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狂歌》第212章


“继续说下去。”王晦道。
“先生早已知道朝廷会派军队镇压书院的改革,故自刎,希望我们好好活下去。”岳麓院生道。
岳麓书院黄芍,字子药,世人称黄芍子,年轻时在前朝官场失意,深知人心的狡诈丶权术的交易丶国家的运作无“利”不行,转而将毕生的新血投诸在书院孕育新兴学子之上。
黄芍深知这次的改革已经牵连到太多人的利益损失,更攸关皇帝的宝座的安危,皇帝不可能坐视不管。
他算得很准,洪武称帝,自然不愿见到书院坐大,但他不晓得的是洪武皇帝比蒙古鞑子,更害怕自己的江山易主。
洪武派出亲信卫队“锦衣”与“夜行”,夜行侍与书院相斗,两败俱伤,朝廷来个一网打尽,顺手将夜行侍这内患拔除。
本以为围剿岳麓书院是杀鸡儆猴,但实际是斩草除根。
改革需要时间和耐心,这两点正是年轻学生缺少的。
黄芍希望能以自己的死,使院生学子们放弃硬性改革,而自己作为整件事的始作俑者而死,只可惜他不知道洪武皇帝的心機手毒。
黄芍之死,为时已晚。
“先生已死”王晦喃喃道。
“晦师兄,我们该如何是好。”岳麓院生道。
“先生希望我们活着,我们也不能辜负他老,我们要活下去,卷土从来。”王晦道。
“是。”岳麓院生道。
“把不会武功的院生扶起来,我们杀出去。”王晦道。
“遵命。”岳麓院生道。
院生看见王晦身旁的李字夜行侍,他在王晦窜入讲堂时也一并进入,院生见他一身漆黑劲装,眼神呆滞,甚是可疑。
“晦师兄这些黑衣人是敌是友?”岳麓院生道。
“曾经是敌人,现在正邪未知。”王晦避重就轻道。
“你愿意帮我们吗?”岳麓院生道。
“我不知道。”夜行侍道。
“什麽东西你不知道?”岳麓院生道。
“别管他,现在我们无暇顾及他人。”王晦道。
“遵命。”岳麓院生道。
“夜行侍我们现在要突破重围,要留,要走,随你。”王晦道。
“”李字夜行侍眼神茫然,点了点头,他当然知道王晦是救命稻草,他只是不知道夜行侍已亡,活着有何意义。
“攻。”王晦举剑指向游有竽所率领的禁军。
第239章 将() 
讲堂内门窗封死,屋顶固然有洞,但不会武功的院生太多,无法使用轻功将一一他们带离。
从旁边墙突破也是个办法,但他们没有任何的工具大锤,只有长剑傍身。
天下剑法能破墙者唯斩龙奔雷。
“剑圣”一刺之威固然能毁墙,但也是因为他内外功已臻化境。
院生们纵然铁锤在手,他们也没有足够的腕力与内功在短暂时间内打破墙壁,虽然王晦具有此资格,但在打破墙时,众院生已被火枪打死。
王晦要带领院生闯过层层禁军身後的正门。
方才岳麓书院武院生是趁敌不注意由後方突袭,枪口是对准王晦而非他们,要正面突破远比偷袭要难上十倍。
王晦正要冲向第一排火枪兵时,禁军已重整态势,火枪弓矢齐举。
“跟我来。”
王晦长剑疾走,沿路将桌子挑起,抛向敌人。
“快开枪,快。”游有竽道。
数张桌子朝火枪兵飞来,火枪兵连忙扣动扳机。
子弹一半打中了桌子,王晦也劈开了近半数铁丸,虽然仍有子弹击中了院生,但是他已经极尽可能将伤害降到最低了。
“拿桌子作盾,冲。”王晦道。
院生以王晦为中心向前进击。
王晦与院生贴身近战,将第一二排的火枪兵打散,敌我混战,长弓与火枪无用。
游有竽别无他法,立刻调动五军营士兵上阵。
院生势如破竹,眼见数尺後便要冲向大门,王晦的左翼速度更快,已经抢先一步绕到大门之左。
忽见一柄长枪从屋外飞进屋内,刺入院生的小腹,馀势未竭,院生向後直飞,撞倒数人才缓住身子。
讲堂大门迈入五名银盔闪烁的士兵,戎甲大枪,气度不凡,他们是禁军老将,跟随红巾义军征战多年。
