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通有六变。 神足通,跳跃以往看不见的物理限制,进入不曾意识到的维度世界。 天眼通,时间不再存在时态,过去现在未来同在一点。天耳通,远处最渺小的声音,依然被清晰的听到,没有声音再能隐藏。 他心通,他人心事,心中自知。 宿命通,六道之中数历轮回,如作掌上观。 池罔不知道自己坐了多久,也不知道过去了多少时间,他看到了从来不曾看见的世间万相。因果业报流转不休,木草虫蚁本真本相,众生陷于执念欲望,周而复始不得解脱。 其中一些神通之力便是安塔文明智慧生物的进化方向,池罔终于理解了关于他们眼中的时间……那是凝成一点的无限。 时间一体,即为那第四维度,握住了它,就有了通往无限的钥匙。 无限中的全部截点,每一个都是单独的个体,却指向细细密密的终点。 他还看不到那个终点……他还有没能放下的执念。 五通之首——漏尽通。 无私无欲彻断我,无我无法无可捉。诸佛如来归于同,觉性圆满入真空。 那是最后该去的地方,他要舍弃一切属于自己的意识,才能真正融入那个令一切智慧敬畏的终点。 他看到得越来越多,神识也离开的越来越远。 去来归处再不重要,肉身皮囊不感到沉重,他离那个终点越来越近,心情愈发喜悦。 直到他见到了一个人,脚步终于慢了下来。因为他看到了那个会让他停下的人——庄衍。 过去发生过的事情缓缓铺开,庄衍在这条大路上,也不是从未留下过痕迹。他曾经独自走向过安塔文明的进化之路,一度获得数种神通之力,看得见时间一体,他的肉身不再是限制,可在空间中自如的异形换位……可又是因为什么缘故,让他在临门一脚前停下? 池罔不用去验证便可以确定,那是因为自己……一直都是自己。 庄衍一路漫长独行,终究是有所执着,所以不愿孤身离开。 池罔无法放弃寻找,到底是有所牵挂,所以不能独善其身。 终点在他所能看到的距离里层层折叠消弭,池罔在往前急追,他不需要融入大路的尽头,他只需要再往前去一点,就可以走到庄衍的前面,能走回一切他所能看到的、发生过的过去。 无正号庄衍的房间里,池罔身上佩戴的那块来自沐北熙墓室底带出的未知金属块,在贴身收着的囊袋里发出惊人的光芒。池罔在大道洪流中匆匆一瞥看到了它的由来,那是安塔文明奉若神明的“钥匙”,可以通往超出自己限制的维度。 铺天盖地的光芒过后,池罔睁开眼,却发现自己重新站在一个熟悉的环境里。 那是自从砂石离开后,他便都不能独自进入的雪原。 说这场景熟悉,却也不和以往一样。以前如一线银白铺开没有丝毫起伏的大雪,如今却被狂风吹得凌乱,雪堆如荒漠流沙,形状每时每刻都在变化。 天上乌云密布,大雪倾盆而下,不透一丝光亮。 一切都已和以前不一样了。 他还记得,庄衍对他说过,这是他的“异维度领域”,是他最不为人知的秘密。 他曾经在完全迷惘的情况下,把这个异常形式存在的维度当做过“桥梁”,就如安塔文明的“桥梁”一样,可以打断空间的界限,让他从江北紫藤村直接以肉身形式进入西边的佛寺,见到过受戒刑的子安和尚。 原来曾经的一切都是真的。 那么……接下来,他要去做的,就是找回庄衍。 作者有话要说: 我在很小的时候,听过这样一句话。 爱因斯坦说:“未来的宗教将是一种宇宙宗教。它将是一种超越人格化神,远离一切教条和神学的宗教。这种宗教,包容自然和精神两个方面,作为一个有意义的统一体,必定是建立在由对事物的——无论是精神,还是自然的——实践与体验而产生的宗教观念之上的。佛教符合这种特征。” 中文译者不详,英文原文如下: Buddhis·m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hat would be expected in a s·mic religion for the future: It transcends a personal God; avoids dogmas and theology; it vers both the natural and the spiritual; and it is based on a religious sense aspiring from the experience of all things; natural and spiritual; as a meaningful unity。 