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改变了大明》第171章


接下来,大明对东虏的作战大战略就这么定下。收复沈阳,然后稳固防御,待粮草储备充足,再出边墙去解决掉建奴。
讨论完大战略,朝堂上争论了一阵子后,才将前阵子广宁各镇坚守营垒,击毙建奴大将的功劳核实,赏赐也将很快下发。
而收复辽阳之前在鞍山附近的战役,战功还需要核实,赏赐将会与光复辽阳的战功一同公布并下发。
不出意外的话,熊廷弼和沈有容都将加上太子少保衔。
而若是顺利收复沈阳,朱皇帝会不管文官的意见,直接给沈有容封一个世袭伯爵。
文官们认为,勋贵太多这个事,朱皇帝是不在乎的,反正等到明年后,大明这些勋贵有一个算一个,都逃不过抄家和流放。仔细研究了下,他认为,大清洗总要先易后难,让大伙都习惯大案不断的氛围才好。
大明这帮勋贵,占有大量财富,却是对国家没有半分贡献,手下的家丁都没有能打的,可以说是半点自保能力都没有。他第一批要干掉的,当然就是这帮蠢人。
朱皇帝一直没有动手,不过是不想在实力还不够的情况下,让大明上下看出,他是个立志要学习洪武永乐的皇帝。
沈有容他们突然发威,一下就把建奴打得半身不遂。这个事,其实朱皇帝到现在都是有点懵的。鞑子不经打的程度,让他实在有些始料未及。
军事上的准备就根本一点都不充分,存粮吃紧,辽东守备部队也没准备好。
这么快就要灭了东虏,使得他的一些计划已经是完全被打乱。
不过,这影响也不大,他的各项准备工作依旧在紧张地进行中。
完全无视了文官们的聒噪,他再次从皇庄中征兵一万,将勇卫营扩编到了同东江镇一样的数量。
今冬,他还会让军官们去到皇庄和各工坊,发放一些补贴,在农闲时节对百姓进行一番整训,扩充预备役人员的数量规模,在他的计划里,京师地方接受整训的青壮数量会接近六万人,一旦发生战事,他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拉起一只数量庞大的军队,这只军队,他就不会给予勇卫营和东江那样的高待遇,训练也不会那么频繁,只会按照当下明军不克扣能拿到的军饷给银子。
勇卫营和东江镇这样的军队,战斗力是不错,就是太费钱了,他实在是养不起太多。不过,就他观察,算上骑兵,有五万这样的精锐野战部队就够用。这种程度的军事力量,就是丢欧洲去也能歼灭任何一个国家的主力部队。
第192章 53。大建黑水港() 
一连串的大战,丝毫没有影响到远征船队的远航。
五月初,庞大的船队随即到达黑水港。
临近海港的时候,袁奎和陈策就看到了两条福船正在附近捕鱼,港口上的房屋都得到了很好的维护。
黑水港经过四百多人半年多的建设,如今已经初具规模,虽还谈不上该有的都有不过一些重要的建筑都有了。仓库、集体居所、食堂、澡堂、瞭望塔、栅栏围墙等等一个不缺。
船只靠岸,很快就看到黑压压一片人来到了港口处迎接,每个人脸上都挂着激动无比的神情。
陈策一看,黑水千户所千户李应就在简易的码头上,初略地数了数,发现前来迎接的人应该超过了四百五十,不由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没有少太多人,真好。
袁奎上岸后,很快宣读了嘉奖李应和几位军官,以及岛上军户的圣旨。
“千户李应差事办得很好,记一级功,着升指挥佥事岛上军户们,能守规矩,朕心里高兴,个个都赐下烈酒。”
陈策笑道:“李千户,俺们来了。”
“陈游击,咱们都活着,真好。”
袁奎环视了一圈,问道:“少了多少人?都是怎么没的。”
李应闻言脸上闪过一丝悲痛的情绪,不过很快就恢复了正常,他站直了后说道:“回袁游击的话,这一年来,在黑水港的战兵和旗军们,死了二十四个,战兵死了四个,都是因水土不服。军户因水土不服死了九个,还有六个身子弱没熬过冬天,三个叫生番打死了,一个叫熊咬死,一个乱吃东西中毒死了。”
