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下五千年》第345章


元璋共两次发文书给陈友谅,大意说:“我想和您相约联合,各自安抚一方,以等待上天的意旨。您失策了,对我任意加害。我以轻装的部队乘隙出击,据有您龙兴等十一个州郡,您仍不自己追悔所造成的祸害,又挑起战争事端。先是在洪都受窘,又在康郎山打得大败,骨肉兄弟和部下将士一再遭受巨大的灾难。您即使能侥幸活着回去,也应该撤销帝王称号,安分地等候真命天子出来,不然家破族灭,后悔可就来不及了!”陈友谅收到文书后又怒又恨,不给答复。时间长了,军队没有吃的,陈友谅从湖口突围出来。朱元璋的将领们从上游拦击他们,大战泾江口。汉军(陈友谅军)一边打一边逃跑,天黑了还没能摆脱追击。陈友谅从船中把头伸出来,要指挥作战,突然被流箭射中,穿透眼睛进入颅内死去。汉军大乱,太子陈善儿被俘获。太尉张定边夜里带着陈友谅的次子陈理,载着陈友谅的尸体逃回武昌。陈友谅豪华奢侈,曾经制造了一张非常精致的镂金床,宫中的器物用具都类似这样。他死后,江西行省把这张床进献给朱元璋。朱元璋感叹地说:“这和孟昶的七宝便壶有什么两样!”下令有关官吏毁了这张床。陈友谅称帝共四年。
陈友谅的次子陈理回武昌后,继承帝位,改年号为“德寿”。这年冬天,朱元璋亲自征讨武昌。第二年(1364年)二月再次亲自出征。陈理的丞相张必先从岳州前来援救陈理,驻扎在洪山。常遇春击败并活捉了他,押他在武昌城下示众。张必先是一员猛将,在军中绰号“泼张”,陈理特别倚重他。等到他被擒,城里便非常恐慌,因此想投降的人非常多。朱元璋就派遣(陈)的旧臣罗复仁进城招降陈理。陈理于是投降。他进入营门,趴在地上不敢向上看。朱元璋见陈理年幼弱小,扶他起来,握着他的手说:“我不加罪于你。”武昌官库里的财物听任陈理取用,朱元璋返回应天后,授给他归德侯的爵位。
第219章 元朝(16)() 
陈友谅投奔徐寿辉时,他的父亲陈普才曾加以幼阻,陈友谅不听。等到陈友谅显达之后,去迎接陈普才,陈普才说:“你不听我的话,我还不知道死在什么地方呢!”陈普才有五个儿子:长子友富、次子友直、三子友谅,四子、五子友仁和友贵。陈友仁、陈友贵先前已死在鄱阳。朱元璋平定武昌,封陈普才为承恩侯、陈友富为归仁伯、陈友直为怀恩伯,追赠陈友仁为康山王,命令有关主管部门建庙祭祀他,让陈友贵随从受祭。陈理住在京城,忧闷不乐,说一些不满的话。皇帝(太祖)说:“这是小孩子的过错,恐怕小人诱惑,不能保全朕给予的恩德,应当把他安置在远方。”洪武五年(1372年),将陈理和归义侯明升一起迁移到高丽,派遣元朝投降的大臣枢密使延安答理护送。朱元璋赐给高丽王绫罗绸缎,让他好好照应他们。又把陈普才等人迁移到滁阳。
张士诚,小名九四,泰州白驹场的盐丁。有三个弟弟,都以撑船运盐为职业,通过贩卖私盐牟取非法盈利。他为人非常轻视钱财,乐于帮助他人,受到他们一伙人的拥护。他常常卖盐给许多有钱的人家,有钱人家大多欺侮他,有些人欠他的盐钱不还。有个弓手丘义,侮辱张士诚尤其厉害。张士诚愤恨不平,就率领几个弟弟和壮士李伯升等18个人杀死丘义,并且杀绝那些有钱的人家,放火烧掉他们的房屋。张士诚等人进入别的州郡的盐场,招募青年起兵造反。盐丁们正为沉重的劳役所苦,就一起推举张士诚为首领,攻陷泰州。高邮太守李齐指示招降了他,但后来又叛变,杀害行省参政赵琏,并且攻陷兴化,在德胜湖安营扎寨,有部众一万多人。元朝廷用“万户”军职委任状招降张士诚,他不接受。张士诚用欺骗的手法杀害了李齐,袭击并占据高邮(今在江苏),自称“诚王”,非法称国号“大周”,立年号“天”。这一年是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
第二年(1354年),元朝右丞相脱脱统领大军出征,几次打败张士诚,围困高邮,毁坏了高邮的外城。城就要攻下了,元顺帝听信谗言,解除了脱脱的军权,削夺了他的官职爵位,用别的将领来替代他。张士诚乘机奋力出击,元军溃败逃走,从此张士诚又兴盛起来。过了一年(1355年),淮东闹饥荒,张士诚就派自己的弟弟张士德从通州渡过长江侵入常熟。
