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武天魔》第59章


说着,苏长生顿了顿,继续说道:“而金兀术素与完颜亮不和,无论是为了身家性命还是抢班夺权,金兀术都再也无暇南顾,只能回师北返了。”
此言一出,众将皆喜出望外,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忍不住议论纷纷。
而岳帅却不发一言,沉吟许久之后方才开口说道:“传我将令:牛皋率本部直取中原,趁此良机必须收回中原旧都汴京,如若不然,军法问罪!”
“诺!”
牛皋闻言大喜,单膝跪地,重重叩首应诺!
自牛皋部归建以后,岳帅并未将其麾下部众分割,拥兵三万的牛皋赫然已经是岳家军实力最强的一部了。
论起麾下兵马之雄,便是岳帅本部也不如牛皋部之众。
这种情况下,牛皋不免有些心里惴惴,又有些纠结。
若是岳帅让他交出兵权,分割部众他到底从是不从?
不从那是不可能的,岳帅多年积威暂且不提,岳家军远胜于他的兵力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威慑。
叛出岳家军自立门户,牛皋既不能为也不愿为。
但是若是让牛皋交出兵权,对于尝到了威福自用所带来的快感的牛皋来说,不啻于是割肉放血,着实有些不舍得。
权力的滋味虽好,却是一剂裹着蜜糖的毒药啊!
如今这个情形却是正合牛皋心意,既可以独当一面,继续威福自用,生杀予夺又不需要伤了多年的同袍情义,一举两得。
牛皋接令的那一刻,苏长生眼中不由闪过一丝惊诧,微不可察的紫意从眼眸身处闪过。
只见牛皋头顶的气运在接下将令的那一刻,骤然发生了一丝改变。
本来牛皋的气运乃是赤红一片,名位混杂着军中煞气,看起来威风凛凛。
当他接令之后,却是有一条细细的小蛇骤然从气运中破体而出,头顶两个小包微微鼓起,无声的嘶吼带着几分龙吟的味道,赫然已有蛟蛇之象。
若是风云际会,未尝没有封土建制的王侯之命,至少也是有了一丝化蛟成龙的机会了。
“权欲动人心啊!”苏长生并未言语,只在心中暗叹一声。
这蛟龙之相可非同凡响,非皇族亲王名位不可成就,一般来说:蛟龙出,天下乱,乃是天下争龙之时方才有机会出现的。
既然牛皋气运既然有了一丝蛇化蛟的迹象,说明他的心里恐怕并未他表现出来的那么恭顺。
不过这一切,苏长生并未向岳帅言明,牛皋不安分,他苏长生又何尝安分过?
以苏长生的眼光看来,牛皋顶多也就是割据一方的格局,无伤大雅。
这方天地只不过是邵子祖师的传承空间而已,一切皆为虚妄,只要自己的目的达成,成功承继邵子祖师道统,其余种种苏长生却是并不关心。
正所谓:我死后管他洪水滔天,若是承继道统,夺得传承,苏长生自然不会在这方天地久留,所以即便牛皋生出异心,那又何妨呢?
岳帅颁下将令之后,又沉吟了许久,最终方才下定决心,继续说道:“张宪,你率本部五军日夜围攻襄阳城,务必攻克,否则军法从事,知否?”
“末将领命!”张宪素来低调,不争不抢,却是岳帅的左膀右臂,乃是隐为岳家军副帅的人物。
“襄阳战事,至关重要,岳帅为何?”领下将令之后,张宪忍不住开口问道。
“襄阳战事虽重,何如十万金寇?”岳帅脸上带着微笑,眼中却绽放出惊人的寒芒,神情肃穆坚定。
“杨再兴,岳云,王贵,董先,徐庆听令!”岳帅对张宪说完,又点了几个名字。
其中岳云乃是岳帅亲卫营统领,董先亲掌背鬼军,乃是背鬼军都统制,王贵乃是游奕军掌军,王贵执掌选锋军,徐庆乃是踏白军指挥使。
这些人尽皆是岳家军多年征战积攒下来的箐华,更重要的是:这些将领麾下均有骑兵建制,乃是岳家军骑兵之精锐所部。
“末将在!”
岳帅一声令下,众将纷纷俯首抱拳,静候将令。
“遴选军中骑兵,尔等随我迎战金寇,不破金寇,誓不还师!”
