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狂歌》第214章


“我要留下。”黄澄道。
“你现在有两个选择,一是被封住穴道,我带你走;二是你跟我走。”王晦直言。
王晦语气凛然,有股令人难以拒绝的威严,黄澄只能低头答应。
从讲堂门口至左右墙面共有二十步的距离,这二十步,岳麓书院院生要尽力为王晦争取。
王晦眼睛往左侧一转,众院生明了,伺机从左侧逃走。
兵贵神速,已经有数名院生向火枪阵冲出吸引炮火,王晦则趁机从左面突破。
刹那间,神机营的统领已经知道王晦要声东击西,想要藉机逃走,一声令下,火枪齐发。
王晦依然冲在最前头,他有把握能保护黄澄,但若是能更快速地越过城墙,有可能多救出更多的人。
李字夜行侍虽丧心志,但身手依旧不凡,在馀下残存的另一名夜行侍拉扯下,随後跟上王晦,夜行侍隐入王晦一行人的身影之中。
在无烟火照亮星空,夜行侍躲藏匿踪不费吹灰之力。
王晦离墙壁还有五步,武院生也只剩五人,但还有数十名文院生拿着断桌残椅在一旁挥舞。
一名文院生身中七枪仍拖着残躯想要护住王晦与黄澄。
王晦抓住黄澄的背心攀上墙壁。
墙壁上的火枪兵连忙射出子弹,但都被王晦的剑斩下。
王晦踢出一脚,将一名火枪兵撞向自己的夥伴,墙上的火枪兵列队如骨牌般倒下。
“快上来。”王晦向身後一望。
文院生全军覆没。
最後一名武院夏雨生肚中两枚子弹,捂肚挺剑,靠着墙纵声大吼:“晦师兄,快走。”
“只要有希望我就不会放弃。”王晦向院生伸出援手。
武院生伸出手,王晦一把将他迅速拉起,带着黄澄,提气狂奔穿过学斋,正要离开书院时,四周响起整齐划一的步伐。
“朝廷禁军部属当真滴水不漏。”王晦苦笑。
“抛弃我们吧,虽然对不起老师,但和黄澄只会是您的拖油瓶。”夏雨生脚软跌地。
“还有机会,不到最後别放弃。”王晦道。
“黄澄把书拿给晦师兄。”夏雨生道。
黄澄从袖中拿出一本经书,恭恭敬敬呈给王晦。
“这是无空真经,还有四大书院与露一酌研修的千年武学心得。”夏雨生道。
“无空真经我未曾听过。”王晦道。
“这武学在过去的江湖造成了不少杀孽,老师说不该让这经文流传於世。”夏雨生道。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明白老师的意思。”王晦道。
“我笨得很,还在想如果让晦师兄先学了这个,就不必在自创清涟与紫阳剑法了,定三两下把锦衣卫与五军营的高手解决。”夏雨生道。
“关於这一点你也是对的,若无空当真如传闻中高深,我的武功突飞猛进,亦有可能,但老师既有交代,我便不能练。”王晦道。
“这里头还有记载绛草冷还丹的方法,若能量产,练武速度能更快。”夏雨生道。
“你看了?”王晦道。
“我只是看丹药怎麽炼制而已。”夏雨生道。
“炼制丹药是无妨,但若是让人发现你会使过去叱咤风云的武功,又岂是仅只朝廷一方会追杀你。”王晦道。
“”夏雨生默然不语。
“这无空真经是在何处发现的?”王晦道。
“是我发现无空经文夹在藏经阁的蓬户近思文本。”夏雨生道。
“蓬户近思是理学的基础,在所有知识文库的藏经阁中反而是最不易被人翻阅的,藏木於林,前人也是不希望被发现,才悉心藏匿。”王晦道。
“定是过去的人希望无空真经被发现,才将经文夹在蓬户近思的书中。”夏雨生兴奋道。
“既然老师不希望我们练,现在便烧了吧。”王晦道。
“这是我发现的,是我的。”夏雨生抢过无空真经,紧紧抱在怀里。
“你发现,不代表是你的,他是属於藏经阁。”王晦道。
“既然存放在藏经阁,任何人都能看,过去的人也是如此希望的,江湖争相夺取的东西让书院拿到,便是希望有所作为。”夏雨生不平道。
