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叶摇了摇头,开口道:“析津府眼下自是不可攻取。然则天祚帝亦不可前往相投。”
耶律大石听得此言,复开步行走,一边走一边开口道:“为兄也是如此想法。析津府城坚壕深,老贼同我军又是战力相近。一旦攻战,死伤必众不说,且让金人坐收渔翁之利。”
王叶继续摇头道:“非止如此!依学生看来,要破析津府易如反掌!只析津府一破,只恐辽地必亡,你我亦当难逃一死。”
耶律大石闻言大惊,复停下脚步,转身开口道:“贤弟此言何意?”
此言何意?吴三桂!当年李自成也是玩这一招,结果吴三桂转身便投了满清,引得大军南下!如今情形何其相似!
只吴三桂为几百年后的明朝人,耶律大石肯定不清楚。
当下王叶只得开口解释道:“如今萧干老贼虽占据得析津府,且伪造诏书自封大辽摄政王。唯有天祚帝仍在,南京道到底仍为天祚帝之物,并非老贼私有。他人之物,弃之何惜?一旦事急,只恐萧干必定投奔金人,开关引得金人南下。
到得彼时,金人铁骑直入析津府,而林牙犹自徘徊此地。以林牙今日之力,果为金人敌手乎?”
第242章 营中对(二)()
耶律大石闻言苦笑,摇头道:“金人势大,兵马早已不下二十万。以为兄如今这点微薄兵力,若是据险自守尚有几分胜算,若是野战则十成十有死无生!”
王叶点了点头,开口道:“正是如此!到时我等便不得不仓惶逃命,然则天下之大,又何处可去?不管我等逃至何处,金人必尾随而至,即便逃亡云中,仓促间又如何能据险自守?唯今之计,莫如将南京道付于萧干老贼,使之为我等守备此地,以防金人。我得趁便西迁云中,早早经营,即便他日金人破得萧干,我等犹自能据险一战。”
耶律大石稍一沉吟,便开口道:“即便如此,只此地情形未曾有异。他日我军东来之时,犹自恐萧干老贼投奔金人!”
王叶哈哈大笑,便开口道:“林牙何其痴也!老贼若无称帝之心,又岂会费此心机?若是学生所料不差,不出一年老贼便当篡位自立。到得此时,林牙尽管放手攻打析津府,萧干老贼只要犹自有一分胜算,必不肯投降金人。”
耶律大石摇头笑道:“只恐老贼难以称心!前次老贼以为天作帝已亡,天赐帝又无后,故此只需杀得天赐帝同城中宗室,便能一偿登基夙愿。如今天祚帝仍在,老贼也不过为人做嫁衣裳而已!”
王叶复哈哈大笑,便转头朝耶律大石开口道:“林牙以为天祚帝还有几日可活?”
耶律大石闻言大惊,也赶紧朝王叶看来,开口道:“贤弟此言何意?”
王叶便开口解释道:“但观金人用兵之道,凡历次兴兵,无一不是擒贼先擒王。天祚帝居上京,金人陷上京。天祚帝居东京,金人陷东京。天赐帝居中京,金人遂陷中京。天祚帝南逃析津府,金人大军尾随而至。金兵未至而天祚帝已奔西京,金人便陷西京。且传闻完颜阿骨打恨天祚帝入骨,故此但天祚帝所在,金兵必至!”
耶律大石稍一细想,果然如此,便开口道;“依贤弟之意,老贼既知天祚帝所在,必然密告金人,借刀杀人?”
王叶点了点头。
耶律大石便开口道:“即是如此,若果金人前去追杀天祚帝,我等救是不救?”
王叶便开口道:“不可救,亦不可不救!”
耶律大石便开口道:“贤弟此言何意?”
王叶笑道:“林牙方才曾言我军并非金人敌手,若赶将前去救援无非是与之俱死,实于大局无益。若是不去相救,又失君臣之义,必与林牙名声有碍。”
耶律大石点了点头,开口道:“然则又当如何?”
王叶便笑道:“待到此时,且不妨将声势造将起来。我等但大张旗鼓而去,一路上却又故意缓缓而行。到时候金人先至,天祚帝又怨得谁来?”
(话说当年抗日的时候,算了,我什么都没说过。)
说完此话,王叶又开口道:“且方才学生曾言,天祚帝万不可前往相投。以此人心胸,必然很天赐帝入骨。如今林牙既有拥立天赐帝之功,又同天赐帝有骨肉之亲,再加之大军在手。一旦投得天祚帝,只恐祸不旋踵。”
耶律大石便开口道:“听得贤弟之言,为兄倒是糊涂了!如今天祚帝正在云中之地的夹阴山中,我等既要西迁,却又不能投奔天祚帝?”
