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下五千年》第421章


蹦涎部伞疤骼郎酱ㄖ研悖裎镏崦馈薄?br />
乾隆南巡中的奢华铺张,给沿途人民造成的沉重负担和惊扰,也远远超过了康熙南巡。南巡出行,除皇太后、皇后、嫔妃外,另有众多扈从官兵,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太监侍卫,多达二千五百人,为康熙时的八倍以上。所到之处,要预先修建御道,地方官员督率民夫往来扫除清洒,道旁有碍观瞻的破旧民房都强令拆除,给值极微,又被官吏吞没,造成众多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在江南名胜之地,地方官员及富商巨贾为了逢迎乾隆,竞相捐资起造多处富丽堂皇行宫,达三十处之多。宫中陈设古玩、金银器皿及奇花异宝之类,争艳斗奇,堪称广华之极。这些用度所需的巨额银两,都被摊派到沿途甚至相邻省份的人民身上。乾隆南巡中,更是兴师动众,前呼后拥,陆路用马五六千匹,大车四百余辆,征调夫役不计其数;水路则用船一千多只,首尾衔接,旌旗招展,鼓乐齐鸣,遇有河道不够宽敞之处,地方官员须先行开浚,以便龙舟畅行。每到一地,地方官员于数日前即安排庞大接驾阵容,采买大量奇珍异味,美食佳肴,甚至派专差猎取麻雀野兔等物,供乾隆随行的鹰犬食用。对此,乾隆尽管每次南巡前,都要训饬属臣“各守本业,力屏浮华”,但实际上却默许甚至嘉奖地方官员的进贡和浮华接驾之风。乾隆三十年,乾隆与皇太后南巡,地方大员纷纷起造豪华行宫,靡费修饰,乾隆也欣然接受,还从公项中拨出赏银,奖赏修建行宫之处,动辄两万两。两淮盐商在南巡时都曾捐纳巨款,进献珍宝,乾隆称赞他们“踊跃急公,捐输报效”,加恩赐“职衔加顶带一级”,直接鼓励了社会靡烂之风。
由于乾隆南巡给国家财政、人民生计增加了沉重的负担,六次南巡的各项花费,总数达两千多万两。因而从朝中到野鄙,都激起了不同程度的怨愤。乾隆初次南巡后不久,全国许多省份即开始流传一份假托工部尚书孙嘉淦之名的奏折底稿,内中指斥乾隆有“五不解、十大过”罪状,南巡便为其一。清廷在查抄撰稿人时拘捕上千人,费时二年,终无下落,最后只得定江西千总卢鲁生、刘时达父子为撰稿人。卢、刘虽非实际撰稿人,但他们在供词中也承认因乾隆南巡,拆毁了家中房屋,是以广为传抄奏稿,以泄心中之愤。不仅下层士民,朝中的一些鲠直大臣也屡次劝谏,企图阻止乾隆南巡,有些官员直言道:“上两次南巡,民间疾苦,怨声载道。”湖州知州赵某,闻知乾隆将赴湖州,急无所计,只得令人暗中沉船于河中,使龙舟不得过,乾隆只好作罢。后赵某离职,湖州百姓泣送数十里。然而,刚愎自用的乾隆,当时根本对这些民间疾苦不闻不问,依然南下寻乐。直到他晚年时,才颇有悔悟之意,对近臣说:“六次南巡劳民伤财,实作无益害有益。”命臣下今后对后世之主的巡幸予以劝诫。然而,乾隆南巡所造成的经济恶果及社会奢侈靡烂之风,已无法挽回。
平定回疆
维吾尔人世居天山南路,清代称之为“缠回”。清初,统治天山南路的察合台后王日益衰败,而维吾尔族封建农奴主贵族——和卓的势力强大,众和卓互争雄长。此时正值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崛起于天山之北,遂乘回部内乱进军南疆,把天山南路的广大地区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回部首领阿布都什特等人被扣留伊犁作为人质。
康熙中叶,噶尔丹对清朝用兵失败,阿部都什特于是来到京师,受到清政府优遇,并派人送其回到叶尔羌,掌管回疆事务。阿部都什特死后,其子玛罕木特继为和卓,“总理回地各城”。时准噶尔策策妄阿拉布坦控制回疆,玛罕木特因欲摆脱其统治,被俘至伊犁囚禁,所生二子布拉尼敦、霍集占亦遭禁锢。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军战败准喝尔达瓦齐集团,派兵护送布拉尼敦返回叶尔羌“使统回部”,留霍集占于伊犁掌管伊斯兰教事务。后霍集占参与准部阿睦尔撒纳叛乱,失败后逃回叶尔羌,唆使其兄布拉尼敦背叛清廷。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五月,定边将军兆惠派副都统阿敏前往回疆进行招抚,霍集占兄弟杀阿敏,自称“巴图尔汗”正式据回疆发动叛乱。
