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潘金莲怎么破~》第490章


但同时也会有少数人选择迅速站队,鼎力支持新政权,期待获得“赏识”,从而巩固和提升自己的地位。
这位御史中丞显然就是这样的聪明人。各取所需,既然主动为我所用,那么也就合作愉快。梁山方面,也确实需要这样的盟友。
于是潘小园也就也过去打个招呼:“还未敢请教相公如何称呼。”
御史中丞笑嘻嘻,朝她恭恭敬敬地唱喏:
作者有话要说: “下官御史台秦桧,见过夫人。”

潘小园笑着万福:“相公客气。见过……”

说到一半,声音哑了,心中一阵呼啸。

“你……你说你是谁?……”

难得的失态。旁边吴用连忙给她打圆场:“这位是秦桧秦中丞。今日之事,他出力颇多,跟咱们确是气味相投的朋友。况且听闻人言,秦相公平日为官认真负责,政绩也罄竹难书……”

此时宗泽坐在躺椅上,让人抬着走过,不早不晚听到这句“罄竹难书”,顺口骂一句:“文盲!”

吴用自认倒霉,连忙闭嘴。心中委屈极了。在吹毛求疵的宗泽面前,他说话也是错,用典也是错,连呼吸都是错。这次又是哪个成语用错了?

————————

吼吼吼,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秦中丞……

秦桧(1091年1月17日-1155年11月18日),字会之,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进士,北宋末年任御史中丞。靖康之祸后随同徽、钦二帝被掳到金国,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回到南宋。此后出任礼部尚书,两任宰相,独揽相权十九年。

