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学渣的古代种田生活》第108章


沈歌望荀飞光一眼,荀飞光正好也在瞄他。
对上荀飞光不解的目光,沈歌不由笑笑,若是荀飞光现今没有失忆,就知晓他这些菜式来自于前世的记忆,可惜他现今什么也不记得。
百里宜尝了口,赞叹,“二爷,您等会可得把方子写下来,我让手下的酒楼多做做这道菜。”
“成,没问题。”沈歌一口答应,用筷子指着盆道:“其实这底料用豆芽最好,可惜近日来忙,忘记交代灶房的人发些豆芽。除水煮鱼外,水煮牛肉也好吃,下次我们试试。”
百里宜管理的乃荀飞光的产业,沈歌与他成亲,这些产业自然就是家里的产业,沈歌当然要尽心尽力。
沈歌他们这头吃上,灶房的伙头兵们还在一盆一盆地煮,大盆大盆的水煮鱼端到各营,香味飘得整个营地都是。
原本不怎么饿的兵丁,此时肚子全在咕咕叫,一个两个回营时都不自觉地加快脚步。
外头来犁田的老农们跟着收工,正要赶着牛回家,忽然闻到这股香味,肚子都饿起来。
“不知这伙兵老爷们在煮什么,怎么这样香?”
“肉,除了肉还有什么?我今日看到好多兵老爷挑着鱼回来,估计此刻就在煮鱼。”
“哎,别说,先前那些兵老爷们也在这煮饭,也不见香成这模样。依我看,来来往往来过那么多兵,煮饭都煮些清汤寡水,就属这次的将军最大方,隔三差五就给手下吃肉。”
说话的农人羡慕地伸长脖子往营房里望,他家日子过得还成,也没这般见天吃肉,要吃得等年节。
“那是,这次来的将军可是京都里来的国公!”老农比个大拇指,吹嘘道:“国公,晓得罢?就算在京都里,他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人物!”
“嘿,您老连这个都打听到了?”
“一起干活的兵老爷说的。”
“不知他们还招不招人,这伙食,就是家里登记成军户我也认了。”年轻的农人吸吸口水,心里很有些意动,“听说最普通的小兵月俸也有一两多,我们累死累活,一年还不一定能挣着一半。”
“要是他们招人,谁不想去?”旁边年纪大一点的农人给他泼冷水,“看见那些兵老爷没,个个身长八尺,气力惊人,一般人想去他们可不要。”
年轻农人越发意动,眼睛瞟着人来人往的营地,“我虽不成,但我大兄可以,我明日去问问。”
此时无战事,百夫长们向上请示后,不需放哨守营的兵丁还搬出酒来喝。
在军中不得多喝酒,每人喝至多三碗,这些都是村酒,酒味不甚浓,别说三碗,酒量一般的人喝十碗都喝不醉,也就解解酒馋。
气氛上来了,围着篝火团团坐,有兵丁低声感慨:“老爷与二爷对我们这般好,就算把命赔在这,我也心甘情愿。”
他们不仅活着时待遇极好,就算不幸损身,抚恤金也能有一百两。家中老娘拿到这笔钱,绝不必担心没人养老送终。
兵丁们无后顾之忧,是以人人打起仗来都奋不顾身,从不偷奸耍滑。
旁边的老兵笑斥,“莫说这般丧气话,我等走南闯北这么多年,有哪个将领比得上老爷?我等可要好好爱惜这条性命,留下来多打几个蛮人与洋夷。”
“说起洋夷,我们来这许久,斥候兄弟派出那么多,也不见他们动静。”
“这有何出奇,估计听到老爷在这,被吓破胆了。”
“要我说,洋夷敢来才好,二爷早说了,我们也要造大船,日后派人出海做生意,多挣一笔钱。要是洋夷来到,我们正好把他们的船留下来。”
“还有上边的火统,也不知晓那些洋夷怎么造出来的火统,愣是比我们的要好用。”
“这算什么?我还听二爷说,外头有许多我等没见过的粮食,要是能弄到种子,一亩田能收十几石粮,那时我们的日子才好过。”
兵丁们一个两个围绕洋夷畅想未来,几乎所有人都未怀疑过沈歌说的那些话是否真实。
哪怕有人觉得难以想象,也会有人迅速为沈歌说话,“我们二爷可是状元,大燕开朝几十年最年轻的状元!这般有学问的人,能骗你?”
