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南北灭隋唐》第739章


虽然夏军已经尽了全力解救,不过在之前的混战中那二十多万青壮男女依然死伤了数万人,最后只活下来十八万多人,在夏军士兵们看来能够救下来多半就已经很幸运了。
“他娘的,算是这帮吐蕃土包子幸运,居然在咱们十万大军面前还能逃走!”李大郎一边擦拭着带血的横刀一边恶狠狠的吐了口带血的吐沫,然后很是不甘心的对身边的李二郎李二斌道。
“大兄不用可惜嘛!”李二斌笑道,“咱们多少还留下了两万多吐蕃人的性命,而且河源那里自有叔梁将军对付,日后杀吐蕃人的机会多着呢!”
钦陵日弄当然不会知道李氏兄弟的这些对话,虽然这时的他吃了败仗,不过他也没有亏了吐蕃名将的名头,哪怕面对着两倍战斗力更强的夏军,也率领大半军队撤退出来。
不过当他赶到之前囊日论赞驻扎的河源两个湖泊之间的丰美草原时,看到的并不是囊日论赞率领的十多万吐蕃军队,而是在这里严阵以待的十万夏军骑兵,看样子这里的囊日论赞早已经被夏军击败驱逐。
之前摆脱夏军的追杀就已经耗尽了囊日论赞和这些吐蕃士兵的所有精力,原本以为到了河源这里能够休整一番,结果却意外看到又是早就严阵以待的十万夏军精锐士兵。
看到这里钦陵日弄知道自己不可能再逃得了,于是他就地组织士兵防守企图给夏军更多的杀伤,然而在夏军超强力炸药火箭弹的面前,哪怕修筑的工事再牢固也根本挡不住夏军的攻打。
仅仅一百多个黄色炸药填充的火箭弹很快就将钦陵日弄好不容易建立的工事炸个稀巴烂,随后更是无穷无尽的弩箭不断覆盖下来。
面对着这样的绝境,绝望的吐蕃士兵发起了决死突击,他们本来就不畏惧死亡,能够英勇的死在敌人的刀枪下,远远比躲起来被人射死更让他们接受。
然而夏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什么才叫无用功,数不清的弩箭、火枪不断的射击,这种火枪并不是黑色火药填充的火枪,而是最新研究的硝化棉制造的无烟火药。
这种火药可以很好地解决黑火药因为缺氧燃烧不全,威力大为下降的缺点,不过限于工艺目前的产量并不高,不过支持夏军这一次的军事行动足够用了。
当几枚弹丸接连击穿钦陵日弄的身体时,他忽然感到一阵剧痛,浑身的力气迅速消散,虽然他心里依然有些遗憾,不过想到自己悄悄送到山南的上百名汉人工匠,向来吐蕃也会跟眼前的夏国人一样迅速强大起来,于是他露出了一丝微笑倒了下去。
第604章 群雄争霸() 
钦陵日弄率领的五万吐蕃大军全军覆没。
除了这支吐蕃军队覆没外,吐蕃在积石山以北的所有军队都遭到夏国不同程度的打击,河源、枹罕、浇河三郡的吐蕃军队基本全灭,西海郡的吐蕃军队跑得快,只损失了三分之一。
不过吐蕃赞普囊日论赞之前为了等待满载而归的钦陵日弄,所以被千里跃进的夏军主力骑兵突袭,虽然他勉强抵抗保住了主力大军,不过也损失了近三万人,不得不紧急撤回到了积石山以南防御。
在夏国这一轮的全面攻击中,吐蕃人足足损失了近十二万大军,另外还损失了超过二十万部众,不仅失去了对吐蕃来说非常重要的原吐谷浑故地,更要紧的是实力锐减的吐蕃人失去了自己的威慑力。
吐蕃原本就只有不到三十万军队,这还是在全民皆兵的条件下形成的强大军队,而这一次便损失了十二万军队,就意味着吐蕃人居然一次就损失了近四分之一的青壮男子。
在损失了这么多军队和部众后,吐蕃的实力遭到重创,接下来的日子他们就会难过的很了。
夏军在击败囊日论赞所部大军,又将洗掠关中造下无边杀孽的钦陵日弄全部灭杀后并没有进一步南下翻越大雪山去攻打吐蕃的心腹地带。
因为夏军毕竟还不太适应高原地区的作战,在海拔高度相对低一些的吐谷浑故地还能勉强保持军队的战斗力,哪怕是这样依然有大量夏军士兵产生各种高原病症,海拔高度更高的积石山以南的万里羌塘还不是夏军目前可以涉足的。
夏国虽然没能攻打过积石山,不过在夏国的支持下羊同、象雄、东羌女国等国家不断的跟吐蕃人继续交战,让实力锐减的吐蕃根本无力恢复自己的国力,而之前被吐蕃吞并的苏毗、党项等部族也纷纷重新自立。
