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荒仙纪》第47章


龙双心深深吸了一口气,让自己的内心平静下来,双手放于琴上,拨起第一个音弦。
一曲奏出,如流水,似高山,跨阳春,融白雪??????
玉玲珑听这一曲,目光微侧,看了一眼龙双心,眼中一抹惊讶之色闪过,笑意更浓。
她在台上翩翩起舞,姿势优美,令人看得眼花缭乱。
龙双心看这一景,画由心生,不自觉改变音律,将所奏之曲与玉玲珑之物更加贴切。
玉玲珑也似有感觉,也悄悄改变了舞路,与音律相合。
飞雪羽化台,琉璃生光,幻化出的画面不断真实了起来。
龙双心忽感觉春风拂面,冬雪消融;下一刻又感觉夏风炎炎,万物盎然;忽地又秋风瑟瑟,百谷皆丰;
转眼间又是冬风咧咧,白雪飘零??????
让他不禁咏唱:
东国寒燕,羽若玲珑,
朔风凄凄,寻翼南下。
栖之玉树,饮之龙河,
羽折不惜,生志不渝。
朔风凛凛,道阻渺茫,
何夕,终兮?何夕,合兮?
第五十七章 祭魂大典(一)() 
他的灵脉被灵力刺激着,扩张了一圈。体内如同猛兽的灵力横冲直撞,在开拓完灵脉之后,又化为阳春细雨,滋润着他灵脉的每一处,让他的痛苦在不断减轻。
终于这漫长的过程要结束了,式云最后一寸灵气滋润完灵穴之后,式云猛然爆发出不同寻常的气息,不到一年的时间,他连续突破修为达到了虚妄境第三乘。
体表晶莹发光,有神龙出没隐藏,皮肤上隐隐能看到灵气运转的线路,相互缠连,形成神秘而繁杂的图案,式云沉浸于一种不可言明的极大的快感中。
他有种错觉,他觉得他的皮肤在炽烈后重生,一寸寸的重新生长,毛发也如小草般一根根冒出来,整个人重获新生。
良久,式云才睁开双眼。他体内灵力似乎取之不尽般,滔滔不绝的流转着。
不知不觉他闭关修炼过去了两月有余,算一算明日也就是祭魂大典了。式云下床,打开窗户,式云深吸一口气,蔚蓝的天空,纯洁如镜,他的心态大好。
“父皇母亲大人,明天你就不再会是一个罪臣了。”他抬头遥望远方天际线上的秋雁,余辉倾洒,喃喃自语着。
都彦西城,一座天台拔地而起为四方形状,高约九丈,一面擎天黄旗矗立在天台之上迎风而立,黄旗上用朱砂书写繁复的符文,远远看去神秘非常。
天台周围有重兵把守,还有不少道士也在其中。
呜呜。
几声沉闷的号角声如猛兽低吼,在远处响起。
大队的人马正源源不断地从四面八方汇聚过来,其中在正南方的一对人马最引人瞩目,最中央,有一座大轿子缓缓随着队伍而行。
这顶大轿子宛若一座宫殿,被数八十八人抬着,上下晃动,四角的金色铃铛发出清脆的声响,它的雕刻装饰极尽奢华,简直是黄金玛瑙堆砌而成,浑然一体。
轿子的帘们敞开,在轿子中有一把龙椅,九条苍色神龙盘卧在上,它们拱卫在一起,像是在守护着坐在龙椅上的男子。
坐在龙椅上的男子,不怒而威,拥有凡人难有的气势,他浓眉下闪烁着精光,在位者独有的威严随他的举止流露而出,他正是这个国家的掌舵者――大燕皇。
大燕皇正襟危坐,即使龙椅随着轿夫起伏着,可是戴着他头上冠冕的十二颗珍珠组成的旒珠帘却纹丝不动,这份定力非常人所能及。
轿子里做地并非只有他一人,在他左右还有两个修士,一个身着儒袍,温文尔雅;一个身着道袍,神风不俗。两人与大燕皇一般,俱是目视远方,深邃庄重。
天台脚下,汇聚了数万余人,他们都是来自于不同的地方,平时很难见到。
这些人有凡夫俗子,也有修士巫师,正交头接耳,相互议论着。
当那顶宛如宫殿的轿子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中的时候,所有人都闭上了嘴,变得肃然而立。
轿子停了下来,在轿子的最前面有人搬来了梯子,静等轿中之人现身。
江己作为此次大典的主事之人,带着十余位从众以及文武百官来到了轿前,恭候着大燕皇。
大燕皇从龙椅上站起,左臂轻抬,将他的手放在儒生的手上。大燕皇在前,儒生与道士环伺左右,从轿中走出。
大燕皇方一出现,江己带着文武百官齐齐跪拜了下来,而在天台周边的燕国子民也接连跪了下来,口中齐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声浪之大,让为跪拜的修士们猝不及防,直震的他们双耳嗡嗡作响,没想到世俗间的权利威势竟有如此大的排场。他们见到接受万人跪拜的大燕皇,不禁心生驰往,道心不稳的修士们都有登谋龙椅的冲动。
秋风吹来,万里长空下铃铛清脆之人再次响起,格外醒目。大燕皇龙袍飘飘,镇定自若,他目光如炬扫视群臣,带着几分让人敬畏的口气道:“众卿平身!”