有三名本是农家子弟,初上战场时毫无经验,另二位是武将世家出身,稍有武学根基。
但五人皆经过数十年战争的磨练才晋升成为禁军统领,官拜把总,名实相符的精锐。
武道,殊途同归也。
武将身体力行,在战场中磨练出不输给武林高手的战斗技巧,更胜有之。
王晦意在剑先,在典籍中找寻前人之路,强之源,古人千年经验也。
战争之中将士磨练武力,学习狡诈,再靠着老天给与的机运,他们成为了明朝的基石。
五军营最强战力参上。
他们是步骑中军丶左军丶左掖军丶右掖军丶右哨军人之把总。
三人持枪丶一名手握丈八蛇矛丶唯有一将苗刀在手,盔甲也最为轻巧。
王晦无惧,今天哪怕是五绝挡在面前,他都要强行突破。
但敌人的武艺惊人,善斗,又着重甲,彰显了优势,隐藏住弱点。
王晦要取胜唯有趁隙。
而在王晦思考的瞬间,五名禁军把总不假思索立刻攻击。
左军把总枪尖朝王晦喉头刺出,方位精准,动作流畅,战场中喉咙便是盔甲最难防御的要害,他的锁喉枪不知刺下多少亡魂。
但他们面对的是鬼才王晦,王晦躲过枪尖,快剑如电闪,疾刺向敌人的眼睛。
眼睛正是每副盔甲必须显露的部位,便是弱点。
刺瞎眼睛,若非持续深入十吋,敌人不会产生性命危险,但是一旦失明,失去了平常赖以维生的感官,可使敌人瞬间丧失战斗能力。
眼看便要得手,右哨把总踏步上前,以单刀架住王晦快剑。
这一招架,王晦的身子略停,登时成了标靶,另二柄枪尖与丈八蛇矛朝王晦扫来。
王晦这次不退不闪,使出自创的紫阳剑法。
“师兄我来助你。”一名青衣武院生高喊,长剑直取一名持枪把总。
王晦见院生想前来援助,左手按住他的剑往後一甩,不让院生接近五名禁军把总的攻击范围。
“退开。”王晦喝道。
“为何?”武院生不解道。
“这五人武功高强,你们不是对手。”王晦道。
“我能尽我微薄之力相助。”武院生道。
“我若分心,你会被杀,我也会因要保护你而受伤,你现在的工作,便是保护好我方手无缚鸡之力的院生们。”王晦道。
任何人介入五对一的战斗无疑是画蛇添足。
王晦施展毕生武学的精华“紫阳剑法”,剑上寒星如龙瞳一点睛。
紫阳剑法乃是王晦钻研儒释道百家经典所创,其精妙更胜清涟剑法,其古璞更严於罗汉拳法,经露一酌点化後,威力十足,但架构未成,是以还未传给其他院生。
王晦剑光闪烁,敌人武器任其摆布。
三枪一矛一刀,无法伤及王晦一毫。
禁军与书院双方同时惊讶。
不只五军营的士兵,只要是禁军的全体弟兄都知道这五名把总的实力,绝对是全朝野最强,虽非江湖闯荡的练家子,但征战南北的硬底子,他们五个是全禁军的精神象徵。
如今居然五人打不过一人,当真是奇耻大辱。
另一方岳麓书院院生也从未看过有人能在王晦手中支持过五招的人。
五对一激战中,两方人马不由得停下手边的杀戮,将眼光注目在五军把总与鬼才王晦身上。
战场肃静,霎时只剩五军把总的枪风丶刀声,与那夺目的剑光。
但这其实并非是五对一。
重点在於五军把总的战斗特性,他们擅长在战场杀敌,能在万军之中杀出一条血路。
能调兵遣将,五路禁军相互配合,而从未学过在打斗中五人围攻一人。
五名实力高强的武者围攻一人,前所未闻。
战场尝有三英斗吕布,而未曾有五虎斗战神。
充其量不过一对一,对一,对一,对二。
二者乃是那拿苗刀者与刺出锁喉之枪兵。
两人的刀与枪搭配的天衣无缝,屡次把王晦逼入绝境,好在有其他敌人的抢与矛将攻势错乱,让他可以有馀力招架还击。
又是一次配合恰到好处的夹击,刀连斩,枪锁喉。
王晦躲无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