止了英军左翼的失败。
另外,他有着更为长远的战略眼光,并未放任部下追赶已经溃败的法军,而是将他们重新集结,掉头对苏格兰军队发起围攻。这一举措使他成功地锁定胜局,赢得了一场更为伟大的胜利。此战也彻底消除了苏格兰对英法战争的威胁。
第565章 传火祭祀场() 
但平心而论,法苏联军的部署也并无不妥。他们不仅以逸待劳,还抢占了对己方较为有利的地形布阵,成功地实行了战前既定的骑兵包抄战术。为了压制侧翼的英军长弓手,他们事先还雇佣了装备精良的意大利骑兵。这些意大利骑兵在交战初期的攻势也打乱了英军的阵型,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然而,吃遍长弓苦头的法军仍然对长弓手的威力估计不足。法军轻步兵再次被完全压制,以至于作为联军主力的法军未能承受住长弓的压力提前溃退。这也成为韦尔讷伊之战的重要转折点。法军的正面防线既然已经崩溃,那么少数骑兵的包抄战术自然也难以成功。
一直被英军压制的法国弓弩手
当然,我们也应对死战不退的苏格兰人致敬。纵观韦尔讷伊之战始末,苏格兰人的表现令人敬佩。他们不仅成功坚守阵地,捍卫了联军的右翼。在与英军左翼的交战中也不落下风。而在联军败局已定,英军三面包抄的情况下。苏格兰人仍能保持阵线,未出现大规模溃退的局面,则更加难能可贵。或许对英格兰人的仇恨成为激励他
道格拉斯伯爵阿奇巴尔德
们继续奋战的动力,但这也能反映出苏格兰军队较高的战斗素养。
讽刺的是,法国方面似乎对他们盟友的遭遇漠不关心。据编年史家巴赞所言:韦尔讷伊之战虽然是一场灾难,但幸运的是我们终于摆脱了苏格兰人。他们的傲慢令人难以忍受。
若殒命沙场的巴肯伯爵和道格拉斯伯爵泉下有知,心里必然五味杂陈。
奥尔良则是卢瓦尔谷地最强大的要塞,居住着3万人口。城镇为四边形,西面、北面、东北和东面都有坚固的城墙和护城河。南面则靠着400码宽的卢瓦尔河,一座桥梁使该城与波特鲁的近郊连成一片。在桥的远端,有一个双塔式的砖质建筑物,叫做图雷尔塔堡。再向外就是奥古斯丁教堂,也已加固成要塞。在图雷尔与奥古斯丁之间的河岸,奥尔良人还在修建一座小型塔堡,与图雷尔塔堡以吊桥连接。
15世纪初期,西欧的火炮开始成为影响战争的重要变量。此时的火炮主要在城池攻守中发挥作用。除了众多投石机外,奥尔良城墙上还有七十一门大炮和无数小炮。奥尔良之围,将见证这个时代最大规模的炮战。
英格兰人虽然火炮数量略低于此,却拥有更专业化的炮兵。此时的英格兰军中,火炮总监享有极高的地位。在奥尔良之围中负责指挥炮兵的威廉阿普尔比,甚至享有高级重甲骑士的地位。其部下炮兵也是享有国王支付薪饷的专业人员,并配有单独的法兰西僧侣翻译官。军队还会有专门人员负责检查各炮位,若不合格将会在一个月后又经历过一次严格检查。
10月17日,英军正式开始炮击图雷尔和奥尔良。持续两天的炮火打击效果不错,一门叫做“帕斯乌隆”的英格兰火炮,将22磅重的炮弹射入城内,造成了极大的破坏。10月21日,英军开始进攻图雷尔和它前方的小型塔堡。在军政长官拉奥德高古特的指挥下,奥尔良妇女们从桥上越过卢瓦尔河,向图雷尔守军运送补给。高古特坠马摔断了手臂,但英军的攻势最终被击退。瓦卢瓦方损失了200人,英军阵亡了240人。老谋深算的索尔兹伯里决定改变战术,开始使用尖兵骚扰塔堡。守军此时损失过大,不得不选择主动撤退。
第二天,英军开始布雷。10月23日,爆破开始后,守军撤至图雷尔塔堡。这座桥头堡,很快暴露在索尔兹伯里部署在刚夺取的前方塔堡炮位面前。英军的火力令图雷尔同样难以防守。当晚,图雷尔弃守,奥尔良军又破坏了桥梁的一些拱柱,退向北岸。随后,索尔兹伯里登上图雷尔视察奥尔良前线,却遭受一枚来自奥尔良图尔圣母院方向的炮弹射击。碎屑刮去了索尔兹伯里的半边脸,数日后,英格兰人的统帅不治身亡。
接任指挥的萨福克伯爵决定采取长围策略。他下令在图雷尔前方的教堂废墟上,修建英军在奥尔良的第一座大型围城塔堡——奥古斯丁要塞。然而奥尔良的规模过于庞大,英军始终难以完全合围这座城市。10月25日,原驻兵奥尔良外围西北方向沙托丹要塞的“奥尔良私生子”迪努瓦回援城市。瓦卢瓦军总指挥克莱蒙伯爵查理德波旁,坐镇布洛瓦。“奥尔良私生子”等人则通过奥尔良北方的森林掩护,将人员物资不断运入运出奥尔良要塞。
此后的战事以输送和拦截物资、修建和破坏工事为主要形式。在查理的许可下,奥尔良郊区的13座教堂被夷平,以免为敌人提供冬季庇护和要塞基础。难以彻底围困奥尔良的英军在12月7日尝试进攻奥尔良断桥上的圣十字塔堡,然而攻势再度失利。12月23日,守军炮兵指挥官纪尧姆杜伊西利,用新到达的攻城炮向图雷尔塔堡发射26磅炮弹。至此,炮击已经成为奥尔良之围的重要战斗形式。
圣诞后的六天是双方休战期。12月29日,瓦卢瓦军队又破坏了城外的剩余六座教堂。12月30日,两军回防工事。次日,围城军队和守军举办了一次比武?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