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阳剑侠》第75章


益不浅。”程在天道:“堂主客气了,能和诸位英雄相识,晚辈荣幸之至。”唐和见他句句谦恭,并无一丝倨傲,气才渐渐消了。
正说之间,唐诵豪身驾竹鹊,径直落到了擂台边上,开口便对唐承欢道:“禀告堂主,门主看信时正好喜眉笑眼的,看完信后便命心腹弟子备好二十四个千机匣,随我出发,现今他们大约也到了门外。”唐承欢吩咐唐和、唐睦道:“你们两人快去迎接。”
门主遣来的四个心腹弟子却心高气傲,目中仿若无人,堂中弟子个个敢怒不敢言。唐承欢吩咐手下弟子交纳了许多钱货,那四个人才志得意满,身驾竹鹊离去了。
唐承欢对程在天道:“不瞒你说,这二十四只千机匣中,八只放的是暴雨梨花钉,八只放的是绝踪弹,还有八只放的是毒烟弹。毒烟弹可致人眼盲,绝踪弹威力极猛,都是危险万分,依我看,用那暴雨梨花钉来看家护院,也足够啦。不知你意下如何?”程在天道:“堂主说得是。”唐承欢道:“这些千机匣,我振威堂也要留足备用。如今只拿四只千机匣到你家,邪魔外道除了龙紫阳,也没人敢来了。你瞧怎样?”程在天道:“全凭堂主作主!”
于是唐承欢吩咐四个手下弟子,带着千机匣便随程在天等人去了。程在天对母亲说道:“娘,他们都是良善的人,你每日便和他们自家人般相处,不必见外。”程母应诺,大家每日在府中起居饮食,相安无事不提。
如此过了十来天,一日午后,程母对程在天道:“你如今既无后顾之忧,也该去从军啦。”程在天道:“孩儿也期盼好久啦。”程母道:“大丈夫志在四方,娘如今便整顿包袱送你去。”程在天喜道:“如今便去么?”程母道:“娘也割舍不了你,但你总是要出去的,晚走不如早走,留你在家多一日,将来的不舍便多一分。”
于是程母便亲自去替他打点包袱。程在天这时想起一事,潸然泪下:“是了,是了。湘竹妹妹赠与我的竹笛,这许久以来,我莫说没吹过,连看都没看过一次,这次说什么也要带上。我们两个阴阳永隔,但我只须看见这竹笛,便算作看见湘竹妹妹了。”他情难自禁,却又怕母亲知觉,匆匆把泪水拭干了,待母亲把包袱打理好,才趁她不觉,悄然把那个竹笛放了进去。
程母和阿恭把程在天送出门口,说道:“我们家的境况不比往日,你遇此变故,也该早些成器了。如今送你只送到门口,出去一步,你的事情便全由你作主张。”程在天低头道:“娘,你……可有什么话要说与我听?”
程母道:“第一,以德为先,与人为善;第二,遇事多想,万事小心。第三,现时天冷,穿衣防寒,不要着凉了。”程在天泣道:“娘也万事小心,千万保重。”程母把他眼角的泪拭干,道:“男子汉,不要哭哭啼啼!”程在天这才止住了。
程母又狠心一推,把他推出了门外,说道:“若你一事无成,休要回来。”程在天道:“娘,保重身子!”一步三回头地走了。程母喊阿恭闭上门,无声无息地进屋去了。
第75章 古来征战几人归(3)() 
程在天走出不远,只觉手中包袱、背间宝剑都沉甸甸的,似乎比往日重了不少,便到了一棵树下歇息。他此时想道:“想要投军,该往哪边走?对了,如今到处都是练武场,只要找着一个,上去比一比武,那便能入西川军了。”
他明知兵凶战危,此去前途难测,但心想,古来从军之士,胆气何等豪壮?不知不觉地便吟起他们的诗篇来,像是为己壮胆一般:“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只听对面有人抚掌而笑,程在天起身四下张望,原来竟是那日他在江边遇上的“船中五老”。那五个老头子面相慈和,齐声道:“接着吟诗,接着吟诗!”
