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为尊》第37章


不过这一切不满,都是瞬间烟消云散。
他们彻底改变了对于王思远的看法,惊叹,赞赏,甚至是崇拜王思远。
以百人精兵,打败几千名黄巾军,这等壮举,一般人怕是根本完不成。
而王思远做到了。
经此一役,舒县的黄巾军主力大部分都是消亡了,剩下的贼人不足为惧。
而周瑜也是留在舒县,打理着后事。
不过周瑜显然不会待久,他对于美艳绝伦的小乔,可是日思夜想,不用王思远提醒,恐怕舒县的黄巾军一被剿灭,周瑜便会飞马来到皖县。
到时候,周瑜自然逃不出王思远的五指山。
“大家伙儿太客气了,这并不是我一人的功劳,若没有你们大家,我一个人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我不过是略施小计,而真正发挥作用的,是大家伙儿,你们才是主力。”
“三十名兄弟永远离开了,我心里也是有些愧疚。”
王思远正色道。
他脸色渐渐严肃起来,对着众人躬身一礼。
王思远可不是那些富绅,没有任何高高在上,在他心里,所有人都是一样的,没有高低贵贱,三十名精兵的死亡,让王思远的心里,也是有些难受。
一想起那死去的三十人,王思远的好心情便荡然无存,有着不小的愧疚。
所以,王思远这才行礼,感激这些精兵。
“法曹大人这可使不得。”
“我等皆是贱民,当不得法曹大人如此大礼。”
“不错,我们兄弟,既然入了行伍,皆是知道,我们的宿命就是战死沙场。”
“这是我等的荣幸,法曹大人千万不要心里有愧。”
“这与法曹大人无关,全是命。”
众人连忙说道,有人立刻扶起了王思远。
他们每个人,既然进入了军队之中,便早已经有所觉悟,他们的归宿就是战死沙场。
不过是早死晚死的区别,并不是什么大事。
他们还非常迷信,认为这都是命运使然,对于这一点,王思远也是解释不通。
有时候,确实是命运如此。
“话虽如此,可是晚辈心里还是很难受。”
王思远叹息一声。
他脸上露出悲伤之色。
这可不是装模作样,而是王思远确实非常难受。
一条条鲜活生命,就在他眼前永远逝去,虽然早有心理准备,可是王思远的心里,还是非常难受,唏嘘叹惋。
在这乱世,最不值钱的,恐怕就是人命了。
不知道多少人因为黄巾起义而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皖县和舒县就是一个缩影,而且江南这边的黄巾军势力并不强,中原的黄巾军才是声势浩大,一开始便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几乎无敌。
中原地区,黄巾军领袖,张角兄弟,可谓是大名鼎鼎,麾下有着几十万黄巾军,这等声势,确实是非常吓人,纵然是汉室,也是险些被覆灭。
而因为王思远的出现,皖县和舒县的黄巾军之乱自然结束,历史的车轮,渐渐偏移了些许。
王思远的表现,让他麾下的精兵非常感动。
要知道这个时代,尊卑有别,读书人高贵一些,而这些精兵都是乡野村夫出身,自惭形秽。
一般而言,尊贵之人,是不会向他们行礼的。
而王思远这么躬身一礼,便是打动了这些精兵。
无形之中,王思远在众人心里的地位也是迅速攀升。
有时候,就是一个小举动,便会感动到别人。
这就是人性的魅力。
王思远等人坐着小船返回,两岸风景依旧,茂密的草丛,时而可以看见野鸡穿过,大自然的美丽,展现无疑。
或许是心情放松下来,人们觉得赶路都是快了一些。
他们不久之后,便看到了皖县县城的轮廓。
众人更加安心了。
他们已然开始想着,回到皖县之后,先好好吃一顿饱饭,然后再美美的睡一觉,这才舒坦。
而王思远想的并不一样。
他虽然累,不过脑海里还是浮现出一道倩影。
正是大乔。
王思远在暗暗想着,他是不是该与大乔好好相处,哪怕是片刻时间也足矣。
与大乔在一起,王思远觉得心里很平静。
就像是家的感觉。
或许这与大乔心地善良,温柔贤淑有关吧,让人无形之中,有了极大的安全感。