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二月,张士诚攻陷平江,并且攻陷湖州、松江和常州各路。改平江为隆平府,张士诚从高邮迁来,以此地为都城。就用承天寺作王府宅第,蹲坐在大殿中间,射三支箭在大梁上以为标志。这年,朱元璋也攻下集庆,派遣杨宪去交好张士诚。太祖的信中说:“从前隗嚣在天水称雄,现在足下也在姑苏自己称王,情势相同,我很为足下高兴。比邻和睦相处,各守疆界,是古人所贵重的,我私下非常仰慕。从现在起我们信使往来,不要受谗言的迷惑,从而在边境上生出事端。”张士诚收到信,扣留下杨宪,不予答复。不久,他派遣水军攻打镇江,徐达在龙潭打败他的军队。朱元璋派遣徐达和汤和攻打常州,张士诚的军队来救援,被打得大败,丧失张、汤二将,就写书信求和,请求每年献纳粮食20万石,黄金500两,白银300斤。朱元璋回信,责令他放回杨宪,每年献纳粮50万石,张士诚又不回复。
当初,张士诚攻取平江后,就派兵攻打嘉兴。元朝守将苗人统帅杨完者几次打败他的军队。张士诚于是派遗张士德从小路攻破杭州,杨完者回师救援,张士诚军又被打败回来。明年(1357年),耿炳文攻下长兴,徐达攻下常州,吴良等人攻下江阴,张士诚的军队四面受阻,不能出动,形势逐渐紧迫。没过多久,徐达的军队占据宜兴,攻打常熟。张士德迎战,打败,被前锋赵德胜活捉。张士德,小名九六,善战有谋略,得到将士们的爱戴。浙西地方都是他攻占平定的。他被活捉后,张士诚非常沮丧。朱元璋想留下张士德来招降张士诚。张士德派人从偏僻小道送给张士诚一封信,让他投降元朝。张士诚于是决定向元朝请求投降。元浙江右丞相达识帖睦迩替张士诚向朝廷报告,朝廷授给张士诚太尉,他手下的将领官吏也都被授予等级不同的官职。张士德在金陵终于绝食而死。张士诚虽然免去伪王称号,据有武装部队和地盘还是和过去一样。达识帖睦迩在杭州与杨完者有矛盾,暗中召来张士诚的军队。张士诚派遣史文炳袭击并杀害了杨完者,于是据有杭州。元顺帝派遣使者征收粮食,赐给张士诚龙衣御酒。张士诚从海路运送粮食11万石到大都,每年如此,成为常规。不久,张士诚愈来愈骄纵,命令他的部下颂扬他的功业和德行,希求得到王爵,元朝廷没有应允。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九月,张士诚又自立为吴王,尊奉他的母亲曹氏为王太妃,设置下属官吏,另外在城中营建王府宅第,以张士信为浙江行省左丞相,将达识帖睦迩囚禁在嘉兴。元朝廷征收粮食不再供给。有个参军俞思齐,字中孚,泰州人,规劝张士诚说:“我们从前是贼寇,可以不进贡;现在是臣子,不进贡可以吗!”张士诚大怒,把长桌推倒在地,俞思齐便托病辞官离去。当时,张士诚所占据的地方,南到绍兴,北过徐州,达到济宁的金沟,西到汝州、颖州、濠州、泗州,东临近海,方圆2000余里,武装的士兵几十万人。他以张士信和女婿潘元绍为心腹,左丞徐义、李伯、吕珍为爪牙,参军黄敬夫、蔡彦文、叶德新主管出谋划策,元朝的学士陈基、右丞饶介执掌礼乐法度。他又喜好招揽接纳宾客,赠送给他们的车马、住宅、日用杂物都非常齐全。许多侨居他乡贫困没有户籍的人争着投奔他。
张士诚为人,表面上迟缓凝重,少言寡语,似乎很有器量,但实际上没有远大抱负。占有吴一带地方后,吴地太平安定的时间很长,户口众多,张士诚逐渐奢侈放纵,懒于处理政务。张士信、潘元绍尤其嗜好搜括财物,金玉珍宝和古代名家的书法、绘画,家中都充满了。他们日日夜夜的听歌观舞,只顾自己娱乐。将领们也都傲慢,不出力卖命,每逢要打仗了,就推说有病,求得官爵田地房产以后才出兵。刚到军中,车子装载着婢妾乐器便紧跟着连续不断地到来;有时同游说空谈的人士聚会,赌博踢球,都不把军务放在心上。等到丧师失地打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