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大全集》第523章

设置字体大小:

⊥罚蔷筒槐卦倜娑云拮泳梢牡哪抗饬恕?墒羌幢闼室馔涎樱竺呕故墙ソコ鱿衷谒媲埃诖竺磐饣褂辛礁銎喑纳碛啊?br />
那个身穿紫袍的人是武三思吗?怎么也变得如此憔悴?平常那微微一笑的表情全然不见,仿佛骤然老了十岁。他身边那个牵马的少年不是小宦官高力士吗?怎么脱去黄袍,换了一身褐衣?
这两日的遭遇对武显而言如同地狱,而对武三思来说又能好到哪儿去?自从武承嗣死后他俨然成为武氏家族的首领,肩负家族兴旺,对武承嗣之死他本就颇多无奈,况且武延秀还陷身突厥生死堪忧,但凡有别的选择他怎忍心再逼死一个武承嗣的儿子?武延基之死令他内心充满愧疚,而这对小夫妻的死也意味着李武两家最重要的婚姻纽带断了,他又岂能不忧虑?怀着满腹不安他入宫向女皇复命,得知太子已先一步请见,又遇见高力士被扫地出宫——高力士听到重润、延基的议论不上奏,反而与他们戏狎,女皇当然生气,于是将他赶出皇宫。一个年仅十八的宦官离开皇宫能还去哪儿?他虽然记得自己原本姓冯,是岭南人,可洛阳距岭南数千里之遥,他被逐出宫身无分文,能回到早已陌生的故土吗?就算回去,族人能接纳他这么一个阉人吗?他思来想去无处投奔,一见梁王放声哭诉。
武三思讶异之余隐约意识到事情的真相——既然女皇身边的内侍没告密,重润、延基那些话又是谁告诉二张乃至女皇的?那日入见之人还有谁?谁能从这件事中获利?谁娶了张易之的外甥女,能暗中把消息透露给二张?答案似乎很明显。嫡子不存则庶长子贵,这恐怕又是李家手足之争的重演!豁然之际武三思对眼前这个小宦官动了恻隐之心,刚死去的延基和他年纪相仿,况且武三思一向奉行多结善缘的原则,说不定收留此人将来会有回报,于是答应带他回府,但在此之前还有一件重要的事要落实……
武显与武三思在东宫外“不期而遇”,四目相对凝然无语,虽没有一句话,却知道对方与自己感同身受。许久许久,武显终于忍不住泪水,蹒跚着走到近前,紧紧握住武三思的手,哽咽道:“咱、咱们是一……一家人……”
“殿下保重身体。”武三思拍拍他肩头,“让安乐郡主和崇训早日成婚吧。”
“嗯。”武显连连点头,两人的手握得更紧了……
武三思回府思虑半宿,次日再度入宫向女皇请罪,称自己教导子侄无方才发生此事,恳求追贬武延基为庶人,将魏王的爵位转给延基之弟延义,女皇叹息着恩准了。延基和永泰夫妻被草草收敛安葬,自此这件事成了禁忌的话题,不但李武两家没人敢提,连满朝官员也讳莫如深。而此事过后不到一个月皇家又有了喜事,太子之女安乐郡主与梁王之子武崇训完婚!
武崇训乃武三思次子,封高阳郡王,朝野之士都觉得他是武三思所有儿子中最具才干的;而安乐郡主李裹儿是太子八个女儿中最漂亮的,她的美艳丝毫不输于年轻时的武曌和太平公主,是皇室第一美女。婚礼当晚皇宫内外悬灯结彩,照得半个洛阳城宛如白昼,武三思备下百余辆锦绣花车,武崇训身披大红、坐骑骏马至东宫重光门迎亲,武显亲自出门将女儿扶上喜车。相王武轮、太平公主、定王武攸暨、建昌王武攸宁等人自不必说,连李峤、苏味道、韦巨源等高官宰相也赶来观礼,张说、崔湜、宋之问等奉宸府文人更是作诗歌咏:
帝城九门乘夜开,仙车百辆自天来。
列火东归暗行月,浮桥西渡响奔雷。
同心合带两相依,明日双朝入此微。
共待洛城分曙色,更看天下凤凰飞。
无论武显还是武三思,乃至李武两家所有人,这一天都满面欢笑喜气洋洋,似乎已忘记前不久的悲剧。真的如此吗?世事无常令人感慨,武曌费劲心思调和李武两家,一直收效甚微,而三个年轻人的惨死却真使李武两家的心紧紧贴到了一起,但这种患难下结成的情谊对武曌自身而言真的有益吗?