第48章 庆功宴() 
皖县。
县衙之中。
此时虽然是晌午,不过县衙里人声鼎沸,到处都是穿着盔甲的威武士卒,众人都是捧着一个碗,碗里有大块肉,以及白菜,看起来让人食欲大增。
这些士兵,一人一个碗,还拿着两三个白面馍馍,正在大口大口的吃饭。
这样的伙食,在这个年代,已然算是佳肴了。
要知道很多百姓,都是吃不饱穿不暖,能够吃上白面馍馍,已然是一种奢望。
所以,每个士卒的脸上,都是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有肉,有白面馍馍,这真是神仙才有的待遇。
而在大堂,有一张桌子,周围坐着的,皆是皖县有头有脸的人物,比如说县丞冯贵,山炮县尉,议曹徐侑,当然了,自然是少不了王思远。
他们这桌子人,才是高层。
不过桌上的菜肴,也并没有多少山珍海味,都是普通小菜,再配上一些荤菜,还有美酒,众人正开怀畅饮。
王思远许久没有吃过肉了,所以他一滴酒也没沾,一个劲的吞咽着肉块。
看到这里,冯贵和山炮县尉也并没有劝酒,任由王思远一个劲的吃肉。
两人心里都暗暗想到,这孩子真可怜,竟然一个劲的吃肉,真是让人同情。
王思远却是很久没吃肉,所以这次难得白吃白喝,他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若是不多吃一些,真是亏了。
不错。
他们在举办庆功宴。
不论是清除皖县的贼人,还是打败舒县的黄巾军,都可以堪称是丰功伟绩,这样的大功劳,自然是值得庆贺。
为了犒赏将士,县丞冯贵特意挪用了一些钱粮,置办了这么一些酒菜。
对待有功之臣,自然是不能敷衍了事。
“这一杯酒,敬王法曹。”
冯贵看王思远吃的差不多了,站起身来,竟然没有在意尊卑,敬了王思远一杯酒。
这非常不可思议。
在这个时代,阶级分化严重,上司和下属之间,也是尊卑有别,轻易不会逾越。
因此冯贵此举,也是说明他颇为器重王思远。
“县丞大人都如此了,我等自然是不能落后。”
山炮县尉,徐侑等人也是连忙端起酒杯。
众人纷纷看向王思远,脸上满是笑容。
王思远本来并不想饮酒,不过盛情难却,他只好站起来,口中连说不敢不敢,为了给上司一些微薄面子,王思远抢在冯贵等人之前,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他这一举动,自然是受到众人的赞赏。
年轻人,不居功自傲,实在是难得。
这就是会做人了。
若非王思远外表清秀,旁人还以为他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呢。
王思远的一举一动,都有着超出同龄人的成熟,这也是他的人性魅力之一。
同时,众人也是感叹,王思远太厉害了。
对于皖县的情况,洞悉自如,展现出了超强的处理能力,而且有勇有谋,身先士卒,令人感到难以置信。
哪怕是冯贵县丞,表现都是不如王思远。
这在无形之中,为王思远增添了一些权威,让人们的心里,认可了王思远的功绩。
若非是王思远,恐怕现在皖县和舒县还是一片混乱,战乱依然没有停止。
正是因为王思远的妥善处理,这才能够这么快的便一举打败了皖县的黄巾军。
也救了皖县百姓。
拯救黎民于水火之中。
黄巾起义,有功也有过。
当下汉室奸臣当道,百姓苦不堪言,黄巾起义的出现,也是彻底摧垮了腐朽的汉室,为新时代的到来,引来了一丝曙光。
而黄巾军却并没有考虑到实际情况,而是存在于幻想之中,他们以为只要打败汉室,就可以让天下百姓过上好日子,这却是一种空想。
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可不是空想才能得来的,而是需要去付出实际行动的。
所以,正是因为这一点,黄巾起义才会失败。
当然,这只是题外话,天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