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风流军师》第646章


李世民说道:“他们即以请降,即为大唐臣民,守城死战,为其主可谓忠也。朕纵兵劫掠财物,杀妻女,与心何忍?朕不能为之。将士攻城有功者,朕用库府之财犒赏,算是朕从将军手赎此一城如何?”
李绩无话可说,他不是李彦,无胆量和皇上对着来。虽然心里不舒服,但还是说道:“皇上仁德,臣遵命。”
李世民用重金赏赐平息部下的不满,心头有些恨李彦,他把自己手下的文臣武将都教坏了。但他认为还是自己的方法正确,如果不优抚这些人,怎能保证辽东平稳?
第二天一早,果然白岩城上树立起大唐七星龙旗,四门大开孙代音带领百官出城投降。
李世民下令军队驻城外,不可进城扰乱百姓,在临水河岸边召见孙代音,这是唐军进攻辽东以来第一个开城投降的,让李世民心情很好。
张世贵说道:“皇上,孙代音主动请降,应该给高句丽一个榜样,让他们知道,大唐皇帝仁慈,必然感召他们,从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所以应重用孙代音,优抚白岩城的人。”
李世民点点头:“张卿所言极是,朕也觉得一城一城攻占,耗费时间,很难平定高句丽,就听卿之所言。传朕旨意,给城中百姓每人赏赐钱物,八十以上赐给锦帛,守城之兵发放粮饷,自行离去,不加追究。孙代音为白岩城刺史,白岩城改岩州。”
李绩没说话,张俭的脸色也不是太好看,跟随孙代音一起投降的,还有扶余城葛里说道:“大唐皇帝英明仁德,我手下还有七百兵卒,愿随唐皇作战。”
李世民哈哈一笑:“我大唐疆土何缺你七百军士,你们怎么对自己同胞动刀?念你忠心,给士兵赏钱两贯,遣散回家吧。”
葛里感激的跪下谢恩,李世民洋洋得意。看没看到,自己竟然感动他们自动想帮助自己打仗。但下面的将领只有张世贵在赞扬,其他将领都没说话,让李世民有些不高兴。
一边的侍卫统领程勇实在受不了,站出来说道:“皇上,臣请求致仕回家。”
李世民一愣:“程卿这是为什么?”程勇是直性子,并不会转弯说话,又不知道怎么说,所以才一来气,说致仕回家。见李世民问,生气的说道:“高句丽占我大唐领土,杀我大唐百姓,皇上带领大军讨伐,用的是大唐赋税,牺牲的是大唐士兵,把他们打下之后,财物不但归他们,还用中原百姓的钱赏赐他们,这样的仗,还打他干什么?不如把辽东给高句丽好了,劳民伤财为的什么?臣为那些死在战场上的士兵将领不值,这样的仗,我不想打,所以请求致仕。”
李世民的脸当时红一阵白一阵,他以为这样的话也就李彦敢说,没想到程勇也敢说。一个六品侍卫统领,反天了。大怒喊道:“程勇,你这是什么话?顶撞朕,你不想活了?”
程勇到底没有李彦那勇气,只是一时激愤才说的,看李世民大怒,也害怕的一下跪倒:“皇上,臣是不忍心,辽东本为大唐领土,我们千里迢迢劳师远征,几千几万将士血洒辽东,换来的却是他们当官,他们得赏赐,将来这些人还是会反叛的,臣直言,请皇上恕罪。”
李世民其实也无力反驳程勇的话,但被程勇当着这么多人面,让自己下不来台,气的说道:“朕征伐辽东,并不是为了私怨,不是为了报仇,是维护大唐的国威君威,你不解圣意,妄加指责,动摇军心,来人,推出去,斩了。”
众将何尝不知道程勇说的对,所以脸色都不是太好。这时,李绩站出来:“皇上,程将军也是心痛将士军兵,心情可以理解,请皇上饶了他言语冒犯之罪,程将军是卢国公的侄子,请皇上看卢国公的面子,饶了一次。”
李绩的话说的很巧妙,说程勇是心疼士兵,难道李世民不心痛吗?如果杀了程勇,那手下士兵寒不寒心?再说,程勇是卢国公程知节的侄子,杀他,让程知节面子不好。
一边的张世贵站出来:“皇上息怒,程将军原来是骑士团的,难免有些激进思想,可以理解,永王正在进兵薛廷陀,请皇上三思。”