王叶便开口道:“此亦无妨,只我等到得云中之地,而天祚帝已亡,又当如何?”
耶律大石闻言便沉吟起来。若如此行事,只恐有违君臣之道。不如此行事,奈何这君又是有名的昏君。
耶律大石犹在沉吟,王叶却又哈哈大笑起来,开口道:“此事倒是有意思的很!一旦金人军至,若果天祚帝为金人所杀,则辽国必亡。若果天祚帝为金人所擒,则辽国必亡。若果天祚帝再次逃走,于辽国亦无益处,只恐又是亡国的下场。”
耶律大石闻言惊醒了过来,便开口道:“若果天祚帝为金人所杀,则辽国必亡?贤弟此言何意?”
此言何意?崇祯帝!
崇祯帝便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临死前还给敌人送上一记神助攻。自己上吊了断了性命,却又未遗诏立下新君。
天子既死,北方官员便纷纷投了敌人。
新君未定,南方官员便开始分裂成拥唐、拥桂数派,相互之间内斗不已,全然无心抵御北面敌人。
同样的道理,明朝的崇祯帝耶律大石肯定没听说过。王叶只得开口解释道:“但凡天下官吏,忠贞之士十之一二,奸佞之徒十之一二,其余十之七八则全为骑墙者。天祚帝若在,骑墙者尚有效忠之人,自以观望为上,未敢轻言投诚。反之一旦天祚帝为金人所杀,只恐投诚金人者当如过江之鲫。”
耶律大石闻言大叹:“贤弟果然算尽人心!”复开口道:“天祚帝若为金人所擒,则辽国必亡,贤弟此言何出?”
此言何出,李后主!刘后主!
好在这些都是宋辽以前的事情,耶律大石自当清楚。
于是王叶便开口道:“林牙曾闻蜀汉后主、南唐后主故事乎?景耀六年,邓艾以精兵奇袭蜀汉成都府,后主刘禅献城投诚,此时蜀国大将姜维犹自有得十万大军。开宝八年,曹彬以大军破得金陵,擒拿得南唐后主,此时南唐犹自有精兵数十万。然则两国遂亡!何以故,二主皆为软弱之人,一旦为敌所擒,又岂肯一死以殉社稷?反为敌传书招降故旧。正如前言,骑墙者十之七八,既有旧君出面招降,谁肯不降?敢问林牙,以天祚帝为人,一旦为金人所擒,肯死社稷乎?”
天祚帝的为人耶律大石清楚的很,此人幼时为奸臣耶律乙先所害,几丢性命!自此以后,天祚帝凡事皆以保全自己的性命为上。否则也不会每次都领大军去征讨金人,每次都弃众先逃了!
若是天祚帝果为金人所擒,想都不用想必然会投诚金人,必然会替金人传书招降辽国旧臣。
第243章 营中对(三)()
耶律大石闻听此言,稍一沉吟,便开口道;“此次金人南下,天祚帝或死或降皆不可!然则逃之又如何?”
王叶便开口道:“此事林牙心知!天祚帝若逃之,不过是旧事重演。想当日天祚帝为金人所迫,乃隐匿于山中,数月不肯与外互通信息。然则未得天祚帝在,辽国国势反而有几分起色。如今天祚帝乍出,乃伪诏赐死天赐帝,复召集大军欲要同金人一决生死。”
说到这里,王叶又笑了起来,开口道:“却不知此不过取死之道也!若是天祚帝复逃,只恐必有再出之时。待到彼时,必定再以天子身份颁下诏书,集大军同金人一决生死。”
耶律大石闻言也是摇头:“此次天祚帝一出,则辽地局势瞬间败坏!若是此次金人南下之时,天祚帝复逃得一命。他日待我等将云中经营妥当,天祚帝再跳出来胡乱下诏,如此又当如何是好?”
