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温婉宜人》第126章


方婉就想笑,萧重装起傻来还是很像样子的,她笑道:“别的人倒也罢了,这两个是太妃娘娘赏你的,我问一问,也看看合不合规矩。”
“哪有那么多规矩。”萧重不以为然的道:“谁还来查验这人在还是不在吗?既然赏了来,就是府里的奴才,你爱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谁能说个不字?”
说着还不高兴的说:“这种事,今后别问我。”
“好好好,我不问你了。”方婉笑眯眯,一点儿也不生气。
不过过了几天,萧重从外头回来,却问她:“那天你说的那个武莺,你还没给她指人家吧?”
方婉还在月子里呢,哪里那么快理这样的事,只是诧异:“当然没有,又不是急事,你怎么想起管这个了?”
“今天韩九来求我。”萧重坐下来,随手拣了一颗蜜饯吃,又道:“我的姑娘呢,怎么不抱来我看。”
“这会儿也该醒了。”方婉叫人去隔壁屋看看大姑娘,一边道:“倒是那日武莺来送鞋,我跟她们说了一说,还许她们自己要是有看好的,我替她们做主呢,她们不都说只凭我挑人吗。原来还有这一遭。”
“这就不知道了。”萧重道:“韩九跟了我也这么些年了,我今年大约就要把他放出去,大约从五品武将起,这事儿办了也是好事。”
萧重这样说,那武莺的身契就要放给她,今后她就是官太太了,果真是个好事,方婉是个喜欢大家伙儿都有好处的人,不由的就替她高兴一番,笑道:“既如此,王府也算她娘家了,我给她备一份儿嫁妆,就把她嫁出去罢。”
武莺虽然不能再回来针线房伺候了,但她做个苏太太那样的倒也不错,王府的产业,也还缺人呢。
方婉一头想着,问萧重:“韩九要放去哪里?”
“不止他一个。”萧重说:“我手底下用了这些年的人,都要放出去,这些当年都是皇兄赏的人,长的有七八年了,这么些年跟着我下来,又有功劳又有苦劳,我也该给恩典了,总不能叫人一辈子做侍卫,放出去五品六品都有,也算没白跟着我一场。”
方婉就明白了,萧重这一次施恩,就不止是安排底下人那么简单,他说的是这些侍卫,那就是做低级武官,就算他们是皇帝给萧重的人,但谁不对萧重感恩呢?这种恩典可不是谁都有本事给的,齐郡王温郡王虽然是皇子,却都没这样的能耐。
这跟方婉在府里的赏功罚过,也是一样的道理,只不过还多一层意思罢了。
然后萧重当然还要再有新的人,他从几年前起开始办差事,手里的人手已经逐渐聚集起来了,正需要地方安放呢。
而且这侍卫是一边,其他各级地方,各部也是如此,所谓实权王爷,并不是有个封号就能算的,要使得动人,底下人眼睛里有他才算呢。
方婉心领神会,笑道:“既然这么多缺,我这跟前还有些人要放出去,不如都挑一挑,倒不用什么好根基的,自己能挣前程就行了。”
方婉也要给绿梅和春兰这两个丫鬟一个好前程,也做做官太太。
第九十一章() 
第九十一章
宗室里都知道景王殿下的大姑娘养的时候王爷没在家;连洗三也没仔细办;所以大姑娘满月;景王府就往各府里送帖子;要办满月。
连宫里的太后娘娘和皇上两位圣人;也给孩子赏了东西;因孩子还小;暂且不给取名字,也不能给封号,但因皇上赏东西的时候吩咐了一声;给景王家的小郡主,底下人都听在耳朵里,来传旨赏东西的人就不打折扣的这样说了。
别说皇上一句话;就是平日里略微有个什么偏好;底下趋奉的人也多的很,自然人人嘴里提的都是小郡主了;何况景亲王的嫡长女;今后一个郡主的封号那也是必有的。
但就算是郡主;那也只是个姑娘;宫里的公主们满月、生日之类也并不招外命妇进宫朝贺;现就有个例子;宫里仪嫔也是三月里生了个小公主,比景王府的小郡主大着二十天,无非就是宫里太后娘娘赏了仪嫔和小公主东西;各宫也都送了一回;也去看了一回就罢了,满月的时候仪嫔梳洗了去给太后娘娘和各宫娘娘们磕头,也就完了,其他的动静一点儿也没有。
景王殿下这样高调,人家背后议论的就多了,不乏种种羡慕妒忌恨的,四殿下诚郡王先于景王殿下赐婚,成亲却被他加了塞,这会儿景王妃女儿都生了,他们成亲才半年,还算是新婚呢,诚郡王妃接了景王府的帖子,一边叫人拿了库房册子来选东西当贺礼,一边说:“一个小丫头,大张旗鼓办什么满月。”
诚郡王一脚踏进门来,听了这话就皱眉,只没说什么,丫鬟接着诚郡王,服侍他换衣服取佩饰,又跪下给他脱了靴子换上软底布鞋,他才舒服的透了一口气,坐在炕沿上接了茶慢慢的喝。
诚郡王妃勾出来几件东西,交给诚郡王看:“郡王爷瞧瞧这样可妥当?”