在这样接连不断的打击下,遭到严重挫折的吐蕃领地和部众数量都在不断的萎缩,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就再次恢复到仅仅只占据着雅鲁藏布江谷地时候的样子,虽然囊日论赞依然是一个有才能的人,但是吐蕃对夏国的威胁已经大为降低。
这时夏国已经暂时没时间理会吐蕃,整个吐谷浑故地被夏国全部夺取后,不仅给夏国再次增加了大片的优良草原,甚至这里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战略要地,从枹罕郡等地可以更好的威胁到临洮、金城等地。
只要夺取了临洮郡,夏军就可以以这里为根基轻易攻打进关中和巴蜀之地,可以说这里就是夏国威胁李唐政权的背后一把利刃,而原本能够跟李唐联合起来的吐蕃失去这里后也被彻底割裂开来。
王泽吸取了隋唐占据吐谷浑时期的教训,当时隋唐政权对待吐谷浑部族不可谓不极为优待,但是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这些忘恩负义的部族立刻就会反咬一口,大肆屠杀河西汉民。
因此在击败吐蕃占领吐谷浑故地后,整个吐谷浑故地的所有部族不是被夏军屠灭,就是不得不在夏国的强令下离开这里,被迁徙到阎浮洲(澳洲)、新青州(新西兰)等地的牧场,在那里有大量的草场需要这些经验丰富的牧奴。
吐谷浑故地虽然相对河西走廊海拔很高,不过还算是大家可以忍受的地方,在夏国官府用大量草场和其他优良条件的吸引下,还是有二十多万夏国牧民自愿报名迁徙到这里。
二十多万牧民散布在这片辽阔的草原依然显得人口极为稀少,不过王泽也不准备再增加本地牧民的人数,毕竟高原上的生态环境还是太容易遭到破坏,只要能够牢牢地掌控住这片土地,牧民少一点就少一点吧。
趁着隋帝国关中之地乱战一团,夏国利用自己在隋帝国内的力量不断鼓动关中的隋帝国民众大批向西逃亡,这些民众大多都被夏国顺着河西走廊安置到了西域各郡和河中之地,那里距离夏国和中原太远,非常缺少民众去充实。
关中的民众大量西逃,河北的民众则是纷纷北逃到滹沱水以北的夏国领地,大河以南的民众纷纷向东出海逃亡,而江淮的隋帝国民众更是纷纷渡江南下,大家都希望能在这乱世中寻找到自己的安乐窝。
随着隋炀帝杨广的死去,维系着隋帝国的最后一根绳索彻底断裂,隋帝国内的战乱全面展开,不仅再是义军四起、盗匪横行,就连大量的地方豪强甚至一些隋帝国的郡县官员都纷纷相互攻伐,企图吞并他人扩充自己的实力。
这时的窦建德在夏军的支持下势力剧增,几乎已经占据了整个大河以北之地,正在与大河以南的瓦岗军、王世充以及河北太行山西面的李唐政权不断争斗,都希望自己能成为夺取政权的那一个。
王世充在夺取洛阳占据了河洛之地后,更是后起之秀中比较强大的势力,占据荥阳郡的瓦岗军虽然一时间奈何不得王世充,不过很快李密就将软柿子王薄击败,夺取了王薄手里的淮阳、谯郡、汝南三郡之地。
在张须陀还有杨侗等人被瓦岗军击灭后,王薄原本小日子过得不错,这时见到瓦岗军来抢自己地盘,无奈之下幸好见势不妙逃得快,很快向西夺取了南阳、襄阳一带,并有顺着汉水进一步南下的趋势。
起于彭城的徐圆朗夹在瓦岗军、杜伏威和夏国之间,虽然打不过周边任何一股力量,不过拥有五六万战斗力不错军队的他还是过得比较滋润,虽然扩张是不可能的了,但是目前谁也不愿意惹他。
相比徐圆朗,纵横江淮的杜伏威就比较牛气,李子通南下消灭了沈法兴,占据了整个江东之地,可是杜伏威却又击败了李子通,夺取了包括江淮、江东以及后世浙江北部的广大富庶地区,甚至还在丹阳郡称帝建立了政权。
李子通被杜伏威击败后率军西逃,在九江、江夏(武昌)一带又迅速发展起来,再次拥有了数万大军,也算得上这一带比较强大的势力,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