第268章 清朝(22)() 
乌什首领献城投降图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正月,清廷宣示大小和卓罪状,不久即命都统雅尔哈善为靖逆将军、额敏和卓为参赞大臣,率领满汉官兵万余人于该年五月自吐鲁番进攻库车,镇压回部叛乱。库车为回部门户,背靠山岗,城垣坚固,叛军据城固守,清军久攻不下,乃断其水草,四面围困。霍集占闻库车被围,亲率数千叛军来援。六月,清领队大臣爱隆阿率部于半途迎击霍集占,歼其前部,又于鄂根河再创叛军,寺其大纛,断其归路,霍集占负伤,率残兵八百余人退入库车城。清军因库车城墙为柳条沙土密筑而成,不怕炮轰,遂命兵丁挖掘地道。挖至离城二丈之地,为守城叛军察觉,以藁草焚烧,地道中清军六百余人全部被烧死。七月二十四日夜,霍集占率骑兵四百余人偷出西门,由北山口遁去。事先,雅尔哈善拒绝采纳部下分兵据守,防敌逃遁的建议,终日饮酒下棋;及至发觉敌兵夜遁,副都统顺德纳又以夜黑不肯发兵,至天明始遣人追击,叛军早已远去。八月,库车守将阿布都克呼木亦率数十骑逃走,所余3000老弱八日二十五日出降。清军以万余之众,围城三月之久,损兵折将,仅得一座空城。乾隆帝大怒,诏杀雅尔哈善、顺德纳等,改命刚刚平定天山北路的兆惠率兵前来。
霍集占自库车逃出,行至阿克苏,伯克霍吉斯闭城不纳;又至乌什,也未能入城,遂退回叶尔羌。布拉尼敦则占据喀什噶尔,与霍集占互为犄角。是年九月,兆惠率军自伊犁开往南疆,阿克苏、乌什、和田等城先后归顺清军。兆惠命定边右副将军富德驻兵阿克苏,自率马步兵4000于十月初三日抵达距叶尔羌40里的辉齐阿里克。十月初六,霍集占从城东、西、北三门各出数百精兵袭击清军,皆被兆惠击败。兆惠因叶尔羌城周围十余里,自己兵少不能攻城,遂隔叶尔羌河扎营,号称“黑水营”,以待援军。兆惠分兵800,命副都统爱隆阿率领以截断喀什噶尔援路,自率千余骑于十三日自东向南,计划渡河劫取回人牧群以充军食。不料甫渡四百,桥梁折断。霍集占闻知,急派骑兵数千出城袭击,又以步兵抄两翼攻其背后。兆惠率部下将士且战且退,被敌兵截为数段,只得人自为战。激战一天,杀敌千余,战马多陷入泥淖,阵亡将士过百,余亦多数受伤。兆惠身先士卒,左冲右突,两易战马,两胫皆伤,终于率众浮水还营。清军因马匹不足,兵力单薄,不能复战,遂掘濠结寨,固守大营。霍集占派万余人渡河,筑长围以困清军,并先后采用炮轰、水淹、偷袭等各种手段袭击黑水道。清军将士在兆惠率领下,忍饥受寒,奋勇迎敌,历时三月之久,黑水营岿然不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正月,富德率所部千余人及新到索伦、察哈尔兵2000增援黑水营。行至叶尔羌东北呼拉玛地方,与叛敌5000余骑遭遇,转战四昼夜,初九日渡过叶尔羌河,复为叛军所困,难以前进。时巴里坤大臣阿里衮奉命率兵600、马驼3000,合爱隆阿之兵千余骑前来接应。遥见叶尔羌河沿岸十余里火光冲天,知为两军相持之地,遂横张两翼,直冲敌阵,解富德军之围,合兵一处,长驱进援黑水营。兆惠听到炮声,知援军已至,士气大振,率部树梯冲出。十四日,两军汇合,敌兵溃败,兆惠等还兵阿克苏。
先是大小和卓叛清独立时,回疆人民因长期受准噶尔压迫,不愿再受他族统治,故众心一致,乐为所用。及至黑水营之役,见清军以数千人当数倍之敌,战守数月不屈,不觉气为之夺;加以在大小和卓统治下,赋役繁重,难以承担,稍有迟延,立遭破产之祸;且布拉尼敦等久居伊犁,与曾在当地垦种之人相善、及归长回疆,仍亲信其人,反与旧部疏远,因而众渐离心。兆惠等兵还阿克苏后,援军是年六月,清军兵分两路;兆惠率15000人由乌什攻取喀什噶尔;富德率13000人和田攻取叶尔羌。大小和卓闻清军大至,不敢再据守孤城,携其妻孥亲从与辎重越葱岭西逃。清军先锋千余人追至霍斯库岭,斩首500。七月,兆惠与富德相继占领喀什噶尔与叶尔羌,大小?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