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为尊》第23章


告别山炮县尉之后,王思远返回了自己家中,将地窖里埋藏的黑火药藏好。
这黑火药,对于王思远来说太重要了。
乃是保命之本。
不论事情发展到哪一程度,王思远都可以有保命的能力。
所依靠的,便是黑火药。
这个时代可没有火药,王思远掌控了最核心的能量,无疑是可以保住王思远的性命。
哪怕到时候混乱之下,正规军不敌黄巾军,王思远一个黑火药,便可以震慑住所有人。
黑火药威力很大,若是王思远点燃他埋藏的所有黑火药,恐怕足以炸掉一小半皖县县城,这可是足够吓人的力量,那些平民百姓,自然没有见过这种可怕力量,绝对会跪地膜拜。
从古至今,人们对于大自然的力量都是非常敬畏,风火雷电,都具有神话色彩。
而黑火药一旦出现,无疑会让人们顶礼膜拜。
毕竟人们还从来没有接触过如此恐怖至极的力量。
接下来,王思远去了乔氏的宅院。
乔氏家大业大,宅院也是规模很大,王思远立在高墙外,看着繁华的乔宅,面露一丝若有所思。
不久之前,王思远还只是一个小小农夫,进入乔氏宅院,也只是做工。
而现在,王思远已然成为了皖县的法曹,掌管一县法度,权力可是不小。
这其中的差距,犹若天壤之别。
王思远再次来到乔氏,再也不用卑躬屈膝了,他完全可以堂堂正正的站着,任何人也都不敢小觑他了。
“法曹大人驾到,真是令陋室蓬荜生辉啊。”
听闻王思远到来,乔氏家主亲自出来迎接。
乔氏大老爷,乃是一位留着胡须的中年人,相貌平淡无奇,身材略显臃肿,穿着一袭华丽长袍,贵气逼人。
大乔小乔生的如此美丽,还真是继承了乔夫人的美貌。
果然,有钱真好。
似乔氏大老爷这样相貌普通之人,都可以娶到如花似玉的乔夫人,真是令人有些艳羡。
“果然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个王二才几天不见,居然成为了法曹。”
乔氏大老爷心里,难免会生出不小的震惊。
王思远以前,就是一个落魄的小农夫,然而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王思远俨然今非昔比,坐上皖县法曹之位。
面对皖县法曹,乔氏大老爷也是需要客客气气。
在乔氏大老爷的邀请下,王思远进入乔氏宅院,堂堂正正的坐在了大堂上。
以前王思远来这里,都是从偏门进,连大堂的门槛,可都是踏不进去。
坐在大堂上,自有仆人上茶。
大堂之内,只有三个人,王思远和乔氏大老爷,还有风韵犹存的乔夫人。
乔夫人极为美丽,岁月没有留下太多痕迹,反而让乔夫人有种成熟妩媚的美丽,不禁让王思远多看了几眼。
“不知法曹大人来此,所为何事?若是与小女有关,那么便请法曹大人回去吧,小女早已经许配给了他人。”
乔氏大老爷说道。
这位乔氏大老爷,对于王思远向来不感冒,哪怕王思远成为皖县法曹,也是不打算将大乔嫁给王思远。
“咳咳。”
乔夫人轻轻咳嗽两声,美目里有些不满。
与乔氏大老爷截然不同,乔夫人非常看好王思远,不然也不会推荐王思远进入县衙当差了。
乔氏大老爷的想法,显然是想将大乔小乔嫁给一些豪门,这才是门当户对,而王思远不过是区区小农夫,纵然成为法曹,肯定也是不长久。所以乔氏大老爷,显然不看好王思远。
而乔夫人对此持不同意见,王思远是老实人,大乔嫁给老实人,虽然生活会清贫一些,但是肯定会幸福一辈子。
为了女儿的幸福考虑,乔夫人无疑会选择王思远。
“大老爷误会了,我今日来,并不是来提亲的。”
王思远暗暗苦笑一声。
乔氏大老爷这番话,让王思远非常不爽。
不过。
以后王思远迎娶大乔,乔氏大老爷就是他的岳父,对待岳父大人,王思远可不会多有得罪,索性忍耐下来。
“那是何事?”
