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潘金莲怎么破~》第515章


也知道此时是骑虎难下。如果价格继续下滑,此前的大肆囤积,不是尽数付诸流水了么!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有他的经济实力。开始有二线小商贩打了退堂鼓:“员外,在下实在是没钱了,借都借不到啊……我、我不买了,实在抱歉。”
“那……那也不许卖!”
“小人……尽量。”
“商会”成员开始紧急磋商,寻思价格是不是已经到了最高点,要不要忍痛清货解套,及时止损。
商议来商议去,没个结论。偏偏有人悄悄透露:“我家里有亲戚在朝中当政。听说……”
众商户齐问:“听说什么?”
“听那御史台中丞秦桧透露,听说黄河已经决口啦,北方今年将是颗粒无收!到时候粮米稀缺……”
众人耸然动容,问:“消息可靠?”
“绝对可靠。”
商户们自然不知道,御史台中丞秦桧是在潘小园的授意下,故意散布的假消息。秦桧既然决定站在她一边,那就利用到底。大奸臣的智商不是盖的,寥寥几句话,几个眼神,就似是而非地把假消息传播出去,让“商会”里的众人犹疑不决。
*
潘小园也不能日日监控奸商们的举动。唯一能做的,就是遍阅度支司、开封府的相关卷宗,通过陈年案例中透露出来的只言片语,来估算他们剩余的实力。
带了董蜈蚣当跟班,走到街上去“视察”民情。只见各大抛售点已经不像第一天那样,被人围得水泄不通。百姓们都知道便宜货不会一天飞了,因此也就从容地前来购买。打听一句,物价稳中有降,米价已经回落到一千五百钱左右了。
正走着,忽然只听背后一声风响,紧接着一声大喝:“站住!住手!”
急转身,只见董蜈蚣已经跟三五个彪形大汉交上了手。董蜈蚣长于鸡鸣狗盗,武功并不甚精,没两下就被揍得倒在地上,带着闷腔叫道:“大姐快走!”
潘小园愣了一刹那,才明白这几个壮健打手是冲着自己来的。扭身就往热闹的十字路口撒腿就跑,冲着一队巡逻公人就喊:“杀人啦!放火啦!造反啦!……”
三天两头出入开封府,众公人都对她是个脸熟。再一听什么“造反”,职业习惯,本能地拎刀就跑了来:“怎么回事!反贼在何处!”
跑到一半,才想起来,这位潘夫人,貌似自己就是个曾经的“反贼”?不能和董蜈蚣扭打在一起的三五大汉也是欺软怕硬的主儿,见把公人引了来,撇下董蜈蚣,朝着四面八方有序撤退,留下董蜈蚣在底下捂着胳膊,大声呻‘吟。
作者有话要说: 相似的商战事例可以参照1949年建国初期,上海的“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都是k反‘动势力为了颠覆新政权的经济秩序而进行的邪恶阴谋。此时银行、纸币、放贷等系统都很成熟,交通也发达(火车飞机直接从东北往上海运物资什么的),所以整个过程十分精彩,最后抓了好多fd投机商~~

由于这里是古代背景,不可能让oo开金手指玩这么大,所以就是个商战的皮毛而已~

其实宋代也有成熟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比如当市面上粮食富余的时候,由国家出面收购,然后粮价上升时再抛售,以维持稳定物价。