岳帅沉着冷静,眼神坚毅地看着舆图,目光聚焦之处,却是荆襄之间一个极不显眼的地方。
“诺!”
众将得令毫不犹豫,顿时单膝跪地,俯首听令!
苏长生见此情形也是感慨:岳帅多年的威望,不过不容小觑。
战阵之上,哪怕岳帅要率他们赴死,估计众将也不会有片刻的迟疑,乃是交托生死的信任。
只可惜,相对比岳帅旷古烁今的军事才华,他的政治天赋着实感人得很。
或许这也是另类的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吧?
第76章 玄窍开时窍窍开() 
夷陵,无名丘。
山丘无名,因地势奇特被当地百姓换作阴阳山,秃头山等别名。
盖因此山地形奇特,山阳处寸草不生,山阴处却是郁郁葱葱,枯荣之间的分界线恰巧从山巅中轴线分割开来,活像个剃了阴阳头的头颅,堪称古怪。
而此山也是方圆数十里唯一的孤峰,其余地方尽皆一马平川,没有丝毫的起伏。
此地也正是穿过夷陵,通往襄阳的必经之路。
山阴处,无数兵马暗伏在此,宛如一尊尊雕塑一般,彰显出严明的军纪。
山巅之上,一身戎装的岳帅正在与银白星袍的苏长生并肩而立,极目远眺。
此时距离岳帅定策之时,已经过了七天了。
七天前,岳帅悍然征集了岳家军上下一万二千精锐骑兵,一路马衔环,人噤声,悄无声息地奔行到此处,准备伏击金兀术。
金兀术麾下大军虽然几经折损,却依然有十万之众,且均为草原出身的骑兵,战力不容小觑。
而岳帅却只帅万余骑兵伏击,打出的却是“全歼金寇”的口号,苏长生只得感慨:果真是艺高人胆大!
“来了!”
倏然,苏长生眼中闪过一丝紫意,沉声说道。
话音未落,远方地平线上便出现了一道黑线,如海潮般汹涌而来。
岳帅定睛一看,正是金军派出的侦查游骑,看上去不下数千之众。
秃头山下一马平川,眼界极好,当金军游骑出现的那一刻,远方地平线上一股更大的烟尘也随之而来,却正是十万金军骑兵奔行所造成的浩大声势。
一般来说,大军过境都会将侦查游骑撒出最低十里之外,以便主将判断是否遭遇埋伏。
然而十万金军此时游骑却只侦查到阵前三里之处,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金兀术归心似箭的缘故。
或许也是因为此地一马平川,十分适合骑兵驰敞的缘故吧。
毕竟金军最善骑战,即便想要埋伏,也应该选择地形狭窄,骑兵难以施展的险恶之地,而绝非此处。
岳帅这一招“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可谓是深谙兵法之要旨了。
“上马,准备!”
不需要岳帅多言,山阴密林之中便传来此起彼伏的呵斥,然后纷纷翻身上马,顺着开辟的通道轻步踏出,在山阳处集结起来。
万余精骑出动的声势浩大,瞬间远处金军军阵便有了反应,骚动起来。
然而岳帅本来就没有打算能瞒过金军多久,万骑奔袭破阵想要不露端倪地突袭更是不可能的。
岳帅所谋者,便是一个地形差和时间差。
此地一马平川,占据唯一高处的岳家军自上而下冲锋,所造成的冲势便是岳家军最大的优势,此为地利也。
骑兵对冲,乃是所有战争方式中最为血腥残酷的一种,仅次于蚁俯攻城。
而冲势的高低,马速的快慢,往往便是决定一场骑战的关键,尤其是在双方都是精锐骑兵的情况下。
时间差便是敌众我寡,十万金军想要反应过来集结冲锋,所需要的时间必定要比岳家军多得多。
一旦岳家军率先一步提起马速,先于金军形成冲锋之势,岳帅自忖便有了六分胜算了,此乃天时也。
速度,便是一场骑战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决定了双方的胜负存亡。
一时间,双方都在缓缓集结列阵,准备着冲锋,隔着不到五里的地方遥相对峙。
而金军数千游骑仗着原本便在飞驰的优势,疯狂地向岳家军所在的秃头山打马飞奔而来,试图阻止,迟滞岳家军的冲锋之势。
眼下的情形便是:谁先取得先手,谁便占据了极大的优势。
双方统帅皆乃当世一流的名将,对此心知肚明。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