程在天笑着点头,又吟出一句:“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最左边的老头子接道:“平沙莽莽黄入天。”在他右边的老头子又接道:“轮台九月风夜吼。”六个人你来我往,很快把大诗人岑嘉州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吟诵完了。
程在天被这“五老”撩拨起了兴致,略一回想,又吟出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来。那“五老”异口同声地接着吟道:“欲饮琵琶马上催。”最终,六个人便一同吟诵起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吟诵完了,大家都开怀大笑。程在天问道:“五老不在江边逍遥自在,因何到了这里?”一个老头答道:“江边住得久了,暂且到岸上走走。”另一个老头又问道:“少侠背着不小的包袱,腰间又悬着纯阳宝剑,将欲何往?”程在天惊道:“这的确是纯阳剑,老人家如何得知?”又一个老头说道:“我们如何得知,并不打紧。你且先说,你要到何处去?带着纯阳剑作甚?”程在天道:“现今南诏犯境,晚辈想去从军报国,这纯阳剑十分尖利,带着多半有用。”
话未说完,“五老”都一发讪笑起来。程在天怪道:“有什么好笑的么?”一个老头笑道:“你既要从军,兵器、护甲自然是听候官长发放,这把剑纵是天下第一宝剑,带着又有何作用?”程在天支支吾吾道:“我……我带在身边,总好过放在家里。”又一个老头道:“罢了,罢了,这事倒也无妨。你要从军,可知道哪处有人征兵?”程在天道:“晚辈听闻近来各地都设有练武场,但凡上去比武胜了五场,即刻便能入于军籍,又授伍长之职。请问五位前辈,近处可有练武场?”
一个老头笑道:“随我们来罢!老头子走不动了,倘若走得慢了些,少侠休怪。”说完,五老同时迈出了脚,直是健步如飞,哪里像是老态龙钟的糟老头?程在天不禁讶异,也不敢怠慢,急急跟了上去。
那“船中五老”走得甚是悠闲,步法从容有度,还不忘跟程在天搭话。一个呵呵笑道:“你背上这把剑,可是偷的?秋雁真人送的?”一个正色道:“你可说得差了。瞧他这人颇有涵养,像是鸡鸣狗盗之辈么?”一个又驳道:“我看,是你这话差了。以貌取人,犯的正是和孔仲尼一样的错。”一个又哈哈笑道:“能和孔夫子相提并论,那也不错!”
程在天等他们说完了,这才说道:“不瞒五位前辈,我曾拜了秋雁真人为师,这把剑乃是她亲手送与我的。”那“五老”听了,又叽叽喳喳地争了起来:“我早说过,他这把剑不是偷盗来的。”“他一张口说的话,你便信了?我说他是偷来的,你便不信我了?”“都别争啦,反正如今这剑在他手上,那便是他的。””我看你这番说话,倒像放屁!商纣王残暴,隋炀帝荒淫,可也曾窃据天下,天下就是他们的么?”“自古以来,天下是有德者居之。我看这位少侠德行完好,这把剑定是他的无疑。”“你又是凭什么看出来的?莫非又是以貌取人?”“你说来说去,还是说到‘以貌取人’上了。”
程在天听这“船中五老”来回争辩,丝毫不觉无聊,反倒像是三岁小孩子吵架那般,率真自然,妙趣横生。他们越说越急,脚下也快了七分,走不多时便到了一处练武场边上。那五个老人尚在争辩不休。
程在天万分无奈,对那“五老”说道:“五位前辈,莫再吵啦。现今我们已到练武场边啦。”一个老头叫道:“你莫要怪我,方才都是他们嗡嗡乱吵,我可没搅进去。”其他四个老头一个个叫道:“我也没吵!”程在天又是好笑,又没好气,说道:“晚辈知道啦,千错万错都是晚辈的错,跟五老可毫不相干。”那五个老头齐声说是,张大了嘴叫道:“对,对!有理!”
一个老头叫完了,终于吐出一句正话来:“少侠,若要从军征战,到了沙场之上,可不是说笑的地方。你可要小心仔细了,若像我们五个那样不正经,倒不是好事。”又一个老头语重心长地道:“打仗时务必勇于前冲,但更要防备刀箭。这两句并行不悖,你可认真记住。”这时一个老头呵呵笑道:“他有这等深厚的纯阳内功,刀箭能伤着他么?”
程在天道更是大惑不解,问道:“五位前辈因何得知晚辈有纯阳内功??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