“你要忤逆老师的意思?”王晦厉声道。
“老师已经仙逝了。”夏雨生道。
“你什麽意思。”王晦知道他话中有话。
“希望晦师兄能以无空真经与书院研发的武功替我们全体院生报仇。”夏雨生跪地伏首,从怀中缓缓拿出真经。
夏雨生久未返乡,麓书院便是他第二个家,师长兄弟视如己出,他感激在心。这次的和平抗争,王晦本叫夏雨生回家,但他为了还恩坚决留下,夏雨生为了麓书院能做任何事。
“你是要我真正意义的谋反朝廷?”王晦道。
“若不报仇,师兄弟们全都会死不瞑目。”夏雨生暗自咬牙。
“报仇,也要以正当的方式,是要改革,不是斗争。”王晦同样坚持着自己的理念。
“洪武杀生无道,怎能当个好皇帝。”夏雨生厌恶道。
第242章 恩() 
“你好大胆居然把馊主意动到了龙椅皇位。”王晦喝道。
“天下需要的是一个好皇帝,不是担心自己皇位坐不稳的小人。”夏雨生道。
“好皇帝是谁?你吗?”王晦质问。
“我不是,但晦师兄会是。”夏雨生眼神看着王晦,在他心目中王晦无所不能,而事实亦是如此。
“你要我当皇帝?”王晦道。
“自古武人夺天下,张良孔明军师谋。鞠躬尽瘁走狗烹,取而代之势所驱。”夏雨生道。
“我不能,这造反天下又要死多少无辜百姓。”王晦道。
“取而代之,换取千秋富世,人民会谅解的。”夏雨生道。
“人民只求温饱而已。”王晦道。
“那师兄你说我们卷土重来是什麽意思。”夏雨生道。
“书院既不行,我们便成立私塾,让所有百姓都能文武双全。”王晦道。
“这要文武思想遍及九州得花多少时日。”夏雨生道。
“少林寺唐朝创建,寺僧允佛允武,至明朝佛思武学遍地开花结果,人人皆知啊弥陀佛,无人不识罗汉拳。只要有心,你还怕我们不能传播文武思想吗?”王晦道。
“太慢了。”夏雨生道。
“不慢,这才是我们应当做的,就算我当上了皇帝,也是从教育这块改革。”王晦道。
“不让洪武知道任意杀人所付出的代价,皇帝的权力只会无限上纲。”夏雨生道。
“你是要洪武付出代价?还是想报仇?还是想改革?”王晦道。
“我要改革。”夏雨生道。
“你这改革,可改到了天。”王晦道。
“国要变,天亦改。”夏雨生道。
“你这便叫谋逆,你只是要报仇罢了。”王晦道。
“师兄弟们”夏雨生仍然坚持道。
“我们想要的是和平改革还记得吗?”王晦道。
“和平改革不见血,我们从不知道洪武会如此嗜血,连我们的存在都要抹去。”
“他们都是为理想而死,你若要谋逆,便是扭曲了所有的意志。”王晦道。
“洪武不听建言,文人只能自立,还请晦师兄三思。”夏雨生磕头,希望王晦回心转意。
“你是想报仇吧。”王晦看透夏雨生的心思。
“我”夏雨生被猜中心思。
“说实话。”王晦道。
“我想改革,也想报仇,现今洪武欲传帝位於孙朱允炆,而大杀功臣,又灭我书院,只为巩固河山,如今藩王蠢蠢欲动,凭晦师兄的才能,辅佐或独霸都能夺天下。”夏雨生道。
“百姓温饱,国家强盛。二者乃文人志士的目标,而你却叫我不顾百姓死活夺天下。”王晦道。
“此乃时势所趋,晦师兄不可能没算到。”夏雨生道。
“培育文武,以建太平盛世,阻止动乱才是我辈应当有所为的,以武谋逆如朱温,以文篡位如曹丕,都没有好下场。”王晦道。
“他们的文采武德远不如晦师兄。”夏雨生道。
“你太抬举我了。”王晦道。
“王莽与曹丕称得上有才,篡位乃是时势,但他们既禅让得帝位,却又不舍权势,若是由晦师兄所担任,百世禅让,让有才德之人为帝,国怎能不强。”夏雨生道。
“百世禅让谈和容易,人性岂一个贪字能形容,我当上皇帝,你又怎知我会当个传贤的好君主。”王晦道。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