此时耶律大石也确实是犯难了,论起来天祚帝只有三种下场,被杀、被俘、逃亡。
若天祚帝为金人所杀,辽国必亡。这货没有也不肯指定继承人,一旦为金人所杀,只恐辽地民众没了效忠的对象,官员、士卒们不得不降金。
若天祚帝为金人所擒,辽国必亡。这货贪生怕死,一旦为金人所擒,必然相帮着金人招降辽国旧臣。
若天祚帝逃
小说推荐
- 回到宋末玩三国
- 好书尽在/w 文案 北宋末年,金人肆虐 联辽合宋以拒金人,奠定三国鼎立之势 左右逢源挖墙脚,扫平三国复一统 关键词:争霸流 宅男 腹黑古人称呼采用的原则 中国上下几千年的历史,称呼一直在变迁。各朝各代或同或异,难以一概而论。许多在古人看来很正常的称呼,在现代的我们看来就很搞笑了。稍微列举几个 第一个
- 最新章:第332章
- 三国猎艳录(宋轩)
- 『状态:全本『内容简介:大家好,发了一本新书《仙界风流特工》请各位书友支持 我死了,重生在三国时代,最显赫的四世三公的袁府。成了袁绍的儿子。我的重生,意味着三国枭雄的噩梦来临。刘备、刘表 张鲁、刘璋马超、张绣‘吕布我要一点一点的蚕食你们 不过在这之前,我要现在官渡,击败伟大的曹操 至于无数的三国美女
- 最新章:第418章
- 末世三国
- .书名:末世三国传说中的异能第一章 奇怪的梦落幕的夕阳,无边的疆场,两伙大约一千左右的士兵在奋力的冲杀着,至于其余的,看不清。马鸣声,厮杀声,偶尔还伴有一声一声低沉的兽吼,还有那说不上来是什么的嘶哑声。突然,本来类似于高空的视角开始快速的拉进,不停的拉进着,一直到贴近地面。按说这样的视角是能够看到周
- 最新章:第72章
- 汉末新三国
- 78904第1章 初恋女友的婚礼)2016年2月28日17:49分皖南一县城:车祸现场一辆白色的北京现代IX35型号的SUV拖着长长的刹车痕迹停在马路边,路边站着一群围观的路人,有人正在拿着手机赶紧拨打着电话,在车头五米远的地方有一个二十多岁浑身是血的青年躺在地上,鲜血混合着口水不断的从口中涌出,少
- 最新章:第246章
- 崛起在汉末三国
- 作者:倚楼观雨【由文】月旦评美人榜说明(附图)第十二名:婧仙子樊氏,原名樊婧,荆州桂阳人氏。一头秀发轻挽银玉紫月簪,恍若倾城,似是飘然如仙。好像一章只能贴一张图,剩余美人图都另起一章。第十一名:冰肌美人甘氏,原名甘冰倩,豫州沛国人氏。肩若削成,腰如约素,眉如翠羽,肌如白雪。第十名:翩仙子杜氏,原名杜
- 最新章:第163章
- 重生之三国末代
- 作者:午夜悲鸣前言三国,一个扑簌迷离的时代,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从古至今,多少文人雅士沉迷于其中,多少豪杰猛将崇拜于其中。罗贯中,三国的超级粉丝,他一口气写下了著名的《三国演义。一段从公元189年到280年的历史;民间,百姓们同样也流传着自己的《民间三国,以及一部最有历史根据的,陈寿先生的《三国志。
- 最新章:第58章
- 少年纳粹亲历第三帝国末日
- 希特勒在地堡的最后日子:少年纳粹亲历第三帝国末日 作者[美]阿尔敏·迪·莱曼 蒂姆·卡罗尔 是莱曼亲眼见证纳粹垮台的实录,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见证了希特勒末日的全过程和他必然灭亡的下场。书中也记载了莱曼是如何一步步认识到了纳粹的罪恶并开始记录下事实真相。九州出版社 第一章 恶兆 译者前言 阿尔敏·迪·莱
- 最新章:第57章
- 品三国 源本:吕著三国史话(节选)
- 作者:吕思勉 吕著三国史话 相关信息 出版说明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江苏武进(今常州市)人 吕思勉大半生以教书为业,主讲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方面的课程达五十余载,教学之余,笔耕不辍,是一位在中国通史、断代史和专史等诸多领域里,都做出重大贡献的历史学家。他一生写过两部通史《白话本国史》和
- 最新章:第16章
- 幻想三国志第02部三国篇
- 作者:蓝狐(内地实体版 第二部 三国篇 第六回 神仙湖畔 老人向姬轩凝视半晌,叹了口气道“唉…你果然是轩儿 姬轩奇道“请问您是“当年你年纪尚小,自然不会记得我了”老人道“现下你虽然长大,但五官轮廓,依稀可见是当日的小轩儿,唉…你跟你姊姊霜儿,都成长得极为出色 姬轩眉头一皱,貂芷抢着道“姬霜不是他的亲
- 最新章:第2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