沈歌不知底下人的这些话,这次水煮鱼大受好评后,次日他找来人,想弄香菇。
这年头没有人种香菇,所有香菇都在树林里天生地长,农人有时进山碰巧看见,就会采摘回来晒,要是没见着,也只好做罢。
除香菇外,山上还有许多别的菇,除冬季不怎么长外,其他三季都有。山里人不缺菇吃,也从未想过要去种。
沈歌前世看杂书时看过相关资料,种菇最要紧的无非几样——菌丝、锯木屑、水、糖分、温度。
营地里三千多人,想吃香菇都没地方买去,要是能种,事情便会简单许多。要是实在吃不完,还能晒干卖出去,现今的干货可不算便宜。
反正现在什么都缺,最不缺的就是人手,沈歌让韶信找几个机灵的小兵过来,特地将种香菇之事与他们一说。
“先弄点锯木屑,香菇的种子等物我不知晓从哪里能弄到,你们去山里找老农,将先前长香菇的地方的泥土挖一些出来,混到锯木屑里,用箩筐装起来。然后每日浇水保持锯木屑是湿的,水里还要记得放点糖。”
“糖放多少我也记不大清,你们先少放些,一桶水放一勺糖。此外,将用箩筐放到屋内,尽量别见光,屋内可放温水,让屋子暖和起来。”
沈歌交代一番,鼓励他们去试,“多种几次,一时种不出也不打紧。”
几个小兵齐声应诺,转身去找东西种香菇。
第79章 资敌() 
秋日天气有些凉;香菇与豆芽出芽都慢;二者还未发起来;荀九便来了。
与韶信及百里宜相比,他看起来更年轻些;面容瘦削俊挺,身材高大结实;十分引人注目,一般人见着他完全不会把他往情报贩子上猜。
沈歌与他打招呼;“荀九大哥。”
“二爷。”荀九点头;走动间气势十足。
两人不大熟,打过招呼之后;沈歌关心一番他的吃住问题便告辞离开。
过后;沈歌与荀飞光感慨,“一直只闻其名未见其人;真见到时;我发现荀九大哥还真是名不虚传。”
“嗯?什么名?”荀飞光鼻孔出气,眼睛向下瞟;瞥沈歌一眼;“你就是瞧荀九长得俊。”
“”人确实俊啊,沈歌顺毛,“长得再俊也没你俊,我只是觉得他有一两分你的风采,故不由多看几眼。”
荀飞光一脸不信。
沈歌笑,“这还有假?我活这么多年;还从未见过有谁比你更俊。”
荀飞光有些得意地轻哼一声。
晚上,沈歌让厨下整治一桌硬菜,邀请荀九、韶信与百里宜三个过府吃晚饭,也算为荀九接风洗尘。
四人一起长大,然而一直聚少离多,这次能聚在一起,也是因为荀飞光身体有恙。
几人推杯换盏间,都流露出对荀飞光的担忧。
荀飞光不在意,“我好得很,不过是忘记几件事罢了。”
百里宜带着几分隐忧,“话虽如此说,但老爷您病未好,总带着几分不吉之兆,说不得什么时候就会复发,我看还得请名医过来府中多瞧瞧才是。”
“胡奈青胡大哥还有几日便会过来,等他过来再瞧瞧。”沈歌安慰他。
胡奈青作为一名俗家道士,能卜会算,精巫通医,沈歌知晓他的本事,他会过来的话,事情便不必担心得那样早。
百里宜点头,“那我在这里多留些时日,等胡先生过来。”
沈歌与他碰碰杯,“你多年未曾休假,正好休息一番。”
荀九的到来还带着多方消息,沈歌跟在一旁听,从北蛮到京都再到南关城,荀九的消息极广,沈歌听完足不出户,已知天下三分,心下不由感慨。
荀飞光听完,手指轻扣桌面,道:“洋夷龟缩不出,得想个法子将他们引出来,给他们点颜色瞧瞧。”
沈歌不知他想到什么,神色有些好奇地望他,荀飞光却不肯说,面上染着几分神秘。
沈歌对行军之事不大熟,也不算感兴趣,他主要还是处理后勤一块,见荀飞光没有要说的意思,便把这事抛至脑后。
没想到过了几日,一天夜里,荀飞光突然神神秘秘地过来催沈歌换衣裳,要带他出门。
彼时沈歌正睡得迷迷瞪瞪,闻言搂着荀飞光的胳膊,含糊不清地问:“这么晚,去哪?”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