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下五千年》第410章


在第二次南巡中,他行至南京。尽管康熙帝的六次南巡不可能做到毫不扰民,在南京、杭州等地由李煦、曹寅安排的行宫也是相当豪华的,但与其前其后的各代皇帝相比,从他南巡的主要目的看,他的六次南巡还是应当作为正面业绩予以肯定。
雅克萨的胜利
顺治年间,中国军民击毙了沙俄侵略头子斯捷潘诺夫,将沙俄侵略者赶出了黑龙江中下游地区,但他们仍占据着黑龙江上游的尼布楚城等待时机,策划着新的侵略活动。康熙四年(1665年),俄军重占雅克萨城,并建堡筑寨,勒索财物,设置殖民农庄,奴役和镇压当地中国人民。康熙十五至二十一年(1676—1682年)沙俄又利用清廷全力镇压南方“三藩之乱”、无暇北顾之机,派出大量军队入侵黑龙江各支流,并调集大批枪炮、物资到尼布楚、雅克萨等地,加强侵略力量。对此,清朝政府多次提出交涉、抗议,警告他们必须停止对中国的侵略。沙俄侵略者不但置若罔闻,反而变本加,公然在中国领土上设立据点,强征贡赋,开采银矿,烧杀抢掠。清政府忍无可忍,遂于“三藩之乱”平定之后,立即集中力量,准备武力驱逐沙俄侵略者。
事先,康熙帝总结了三十多年来与沙俄斗争的经验,进行了周密、细致的准备工作。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他亲自出柳条边墙至吉林乌喇,航行于松花江上,视察边防情况。同年八月,又派副都统郎谈、公彭春等率数百人至雅克萨附近侦察地理形势和水陆交通。十二月,清廷在瑗珲和呼马尔建城驻兵,贮存粮食,修造船只,作战前准备。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十月,清廷以萨布索为第一任黑龙江将军,着手扫除俄军在黑龙江中下游设置的侵略据点。与此同时,当地各族人民也纷纷拿起武器,以各种形式打击沙俄侵略军。在牛满河上,奇勒尔人打死俄军十余人;精奇里江的鄂伦春人和飞牙喀人也先后击毙俄军多名。在各族人民的配合下,清军相继拔除了许多俄军据点。至该年年底,除尼布楚、雅克萨等少数地区外,侵入黑龙江流域的沙俄侵略者基本被肃清。
在加紧军事布署的同时,清政府始终未放弃谋求政治解决的努力,曾通过各种途径表示,只要沙俄停止侵略活动,清朝愿与之保持和平。直到大兵进发雅克萨之前,康熙帝还写信给沙皇,劝其迅速撤回雅克萨之兵,“互相贸易遣使,和睦相处”。但是,沙俄政府将清方的和平努力看成是软弱可欺,不但不予接受,反而继续扩大侵略。他们调整了侵略黑龙江地区的军事指挥机构,任命熟悉当地情况且以骁勇著称的弗拉索夫和托尔布津分别担任尼布楚和雅克萨督军,又增调援军,贮存粮草,加固城防,还派普鲁士军官拜顿在托博尔斯克召募哥萨克来中国助战。至此,清政府已别无选择,只有下决心以武力将侵略者赶出中国。
第261章 清朝(15)()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四月,都统彭春、郎谈、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等分率满、蒙、汉等官兵三千余人自黑龙江城和卜魁城,水旱两路向雅克萨进发。五月二十二日,彭春率部抵达雅克萨城下,立即向俄方发出咨文,要求其撤出雅克萨,归还逃人,以雅库为界,遭到俄方拒绝。次日清军列阵,包围雅克萨城。二十五日,一队增援雅克萨的俄军自黑龙江顺流而下,被清军将领林兴珠率福建藤牌兵拦于江西。一场激战,毙伤俄军四十余人。随即,清军架设“神威无敌大将军”炮,向雅克萨城猛烈轰击,同时水陆并进,四面围攻。经过一昼夜激战,俄军伤亡惨重,城内到处起火。二十六日,郎谈命积柴焚城。俄国雅克萨督军托尔布津走投无路,只得出城投降,并发誓不再回雅克萨城。清军准其投降。派人将托尔布津及其手下官兵、眷属等七百余人送到额尔古纳河河口,收复了被俄军侵占达20年的雅克萨城。城中160余名被俄军扣押作人质的中国索伦族、巴尔虎族民众全部获得释放。不久,清军撤回黑龙江城。
清“神威无敌大将军”炮。1676年铸造。铜质,全重1137千克,装药2千克,铁弹4千克,在雅克萨之战中发挥了巨大的威力。
