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户捣衣声》第44章


李恪掏出金牌,卫兵立马跪地,更有一个统领模样的人带领我们朝厅堂走去。市署有司正在厅堂内处理公务,见我们进来,先是一惊,复而也行礼作揖,说了一堆客套话。
“你乃西市令?”李恪问道。
“下官正是。”那市令是个四十开外的中年男人,体态臃肿、行动迟缓,看来西市确实是个“养人”的好地方。
时间紧迫,监察官员工作不在李恪的职权范围之内,他举起酒坛,直入主题,道:“这个酒坛出自西市商家,你去查一查,是哪个商户?”
西市令不敢怠慢,他双手接过酒坛,上下左右细细查看了一番,但似乎并没有找到任何有效的信息。
“殿下,这个酒坛上没有任何商户的标识,下官得派人去各个商行酒肆询问一番,殿下请去里间喝茶,耐心等候一会儿。”
李恪嗯了一声算是答应。
这时,那西市令诏来厅堂外的卫兵,小声吩咐了几句,那卫兵便接过酒坛向外跑去。
我心下焦躁,茶也喝不进去,就在房间里来回踱步,盼望着能快些得到回应。李恪却像个没事人一样,坐在案前细细品茗,也不知道这衙门里的粗茶有什么好喝的。
一个时辰过去了,西市令终于来报。我们回到厅堂,此时那里已经站了一众卫兵,以及好几个胡商。
“齐阿四,你便向殿下汇报一下探查的结果吧!”
那叫齐阿四的卫兵向我们作了一揖,然后道:“回禀殿下,小人拿着这个酒坛,去市中各处酒肆、器皿商行都问过,原来,这种酒坛是西域最常见的款式,近段时间来,有不少胡商都向吐谷浑人售出过类似的酒坛,我们按照殿下所说的时间,进行了排查,带回了其中最可疑的几家,请殿下审问。”
李恪没有说话,只是慢慢走到那些胡商的面前,将他们来回审视了一番。
胡商们不知道自己惹上了怎样的麻烦,都畏畏缩缩有些胆怯。也难怪,他们来到长安,本为谋财,如今却莫名其妙进了市署接受大唐王爷的审问,害怕也是正常的。
“酒坛是谁家的?”李恪冷冷地问。
几个胡商面面相觑,不敢答话。
“殿下问你们话,还不赶紧如实作答!”站在一旁的市令有些急躁地催促着,李恪见状,向他摆摆手,然后他又对客商们道,“你们只管如实回答,本王只是探查情况,不会问罪于谁。”
没想到李恪竟然对他们软言相劝,这些话似乎起了作用,其中一个留着羊角胡的客商壮起胆子,拱手答道:“殿下,小人在上个月确实向一个吐谷浑人卖过这种酒坛,那个客人说酒坛另有他用,不准我们往上边烧制商号之名,所以小人并不能确定这个酒坛是不是其中一个。”
有了他的带动,其他几个客商也略略有了些勇气,他们都点头称是,说卖是卖过,但不知道是不是自家商号出去的。
犯事者摆了个迷魂阵,我们查到这里几乎又陷入了僵局。
第102章 酒坛更轻() 
一筹莫展间,一个青袍小吏走了出来,他向李恪作了一揖,道:“殿下,臣有些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恪示意他讲,他便直言不讳起来。
“殿下,这个酒坛表面上与别的酒坛没有多大差别,但实际上它要更轻一些。”说着,他命兵士抱进了一个酒坛,与我带来的酒坛放在一起。
从外观上看确实没有多大差别。
“这是臣昨日在西市买酒所剩下的酒坛,殿下可以过来试试二者的重量。”
李恪示意我去掂一掂两个酒坛,我径直上手,一边提一个。果然,左手所提的酒坛要比右手的略微重些。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所有的人都将目光投向了那个青袍小吏。
“殿下,臣是吐谷浑人,从小喝着马奶酒长大。”我仔细瞧了他的长相,虽与汉人没有多大的区别,但是轮廓更深,皮肤要更粗糙一些。
“吐谷浑的马奶酒与西域其他地方所酿的有很大差别——其中之一便是贮酒器的不同,吐谷浑所在的青海湾附近,土质砂石含量大,铸造出的酒器类似于波斯的琉璃,比起长安铸陶所用的陶土,自然轻上许多。”
此言一出,众人惊讶!没想到这个青袍小吏竟然从质地上分析了这个酒坛。
“所以,臣下认为,这些酒坛,并不出于长安,而是吐谷浑所造。”
“说得有道理呀!”那些胡商似乎很认同他的说法,都点点头相互交流着。
我和李恪对视一眼,确认着各自的想法——有人为了掩盖他从吐谷浑带来酒坛之事,故意在长安订购了大量的类似酒坛。来自吐谷浑的酒坛最终进了驿馆,而长安订购的酒坛究竟去了哪里,似乎也并不重要了。
酒坛的出处是找到了,可是毒从何来?我们原本顺藤摸瓜的打算,似乎又成了泡影。
“西市之中可有识毒用毒之高手?”李恪口气一转,淡漠地问道。
对呀!我怎么忘记了,这可是大唐西市,除了商贾珍稀,还聚齐了各种能人异士。
胡商和西市令都对此讳莫如深,唯有方才那个青袍小吏开了口:“殿下,西市之西,有个幽冥祠堂”
他的话还没说完,西市令便出言打断,“荒谬,那幽冥祠堂不过装神弄鬼之地,怎么能入殿下尊眼。”
青袍小吏淡淡一笑,“世人只识黄泉鬼怪,却不知真正的鬼怪正游走于红尘,手染鲜血杀人如麻!”
