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下五千年》第386章


秤剑艄偈芑撸删×嘶凳隆R恍┓炊远值车墓倭啪屯犊课褐蚁停岢梢换铮飞习阉浅谱觥把说场薄Q盍岸匝说车暮鞣俏卟还蟮ㄉ狭艘环葑嗾拢曳⑽褐蚁投奶踝镒础W蠊舛芬泊罅χС炙?br />
这一来可捅了漏子。公元1625年,魏忠贤和他的阉党勾结起来攻击杨涟、左光斗是东林党,罗织罪状,把他们打进大牢,严刑逼供。
左光斗被捕以后,史可法急得不知怎么办才好。他每天从早到晚,在牢门外转来转去,想找机会探望老师。可阉党把左光斗看管得很严密,不让人探望。
左光斗在牢里,任凭阉党怎样拷打,始终不肯屈服。史可法听说左光斗被折磨得快要死了,不顾自己的危险,拿了五十两银子去向狱卒苦苦哀求,只求见老师最后一面。
狱卒终于被史可法的诚意感动了,想办法给史可法一个探监的机会。当天晚上,史可法换上一件破烂的短衣,扮着捡粪人的样子,穿着草鞋,背着竹筐,手拿长铲,由狱卒带领着进了牢监。
史可法找到左光斗的牢房,只见左光斗坐在角落里,遍体鳞伤,脸已经被烧得认不清,左腿腐烂得露出骨头来。史可法见了,一阵心酸,走近前去,跪了下来,抱住左光斗的腿,不断地抽泣。
左光斗满脸是伤,睁不开眼,但是他从哭泣声里听出史可法来了。他举起手,用尽力气拨开眼皮,愤怒的眼光像要喷出火来。他骂着说:“蠢才!这是什么地方,你还来干什么!国家的事糟到这步田地。我已经完了,你还不顾死活地跑进来,万一被他们发现,将来的事靠谁干?”
史可法还是抽泣着没完。左光斗狠狠地说:“再不走,我现在就干脆收拾了你,省得奸人动手。”说着,他真的摸起身边的镣铐,做出要砸过来的样子。
史可法不敢再说话,只好忍住悲痛,从牢里退了出来。
过了几天,左光斗和杨涟等终于被魏忠贤杀害。史可法又花了一笔钱买通狱卒,把左光斗的尸体埋葬好了。他想起牢里的情景,总是情不自禁落下眼泪,说:“我老师的心肠,真是铁石铸成的啊!”
太监乱国
太监乱国是明朝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明初,太祖朱元璋曾严禁太监干预政治,规定对违犯者处以死刑,他还对太监的官阶作出限制,要求他们不准超过四品。明成祖朱棣为了夺取建文帝的政权,曾利用宫廷太监刺宫内政事情报,因此他开始重用太监。在夺得帝位后,他派遣太监郑和出使西洋、马骐镇守交趾、侯显出使西番,由于镇守西北的诸将大多是洪武、建文年间所任用,因此对他们职掌军权有所不放心,于是在边界设立镇守官,这些守官多由太监担任。同时他又在京城设立东厂,侦查政事,所以,太监在永乐年间已开始了局部的参与政治。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时,太监王振在东宫随侍太子朱祁镇。宣德十年(1435年)明宣宗死,太子继皇帝位(明英宗),当时英宗只有九岁,对王振倍加宠信,这使王振能够作威作福,试图左右朝政。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入侵,王振挟持明英宗“亲征”,在土木堡兵败后,明英宗被俘,护卫将军懋忠激于义愤,用棰将王振击死。但是,明英宗在景泰末年发动“夺门之变”,重新登上皇位之后,却为王振昭雪。其后,明武宗朱厚照在位期间(1506—1521年)又宠信太监刘瑾,造成政治上的昏乱。但最严重的宦官之祸,足以贻误明王朝存亡的太监擅权事件,应该是明末天启、崇祯年间的太监误国事件了。
明熹宗天启年间(1621—1627年),朝政由太监魏忠贤把持,致使朝纲混乱。明熹宗死,其弟朱由检登位(崇祯帝)后,处死了魏忠贤,但明朝廷中太监的势力并未因此而消失。崇祯帝继位之初,有鉴于历朝太监之祸害,曾对太监的权势作了一定的抑制。天启七年(1627年)十月处死了魏忠贤后,即将南京守备太监杨朝、浙直织造太监李实、承天守备太监李希哲、提督太和山太监冯玉、天寿山(明陵)太监孟进、漕运太监李明道、崔文升等革除官职。十一月,崇祯帝又下谕说:先朝在宣大、蓟辽、东江等地区派太监监军,操持大权。但宦官监军,自古以来引以为戒,所以,应一律罢去。这些措施,使朝野人士看到了希望。
