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一品丫鬟》第177章


玖荷很是诚恳的道谢,不过却没推辞,陶家是个两进的小院,跟人口相比,屋子着实是多了一点,倒是能住开的。
“不用那么客气。”谢嬷嬷道:“都是一家人了。”
玖荷的嘴角在黑暗里微微翘了翘,道:“总算是能睡个安稳觉了。”这是她两辈子的感慨,不过谢嬷嬷听在耳朵里,却越发印证了昨天跟老夫人的那番猜测,当下道:“老夫人心善,不会亏待你的。”
玖荷想起她上辈子的结局,心中越发的感慨。
她上辈子最后到了将军府做厨娘,将军府门禁还算森严,孙氏进不来,她总算是有了几天安慰日子,这辈子重生第二天就从家里跑了出来,一路上住着大通铺过来,到今天——
到今天才是她这两辈子第一个安稳觉,甚至这被子上淡淡的樟木味道,也叫人闻了特别的安心。
玖荷不知不觉中睡着了,谢嬷嬷许久没听见她回答,反而听见黑暗里头响起很有节奏的呼吸声音,不由得一笑,也睡着了。
第二天一早,玖荷起来便叫她们看了自己说的什么都会不是骗人的。
从早饭到午饭,收拾屋子洗衣裳,缝缝补补,甚至还修补了家里的灯笼。
要说谢嬷嬷原先也不想让她做这么多活儿的,不过是带了点玩闹的心态,是打算叫她做着看看的,甚至老夫人也是一样,有点看着小孩子胡闹的心情。
只是当玖荷有模有样从早上忙了一天到晚上,非但一日三餐做的完美无缺,甚至她说的缝补等等也都是真的,不管是老夫人还是谢嬷嬷,都收了玩闹之心,对视一眼,眼神里既有惊讶也有心疼。
这姑娘是糟了多少罪啊,两人看在眼里,心里又多了几分感触,又对她生了几分信任。
不过这么一来,玖荷是彻彻底底在陶家安家了,有了她,谢嬷嬷也没有原来那么忙了,甚至看门的老谢也能轻松一些,总之家里上上下下都很是满意。
不过要除了已经故去的齐夫人的配房常嬷嬷。
转眼出殡已经过去六天了,这天,玖荷做了早饭端去给少爷还有小姐用,因为这头一个月算是热孝,吃得无比的简陋,除了米汤青菜,就是几块豆腐等物。老夫人虽然心疼两个孩子,也只能如此,更是不叫他们多动,生怕一个不注意就亏了。
只是就算这样,两人还是瘦了一圈,脸色也苍白了起来。
玖荷先给小少爷送了饭,端着食盒又去小姐屋里,就听见常嬷嬷道:“要我说还是回京城的好,你母亲是你外祖母最最疼爱的女儿,你回去了必定是享福的,哪儿像是在这儿,给夫人办了丧事之后,穷的全家老小都只能吃米汤啃馒头度日了。老夫人更是不肯松口,连我嫂嫂都不肯见了,要我说,不如——”
玖荷一听这话便火冒三丈,推了门进去便道:“常嬷嬷慎言,你怎么能说老夫人的不是呢!”
睿王妃连衣裳都没穿好,便咬牙切齿的开始发号施令了,“鸣冤鼓敲响两刻之内陛下是必要现身亲自听案的,你赶紧去宫里,看看今日当值的不管是谁,先将她的脸打花了,苔五十苔到只给她留一口气!”
第86章() 
三日后见真章玖荷回去屋里,有点雀跃跟老夫人道:“齐家派人来了!”
老夫人嗯了一声;谢嬷嬷却有点疑惑;“你这么开心做什么?”
玖荷笑了笑,“这是常嬷嬷宋嬷嬷两个露底了;齐家老太君服软了。”看着谢嬷嬷还有点没明白过来,玖荷道:“方才那老汉开头第一句话就是问这儿可是陶大人家里?这说明什么?”
玖荷看了谢嬷嬷一眼;也不卖关子了,“这说明他们从来都没来过,若是齐家平日里跟咱们有往来,他们又怎么会不知道地方?”