“谢陛下!”
文物百官自动让出一条道来,大燕皇在儒生的搀扶下走下大轿向天台走去。文物百官紧随其后,从天台正南方拾阶而上。
天台的台阶总共有一百零八阶,每五阶一小平台,每九部一大平台。整个上阶的过程虔诚整肃,无人咳嗽喧哗。
当大燕皇走到最顶端的时候,古人之文的朗诵之音响了起来,大燕皇走得更慢了一些,像是在细细体会古文教训中的含义。
献官、执事行四拜礼盥洗就位,执事焚香,土地酹酒。大燕皇带着文物百官走到参祭者的位置。
四百八十人的乐舞生,九十人的执事生奏乐而起,礼乐飘荡在天地之间。乐起,引神于阳,神其来格,大燕皇与百官行四拜礼。
待大燕皇跪拜之后,司樽为所有参祭之人斟酒,乐止,众官皆跪。
跪拜之后,乐声再起,此时文物百官分退两旁,天台北侧走上了一群身着黄衣打扮的人,他们当掌立于胸,走路之时口中念念有词。
他们立于黄旗之下,双眼微闭,除了为首一人外,其他人都跳起了奇怪的舞蹈,为首之人逐渐开始吟唱了起来,他的吟唱之音越来越大,到最后变得更加激昂,乐音也随着他的吟唱加入特定的节奏,跳舞的人也随之动作变得越来越大。
大燕皇目光虔诚地盯着眼前的一切。
忽然吟唱声戛然而止,少了这一种声音之后,让人变得不太适应,就好像这种音调本来就改如此存在,与天地间是一体的。
跳舞之人动作一听,双臂仰天喊出晦涩难懂的一段咒文。挂在天台之上的黄色旗帜,无火自燃,猛烈的烧了起来,火光冲天,聚成一道火柱翻滚而上,直入青天,观礼的燕国百姓见到这样的奇观,忍不住惊出声来。
这时,火柱又发生了变化,黄衣人双臂又同时张开,火柱像是一朵盛开的火莲般,向四面八方伸展开,笼罩了整个祭魂的现场。
巨大的火色笼罩了半边天际,这一天,所有生活在都彦城中的人都见到一辈子都没有见到的景色。
第五十八章 祭魂大典(二)() 
“归兮,归兮,魂归帝安兮,天下太平!”吟诵之音在天地间回荡。
大燕皇率领着文武百官虔诚跪拜,他们的脸上都映照着火光,目光坚定,为大燕国献身的英魂而诚心祈愿。
黄衣人手上连连掐诀,灵力迸溅而出,勾动起了天地的灵力。火色在天际上燃烧,那不只是俗间的凡火,灵气也燃烧了起来,所有火光才会久久不散。
火光将天地分割开来,变幻不定,它仿佛就是天上人间的界限,瑰丽而又充满惊奇,让人不能挪开在它上面的视线。
火光在然手中发生了变化,像是神灵突然睁开了双眼,打开另一个世界的门。火光舒展,一道道清光从火焰中钻出。
“战士魂归,万众归心!”
清光上都有着人的面孔,不尽相同,这是燕国将士在外战死的灵魂,被召唤于此。它们绕黄旗燃烧后留下的石柱上,不停地漂浮转动着,在空中盘旋。
大燕皇脸上出现了一丝动容,江己见到这一幕心中落下一块石头。从今往后,大燕国民众对于修士的看法应该会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对于修士所掌握的力量也会心生向往,那么大燕国不久后就会被修行势力吸纳,他也可以借以接触到更高层次的修士,得到更高层次的续命之法。
乐声渐起,所有清光都不断钻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