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户捣衣声》第54章


“那你为什么来这里?”这么偏僻的一处宫殿,即便他知道其存在,也不会没来由地绕道跑过来。
李恪转过头来看着我,以一种近乎邪魅地表情,答道:“长孙洛来,这里是皇宫,是我长大之处,我想来便来,想走便走”,他稍微顿了一顿,一字一句地说:“别以为只有李承乾可以在此暗会佳人。”
我心里一惊,才记起,他是知道我曾与承乾哥哥在此见面一事的。
算了,他喜欢呆在这里就让他呆好了,大不了我今日不弹了,明日再来,我就不信他会闲到日日有空来与我斗嘴。
我抱起琴,正欲起身告辞,却听他道:“长孙洛来,本王冒着极大的风险在禁乐期间给你送来琴,你难道一点感激之心也没有吗?”
正是,我虽与他心有隔阂,但该谢的还是要谢。
“蜀王殿下思虑周全,为我送来七弦琴,洛来真是感激不尽。”说罢还非常合规矩地福了福身,以示重视。
李恪抬手叫我起来,没给我任何说话的机会,就道:“我也不要你这些虚礼,不如你来点实际的,将你这谢意表达得更到位。”
实际的?我小声问:“什么实际的?”
“本王午后犯困,不如你奏上一曲添点噪音,来让我醒醒神。”他一脸调侃地看着我,让我感觉自己受到了极大的羞辱。
为了堵住他这张讨厌的嘴,我放弃了转身就走的打算,跪坐下来、调整呼吸,非常专注地开始抚琴。
第126章 你不准再弹() 
无奈,所学有限,我能奏的,当然只有李郎归。
曲罢,自我感觉倒是良好。
李恪坐在一旁,半饷没开口,我心里有些虚,毕竟他是个中行家,评判自然比我准确得多。
“这支曲子,曲调太过缠绵温柔,容易让人产生误会,你不准再弹了。”他用一种命令式的口吻冷冷道。
我其实之前也忧心过这个问题,但是没有机会学别的,所以翻来覆去也只有它能拿得出手,“殿下说得是,可是我还不会弹别的,你也不能要求太高。”我嘟囔一句,心里却暗暗下定决心,要将秦衣那本曲谱上的所有曲目都学会。
我埋着头,已开始在心里盘算相应的学习计划了。
“长孙洛来”,李恪突然喊我。
“嗯!”我应道。
“若不是今日在桂花林中遇见,你是真的打算永远不来找我吗?”他声音很平静地淡淡问道。
“殿下,事情已经过去了。”
“你还在生我的气?”
“殿下,是洛来自己脑子不清楚,想不明白其中纠葛,怪不了任何人,更谈不上生殿下的气。”
“你我,不是同道中人,但并不意味着不能做朋友。”
朋友——在李恪的心目中我们曾是朋友吗?
“洛来身份低微,怎敢妄想与殿下相交。”我垂着头,有些故作糊涂地道。
“若本王命令你依然每隔三日来一次阮记胭脂行,你会来吗?”他的声音还是冷冷的,我分不清楚其中任何的情绪。
“殿下有令,洛来,不敢不从。”我不会告诉他义父和承乾哥哥的要求,不然一定会激怒他。
“长孙洛来,本王近日一直在想,若是当初在渭水之滨没有恰好路过,将你救起,或许便不会有后来的种种际遇吧!或许,本王,已经”他没将“已经”之后的内容说出来,而是转而扯了扯嘴角,轻轻地笑了笑。
我跪坐在一边,没有开口打断他的话。
“罢了”,他低下头,“也许,人世间的因缘际会早已有上天注定,我们这些凡俗之人,又何必自寻烦恼?”说罢,他抬头望着门外的香樟林,眼神很放空,像是什么也没想似的。
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便翻出秦衣的琴谱,照着先前练习的曲子,断断续续奏了起来,我隔了好久才注意到这支曲的名字,它叫做——眼前花。
不知道,秦衣作曲之时,是否也有一种人世无常、知己难觅的孤独感。
李恪躺在我身旁,除了提点我曲中的一些小毛病,也没有再多说什么,我们没有争吵,气氛好了很多。
弹着弹着,我问李恪,“世间名琴都有它的名字,这把琴在胭脂行放了那么久,你可知道它叫什么名字?”