诚郡王也懒得看,并不接册子,只道:“这些事情你做主就成了,不必问我。”
诚郡王妃就又接着道:“要说是个哥儿,请一请客也就罢了,只养个姑娘,倒捧的比公主还金贵些了。”
“也无非就是自家亲戚,又没外人。”诚郡王有点不耐烦她逮着这事不放,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值当这样说。
“那也未免福气太重了些,小孩子家”她还没说完,诚郡王就站了起来:“你快闭嘴吧,小皇叔的家事,要你多什么嘴!”
说完茶也不喝了,抬脚就出去了。
诚郡王妃‘哼’了一声,也不出言挽留,只把那册子摔在炕上:“就照着那几样预备好就行了!”
在她屋里跟前伺候的是她从娘家带过来的丫头,皇帝当时有心要自己安排人出继镇南王府,是以把镇南王妃的娘家侄女儿赐婚给了皇四子,差不多算是补偿平衡的意思,镇南王妃的娘家宣平侯府早年颇有圣宠,恭亲王老太妃就是他们家的老姑奶奶,新帝登基后他们家看起来稍差,但依然家大业大,如今又出了皇子妃,依然算得上京城里有数儿的人家。
诚郡王妃的陪嫁手笔不小,单屋里伺候的大丫鬟就陪嫁了八个,这会儿全在屋里伺候,内务府送来的丫鬟,都只在屋子外面伺候。
这会儿那丫头也是从小儿陪着诚郡王妃长起来的,过去捧起册子,一边低声劝道:“既然郡王爷不爱听,郡王妃就顺着点儿不说就罢了。您瞧后头院子的那两个,郡王爷要怎么着都顺着,不就叫郡王爷喜欢了?”
她说的是在成亲之前就跟着诚郡王的两个侍妾,如今都在后头小院子里住着,其中有一个诚郡王妃前日才听丫头悄悄回她,那侍妾已经停了一个月换洗,只还没敢声张请太医呢。这会儿提到这个就更刺心了,诚郡王妃可听说了的,景王妃一进门,立刻就把府里两个原本太妃娘娘赏的人都打发了的。
诚郡王妃冷笑道:“都顺着还有什么意思,我就是要不顺着他,他才知道我是谁呢。”
她是郡王妃,跟他是夫妻,难道还能跟妾室一样不成?那不就成了笑话了吗。
那丫头只得叹气,郡王爷脾气犟,自家姑娘也不差什么,可是郡王爷不喜欢抬脚就能走到后头姨娘侍妾屋里去,姑娘能去哪里呢?
诚郡王妃在屋里怎么说是一回事,到了那一日,还是亲自上门去看小堂妹,方婉在里头跟人说话,却是温郡王妃董莹绣听了通报说是诚郡王妃来了,便替方婉来迎,诚郡王妃满心里看不上董莹绣这样捧着方婉,觉得她好歹也是正经皇子妃,又是长公主府出身的姑娘,却把个乡下妞儿捧的高高的。
但她面儿上却是笑吟吟的,董莹绣笑道:“十二叔爷家的婶娘和三伯家的大嫂子刚来,正在里头看小郡主,婶娘不好走,我替婶娘来迎一迎。”
“劳动嫂嫂,怎么敢当。”诚郡王妃笑道,董莹绣说的就是燕王世子妃和恭亲王世子妃,小辈的满月,长辈通常就赏东西,自己就不来了。
董莹绣笑吟吟的挽着她进去,景王府请客都是亲戚,放眼望去,差不多都是宗室,景王妃娘家的人都在里头屋里坐着,方家自度位卑,倒也不格外去应酬,这分寸还是要紧的。
诚郡王妃进去里头和姑母堂嫂表姐等打招呼说笑,落座喝茶,看了一回,却不见齐郡王妃,倒是看到颜侧妃的娘家母亲带着自己家两个姑娘,在里头陪着方家人说话。
方家和颜家那点关系,大部分人都知道,只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