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月曲》第205章


桐儿摇头:“我们不过是姑射山上,侍奉神尊的侍女。只有我们向神尊禀告的,神尊的行踪,又何须向我们禀告。”
“那几位神女,可有方法联系到神尊?”
三人面面相觑。
“这封信,很急?”桐儿问道。
贵子郑重地点了点头,紧紧地拽住手中的信:“我来时姑娘说过,这信,很可能关乎她的生死,让我无论如何,一定要将这封信送到神尊手中。”
三人脸色皆是一沉。
“几位神女,可否想想办法?”
三人沉默了一会儿。
突然阿柯一把夺过贵子手中的信封,“嘶——”地一声,便将那信封撕开了。
“你做什么?”阿柳惊呼道。
“如今反正也找不到神尊,还不如我们几个,瞧瞧玄烛姑娘遇见了什么事儿。我们一面想办法告知神尊,一面也瞧瞧有什么能帮的上忙的。总比这样干坐着强。”
“阿柯说得有理。”桐儿赞同道:“且瞧瞧那信上说的什么。”
再说贵子走后,阿念也带着半夏,离开了渚城,一路朝西而去。
“姑娘,咱们这是去哪儿?”
从渚城出来,一路都是官道,坐在马车里,倒是也舒坦。
阿念翻着手中的绢丝,回答道:“去西边儿。”
半夏挑开帘子。
马车外面,早已没了渚城街道繁华的景象,取而代之的,是连绵不尽的群山。
群山之后,接着另一片群山。仿佛便这样,永远都没有尽头。
“西边儿是哪儿啊?渚城的西边儿是渝城,渝城再往西,是迈城……”
“还要往西。”
“还要往西?”半夏似是有些不高兴:“姑娘,您不是又要四处游历了吧?”
阿念笑道:“怎的?你不喜欢?”
半夏撇了撇嘴:“我还是更喜欢在渚城,好好过日子。”
“那行,你回去吧,我自己去。”阿念说道,又埋下头,继续瞧着手中的绢丝。
半夏听她这么一说,差点哭了出来:“姑娘您不要我了吗?”
“是你说,喜欢在渚城的日子的。”
“可是我更喜欢同姑娘在一处啊。”
阿念笑着摇了摇头:“放心吧,不出半月,我们便能回去。”
“真的?”半夏眸子闪了闪。
“嗯。”
得了阿念的话,半夏心情顿时又好了起来。
“姑娘。”车外传来马夫的声音:“前方有个驿站,我们已经赶了四个时辰的路了,可要休息?”
“张伯,您还撑得住吗?”阿念问道。
张伯笑笑:“我倒是无妨。习惯了这路上奔波的日子。只是我瞧着这马,似乎是要休息了。这马是好马,速度比普通的马要快上许多。可终究比不得那些神仙的坐骑,是要休息的。我瞧着,这荒郊野外的,离下一个驿站还挺远。若是一路跑过去,怕这马儿累病了,反而耽误姑娘的事儿。”
“那便在前面的驿站先停停,您去驿站里瞧瞧,咱们能不能换一匹精力充沛的马儿。张伯,您辛苦些,我确实有些急事。到时候您若是累了,便让半夏替您赶会儿车。”
“没事儿,都挺姑娘的。您别瞧我一把年纪了,我便是一边睡着,都能一边将马车赶好。”
说罢,张伯马鞭一挥,马车又加快了速度。
不过半刻钟的时间,马车便停在了驿站处。
张伯听了阿念的吩咐,与在驿站里寻了片刻,倒真让他寻找了一匹精力充沛的好马。
“姑娘您先下车,我将马换上,便可继续赶路了。”
半夏替阿念挑了帘子,扶着阿念下了车。
这客栈,地处偏远,在山林之中。虽是官道之上,但仍然荒凉僻静。
驿站之中,三三两两一桌,瞧着都是赶路的行商。驿站之外,停了好几十辆装满了货物的马车。
半夏扶着阿念走进驿站。
二人刚进驿站,便有几个持剑的人,十分警惕地看了她们好几眼。
见不过是两名女子,且身形瘦小,看上去年纪也不大,这才放松了下来,继续吃肉喝酒。
如今已经是深秋,有了些许凉意。驿站里的浊酒,倒是个暖身子的好物。
小二扯下搭在肩上的抹布,擦了擦那油渍渍的桌子,笑道:“姑娘可要用些什么?”