李恪摇摇头,说:“这倒未曾考虑过,不如,你给它取个名字吧!”
“我”我心下有些胆怯,却也不失一丝兴奋。我轻轻抚弄着这琴,弦是温润不失刚劲的好弦,木是光滑不失厚度的黑木,我顺着那琴坐仔细一瞧,发现在琴的左上角还刻着几行极有风骨的小字。
李恪也好奇地凑过来看,并且将那几行小字轻声念了出来:“蹇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龙驾兮帝服,聊遨游兮周章。”
第127章 旧主云中君() 
这几句诗虽有些生僻,但似乎应是在什么地方见过,我转过脸疑惑地看着李恪,像是在寻求他的回答。
“语出九歌﹒云中君。”他十分确定的答道——这就是了,这几句在夸赞云中之神多么的丰神俊朗,以表达人们对他的崇敬、思慕。
李恪接过话,道:“古人对于这云中君是男是女并不十分确定,依我看,这琴的旧主多半是个女子,云中君指的就是她。”
“那你可知这琴年头有多久了?”没想到胭脂行中一把普通的旧琴,竟然也是有故事之物。
“这个我并不知晓,当初,我命人在长安买铺子,开设阮记胭脂行时,这把琴就已经在那里了,我见琴身完好,便将它摆在屋中,权当一个装饰之物。”李恪解释道。
“最早以前阮记胭脂行是什么铺子?”我一直以为胭脂行是李恪直接买来的,没想到竟然是他提议开设的。
“好像是隋末和武德年间一家有名的成衣店,本来生意十分红火,却在武德二年的某一天突然倒闭,一夜之间,店中所有的人都消失得无影无踪。”李恪的描述十分真实,但也让这件事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武德二年,又是武德二年,上次琥珀说的秦衣好像也是武德二年离开的长安,武德二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我在立政殿寻你不见,就知道你肯定跑到这里来了。”一阵活泼欢快的声音传来,我心下有些诧异——李治来了。
待我还未来得及看李恪的反应时,他早已经起身,遁入了香樟林,人影不见。
李治大步走进来,一见到我就撒娇似的冲过来抓住我的手臂,说道:“你如今也是爱琴成痴。”
看他表现似乎没有发现房中的异样,我就顺着他的话,说道:“倒是越奏越喜欢。”
“你看看你,进宫以来,整个人都变了似的,也不常常来找我玩,就喜欢一个人呆着。”李治抱怨道。
我对他这话有些奇怪,便说:“我以前也常常一个人的,只不过是因为晋王殿下不常见到我罢了。”
“强词夺理!”小屁孩竟然还用食指重重地推了一下我的脑门。
我有些气恼,正想着如何反驳,便听他又道:“如今已是九月末了,再过不了多久,便是小爷的生辰,你说说吧,要送小爷什么礼物?”
我突然想起了之前承诺过送他礼物之事,便道:“现在说了还有什么意思,你不要着急,总归我会给你准备一个惊喜便是。”
李治终于面露喜色,一脸狡黠地道:“那你可要好好准备”,他突然坐直身子,将双手撑在矮几之上,将我禁锢在他两条手臂的空间里,“不然的话,小爷就把你抓回王府暖被窝。”
末了,他还语带挑衅地“嗯”了一声,刹那间,我仿佛感受到了他身上那种日渐明显的气息,那是一种独特的成年男子的气息,是我在承乾哥哥、在李恪身上都曾感受到。
我有点不自在地推开了他,道:“好了好了,我知道了,你等着瞧好了。”
李治也很识趣地不再纠缠,他整整衣衫,对我说:“走吧,母后醒了,咱们一起去请安。”
第128章 宫里可住得惯() 
回到立政殿,却见承乾哥哥也在那里。皇后娘娘像是在和他说什么重要的事。我想回避,但跟着李治一起,又只能硬着头皮进去。
“洛来”,我一行完礼,皇后就向我招手,“快过来。”
我扭扭捏捏地走到她面前,她却很热情地拉着我的手说:“你进宫也已两日,怎么样,可住得惯?”
我连忙答道:“姑母考虑得周到,我住得很好。”
此刻皇后跟前只有李治和承乾哥哥二人,故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