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下五千年》第384章


氐拇笱克锍凶谝刖╆罴实郏说骋环矫孀柚顾刖环矫嬗止セ魉顾镏缓糜诘诙甏侵啊V链耍值橙嘶旧媳话崃瞬卧こ娜Α?br />
第244章 明朝(24)() 
阉党将东林党人和正直官吏逐出朝廷并不是最终目的了,只是打击东林党人的第一步。第二步就是要对东林党人进行大屠杀。为此,阉党首先制造舆论,炮制黑名单。他们编造了天鉴录、同志录、点将录与崇祯年间编造的雷平录、薙裨录、蝇蚋录、蝗蝻录合称“东林七录”,将他们想要打击的东林党人和其他正直官吏各列其中。如在天鉴录中首列东林党领袖叶向高、杨涟、高攀龙、左光斗、韩火广、孙承宗等人。在同志录中,列入东林党重要人物黄尊素、惠世扬、李应升等人。在点将录中列入一百零八名东林党人,其中将东林党领袖李三才称“天罡星托塔天王”,列至首位。还有“及时雨叶向高”、“霹雳火惠世扬”、“大刀杨涟”等。
经过一番舆论和精心策划,魏忠贤向东林党人举起屠刀,开始了大肆屠杀。天启五年(1625年)三月,魏忠贤最得力的爪牙、锦衣卫指挥官许显纯对早已投入狱中的东林党人汪文言进行惨无人道的拷打,迫使他诬陷杨涟、左光斗等人在“封疆案”中,接受了熊廷弼贿赂。汪文言宁死不肯诬陷杨涟等人,他在临刑前大声疾呼:“天乎!冤哉!以此蔑清廉之士,有死不承!”许显纯最后以毒刑害死了汪文言。许残害汪文言后,又捏造汪文言的所谓“供词”,诬陷杨涟等人受贿。魏忠贤假借皇帝熹宗名义,将杨涟、左光斗、袁化中、魏大中、周朝瑞、顾大章逮捕入狱,又将赵南星等十几人“受牵连”削职为民,“追赃”提问。东林“六君子”七月入狱后,受尽严刑拷打,惨死狱中。
天启五年(1625年)十二月,魏忠贤为了一网打尽东林党人和一切异己,以朝廷的名义,将三百零九人榜示全国,凡榜上有名者,生者削职为民,死者追夺官爵。同年,在魏忠贤操纵下,朝廷下诏削毁全国的书院,北京的首善书院和无锡的东林书院首先被毁,东林党人讲学的权利也被剥夺。
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魏忠贤命修三朝要典,以“梃击”、“红丸”、“移宫”三案,用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手段,并以皇帝圣谕的方式,诬陷东林党人借三案“邀功”。六月,要典编成,向全国颁布,成为进一步迫害东林党人的重要武器。
同年(1626年)三月,魏党再次制造屠杀东林党人的大冤案。将御史周宗建、左谕德缪昌期、左都御史高攀龙、吏部主事周顺昌、御史李应升、御史黄尊素、佥都御史周起元下狱。高攀龙此前削籍居家,杜门著书。听说缇骑已到,义不受辱,决心以死,抗议阉党对他的迫害。给家人自寝,夜半密起投池自尽。这是他追踪屈原,“效屈平之遗”。周顺昌在狱中,拷比倍酷,身无完肤。每次审讯,必大骂魏贼,而且骂不绝口,许显纯狠毒地打落了他的牙齿,恶恨恨地问:“尚能骂魏公否?”周顺昌仰头,将满口鲜血直喷许贼之面,骂得更为厉害。他和其他五人,都在狱中受尽酷刑而死。
魏忠贤残酷地镇压了东林党及其它反对派后,更加肆无忌惮地专权作恶,在明朝宦官为患的时期达到了顶峰。
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熹宗死,其弟朱由检即位,是为崇祯。崇祯帝深知魏忠贤专权之害,决心夺回最高统治权,朝臣也知道他对阉党有恶感,因此交章弹劾。十月,工部主事陆澄源上言四事,其中指出:“厂臣魏忠贤服事先帝,论功行赏,自有常典,何至宠开国,爵列三等也!”兵部主事钱元悫上言:“魏忠贤以枭獍之姿,”“群山蚁附,势渐难返,称功颂德,布满天下,几如三莽之妄引符命。列爵三等,于乳臭,几如梁冀之一门五侯。”特别是贡生钱嘉徽上数魏忠贤有十大罪状:并帝、蔑后、弄兵、无二祖列宗、克削藩封、无圣、滥爵、邀边功、伤民财、亵名器。十一月一日,崇祯帝将魏忠贤发配到安徽凤阳,抄家。十一月七日,魏在途中自缢而死。诏磔其尸,悬首河间老家。笞杀客氏于浣衣局。魏良卿、侯国兴、客光先等弃市,籍其家。斩崔吴秀于蓟州,又斩诛许显纯、田尔耕、天下为之大快。