“你这儿有些什么?”阿念问道。
“我这儿牛肉,羊肉,饼,包子,馒头还有面。姑娘若是在这儿吃呢,便可切些肉,吃碗面。走的时候,再带些肉啊,饼啊之类的,路上吃。莫说我没提醒姑娘,从这儿到下一个驿站,可有几百里的距离。姑娘莫路上饿着了。”
“那便切两斤牛肉,再要三碗面。另外装些包子馒头什么的,路上吃。我们总共三个人,小二哥看着帮我们安排便好。”
小二将抹布往身上一搭,笑嘻嘻地说道:“好嘞。”
小二刚走,那一行行商,便吃完起身准备离去。
临走之时,之前持剑瞧着她们的那几个人,刻意朝她们身边走过,还垂眸看了她们几眼。
“姑娘,您说……他们这些人是干什么的?”半夏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问道。
“你瞧不出来?他们是行商的。”
“这我当然瞧出来了!”半夏说道:“可江公子家也是行商的啊,我瞧着他家那些行商的,都一个个和和气气的,哪像他们……凶神恶煞的模样。我瞧着,更像是抢了行商队的土匪!”
阿念轻笑道:“你倒是厉害,好人坏人都瞧得出来?”
“那是自然。”半夏一脸骄傲。
阿念摇摇头:“这好人,有时候瞧着像坏人,坏人有时候瞧着又像好人。你若是凭着第一眼去断定一个人,便很可能中了坏人的计谋,也很可能伤害了真正想帮你的人。”
第253章 下药() 
半夏挠了挠头:“姑娘您说的,跟绕口令似的,都把我绕糊涂了。”
阿念笑着摇头。
张伯办完事儿便回来了。半夏招呼着他坐下,说是吃了面再走。
正巧此时,小二端着食盘过来了。
“姑娘,您的面,还有牛肉。其他的,等您吃碗面,我再替您包上。”小二笑着说道。
阿念颔首:“那便多谢小二哥了。”
“姑娘客气。”小二弓着腰,回答道,却没有离去的意思。
“小二哥还有事?”阿念问道。
“无事,无事……各位慢用。”小二说完,转身忙活去了。
半夏拿起竹箸,搓了搓手:“这秋日里,天气凉,吃一碗热汤面是最舒服不过的了。”
说罢,夹起面就要往嘴里塞。
“半夏。”阿念唤了一声。
“姑娘?”半夏夹着面的筷子,停在半空中。
“这里没有茶,你且去车上取了我的茶来,先喝口茶,暖暖胃再吃。”阿念吩咐道。
半夏疑惑地说:“这有面汤,也能暖胃。”
阿念脸色一沉,似是有些不悦。
半夏这才起了身,去取茶叶去了。
张伯一直坐在那里没有动。他可比不得姑娘的贴身侍女,得了主子宠爱,姑娘都还没吃,他怎么敢动筷子。
半夏取来了茶叶,又问小二要了壶热水,沏好了茶,端上来给一人斟了一杯,这才又坐了下来吃面。
“半夏,张伯,先喝盏茶。”阿念说道。
半夏塞了一口面进嘴里,含糊着说道:“姑娘,我不渴。”
阿念不再管她。
倒是张伯,恭恭敬敬地拿起茶盏,将茶汤饮尽。
阿念也小抿了一口茶,这才拿起竹箸,小口小口地开始吃面。
“姑娘,您别说,这驿站虽然偏远,可这面倒是筋道,便是比……”半夏说着说着,忽然一阵晕眩,声音也越来越小,最后“砰——”的一声,倒在了桌子上。
张伯吓了一跳:“姑娘,这是怎么了?”
阿念吃了一口面:“大概是没有喝茶暖胃,一时胃寒难耐,昏了过去吧。”
这……这样吗?
张伯疑惑地看了看阿念。
胃寒发作,是这个症状?姑娘虽是个大夫,可这也太胡诌了吧。
可若不是胃寒发作,半夏姑娘这症状,倒是像中了什么药。
张伯是个车夫,以前也长同人在外奔波,许多事情,他虽未经历过,却也听说过。他抬头,偷偷朝小二的方向瞧了一眼。
自打那行商队伍一走,这驿站里便空落落的,只有他们三人。那小二在灶台旁忙活着,可却一直贼眉鼠眼地瞟?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