托尔布津等残兵败将回到尼布楚后,仍不死心。正项拜顿率领六百名哥萨克援兵也到达尼布楚,又探得清军全部撤退,并未留兵驻防的消息,遂率领五百余名俄军返回雅克萨,加筑工事,重新盘踞。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五月,萨布素、郎谈、班达尔沙等奉命率领清军2100余人会师于查克丹,再次进兵雅克萨。命俄俘鄂克索木果带信入城警告俄军,如不立即撤出,必将其全部歼灭。是时,盘踞城中的俄国侵略军共有800余人,他们凭借充足的火器装备、弹药粮草和坚固的城防工事负隅顽抗,并自城中频繁出击,不让清军炮位和攻城器械逼近城墙。萨布素率领清军将士在当地各族人民的协助下,屡次击败出城挑战的俄军。六月初九日夜,萨布素下令向雅克萨城发起进攻。郎谈领兵自北面用大炮向城内轰击,班达尔沙领步骑从南面猛攻。自夜到晨,重创俄军,数日之内毙敌100余人,托尔布津也中炮毙命,由拜顿继任其职。但是,由于清军除拥有少量大炮外,只有火枪50支,士兵作战主要依靠刀矛弓箭,杀伤力较小,对攻坚战尤为不利,故未能迅速拿下雅克萨城,战事一时陷入僵持状态。萨布素等为避免牺牲过大,停止强攻,于城外东、南、北三面挖掘长壕,修筑堡垒,设置木桩、鹿角,派兵严密把守;又于城西江南布置水师,封锁来自尼布楚方向的援兵航道,对城中俄军进行长期围困。由于城中无井,通常依靠通向黑龙江的水道引来水源。清军经过四昼夜激战,切断了城中水源。数月之后,城中饮水、粮食、弹药皆已告罄,加之疾疫流行,800多名俄军只剩下66人,尼布楚方面也无力派来援军,困守雅克萨的俄国侵略者已经濒临绝境。
尽管清方在军事上取得重大进展,但为求得边界上持久的和平,仍然不断谋求与沙俄进行谈判。康熙二十五年八月,清政府委托即将离京回国的荷兰使臣宾显巴志带信给俄国沙皇,建议两国休兵谈判,和睦相处。以后,又将同样内容的信件交葡萄牙传教士闵明多带往欧洲,设法转递沙皇。此时的俄国,正值彼得一世之姐索菲亚公主执政,统权极不稳固,不可能再派大批军队前来中国,眼看困在雅克萨的俄军将被全歼,遂决定接受清政府的建议,派出以戈洛文为全权代表的谈判使团与清朝进行边界谈判。该年十月,俄国信使文纽科夫和法沃罗夫等到达北京,呈递沙皇给康熙帝的书信,要求清政府停止攻打雅克萨,等待戈洛文一行到达后进行谈判。清政府以礼接待了俄国信使,并在雅克萨城唾手可得的情况下同意了俄国的请求,命令萨布素等撤雅克萨之围,又派太医赴雅克萨为患病俄军治疗,且发粮赈济,保住了坐困城中坐以待毙的俄国人性命。次年七月,清政府闻知戈洛文使团抵达边境,遂命萨布素等率部返回黑龙江、墨尔根等地驻守。至此,历时两年之久的第二次雅克萨之战正式结束。
尼布楚条约
第一次雅克萨之战后,沙俄见仅靠武装入侵难以实现其对中国进委侵略扩张的目的,遂改变策略,企图以军事侵略和外交谈判交替使用,迫使清政府就范。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正月,沙皇政府任命弗奥多尔阿列克谢耶维奇戈洛文为对清谈判使团全权大使,率使团于正月十三日自莫斯科启程来华。整个戈洛文使团共1900余人,包括炮兵、火枪兵、龙骑兵等。行前,沙皇政府授予戈洛文广泛的权力:不但负责与清朝谈判缔约,还可以在必要时调动西伯利亚地区的军队与清朝作战。同时对使团的任务和谈判方案也做了明确规定:其最高大镂孔高圈足铁釜要求为以黑龙江划界,占领整个黑龙江北岸;如达不到这一要求,则谋求以比斯特拉河或结雅河为界,占领黑龙江中游北岸;再达不到,则以雅克萨为界,并在比斯特拉河和结雅河保留中俄两国共同的渔猎场。并训令戈洛文,如清朝不愿根据上述条件缔约,则不惜使用武力。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八月,戈洛文一行到达贝加尔湖东岸。此时,俄国因克里米亚战败,兵疲财匮,不得不改变其与清朝谈判的立场,指示戈洛文,如清朝同意不在雅克萨驻军,则可以接受撤出雅克萨的条件,另外其它方面也可以作些?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