乔氏大老爷疑惑道。
他还以为王思远成为法曹,特地来提亲。
王思远年纪也不小了,大乔同样到了待嫁的年龄,乔氏大老爷想到这方面也是正常。
“大老爷这几日多请些家丁,眼下世道恐怕会有大乱,还请大老爷多多注意。”
王思远正色道。
“大乱?”
“眼下太平盛世,又岂会发生什么大乱?”
乔氏大老爷不屑一笑。
他是富绅,自然不知道百姓的疾苦,自然也就不知道,太平道的壮大,更加不知道,太平道已然打算造反了。
乔夫人倒是一愣,也是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
“言尽于此,还请大老爷考虑清楚,莫要铸成大错。”
王思远说道,起身离开。
他已经仁至义尽,至于怎么做,就看乔氏大老爷自己了。
王思远能够庇护的人不多,顶多可以保护大乔小乔,再加上一个丈母娘罢了。
若是乔氏大老爷不听劝,王思远也顾不上那么多了。
至于王思远走后,乔夫人会如何劝说,也和他无关了,以乔夫人的美貌与智慧,应该可以猜到王思远话中的意思。
毕竟近日来太平道活动频繁,人尽皆知。
第30章 黄巾起义爆发() 
“泽国江山入战图,”
“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
“一将功成万骨枯。”
“传闻一战百神愁,”
“两岸强兵过未休。”
“谁道沧江总无事,”
“近来长共血争流。”
皖县,县衙之中,四下里寂静无声。
王思远在案几上铺开一张白纸,提笔研磨,洋洋洒洒,写下了几句诗。
他的心境,都是仿佛被带入到了诗句之中。
那种战争的场面,浮现在他的脑海里。
“古往今来,战争的受苦者,都是平民百姓,悲哀啊。”
王思远叹惋一声。
他并不是多愁善感之人,可是此时此刻,情不自禁,生出了些许多愁善感。
王思远心里有种预感,距离黄巾起义的爆发时间,显然已经很接近了。
从街头巷尾,出现无数头戴黄巾,手持兵器之人开始,黄巾起义就已经不可避免了。
王思远能做的,就是尽力阻止黄巾军。
“法曹大人,不好了!”
“有人造反!”
就在此时,一名属官,慌慌张张的跑进来。
闻言,王思远猛然抬头,目中露出一丝精芒。
该来的,果然还是来了。
“仔细说来。”
王思远镇定下来,语气尽量的平淡,他虽然也有些彷徨,不过一想到自己所做的准备,可谓是万无一失,便不再慌张。
他已经做好了充足准备,就是为了应付这一刻。
属官喘口气,这才说道。
“法曹大人,县城突然间出现了大批戴着黄巾,手持兵器的贼人,自称是黄巾军,宣扬要建立太平盛世,其中还有不少拿着锄头叉子的农夫。”
“现在已经遍及半个县城了,用不了多久就会到这里了,情况十分危急。”
王思远听完,确定了太平道果然造反了。
黄巾起义,爆发了。
恐怕不光是皖县,整个庐江郡,甚至整个天下,都发生了黄巾军暴动,尤其是中原地区,更是规模庞大。
太平道的最繁盛地区,就是在中原,太平道领袖张角兄弟,就是中原人氏,而黄巾起义,就是从中原最先开始。
相比较中原地区,皖县算是情况较轻了。
“马上派人快马加鞭,去通知县尉大人,让他立刻出兵,镇压黄巾军。”
王思远快速说道。
“将所有衙役召集起来,先守住县衙,保证县丞大人,以及各位曹官的安危,告诉衙役们,不允许手下留情,他们面对的,将会是杀红眼的狂徒。”
“再命乡长去张贴告示,任何参与黄巾军之人,杀无赦,若是退出黄巾军,既往不咎。”
一连串的命令,从王思远这里下达下去。
那名属官立刻下去操办。
按照王思远的计划,先是让山炮县尉带领五百名兵卒,尽量镇压住黄巾军,不然叛乱局势将会进一步恶化。
同时聚集起衙役,拼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