此时她与二张左拥右抱,无暇思考那么多,也无心再去思考。这年冬天《三教珠英》编撰完成,女皇著书立说的愿望圆满达成;十月初三日(公元701年11月7日)她正式下诏,宣布迁都长安……
四、回归长安
北风萧瑟枯草纷飞,朝廷浩浩荡荡的迁都队伍踏上龙首原,眼见远方苍茫大地上矗立着一座雄伟而略显荒凉的城池——那就是阔别已久的西京长安!
长安长安,秦汉隋唐四朝之古都,关陇贵族发祥之地,承载着多少辉煌的历史和沉重的记忆?多少帝王将相为之倾倒?多少英雄豪杰饮恨沉沙?然而自光宅元年(公元684年)天皇归葬乾陵后,武曌改东都洛阳为神都,从此长安失去天下核心的地位,至今已将近十八载。或许城市和人一样,也有精神力量,此后长安依旧是关中最大的城市、武周王朝的陪都,但朝廷的离去仿佛击垮了它的精神支柱。关陇旧贵早在改朝换代时屠戮殆尽,高官亲眷也陆续搬走,名商大贾、作坊工匠、百戏艺人便如逐水草的牛羊,很快就从长安西市转移到洛阳东市做买卖,连游方的僧人道士也去洛阳寻找他们的大善人。长安宛如一具丧失灵魂的空壳,只剩下徒然高大的城墙、空荡荡的皇宫和一条条人迹稀疏的坊街,加之岁月侵蚀北风呼啸,大有荒凉之感。
武曌坐于御辇之上,忍不住传令停车,撩起车帘凝望这座熟悉而又陌生的城池——荒凉的城市其实很容易复兴,只要朝廷迁回来,过不了多久往昔的一切都会恢复,而人的青春却是一去不复返!她从来不喜欢长安,苦守冷宫是在长安,青灯古佛也是在长安,可这里毕竟是李唐社稷的家,也曾是她的家。明堂、天枢、神岳、九鼎,或许那一切都只是幻梦,现在这场梦已接近尾声,她飘荡的心该回家了……
“陛下!有何吩咐?”高延福不知为何停步,忙驰马来到御辇边,紧跟着上官婉儿、张昌宗乃至武显、武轮、武三思等人都围过来——圣驾一停整个队伍都停下来。
“没什么。”武曌缓缓放下车帘,“走吧,继续前进。”车轮和马蹄声再度响起,还隐隐约约伴随着她的诵经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迁都队伍于十月初三离开洛阳,到达长安时已是十月二十二,圣驾入住东内——长安有两座皇宫,一者位于正北,是隋朝沿袭下来的太极宫,号为西内;一者位于东北龙首山,乃天皇龙朔年间建成的蓬莱宫,因外朝大殿名曰含元殿,又称含元宫,号为东内。这里已经十七年没有皇家居住,虽有少数宦官留守,难以照应周全,殿堂蒙尘、野草丛生,还有些阁楼门窗朽坏,幸而有姚令璋先行主持修缮之事,里里外外清扫一通,终于窗明几净殿宇辉煌。这毕竟是武曌第一次以大周皇帝的身份回到长安,于是给东内换了个新名字——“曌”者日月当空、四海明亮,武曌入东内,从此这里改名大明宫!
十七天后她再次下诏宣布改元,其实再过五十天便跨入新年,可她还是执意将年号改为“长安”,关中之地免赋税三年。
大周王朝在长安元年迁至大唐故都长安,武曌此举似乎是在向天下宣示她还政的决心。至此周唐两朝的过渡只差最后一步,这步可能近在咫尺,也可能遥遥无期,一切皆在天命。此刻天下人都已明白,女皇驾崩之日便是李唐复辟之期。而“长安”这个年号似乎还有另一重含义,那便是“长寿平安”,武曌当然还想继续享受富贵和快乐。
不过出乎意料的是,迁都后紧随而至的是兵戈之祸。默啜可汗听说大周忙于迁徙朝廷,抓住机会发兵南侵。因魏元忠一时不慎,更因抽调兵力护卫迁都,突厥大军突破石岭,攻入并州境内。朝廷西迁距离敌锋更近,立刻全面备战,先前迁都之际女皇已命相王武轮知左、右羽林大将军事,此时又任命他为并州牧、安北道行军大元帅——当然皇子不会亲赴前线,仍由挂副元帅头衔的魏元忠全权指挥。
魏元忠面对危局又另外委任两人——张仁愿与薛季昶。张仁愿自圣历突厥之战崭露头角,如今官居并州都督府长史,这次魏元忠又把他调回河北,以幽州都督身份兼幽、平、妫、檀等州防御使。薛季昶虽有陷害徐有功的劣迹,却也是极有才干之人,而且那件事后颇有悔过之意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