所有的人都不经打了个寒颤,唯有李恪,沉声道:“带本王去!”
众人似乎想阻止,但看到李恪冷峻的面孔时,又都住了嘴。
我跟在李恪身后,走出了市署大厅。虽然我心中对“幽冥祠堂”这个名字充满了恐惧,但为了事实真相,我愿意鼓足勇气前去一看究竟。
李恪勒紧马缰,调转马头看着我,“怕不怕?”
我摸了摸白玉骢光滑的鬃毛,道:“殿下不怕,我就不怕。”
李恪轻轻扯了一丝笑,跟随着青袍小吏的引导,打马而去。
第103章 何扰幽冥() 
西市的繁华伴随着它的杂乱。
比方说,你到了食客盈门的酒肆,就能看见因喝得烂醉而打架斗殴的莽汉;你到了光鲜亮堂的成衣店,就能看见门前乞儿衣衫褴褛地对着美艳女郎乞讨;甚至,你还能看见卖肉的当街杀猪,卖鸡的鸡飞蛋打。总之,你在东市见不到的一切市井气,都能在西市找到回应。
一路上,李恪好几次转过头来看着我,我不知道他是担心还是戏谑,但见着一个王爷都能在此穿行自若,毫不嫌弃,我便也没有什么好抱怨的。
青袍小吏在一个两层小楼前停住了,他用手指了指面前的建筑,说——幽冥祠堂到了。
我觉得有些奇怪——这个小楼砖瓦残败,临街的墙体除了一扇能容一人过的小门外,连窗户都没有一个,就这样一个地方,也能叫方才众人吓破了胆?
青袍小吏下得马来,在三步开外处对着小门先作了个揖,然后他缓步走到门前,轻叩三下,又重叩三下,复而又退回三步,对着门再作了揖。
他这一连串动作真是啼笑皆非,从我这个角度看过去,像是唱了一出独角戏,没有对手,只有我和李恪两个不明所以的观众。
这时,那青袍小吏走了过来,对着我和李恪又作一揖,道:“二位还是请先下马吧!”
虽然我满心惊异,但还是按照他的要求做了。就在我们将马匹拴在门前石柱上后,方才小门的正下方竟然平空开了个大缺口,我见缺口处有石梯往下,只是其中一片漆黑、未知阴暗。
“二位,请随我来。”青袍小吏对眼前之事物没有一丝畏惧,他打前阵,率先提着衣摆往地洞里走。
李恪趁着青袍小吏不注意,将一把匕首塞到了我手中,然后轻不可闻地说了句:“小心”,便快步跟上了前方之人,我将匕首藏在左手袖口之中,抬脚跟上。
视角光线问题,进入洞口后,眼睛适应了其中的黑暗,反而感觉比方才好得多。地洞之中非常凉爽,但是空气中充满了泥土的潮湿的气息。
我们下了大概三十级的台阶,然后沿着一条青石板铺就的通道,走了大约三十丈,便又见到一道黑漆浇注的铁门。
青袍小吏对着铁门高呼了一句我听不懂的胡语,霎时间,门前火把点亮,门开了!
门打开的瞬间,从中走出个一身黑袍,头戴诡异面具的人,长毛獠牙,叫人没拧?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