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下五千年》第335章


战一天,击退敌军。十五日,元军分三路进攻葛朗。元军与哈只葛当率领的葛朗军十余万激战于答哈,三战三捷,歼灭其主力,迫使哈只葛当退入内城。当天晚上,哈只葛当投降。四月二日,土罕必门音耶请求离开元军大营,回麻喏八歇取正式的归降表和朝贡礼品。史弼等派二百名元军护送。中途,土罕必门音耶杀死护送的元兵,集结军队,夹攻元军。元军在葛朗之战后尚未休整补充,疲惫不堪,只得且战且退,于四月二十四日登舟回国。
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爪哇麻诺八歇王朝派使节来华,主动恢复了友好关系。此后,两国的使臣、僧侣、商人来往不绝,保持了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
元成宗守成
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太子真金去世。元世祖忽必烈虽然不欣赏真金纯用儒术治国的主张,但也十分痛惜,因此久久不再立太子。按照嫡长子继位的传统观念,忽必烈把希望寄托在真金之子铁穆耳的身上。
为了培养储君,忽必烈派出铁穆耳统兵讨伐叛王哈丹,接着又派他镇守和林(今蒙古哈尔和林),掌管北方防务。同时派开国四杰之一博尔术之孙、御史大夫玉昔帖木儿做他的助手。在玉昔帖木儿请求之下,忽必烈将原来属于真金的印玺“皇太子宝”授给铁穆耳,间接表明了传位给他的意图。铁穆耳在东北和林的经历,使他与精锐的北方驻军结下了特殊关系。这一关系成为他和他的后裔登上帝位的重要保证。
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正月,忽必烈逝世。四月,铁穆耳从和林到达上都(今内蒙古多伦东北)。在重臣伯颜、玉昔帖木儿的支持下,由宗室诸王会议推立为帝,是为元成宗。成宗在即位诏书中宣布自己将奉行先朝的“成规”,但实际上还是对忽必烈晚年的一些政策做了调整。中书右司员外郎王约的上书则较为具体地表达了成宗的守成政治方针。王约建议在经济上实行轻徭薄赋,停止所有非急需必需的土木工程,免除历年积欠的赋税,重新核实纳税的民户,以减轻民众负担,与民休息;同时设立义仓,赈济贫苦孤独之人,开放打猎等禁令,实行有利于农业的措施,以安抚民众,发展生产。在政治上,整顿吏治,打击贪污受贿,革除多年的积弊;慎重地选择官吏,尤其要慎重地选择直接治理民众的府、州、县长官;重新修订律令,严明赏罚;裁减多余的官吏,精简机构;减省烦琐的条文,改革不合理的制度,以提高办事效率。在对待周围邻国关系上,不要斤斤计较于要求别人朝贡,甚至为此动武,应该以恩德招抚远方之人。此外,王约还主张办好学校,以培养人才,以及朝廷上下都应该了解民情等等。成宗对这些建议大为赏识,将王约提升为兵部郎中。而王约的建议实际上成为成宗一朝,特别是元朝前期的施政大纲。
成宗即位后,对中央人事没有作大的调整,仍然任用中书右丞相宗泽、平章不忽木等执政,继续实行世祖末年的减免赋役、赈济灾民等宽大的政策。即位的第三个月,即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六月,成宗下诏减免所在本年包银、俸钞,以及内郡地税和江淮以南州县当年的一半夏税。后来又多次下诏减免赋税,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元贞元年(1295年)下诏停止一切非急需的工程营建,免除本年五月以前积欠的钱粮。元贞二年(1296年),要求权贵豪绅交纳所隐匿的江南田租,以减轻小民负担。大德二年(1298年),因水旱成灾,下诏减免受灾郡县当年田租的十分之三,受灾严重的地区全部减免,老弱残疾及人丁稀少的民户免除三年差税。同时,停止了当年的一切土木工程。第二年,成宗派使节巡视各地,了解民间疾苦。免除当年内郡包银俸钞和江南夏税的十分之三。在减轻民众负担的同时,成宗三令五申要求地方官员鼓励农桑,发展生产。
