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潘金莲怎么破~》第502章


还有人为官家这种毫不为己、专门利人的“发钱”行为找到了理由:“前阵子鞑子兵打得凶,不是说割地赔款么,搜刮了民间那么多钱财。现在新皇帝坐了天下,估计是觉得对不起咱们老百姓,因此把钱还回来……当然不能直接还,那不是扇太上皇的脸么!所以只好用这种迂回方法……”
“不不,你们都错了。其实是官家为了抗战保国,专门做的功德!等过一阵,说不定还要大赦天下哩!”
“那、那为什么先让咱们交钱呢?”
“这你就不懂了,据说是泰山里挖出了聚宝盆……放进去的钱,得沉淀个三年五载,吸天地之灵气,才能变出钱来……不是一日之功……怎么能让老百姓随便去呢?官家当然要垄断……”
以郓哥有限的见识,自是编不出这么多歪理邪说,老百姓的民间智慧不容小觑。
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当中遇到诸多阻力,远远没有想象中顺利。但这些潘小园也都放手不管。郓哥知道自己这回参了大赌,不成功便成仁,反倒比潘嫂子还要上心得多。一旦发现某个伎俩没有用处,或是适得其反,马上转换战术,想出更迷惑人的阴谋诡计。
有了稀缺性和谣言,最后一步,就是将买卖公债的行动赋予正当性和高尚性,让老百姓花钱花出风格,花出品位。
剩余十分之九的债券,在万众瞩目之下终于投放市场,伴随着响彻市井的口号。
“买国债,保国家,打退北鞑子,大家分钱花!”
“公债保安生,支持子弟兵!一贯钱养一个兵,他上战场我立功!”
“欲抗金矢镞,须造神臂弩,只要十五贯,我给国家捐一弩!”
“城头霹雳炮,其实不难造,凑够百万钱,敌兵轰上天!炮台炮座写我名,论功行赏我有份,不识字也有功名!”
童谣传到潘小园耳朵里,连忙派人去敲打郓哥:“喂喂,有点过了啊,这叫虚假宣传,买国债不附赠功名!”
但心中也不仅佩服乔郓哥的创造力。把一张张没分量的纸,具象化成为士兵、弩机、大炮,不失为争取民心的最好办法。起码让老百姓知道,这些钱被用在了什么地方。
郓哥的推销手段层层递进,不出几日,整个东京城上至富豪,下至小贩,掀起了购买救国公债的狂潮。广告词一天一变。
贞姐儿的工作量骤然提升了好几倍,每天从早到晚,都在记录债券的销售状况。
小姑娘累得眼圈发黑。潘小园心疼,连忙调来三五个脑子伶俐的小吏在她手下帮忙。贞姐倒没有怨言,只是不解:“怎的突然卖出去这么多?”
及至听说是乔郓哥的鬼主意,气不打一处来:“就知道这厮专门投机倒把,不干好事!”
刘贞姐儿自从见识了岳飞小哥哥的风采之后,对这个油头滑脑的乔郓哥怎么看怎么不顺眼,逮着机会就得埋汰两句。潘小园把这俩人的“办公室”安排得隔着远远的。
这会子听说是郓哥负责公债的营销,贞姐儿更是一百二十分的细心记录,唯恐找不出他的漏洞错处。
还真让她找着了。过不多时,贞姐积极报告潘小园,说听手下人议论,国债价格居然水涨船高,生出了“二级市场”,一百缗的面值,生生被无良中间商提价到了一百一二十。
潘小园听得浑身一哆嗦。这时候可不兴溢价购买。连忙把郓哥叫来,让他适可而止。
知道这小猴子定然在其中玩猫腻,旁敲侧击说一句:“要是有谁囤积债券,炒高价格的,发现了一律砍头!这年头不太平,你虽然算我的手下,但若是其他部门的官兵上门查抄,发现你有什么不法之举,嫂子我也保不住你!明白吗?”
郓哥喏喏连声:“嫂子你说什么呢,小的不敢!”
紧紧盯着他,盯到他浑身冒冷汗,才微微一笑:“谅你也不敢。回去歇着吧。”
作者有话要说: 因为有人提到,债券这东西,全靠国家信誉保底,而现在国家濒临破产解散边缘,如何说服大家把钱都投进这支烂股里?必须有个解决方法。

高烧中,神志不清,写得放飞~~这章就图个爽,大家看了一笑就成o(* ̄▽ ̄*)o

放飞 2。0:
黄鹤版:东京汴梁,东京汴梁,御制书画院倒闭了!太上皇赵佶,吃喝嫖赌欠下三亿两银子,带着他的小姨子跑了!我们没办法,拿国债抵工资,原价都是三百多、二百多、一百多的债券,通通二十贯!!通通二十贯!!