崇祯二年(1629年)正月,召大学士韩火广李标,吏部尚书王永光,刑部尚书乔允升等追究逆案。三月,廷臣上钦定逆案,诏刑在全国,除首逆魏、客二人外,追随魏氏的阉党二百六十人,分别定斩首、充军、徒刑、革职等七等罪。下诏焚毁三朝要典,为被害的东林党人平反昭雪,韩火广回朝又作首辅,并起用韩火广的门生袁崇焕为兵部尚书,督师蓟、辽。
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杨镐统率的四路大军在萨尔浒几乎全部覆没,满朝文武大臣都十分震惊。大家齐集在宫门外,呼吁明神宗增加兵力,调拨军饷,抵抗后金。翰林院官员徐光启,一连上了三道奏章,认为要挽救国家危局,只有精选人才,训练新兵,还自愿担任练兵的工作。明神宗听说徐光启熟识军事,就批准他到通州练兵。
徐光启是上海人。在他出生之前,上海沿海一带遭倭寇骚扰十分严重。徐光启小时候,常常听他的父亲谈起当地人民英勇反抗倭寇侵略的情景,心里滋长起爱国的激情。
徐光启长大以后,因为参加科举考试,路过南京,听说那儿来了个欧洲传教士利玛窦,经常讲些西方的科学知识。南京的一些读书人都喜欢跟利玛窦结交。徐光启经过别人介绍,认识了利玛窦。他听利玛窦讲的科学道理,都是自己过去在古书上没有读到过的。打那时候起,他对西方科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利玛窦传播科学知识,主要是为了传教的方便。他觉得要扩大传教,一定要得到中国皇帝的支持。那时候,明朝是不让教士到北京传教的。利玛窦要地方大臣在明神宗面前帮他说话,他还到了北京,通过宦官马堂的门路,送给明神宗圣经、圣母图,还有几只新式的自鸣钟。
明神宗不懂得圣经,也不知道圣母是什么人。但是对新式自鸣钟,倒很感兴趣,命令马堂把利玛窦带进宫来。
明神宗接见利玛窦的时候,请利玛窦谈谈西洋的风俗人情。利玛窦本来是意大利人,为了夸耀自己,把自己说成是“大西洋国”的人。有人一查万国地图,找不到什么“大西洋国”,就怀疑利玛窦来历不明,要明神宗把他撵走。但是明神宗不听这个意见,倒赏给利玛窦一些财物,让他留在京城传教。有了皇帝的支持,利玛窦跟朝廷官员们接触就很方便了。
过了几年,徐光启考取了进士,也到了北京,在翰林院做官。他认为学习西方的科学,对国家富强有好处,就决心拜利玛窦为师,向他学习天文、数学、测量、武器制造各方面的科学知识。
有一次,徐光启到利玛窦那儿去学习。利玛窦跟他谈起,西方有一本数学著作叫几何原本,是古代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写的一本重要著作,可惜要翻译成汉文很困难。徐光启说:“既然有这样好书,您又愿意指教,不管怎样困难,我也要把它翻译出来。”
打那以后,徐光启每天下午一离开翰林院,就赶到利玛窦那儿,跟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由利玛窦讲述,徐光启笔译。那时候,还没有人译过国外数学著作,要把原作译得准确,可不是件简单事。徐光启花了一年多时间,逐字逐句地反复推敲,再三修改,终于把前六卷几何原本翻译完成。
除了几何原本之外,徐光启还跟利玛窦和另一个西方传教士熊三拔合作,翻译过测量、水利方面的科学著作。后来,他又在研究我国古代历法的基础上,吸收了当时欧洲在天文方面的最新科学知识,对天文历法的研究,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徐光启不但爱好科学,还十分关心民间疾苦。有一年,他父亲死去,徐光启回到上海守丧。那年夏天,江南遭到一场水灾,大水把稻、麦都淹了。水退之后,农田上颗粒无收。徐光启为这个心里挺着急。他想,如果不补种点别的庄稼,来年春天拿什么度荒呀!恰巧在这时候,有个朋友从福建带来了一批甘薯的秧苗。徐光启就在荒地上试种起甘薯来,过了不久,长得一片葱绿,十分茂盛。后来,他特地编了一本小册子,推广种甘薯的办法。本来只在福建沿海种植的甘薯就移植到江浙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