说到秦桧,想起来评论里有童鞋提出,岳飞之死是由于他主张迎还二圣,威胁皇权,秦桧不能算凶手什么的。写了一篇关于此事的考据,字数太多,这里就不放了,有兴趣可以移步微博阅读→_→ 《岳飞死于“迎二圣”?秦桧只是替罪羊?一点考据》
第270章 心猿意马() 
潘小园身上冷战一个接着一个。头一次觉得吴学究的成语没用错。
也怪她背不出北宋末年的各级官名。谁知道秦桧眼下在御史台公干呢!再悄悄看看那位秦太岁; 只见黑瘦干巴完全不起眼,顶多是个精明的面相,一点也没有大奸臣的气场。
而他今日的表现可以称得上可圈可点。梁山上几位夫子已经俨然把他当成了同道中人。而潘小园自己,在得知他的尊姓大名之前,也被他恰到好处地帮扶得浑身舒坦; 更觉得此人是难得的妇女之友; 算是满屋子人里; 思想最开放的之一。
可见并非所有妇女之友都是鲁智深。
潘小园脑子里正乱哄哄的一团; 忽然听到秦桧跟她说话:“……夫人胸中雄才大略,下官已领略了。今日的‘约法’不尽如人意,但来日方长,总会慢慢修得完善。譬如以下官愚见; 当此国家用人之际; 非但要招女子入仕; 等退敌之后,更要多兴女学,给我大宋国培养出双倍的人才; 才不致使眼下的危机重现……”
不得不说,这立场十分对她的胃口。倘若提出这话的不是秦桧,她非得跟这人引为知己不可。
但既然知晓了对方身份; 不得不多了个心眼儿。这是他的肺腑之言,还是揣摩着她的心意,专门拣她爱听的说呢?
秦桧秦相公的官场智商登峰造极,可偏偏这儿有一个人; 是知晓他全部黑料的。
秦桧见她似是心不在焉,也十分贴心地收住话题,笑道:“下官多虑,夫人自然都有计较。”
潘小园敷衍两句,仍然不敢多说话。知道面前的秦相公是百年不遇的人精,就算此时人微言轻,但与生俱来的天分摆在这儿,千万不能让他瞧出自己的疑心来。
此时她“府里”的丫环小厮带着轿子来接她了。也就赶紧趁机和秦桧等人道别。赶紧回去静静。
秦桧知趣,看出她疏离,也不上赶着巴结,最后笑道:“听闻夫人是商贾出身,对理财之事颇多心得。贱内却也对此有些兴趣,倘若夫人不弃,哪日做客敝府,给她指点一二,下官感激不尽,必当厚报。”
潘小园燥汗不断。若是换了别人,有官太太愿意和她聊理财,自然是欣然答应。但这位……
心中打鼓,平静片刻,强笑道:“那……那奴家恭敬不如从命。”
轿子悠悠抬起,知道秦桧看不见自己表情了,才猛然松一口气。
脑子里飞快地调动自己所有的历史知识。秦桧害岳飞的事,至少发生在二十年后,现在倒不必多虑;而据她所知,秦桧早年是个颇为强硬的主战派,只是后来靖康之耻,他和皇帝一道被俘虏到金国,寄人篱下许多年,“逃”回南方之后,就变成了妥妥的带路党,倚靠金国的扶持,一路做到了权倾天下的宰相。以至于后人频频猜测,他被囚北疆的那些年,究竟经历了什么。
现在的秦桧大约还没开始办坏事。但作为日后的史上第一奸臣,以此人的臭名昭著程度,完全不能对他丧失任何警惕。
更别提,他居然已经打听出来自己的出身特长,显然在议事之前就做了相当的功课。对她如此,对梁山其余人等自然也是如此。时机一到,迅速站队,抓住所有机会上位。如此的心机和“远见”,着实令人佩服。
心中飞速思考。若是真能拉拢此人,让他“改邪归正”,会不会是个得力的帮手……
随即呸一声,放弃这个想法。懒得做这费力不讨好的事儿。
平行历史中的岳飞含冤入狱,受尽酷刑,临终呐喊“天日昭昭”,想想就让她心里发颤。现在她的小师弟,天真乐观,满腔热血,得是什么样的邪恶力量,才能让他陷入如此绝望的境地?
而现在的秦桧,虽然时运未到,没机会做大恶人,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也绝对称不上好人。
虽说历史已经有所更改,可她家小师弟的人生路仍是如履薄冰,年纪轻轻,多少次和阎王爷擦身而过。不能给他增加一丢丢危险的可能性。
她知道自己不是耶稣也不是佛祖,玩不起普世道德——尤其是当她心有挂念之人牵涉其中的时候。
看在今天秦桧对她多有帮衬的份儿上,还是要拉他一把——比如找个机会悄悄做掉,让他“在职暴毙”,还能领一份慰问金,免遭生铁铸身、被世世代代鄙夷唾吐的命运——这么一想,算是售他一个大恩,想来秦桧的在天之灵也会谢谢她。
计较已定,不免对自己的心狠手辣颇为欣赏,嘴角抿出一个得意的笑。
便应他的邀,去他家做个客,麻痹稳住这人,免得他心怀叵测,再造出什么别的糖衣炮弹来。
*
接受了一整日的政治文化熏陶,潘小园觉得脱胎换骨。回到“武府”,只想倒头就睡。旁边有丫环殷勤过来伺候换衣、洗面,倒是省事——由俭入奢易,她也终于不用自己背过手去梳头了。
但和武松每日的工作相比,她简直清闲得像个真正的官太太。
他直到彻底天黑才回来。灯火通明的厅堂上,一身的血污清晰可见。
几个小丫环本来快手快脚的,主动来伺候“官人”宽衣,看这架势,一个个吓得花容失色,挪着脚步不敢上前。武松顺势把她们遣走:“我自己来就成了。”
潘小园赶过来,也吓一跳。好在她也见惯了,轻手轻脚帮他把带血的衣裳脱下来,倒没见到伤。想来那血是别人的。
连忙问:“怎么了?”
武松这才抱怨:“禁军里全是无赖泼皮,一个赛一个的无能,也不知当年林教头是怎么忍下来的!”
大宋实行募兵制,由国家赍发生活费用,本质上是“雇佣兵”,而不像其他朝代那样的“义务兵”。这就造成了军队里充满了不学无术的无赖混混,没能耐凭劳动赚钱,才投军效力,混口饭吃。更有些犯罪流配之徒也来“充军”,导致队伍里素质鱼龙混杂,没一点军事素养。
本来都是混吃等死之辈,况且军饷也被克扣得七七八八,谈不上什么国家忠诚度;就算明知要打仗,整日盘算的,也不过是如何临阵脱逃成功率更高,如何才能跑得快些;眼下朝政变天,接管军队的居然是一群真枪实干之人,居然让他们开始严格训练、准备为国捐躯。一群无赖兵哪能接受,当即抱怨连天——宛若一群无知孩童,不仅没了糖吃,而且还被赶着去上?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