哦对了还有人问为什么叫潘夫人而不是武夫人:因为夫人是单独给她的封号(虽然也是沾武松的光)。就像红楼梦里的王夫人、邢夫人,杨家将里的佘太君,水浒里梁中书的老婆叫蔡夫人,高廉的老婆叫殷夫人,等等,都是女子本姓。所以这里也就叫潘夫人。以丈夫姓来称某夫人,不知是何时开始流行的,如果有知道的欢迎科普o(*≧▽≦)ツ
第283章 泡沫() 
潘小园大喜过望。终于有人撑不住了!
方才险些当街挨揍的惊魂; 抵不过胜利在望的喜悦。还是坐不住; 让人备车,叫了三五个保镖在侧,亲自去看个究竟。
果然,不认识的商户也加入了抛售狂潮,愁眉苦脸地指挥下人,搬出这些日子囤积的库存; 有气无力地吆喝:“白米……一千五百钱一斗……面粉……猪肉……快来买啊……”
平衡的支点只有针尖儿大。洪水拍击的大坝,被抽走了中间的一块砖;摇摇欲坠的高楼,被人在地基上挖了最后一铲子。升到顶点的泡沫终于承受不住自身的重量; “波”的一声,碎了。
开始还有人责备这些商贩们不守信用; 没多久; 也纷纷意识到,自己无论如何也没法笑到最后。越来越多的投机商开始抛货,开始还想着不能亏本; 定价上十分矜持。没多久就发现,旁人手里的货物越来越便宜。不得不咬牙切齿; 把那价牌儿修改了一次又一次。
最高兴的是芸芸众生,挎个篮子; 拉个车儿; 有说有笑的沿街采购。节衣缩食这么多天,总算吃得起一斤肉了!
“马行街那边儿开市了!东西种类比这里多!去瞧瞧!”
也有那精明的,有点反应过来了:“再等等……说不定明儿还便宜……”
大量物资倾销整个京城; 市场完全成了买方市场。百姓们坐等降价。潘小园这边“官卖”的货物慢慢降价,其他商户哪敢不降。
几个时辰之内,物价清晰可见地回落。越来越多的商户意识到抛售风波背后是官府操纵,不情不愿认输,加入到抛售行列,只求止损。
唐员外完全众叛亲离,苦着脸派人:“叫他们别卖……叫他们别降价……我、我给他们钱……”
一边转头低声吩咐心腹:“咱们囤的货物快拿出来卖!价格定低些儿没关系,尽早出清!”
越跌越抛,越抛越跌,潘小园乐得看那柜台后面的奸商们叫苦连天,抱着账本发愁。
脑筋一动,想起来一件事,吩咐左右:“让便钱务、榷货务收紧头寸,现钞汇兑放款什么的,一律先核查背景,该有的步骤一样也不能少。谁要去兑钱换钱,先耗他一两天。另外……月底了,是不是该征收商税市例钱了,叫税务司的人别偷懒。”
过去经营酒店的时候,不止一次嫌弃“市例钱”太高,税率居然要达到百分之十;如今要整这些奸商,却生怕苛捐杂税不够多。
不少奸商为了哄抬物价,不惜贷款囤货。而现在眼看要血本无归,债主们可坐不住了,纷纷前来催债。一时间墙倒众人推,众商户除了低价出货之外,也不得不敛取手头一切现款,乃至抵押质当,换取现金。
这时候给他们小小的设个门槛,叫你们当初投机!高回报高风险,当初商会里那个西门庆没跟你们说过?
有些商户手中现金吃紧,沉不住气,破罐破摔,干脆不计成本,清仓大甩卖,和白送也差不多。
几乎是哭着喊:“快来买,快来买啊……打折出清,分毫不留……奶奶的,这回栽了,呜呜……”
百姓们幸灾乐祸,直朝柜台里吐吐沫:“叫你们不卖!叫你们囤着不卖!这下惨了吧,嘻嘻嘻!喂,掌柜的,不是我们无理取闹,你再降三成价,我们就买!哈哈哈!”
潘小园看着市场上哀鸿遍野的模样,心丝毫不软,叫来郓哥,再悄声吩咐:“叫上你的手下,若有人出货价格低于一个月前的正常市价,咱给他悄悄买回来。”
郓哥一点就透,笑道:‘嫂子,你可真坏。”
在土匪堆里混了这么久,在金钱的战场上,潘小园早就练出一副杀伐果断的性子,豪爽回道:“这叫‘宜将剩勇追穷寇’,跟打仗的大哥们学的。”
……
不出十天,持续一个月的物价疯长终于得到遏制,物价回落到开战初期的水平,市场活动重新变得井然有序。投机商们恶意囤积居奇,也都付出了相应的代价。
跟风抬价的中小商户们亏损惨重,但还不算最倒霉的。而那些“主谋”的投机客们,越是资金雄厚的大户,越是亏得血本无归。尤其是那些借债囤货的,一朝破产不说,门口都堵着催债的。
牵头投机的唐员外,千万家产一朝灰飞烟灭,第二天灰头土脸的出门,请求赎回他那价值八门霹雳炮的国债资金来。
反正国债不愁没销路。贞姐儿在账房后面头也不抬:“赎回可以,要付两成手续费。”
提前赎回国债,不仅没有利息,而且要损失百分之二十的本金。这也是潘小园当初为了防止有人炒高国债,利用这个新事物来牟利而规定的。
唐员外二话不说,爽快签字?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