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灵神偷》第515章


“去死吧!”
“啊……不要啊……我已经死过了……不要……”
郭雨寒哪里还听得进去,之前的屈辱全部化作了暴风骤雨般的板砖,每一次啪啪啪的拍击都满载着郭雨寒的怒意,直到郭雨寒胳膊都酸了,这才作罢。
望着地面上惨不忍睹的肥鬼,九尾妖狐都有点于心不忍:
“主人,你都把它打成这样了,你之前不是说要留一个问话么?”
“谁让你留个我最恨的了,没事,反正也就当让我解解恨了。”郭雨寒擦了擦香汗,将石头扔到了一旁。
钱道空怔怔望着郭雨寒,郭雨寒似乎意犹未尽,蹲在地上不停喘息。钱道空叹了口气说:
“小寒,这肥鬼都这样了,你也不可能降服它了吧,咱们回去吧。”钱道空打量了一下周围,虽然这些溺死鬼全都魂飞魄散,但这片山林之中似乎仍然隐匿着一股极其邪恶的力量,让他很不舒服。“这次虽然没有什么收获,但也算是有惊无险,孽龙的情报也得不到了,咱们还是先回去再说吧。”
“不。”郭雨寒斩钉截铁的回答。
不过这倒也不出乎钱道空的预料。
刚才肥鬼已经把孽龙的存在告诉给了郭雨寒,孽龙的存在已经毋庸置疑。争强好胜的郭雨寒自然不会放过这个传说中的恶鬼,更不能让这个罪魁祸首继续逍遥法外。
其实对于郭雨寒来说,确定孽龙的存在已经就是最大的情报了,至于其他的事情,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可是咱们没有情报就这么贸然去跟它硬碰硬的话……”钱道空面露难色。
“不是有你么?你早就把你爹的那些古书偷偷看过好几遍,别跟我说你一点不知道关于这只孽龙的事!”
钱道空惊愕万分,心说难怪你可以这么肆无忌惮地把掌握重要情报的肥鬼给活活拍死,敢情你在这等我那,真是让人无语。
“可是我那些都是传说和故事,而且这孽龙……”钱道空还没等说完,他发现郭雨寒的脸已经更加阴沉,虽然不知道郭雨寒究竟因为什么而迁怒自己,但显然现在开始,钱道空哪怕一点不顺着郭雨寒的心意,自己都免不了挨顿暴揍。
“你说不说!”郭雨寒已经完全失去了耐心,审问犯人一样看着钱道空。
钱道空被她看得脊背发凉,赶紧摆摆手说:
“我说,我说不就行了,不过这个故事也是我在鬼史上看到的,究竟对你有没有帮助我就不能保证了。”
第一百一十一章 牢下邪龙(二)() 
关于孽龙的传说,钱道空曾在鬼史中看过,大概的故事是这样的:
很久以前,有二个读书人,一个姓赵,名邝;一个姓李,名龙,他们同在一个学馆里读书,二人日同书案夜同床,好得比亲兄弟还要好。
有一次,两人在江边玩水,赵邝在松花江岸边的石窟里捡到一个象鸽子蛋一样大小的蛋,花花绿绿的非常好玩。他叫李龙来看,李龙拿在手中看了看,也不知道这是什么蛋,便凑到鼻子下嗅了嗅。谁知那奇怪的蛋竟骨碌碌地滚进他的嘴里,不等他吐,又囫囵地滚下了喉咙,直落肚里。
赵邝开始以为是李龙有意吞下肚里,还埋怨他太冒失呢,万一是个毒蛋怎么办?李龙赌咒发誓说不是有意吞吃,是它自己滚下去的。这一来两人都感到奇怪,特别是李龙,自从吞了蛋以后,心里老是象怀了个鬼胎,连读书也没有心思了。过了些日子,赵邝发觉李龙在悄悄变化着,首先是性格在变,变得对人很冷淡,其次是脾气也慢慢变得暴躁起来,动不动便和学馆里的同学打架,而且力大无穷,全馆的学友合起来也打他不过。尤其令赵邝感到奇怪的,自从他吞了那奇怪的蛋以后,夜里和他同床而睡,感到他一身都凉冰冰的,问他是否有病,又说没有,真叫人纳闷。
直到有一天,两人又至江边玩水,本来赵邝的水性并不比李龙差,可是现在却感到差远了。而且使他更惊奇的,是李龙每一抬手,一动脚,半江水都撼动,如时翻个筋斗或扎个猛子,那江水顿时波涛翻滚,浪高三尺。他每泅到一个地方,打几个滚子,这个地方马上就成了一个深潭……
赵邝将这些情况,悄悄地告诉了先生。先生也很惊疑,要赵邝留心观察,看他生理上还有其它什么变化。
有一天晚上,趁李龙熟睡之际,偷偷地撩起他的衣襟一看,不禁吓了一大跳,原来李龙的两腋之下,已长出一片片鳞甲。先生说:“只怕他吞下的,是一个蛟龙蛋,以后怕会成精呢!如果成了蛟龙精,那我们就受害了!”赵邝也急了,问先生怎么办。先生说:“只有报告官府来处理了。”
官府听报连夜派官前来捉拿,谁知李龙早已不知去向。
从那以后,赵邝再也无心读书,只怕李龙成精以后,会危害乡里,心想将来要制服李龙,只有自己也去学道法。于是他辞别先生,投奔龙虎山去学道。赵邝背着雨伞包袱,日夜奔向龙虎山。半路上,突然碰上了李龙,李龙问赵邝去哪里。
赵邝说:“去学道。”
李龙问:“为何要去学道?”