武林外传版:御制独发大宋卫国公债,青春的债,友谊的债!自用送礼都有面子,全城各大交引铺均有销售,买时认准防伪标识!

科了个普
剪息:是指债券持有者领取利息的一种方式。债券一般都载明债券金额和定期应付利息两部分。其中载明利息部分叫利息票券,简称息票,这是领取秘息的凭据。股息或利息到期时,债券持有人持券到付息处,剪下息票先取息款。剪息债券的发行者通常委托银行代为兑付本息,此类债券一般可以在市场上自由转让。我国政府在解放初期发行的公债即是剪息债券。

溢价:即发行价格高于债券票面金额。债券到期时,国家只按债券票面价格还本付息。(相反,发行价格低于债券票面金额时,叫做折价发行。如果发行价格等于票面金额,则称作平价发行)
第276章 火‘枪() 
公债换来的现金; 马上便投入使用。一半分发下去作为军饷; 另一半分到各个部门,加紧制造强弓硬弩、宝刀利枪、以致威力无穷的霹雳火炮。
潘小园第一次登上城头; 观摩了宋军中的“大杀器”霹雳火炮。看第一眼就愣住了:“……这是炮?”
和她印象里的大炮完全不同。没有炮筒,更像是个大型投石机,将点燃的炸药包远远甩入敌营。可想而知; 威力虽然不会小; 但准头也不可恭维; 真正能大规模杀伤敌军的炮弹,也许十无二三。起到的震慑作用多于杀敌之功。
她心里暗潮汹涌,难道自己就要成为火器改进第一人了?
负责火炮的将领是梁山“轰天雷”凌振。她凑过去,小心翼翼的提建议:“……要是给火炮装一个炮筒……”
谁知凌振并没把她的想法当做石破天惊,而是十分了然地笑道:“嫂子这话说得容易; 小弟我试了十年啦; 就没做出过能连发十枚弹药以上的炮筒。”
她心里暗道一声惭愧; 随口问:“为什么?”
旁边几个“火药窑子作”里的专业工匠七嘴八舌地答:“开始是用生铁做炮筒; 可射不得两三次便要坏掉。有时候弹药威力大了,炮没发出去,自己人倒先给炸伤了!——后来也试过钢、铜,都不中用,朝廷又不给拨钱试验,只好搁下了。那筒炮的图纸,眼下还在库房里生灰呢!”
潘小园恍然大悟,暗暗可惜。古人的聪明才智早已超过了她的小聪明。管状火器早就被构思了出来; 然而由于冶金技术还不成熟,造不出足够结实的金属炮筒,“钢炮”“铜炮”的设想这才因而作罢。国家安定日久,军费年年不足,火器这种“奇技淫巧”又不是朝廷的重点扶植项目,因此没人专门拨款研究这个。以至于眼下的北宋时期,中国的火药技术尚且处在世界前列,可没过几百年,慢慢的就被西方超过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怎么能不发展火器。她这点主还做得,果断决定:“火炮营再加三倍的拨款,若能造出经久耐用的炮筒,每人再赏赐三千贯。另外,炼钢炼铜……”
大宋似乎没有专门的“冶金”部门。从来都是作坊里炼出什么钢,“火药窑子作”里就采用什么钢。但她知道,冶炼金属之时,各种微量元素的配比稍有调整,成品的硬度强度也许就有天壤之别。
自己不是又化学专家,这事找谁好呢……
一拍脑袋,现成的魔法师近在眼前。
派人去城内延庆观,半拖半拽的把公孙胜请了来。
“道长先别炼丹了。你要是能造出炸不坏的炮筒来,我上奏皇帝,让他在全国各地修一百座道观,全都奉你为开山祖师。”
公孙胜念叨着什么“无为而治”,开始还想脚底抹油,听到她后半句,手中拂尘一僵,骨骼清奇的脸上现出惊喜的神色。
“女施主……此话当真?”
不就是开设化学专科院校,自然是多多益善。她极其肯定地一点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