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南北灭隋唐》第734章


很快夏国跟各大反抗势力达成协议,夏军绝对不会从背后进攻他们,这些势力甚至还可以从夏国购买大量的军械、粮食,只不过是要用人口从夏国购买,不论男女老幼都可以。
这下各大反王都兴奋了,因为之前隋帝国的不断征发徭役和青壮参军,导致各地的土地抛荒严重,虽然隋帝国各地的粮仓依然存储着大量的粮食,不过这些粮仓大多数都在隋军的控制中。
接下来中原混战,乱世中的粮食肯定是最缺乏的,如果能够从夏国换到足够的粮食和军械,那对于这些反王来说就太好了。
这时隋帝国内部的战争虽然频繁,不过因为战争还没有全部展开,隋帝国依然还有四千万左右的人口,在原本的历史上隋末会从总人口的近六千万人锐减到一千多万,民众死伤非常惨烈。
目前隋帝国的人口虽然也不少,不过这么多人口基本上一多半都集中在正在交战的北方各郡,一旦战争全面爆发人口死亡必然极多,那么多民众在动乱中死亡就太浪费了。
为了尽快的给自己筹集军械和粮食,大量的隋帝国普通百姓被各地的反王纷纷送上夏国派来的船队。
反正这些人留下来不是被杀死就是饿死,还不如拿去换点粮食兵器回来更有用处,隋帝国那么多民众少他几十万几百万的也没有什么大不了,这就是很多反王的普遍心思。
接下来的近一年的时间里,几乎有超过二百万隋帝国民众通过泗水、淮水、黄河、济水等水系被运输到三齐或者是东海郁洲岛上,在上面经过一番休整、消毒后,又分别被送到夏国各地和各大诸侯国那里。
在夏国不断利用战争从隋帝国运输民众的同时,隋帝国各地的战事也在进行的如火如荼。
在河北隋帝国襄国郡太守郭绚率兵万人讨伐高士达,高士达自以为才略赶不上窦建德,就让窦建德任军司马,将军权让给了他。
于是窦建德让高士达守卫大军辎重,自己则挑选七千精兵抗击郭绚,他向郭绚诈降,表示愿意归服朝廷。
结果郭绚居然相信了窦建德,当即率兵跟随建德行军到长河(今山东德州),却不料这时窦建德居然趁机袭击自己,措手不及的官军当即大败,窦建德杀死了郭绚占据了襄国郡。
这时杨义臣因为被架空愤而逃到东都,担任东都禁军首领的宇文化及担心杨义臣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于是给他两万士兵让他去镇压河北的叛乱。
在河北的张金称由于之前打败了几股郡兵轻敌而为杨义臣所败斩杀,其余众纷纷归附了势力大振的窦建德,杨义臣见状乘胜追击,准备进一步攻讨势力大振的窦建德。
窦建德得知对高士达说:历观隋将,善用兵者无如义臣,今灭张金称而来,其锋不可挡。请引兵避之,使其欲战不得,坐费岁月,将士疲倦,然后乘间击之,乃可破也。
建德的这一策略是较为稳妥的,因为义臣乘胜而来,而义军未经训练又未经过大的战阵,贸然与劲敌对阵没有必胜把握。
但高士达没有听从建德这一建议,执意亲率数万精兵去迎战杨义臣大军,结果大败身亡。
窦建德仅率百余骑逃到饶阳(今河北饶阳),乘其无备将其攻陷暂时落脚在这里。
虽然窦建德夺取了饶阳,不过杨义臣这时认为高士达已死,乱军已经溃败,窦建德所率残余百余骑不足为虑,也就引兵夺取襄国后南下,准备去攻打实力最大的瓦岗大军。
见杨义臣离开,窦建德又重归故地,招集亡散,收葬死者,军势复振。他自称将军,礼遇读书人,以饶阳县长宋正本为谋主,又招诱隋的地方官吏,降之者甚众,军队达到十万多人。
窦建德在河北军势再次雄起后,杨义臣不得不再次从对阵瓦岗的战场北上,同时原本驻守在河东的隋将薛世雄也率军经上党郡杀出来,协助杨义臣围剿大河以北的义军。
杨义臣北上让瓦岗大军终于得到解脱,不过因为瓦岗远离夏国势力,无法通过人口换取大量的粮食和兵器,所以为了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他们决定先夺取非常重要的荥阳,以获得洛口仓内的粮食。
张须陀为了解除瓦岗军对荥阳的威胁,不得不主动率兵攻打迅速逼近的瓦岗军,李密让翟让率领主力大军列阵以待,同时自己率领一千精兵埋伏在荥阳城外大海寺北的树林中。