崇祯元年(1628年)初,又令太监必须在宫内值勤,除了奉命之外,不许私出宫门。又戒谕朝廷大臣,不许与太监结交。
但在崇祯二年(1628年)夏,却派内官监太监曹化淳负责掌管南京织造。从此,又开始任用太监去掌握军、政、经济大权。这年秋,派司礼太监曹化淳提督东厂。十一月因后金入侵,派乾清宫太监王应朝监视行军,还派太监吕直去慰劳军队。崇祯三年(1630年),将太监曹化淳等任为锦衣卫指挥佥事。崇祯四年(1631年),派太监张彝宪总理户、工两部钱粮,太监唐文征提督京营戎政,太监王坤、刘文忠、刘允中分别到宣府、大同、山西监视兵饷。十月,又派太监王应朝、张国元、王之心、邵希韶外出监军。十一月派太监李奇茂监视陕西茶马,吴直监视登州岛兵饷。
第246章 明朝(26)() 
崇祯帝即位之初,免去了太监之权,各省都委权以总督、巡抚。但这些督抚等外官都被崇祯帝认为不称职,因此在后金入侵之后,明廷又开始任用太监。这些太监被委以重任,其权利凌驾于地方官吏之上,明朝政治又开始陷于混乱。有一工部郎中孙肇兴因劾奏太监张彝宪,被免去了官职。太监张宪被任为总理户、工两部钱粮之后,在两部专权,引起官员的不满。崇祯五年(1632年)工部右侍郎高弘图、南京礼部主事周钅庶都上奏,劝告崇祯帝撤走张宪,但高、周却均被革职。这年又任司礼右少监刘劳誉为京城门提督,他上任后,用命令百官进马,实际则勒索金银。崇祯六年(1633年)初,大学士周延儒、左副都御史王志道上奏弹劾太监王坤,一人被斥责,一人被放归田里。这年内,太监继续被重用,如太监张应朝到南京任守备,陈大金、阎思印、谢文举、孙茂霖为内中军,到各地明军中监视。又派太监高起潜监视锦、宁,张国元监视山西、石塘等地,查核兵饷。崇祯七年(1634年)初,给事中庄敖黾献上言太平十二策,因内有取消太监监军一条,被贬官。山西提学佥事袁继威上言,认为太监不应干涉朝政,受到崇祯帝斥责。这年六月,崇祯帝忽然下诏取消各道监视太监,但仍用太监管理京城军队。崇祯九年(1636年),清兵入侵居庸关,崇祯帝又起用太监掌握军事,由太监李国辅、许进忠、张元亨、崔良用把守各关,并命太监高起潜监督各军。这年八月,崇祯帝根据太监张彝宪的建议,命科、道各官分地督运。河南道御史金光宸建言罢去太监督兵,崇祯帝大怒,想将他从重治罪,恰好发生大雷雨,因此将他改办充军。九月,清兵内侵,高起潜不敢抵抗,却假报战功。年底,对太监张国元、曹化淳论功行赏,给予世袭指挥佥事特权,并赏以金币。后又派太监分守大同、山西、宣府、昌平各地。崇祯十年(1637年),任御马太监李名臣提督京城巡捕,司礼太监曹化淳提督东厂。又根据分守津、通、临、德总理太监杨显名的参奏,逮捕了御史张养、高钦顺。永平道刘景耀、关内道杨于国因不愿向太监高起潜行下属见上司礼,杨于国被革职,刘景耀被降级。七月间,工部员外郎方玺论及太监,被贬外任。崇祯十三年(1640年),崇祯帝曾下诏将各地监军太监撤回,与此事相隔三个月后,大学士薛国观因奏事涉及太监,被东厂太监王化民借故奏报其通敌而被解职。年底,诏命内臣不得干预外省政事,并告诫朝臣不许交结太监。
崇祯十五年(1642年)初,崇祯帝又罢免提督京营太监的职务。这年,御史杨仁愿上奏说:臣读到不许朝臣结交太监的谕旨,联想到太祖皇帝当初并没有让太监缉事的诏令,大臣如犯法,公开纠劾,不是用密告的方式。现在所设东厂,多假手番役,甚至指使他人作奸,挟仇妄告。引诱他人陷于刑狱,唆使人去诬陷,这样还唯恐不足,担心被害的人不立即被杀,这都是有伤皇上宽大之仁的。希望朝廷放宽东厂缉事条例,这样可以减轻、减少刑罚。如朝中臣下犯罪,令抚、按押送来京治罪惩办,未为不可。如果派出侦骑密探,有财产的人要倾家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