为了保障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成宗一即位就中止了对安南的用兵,释放了扣押的安南使节,开始着手缓和与周边各国的关系,放弃了忽必烈穷兵黩武的政策。对待贵族官僚则采取恩威并施的方针。一方面多次赏赐诸王、公主、驸马,增加官员俸禄。一方面厉行整顿吏治,约束权贵。例如,成宗即位的第二个月便下诏各道廉访司及时追查转运司官员欺隐奸诈的案子,以防止管财政的官员贪污中饱。同年十月,要求中书省臣约束属官,凡对公事敷衍塞责者处以笞刑。元贞元年(1295年)七月,下诏告诫全体官吏,有再犯贪赃之罪者,罪加二等,从重处理。不久,又将对贪赃罪的处理改为罪加三等。十二月,下诏禁止诸王擅自干预地方行政。
六角八柱银塔成宗的上述经济、政治措施基本能够贯彻到底。大德六年(1302年),江南朱清、张瑄贪污贿赂案被揭发出来,牵连了一大批官员,促使成宗再一次下决心查处贪污官吏。当年仅七道奉使宣抚官查处罢免的贪官污吏就有18473人之多,查出赃款15865锭,审理冤案5176件。大德八年(1304年),成宗下令天下官员体恤民情,减省刑罚,免除灾民差税一至三年不等。鉴于江南佃户田租过重,在过去减过十分之三的基础上再减十分之二,且永为定例。同时开放山场、河泊、任民采捕。
在对外关系方面,成宗拒绝大臣对日用兵的请求。在大德三年(1299年)派江浙释教总统僧人宁一山出使日本,恢复了两国间的正常贸易、文化往来。但是,成宗后期曾一度用兵西南。就是在恢复对日关系的第二年,即大德四年(1300年),成宗发兵两万出征八百媳妇国(今泰国北部、缅甸东北部,治今泰国清迈)。第二年,又因金齿(今中国云南西部和缅甸腊戍一带)诸国阻击元朝的征缅归师,下诏讨伐金齿诸国。后来因为出征八百媳妇国的元军损失惨重,大败而归,成宗才醒悟过来,决心不再对西南用兵。也就在这时,成宗达成了与笃哇、察八儿等西北诸王的和解,延续几十年的西北战乱得以平息。
大德九年(1305年)六月,成宗立子德寿为皇太子。十月,成宗患病,不能视朝,由皇后伯要真氏执政。朝中大事委于右丞相哈剌答孙。伯要真氏担心身居北方,握有重兵的皇侄海山威胁皇位,将海山之母弘吉剌氏和海山之弟爱育黎拔力八达迁居怀州(今河南沁阳)。十二月,皇太子病逝。大德十一年(1307年)正月,成宗去世。由于成宗未能解决好皇位继承问题,埋下了元朝中叶政局动荡的祸根。
元武宗之立
大德十一年(1307年)正月初八,元成宗病逝。太子德寿早卒,储位虚悬。统治集团内部为争夺帝位发生了冲突。
第213章 元朝(10)() 
这时,诸王之中以皇侄怀宁王海山最具实力,他坐镇和林,手握重兵,又是支系最近的皇族。成宗皇后伯要真氏在中书右丞相阿忽台、平章八都马章、赛典赤伯颜,诸王阿难答、明里帖木儿帮助下,企图阻止海山南下争位,拥伯要真氏垂帘听政,安西王阿难答(忽必烈之子,成宗堂兄弟)辅政,进而推阿难答为帝。阿忽台召集大臣商议皇后、阿难答摄政之事,遭到太常卿田忠良、御史中丞何玮等人的反对,没有能够通过。中书右丞相哈剌哈孙也反对这一作法。他将京城各官署印信符牌全部收回,封闭府库,称病不朝,但亲自率宿卫军守卫宫掖门。皇后一日连下数旨,哈剌哈孙或阳奉阴违,或置之不理。同时派康里脱脱速返漠北,报告海山。派人去怀州(今河南沁阳)通知海山之母弘吉剌氏及海山之弟爱育黎拔力八达,要他们速返京师。二月十六日,弘吉剌氏母子到达大都(今北京市)。阿难答等计划于三月三日政变。爱育黎拔力八达、哈剌哈孙闻讯后,提前一天,于三月二日率卫士入宫,杀阿忽台等人。爱育黎拔力八达以监国名义执政,通知海山速来即位。五月初二,海山兄弟、弘吉剌氏在上都(今内蒙多伦东北)召集宗室诸王会议,决议废黜成宗皇后伯要真氏,令其出居东安州(今河北安次西),后又赐死。处死阿难答、明理铁木儿等人。二十一日,海山即位,是为元武宗。
武宗即位时,中书省臣或死或免,为之一空。武宗便任命知院朵儿朵海为太傅,右丞相哈剌哈孙为太保,并录军国重事。任命塔剌海为中书左丞相,床兀儿、阿沙不花、明里不花等为中书平章。以床兀儿兼知枢密院事,塔思不花,康里脱脱为御史大?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