赵邝被问住,不好怎么回答。李龙冷笑说:“何必瞒我,你想学到道法来制服我。”
赵邝说:“你已知道,那又何必问我?”
李龙说:“不看在多年同学情谊,今天我就要了你的命。好吧,你学你的道法,我搞我的修炼,若干年后再见。”
说罢,一转眼不见了。
赵邝来到龙虎山,拜见了张天师。张天师问明了来意,便对他说:“你的来意很好,不过学道是很艰苦的。只怕你吃不了这种苦。”
赵邝说:“为了乡里将来不受祸害,再苦我也能吃得了。”
张天师说:“好吧,你早晚陪师兄弟烧香打坐、炼气。晴天上山去砍柴,雨天便在观里推砻踏碓。功夫到了我教你道法。”
赵邝从此便安心在山上修行学道,一心想把功夫炼好,好请张天师早日传授道法。
日子过得好快,赵邝一学就是三年,可是张天师连问都没问过他一次,更不要说传什么道法了。有几次实在耐不住了,便去问天师:“什么时候才传我道法呢?”天师只是笑笑说:“早着呢。”赵邝只好再耐着性子熬下去。
一晃又是三年,在这三年之内,天师虽然传了他一些道法,但这些道法都是很平常的,民间的一些游方道士都会,比如赤足上刀山呀,蹈火海呀……而且传得很慢。一套道法,总要学上一年半载。赵邝心想,这样要学到几时,才能学到制服李龙的法术呢?还是下山到别的名山去学吧。于是便向天师告辞。天师也不挽留由他径自下山走了。
赵邝一路走来闷闷不乐,但想到自己已经荒废了大好青春,现在却中途而废,实在是太丢人了。赵邝心里一动,想想自己学道的决心,还是回山再继续学吧,于是又回到龙虎山。天师也不责怪他,只说:“回来了就留下。”
赵邝耐着性子又熬了几年,道法虽有长进,但进步不大,心又不安起来,又产了想下山的念头,只是这次不敢向天师说了。有一天,天师叫他到山下去买香烛,经过一个山坳里,看见一个须眉斑白的老汉,坐在一口大山塘的堤上,用一个小小的灯盏,在一盏一盏地舀水。赵邝又感到奇怪,问他这是干什么?
老汉说:“我家有个小孙子赖着要鱼吃,我舀干圹来捉条鱼给他吃。”
赵邝说:“像你这样舀要什么时候才能够舀干?”
老汉说:“只要功夫长,灯盏舀干圹呢?”
赵邝内心一动,买了香烛回去。
天师说:“灶下没柴烧了,你去把后山那棵观音树砍来当柴烧吧。
赵邝问:“你老不是说,这棵观音树将来长大了,留给人间雕观音菩萨用吗?”天师说:“本来的打算是这样,只是他经不住深山岁月风霜雨雪的熬炼,心不实了,看来成不了材,只好拿去当柴烧。”
赵邝听了天师的话,默默地拿起斧子,一下一下地砍,边砍心里边想:“自己在这里学道,也就象这观音树一样,要经得住这深山岁月和风霜雨雪的熬炼,才能成为一棵人间有用的材料,象这样三心二意,怎么能学成道法决不下山。
其实,赵邝下山碰到的事,是天师有意点化他的,如今见赵邝学道的意志已经坚定了,于是开始真心地传授道法了。从此赵邝的道法一年比一年好,一年比一年高。心里没有了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