谢嬷嬷不由自主点了点头,叹了口气;“这些年”说了三个字儿又想起来不是什么好事;虽然玖荷也不是外人;只是不管跟谁说;这种事情纵是自己想起来都是有几分不舒服的。
“就算问一声是打招呼;是客气。”玖荷又道:“我看他们几个人;周围都落了些烟灰瓜子儿壳什么的;想必已经在咱们家门口等了一阵子了;您想,若不是那家的老太君专门吩咐了,齐家的下人又怎么会好好的在咱们家门口等着?连门都不敢敲;生生的等着人出来。”
看那两位嬷嬷就知道国公府齐家的下人平日里是多么的傲气了。
老夫人嗯了一声;看她们两个很是不沉稳;又比往日都开心了几分;当下道:“将人请进来,再去叫行哥儿和依依过来,既然他们外祖母专门给带了东西,也叫他们两个出来看看,这样回去的人也有话说。”
谢嬷嬷出去叫人,玖荷去厨房烧水沏茶,等她端了茶出来的时候,那一位带头的老伯已经在老夫人屋里说话了,玖荷从半掩的角门往前院一张往,他带来的手下正往卸东西,看见玖荷,谢伯伯赶忙两步过来,小声道:“多煮些茶来,要有馒头面汤等物也稍稍准备一些。”
玖荷点头,举了举手上的茶壶道:“东西放下就去。”
谢伯伯虽然是一脸的笑容,不过也带了点不屑,“这一拨才是正儿八经走亲戚的呢,只是又客气的不像话。”
谢伯伯还得看着前院,说了两句便又走了回去,玖荷端着茶壶到了老夫人屋里。
老夫人坐在上首,背后站着谢嬷嬷,少爷跟小姐一左一右坐在她下手,正中站着那老伯正在说话。
能被国公夫人派出来办事,还是在前头一桩事情办砸了的前提下出来,这一位必定是个能八面玲珑的角色,玖荷放下茶,扫了这老伯一眼。
年纪大,面向看着很是和善,这头一眼就叫人生不出恶感来。
老伯看见玖荷倒茶,冲她微微一笑表示感谢,不过说话的节奏一点都没乱。
“原该叫常嬷嬷跟着一起回来的,只是她们两个回去的路上兴许是哪顿饭吃的不太合适了,染了病,好容易撑到国公府,回完话就躺下了,两天就瘦成皮包骨头,我们老太君请大夫看了,说是得了时疫,老太君便将他们一家迁去京郊的没人的庄子上养着了我临来的时候老夫人还专门差人去看了,怕是好不了了。”
“这可真是”老夫人叹了口气。
依依已经忍不住出声询问了,“常嬷嬷什么——”她抿了抿嘴,将原本打算说的下半句话咽了下去,明显换了个说辞,“临近年下的,怎么这个时候病了呢?”
玖荷看见那老伯嘴角明显往上翘了翘。
“咳,姑娘跟我们老太君想到一处去了,连说的话都一样呢。”老伯兴高采烈的赞了一句,“要不怎么说是亲的呢,当日您母亲在家的时候,也是跟老太君最贴心的一个。”
玖荷咳嗽了一声,要说一个懂事尽职的丫鬟,这个时候是该打断对话了。这分明就是挖墙脚,或者说哄骗还不太懂事的小孩子来着。
老夫人看她一眼,玖荷微微屈膝,端着东西又出去了,临出门听见那老伯又换了个话题。
“老太君叫我给您陪个不是,原想着夫人去了,咱们两家更应该走动才是,没想这婆子平日里在家里倒还过得去,一出门就成了这等张狂样子。”老伯一边说话,一边唏嘘,“只是我还得多解释一句,老太君原不是这个意思,都是传话的婆子会错了意。”
玖荷看不见,不过她觉得老夫人兴许是点了点头,因为那老伯笑了笑,又道:“咱们家老爷深受圣眷,没两年调回京城,再好好走动不迟。”
后头的话玖荷是没听见了,她已经进了厨房,给前院几个帮手煮茶热馒头填肚子去了。
这一忙就到了中午,这些人也没多留,只说后头怕又有雪,路上不好走,万一年前赶不回京城就不好了,因此卸了东西又拿了赏钱便离开了。
玖荷做上午饭,又去老夫人屋里续水,听见老夫人正跟少爷小姐道:“礼单你们也看看。”说着,依依起来接过单子,看了两眼又递给少爷。
“米面粮油还有些野味都收了,回头做出来我们过年吃,那个时候你们也出了热孝,能用些荤腥了。”老夫人一边回忆着礼单上的东西,一边道:“你外祖母给你的素银首饰,你收着便是。”
依依点了点头,老夫人又对陶行笑了笑:“那些文章看看就成,有合意的字句摘抄两句,但是也不用深究。”
陶行却有些不太理解,不过也没当着老夫人的面说什么,因为临近午饭,两人拿了东西便走了。
下午陶行读书,玖荷?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