走过场地问了问后,袁奎也没深究,岛上发生了啥事,都是随李应一说。
随便翻了翻留守此地的管理者李应递过来的记录册,里面没有什么新鲜的内容,都是记载了一些琐事,比如某日开垦荒田多少亩,某日播种几亩,某日组织部队去附近巡逻,某日去剿灭敌对的生番部落等等。
不过上面歪歪斜斜的简体字,却是让袁奎倍感亲切。以前都是文盲,这字也和他一样,写得不利索。
码头上的运输船还在挨个卸货,由于人手不足,就连很多水手也参与了进来。他们将大批的建材、粮食、牲畜、农具、武器卸了下来,建材是为了在黑水港兴建一座砖窑厂所用的;牲畜自然是为养殖和耕地准备的。
“你等要尽快修建起一座砖窑来,本官这回带来了一批老匠人,还有建窑用的砖,应当是够用的。你要先烧一批城墙专用砖出来,把城内的武器库、粮库、物资库以及码头仓库这些重要设施都用砖房代替,这木头房子,放东西不踏实。”
听着袁奎介绍的随行的工匠和带来的材料,李应不由高兴地说道:“下官也觉得木头房子放粮与火药不踏实,这回能建起砖窑,自是再好不过。”
此次跟来的,还有不少的船匠,他们将在这里修建一个船舶修理厂。
一边看着卸货,袁奎又问道:“向虾夷岛渗透,办得怎样了?”
“还算顺利,目前已联络上岛上的一些部落。这虾夷岛,果真如皇上给的情报一般。倭国松前藩,只占据了岛上很小一块土地。”
袁奎听了后,就懒得深究了,这些情报,他们也清楚,不由叹道:“也不知皇上何时发兵征伐倭国,俺们水师这练兵也有些成效了,打鞑子没轮上,这教训倭国人,总要捞上一点战功。”
“袁游击放心,那虾夷岛,地盘不小。圣上喜好广占土地,迟早是要打的。”
袁奎闻言笑了笑,没有继续这个话题,有意无意地看了看某个角落。
那里有个姿色勉强看得过去的番人少女,显然是李应这小子在这搞上的女人。
看到这个女人,他很快想起还有一件大事没有交待,沉吟了会,组织语言说道:“本官此行还带了两百零三个年轻娘们,此番,便要做主给下头的旗军们发媳妇。你与两个镇抚官,速速把名单报上来。日后,可要管好没分到媳妇的粗胚。若不是皇上念着这帮粗胚没有媳妇,俺们可不愿行船载着女人,忒他娘的晦气。”
李应一听,顿时面露苦色,不过他还是拍着胸脯保证一定做好。
这大半年来,这里战兵和旗军们,可是没少强抢各个部落的女人。
对此,朱皇帝也没有什么办法。既要马儿跑,岂又能不给它吃草?顶多告诫敲打他们一番,让他们短时间内不敢再造次就好了,毕竟惩罚太过的话会寒了这帮人的心。人家漂洋过海来替皇帝你拓荒,搞几个土人女人算个屁啊,难道你还要为这点事枪毙他们不成?
在这帮人眼里,土人可是不算人的。
当货物都搬运下船后,几艘女性专用船只随之开始靠港,这些因家属犯罪牵连的女性随即在几个宫里派来的小火者的带领下,一个个走下船来。
晚上,经过一个下午的讨论后,袁奎当众宣布了分配结果。
那些强哗过土人女性的,没有一个分配到媳妇。另外,无故残杀土人取乐的,也是没一个分配到媳妇。
这些人的脸色顿时变得有些不好看,他们意识到自己做的那些孽,千户和两位镇抚大人,并不是真没看见。
把正式说完,晚上的宴会上,袁奎和陈策就讲了讲,他们出发前,大明取得的战果。
“满将军竟在野战中击败了鞑子?我东江镇,真是威武。来,各位兄弟,为我大明贺!”
李应作为辽人,哪里不想朝廷快点收复辽东,听闻这样的好消息,高兴得连喝了几杯酒水。
由于听闻船队回到朝鲜之后,还会再来一次,留守的部队也是更加高兴。
农历五月中旬,船队就沿着奴儿干寒流返回了朝鲜。
在朝鲜短暂休整,带上了另一半的人手,以及朝鲜人准备的粮食,船队就再次踏上征程。
船队出发不久,就有热带风暴进入黄海海域,不过其影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