由于翟让从前曾屡次败在张须陀的手里,因此张须陀就心里就有些轻敌。当两军交锋时翟让故意不断败退,张须陀见状大喜便亲自率兵追击。
李密趁机率伏兵出现在隋军的背后,从后面攻打隋军,前后夹击治下张须陀兵败,李密与翟让、王伯当对隋军进行包围歼击,张须陀虽突围而出,但为救其部下几进几出,终于身受重创最终力竭战死。
隋帝国中枢又派裴仁基任河南捕讨大使,带领其众镇守虎牢关(今河南荥阳西北),不过瓦岗夺取荥阳的洛口仓之后实力大振,不仅有了充足的粮食,还获得了大量的军队。
更关键的是,瓦岗军攻克荥阳后只需要再夺取虎牢关,富饶的东都洛阳就已经在自己的面前了,于是裴仁基很快战败投降,裴仁基的战败投降让东都内的杨广等隋帝国君臣惊慌起来。
这时哪怕杨广整天在混吃等死也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只是这时他的手里真的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大将,于是之前在平定杨玄感叛变中显露出头角的王世充被他看在眼睛里。
因为瓦岗军距离洛阳城已经很近,原本最好的策略就是据城防守尽可能的消耗瓦岗军的实力,然后再全力出击以逸待劳的将其击败。
可是惊慌失措的隋帝国百官、还有性格越发乖戾的杨广都显得不耐烦了,于是只有五万大军的王世充只好率军出城作战,不知道王世充自己是什么心思,但是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他。
第600章 四面楚歌() 
骄兵必败!哀兵必胜!
可能是李密在夺取荥阳、击败裴仁基率领的数万隋军后已经变得骄傲了,也有可能是王世充率领的这支隋军心中怀着一股悲愤之气。
就在洛阳城东面百里左右的位置,五万几乎是洛阳最后的精锐隋军与近十万瓦岗军进行了一场激烈的大战。
隋帝国虽然早就拥有了火药武器,不过因为隋帝国内缺乏硫磺硝石矿,在和平时期还能稳定获得不多的原料,如今乱军四起威力巨大的火药武器已经失去了来源,这也是隋军一直无法彻底平叛的原因之一。
整场大战从中午开始一直打到傍晚擦黑才收兵,得益于隋军的训练有素,加上装备都是禁军中最好的武器、铠甲,因此隋军哪怕人数仅仅是瓦岗大军的一半,依然能够跟他们打个平手。
对于李密、翟让来说王世充这支隋军基本上就是自己面对的最后一支隋军了,虽然洛阳城内还有五六万禁军,但是只要击败了眼前的五万隋军,那么洛阳城内的隋军根本就会望风而逃。
因此哪怕在白天双方打的不分胜负,瓦岗军的损失甚至比隋军还要多出一倍多,但是两人心里依然带着一丝的期盼,一时间下面瓦岗军将领和士兵们关于自己首领打进洛阳当皇帝的说法甚嚣尘上。
之前李密没有来瓦岗之前,瓦岗军虽然凭借着自己比较好的战斗力在当地也小有战绩,不过限于将领们的眼界只能是小打小闹,统军的将领也基本上是翟让的亲友、乡党。
等到李密来到瓦岗后,在他的谋划下不断地招降其他小股反抗势力,而这些小势力在投奔了瓦岗后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势,这些新来的将领基本上都是依附于李密身边,毕竟这些人都是奔着李密才投奔来的。
由于李密在之前多次对隋军的战斗中立下奇勋,翟让就分给他一部分军队由他统率,号称‘蒲山公营’。
李密得到自己的班底后治军严整,每次得到的战利品都全部分给属下,所以很得人心,只是随着李密实力的迅速增加,瓦岗内部的原翟让将领派与李密一系将领之间的矛盾也开始变得激烈起来。
王世充很快就得到了这个重要情报,他便利用李密与翟让所部将领之间情报不畅的机会,决定夜袭瓦岗军大营。
正好在这时原本驻守弘农郡的薛举也派遣自己麾下大将仁果率军一万多人来支援自己,于是王世充就在第二天黎明前先以隋军中仅有的数十枚火箭弹为前导,然后亲率大军猛攻。
翟让所部靠近北面的邙山,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