李绩差点没跳起来杀了张世贵,你这是求情,还是添乱呢?程勇的思想明显是李彦的思想,这时候提出是骑士团的,不是让皇上恨李彦吗?李彦已今非昔比,皇上和他矛盾越多越危险。
李世民确实心里升起一股怒气,都是李彦弄出的祸害,怎么自己到哪里也躲不开他?这次听说他在漠北搞得异常顺利,一万军队把真珠毗伽可汗的二十万军队压着打。自己弄十万大军,却半年多没什么成绩,这时再提李彦,难道自己连他一个手下也不敢杀吗?说道:“不用多言,程勇身为将军,杀心之重,无视朕的威严,推出去,斩。”
李绩顾不得李世民猜疑自己,一下跪倒:“皇上不可,李彦说过,骑士团的人都是大唐精锐,此时正是用人之际,临阵斩将,于军心不利,如果因程将军直言而获罪,有损皇上威名,请皇上三思。”
李世民心头一震,他有些明白过来,李彦一直很在乎他的骑士团,这一次西征,说带一万骁卫军和他的骑士团,但骑士团的人十几年时间已成为各军卫的将军,他们大多是勋贵子弟,杀程勇事小,引起这些将军不满就不好办了。再说,谁知道李彦会怎么想?这家伙为一个赶车的都不惜顶罪,此时还不要惹他为妙。自己先平定高句丽,回去再说。
也就点头说道:“程勇,朕看在卢国公的面子,也知你忠勇,所以不杀你,但免去统领的职位,进右领军为旅帅,立功赎罪。”
程勇也吓够呛,没想到差点没命,连忙磕头说道:“谢皇上不杀之恩。”
李世民摆摆手,程勇下去。李世民说道:“传令,三军进攻安市,攻下安市,可直逼平壤,命令张亮加大进攻力度,尽快与中军汇合。”
李绩说道:“臣遵命。”
大军刚刚离开白岩到达毕节,前面报告,安市守军三万,有大将军高延寿和副将高惠真统兵十二万增援进入安市城迎战唐军,十五万?五比一的兵力啊!
第443章 血火辽东(三)() 
安市城外,唐军陆续到达这里,此时城外集中了四大总管和各军将领。李世民的中央六军都以驻扎完毕,大营连绵十几里地远。
李世民心里清楚,根据探马报告,在安市城里主将是高延寿,副将高惠贞,都算是高句丽的重臣,统领高句丽大军,同时有靺鞨和绝奴部还有灌奴部大军共计十五万之众,他们依山建营,连绵百里,封锁了进攻高句丽都城平壤的道路。
泉盖苏文以辽东城为中心点建立的第的一道防线,前后阻击唐军三个多月,第二道防线已经是最后底线,如果这道防线不能坚持到冬天来临,高句丽也就完了。
所以他十分重视这道防线,在整个防线的三个主要节点上,准备了大量的粮草和守成器械弓箭雷石,相信以这样的防线是没问题的。
城外的唐军大营,黄罗帐之内,李世民看着几个总管问道:“各位爱卿,有什么进攻良策。”
李道宗说道:“皇上,我们只有三万部队,而对方是十五万人,五比一的兵力,我想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都处于不利状态。”
李绩紧皱着眉头,他也没什么办法,最危险的是高句丽要是来个死守,以三万兵力进攻十五万的部队,基本没有攻克的可能。他说道:“皇上,如果高延寿坚守,我们失败的可能性大增,野战还有胜利的可能。”
李世民点点头:“懋功所说很有道理,我们不适合拖延,唐军利于速战。高延寿有三条计策可行,坚守不出,我们前有坚城,后又沼泽,将疲兵少,后继粮草不足,等到我们无力战斗的时候,可以轻松胜利,这是上策。他要是带走城中百姓粮草,引兵后退,我们无力进攻,这是中策。不知自己能力,引兵出战,想击溃我们,那是下策。朕算计他必然采取下策。”
张世贵就是一个马屁精,赶紧问道:“皇上为什么这样说,臣不明白。”
李世民多少有些显示,因为在白岩城的行为,引起众将不满,特别是士兵,很快都知道程勇因为什么被罢官,这更加让士兵不满。
如今面对高句丽大军,根本没有投降的意思,还有周围大唐放回去的人,都跑到安市城里去,又参加到守城的行列中。
李世民急于显示自己的英明决定,听到张世贵的问话说道:“?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