那个时候,我不知道它会对我的未来有怎样的影响。尽管在我进入大学并接触了严谨的学术文献引用制度后,再回头去考证这句话时……发现它并不能在爱因斯坦的著作、采访中找到任何可靠的来源出处,换句话说,这句话的实际出处与著者是不可考证的。 但无论爱因斯坦说没说过这句话,它都在当年的我心里埋下了一颗火种,点燃了我生命中对于宇宙天文学的敬畏,以及对东方宗教神学的亲善态度。 随着近现代的天文学的发展,各种学说由此兴起,甚至还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流派:宇宙哲学(Philosophical s·mology) 与宇宙神学(Religious s·mology),都非常有意思,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了解。 于是我把自己积年累月受到的影响,揉成了一个新奇的表述…… ——这就是这篇文的由来。 谢谢大家愿意包容我的“神展开”,其实在我心里,这是在开文之初我就想要写的,我一直知道我想表达的是什么——过去现在未来同为一体,而我们所能体验到的一切,都是生与灭的相互交替,不过是永恒中的一个短暂瞬间。 鞠躬感谢一路陪伴我的宝贝,我爱你们。 对于不能理解的读者……也没什么关系啦,马上就是结局了,你们想看的来了。 ———————————————— 引用: 1。 “不知所措的混沌,是因为自身受到种种能力的局限……”此句化用于: 电影《Lucy》(译名:超体) “带来混沌的是无知,而不是知识。” 2。 “天地一一,终无终一” 引用于: 《天符经》(著者、译者皆不详) 3。 “四禅八定” 化用于: 《杂阿含经》卷十七 4。 “先天元炁”:〃行气〃和〃行炁”的概念不同,文中采用了《抱朴子内篇》对“炁”的解读。 晋·葛洪《抱朴子内篇》 5 。 “一生万物”化用于: 春秋·老子《道德经》第 四十二 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6。 “四禅八定” 化用于: 《杂阿含经》卷十七 7。 “六神通” 化用于: 《长阿含经》第二十《阿摩昼经》 8。 “无私无欲彻断我,无我无法无可捉。诸佛如来归于同,觉性圆满入真空。”引用于: 《漏尽通》(诗歌著者不详) 第147章 狂风挟夹结成冰雹的大雪呼啸而至; 池罔从来不曾设想过这一片宁静宛若梦境的雪原,会变成如此模样。 它之所以会被庄衍称之为异维度空间,池罔以前不明白,如今视野不再与以往相同; 便终于明晓。 一切力量流动如此清晰,无法再逃脱他的感知; 他看见了雪原的边界,那里有一张看不见的屏障; 可以跨越他当前所发现所有的维度; 以此搭建桥梁,通往任何一个他可以找到的地方。 只是如今他的异维度领域,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安全空间,池罔能感觉到它的一角闭合已经被被撕开; 陌生的气息入侵; 就连领域的天气都大变了模样。 那曾经与雪原相连的砂石的植物园,都在池罔意识的主动探索里消失了所有回应。 在及膝的雪中迈出一步; 大风几乎能将整个身体吹翻; 冰冷的寒意几乎将人冻僵。而三界六道尽在心中; 池罔却从没有一刻像现在这样平和镇定。 他头也不回的步向了风暴的中心。 那里有强大的能量正在发散,影响了池罔的感知,而他却在那盲点处感受到了一丝微弱的熟悉感。 大雪在脚下盘积,每走出一步; 留下的脚印都会在顷刻间被暴风雪抹平痕迹。池罔无法控制此时的能量乱流; 他心中想着唯一的目的而坚定不移的前行。 白色大雪慢慢被暗红色的痕迹替代; 茫茫然的白雪上仿佛被污染了一般不再洁净,池罔走在这红色的雪上,突然若有所感,向下伸手摸去。 那红色的温度似乎与旁边的大雪有着极细微的不同,粘在手上一点红雪融化成水,在池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