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风流军师》第642章


和不容易,郭颖是责任,没办法,但是你看看郭佩,她在干什么?”
李丽质被说服了,不满的说道:“为什么不早和我说?是不是不拿我当老婆了?”
李彦伸手挠她痒痒,笑着说道:“不讲理,我以为你明白呢。你说凭着丽君这些哥哥,妹妹,姑姑和伯父,她们缺什么?天下等于任她们遨游,不是很幸福快乐的事吗?”
“好了,别说了,人家错了还不行吗?”李丽质有些撒娇的说道:“我明天就把权利交出去,后宫我也不再管了,还有皇家产业。我也要带着女儿旅游,先回台湾看看,然后去看哥哥,再去看青雀。转道西唐看看李敏,我怎么也是她义母,就是不当义母,我也是大娘。最后去西域看看。”
李彦赶紧说道:“你这一圈下来,还不得二年啊?那我怎么办?”
李丽质得意的说道:“你去薛延陀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回来的,再说你不是有秋菊吗?他什么都能代替我,我不吃醋,你随便吧。”
“你个坏蛋”李彦两人笑闹起来,其实这才是李彦想要的生活,这一次解决完薛延陀,李彦也不打算再管什么了。不知不觉自己已经三十多岁,时间过得真快。该干的事都干完了,李世民也不再怀疑自己,以后就可以和丽质周游世界了。
半个月之后,接到李世民从洛阳传回的圣旨,既然武才人身体有病,想出家修行,李世民同意,答应她不用在宫里玄妙观,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
对于武媚娘,李世民根本没往心里去,所以当太子报告的时候,直接同意了。
李彦让人把武媚娘送到青城山鸣鹤观,那是一个道姑修行的道观,也算是青城派的地方。对于总护法的李彦来说,就是一句话。
有李丽质的一提醒,李彦没有提武媚娘的事,想过一段时间自己好好想想再说。既然高句丽不是好地方,那薛延陀的地方更不能交给她,告诉她等着李彦的消息。
随后不长时间,武家的大娘,三娘和杨氏,以及贺兰家族也都消失了。不过这些对长安来说,连一个涟漪都算不上。
李丽质忙着交接工作,她行动也开始不方便起来,所以不再管后宫的事,把一切都交给阴德妃。也把皇家产业的事交还给少府寺,安心在家等着生孩子。反正也快到冬天了,十几天之后,李治启程前往洛阳。李彦也离开长安,赶往夏州和李靖会合。
集中在夏州的骁卫军已经整编完毕,是完全按着李彦的新式编制进行是,共计按着四四编制成一个师。师长竟然是徐敬业,也就是李绩的孙子。这是为什么,李靖没有解释,李彦也没问,相信谁的心里都有数。
不过有一点谁都相信,绝对合适,那是因为他父亲李震曾经是骑士团的营长,也当过一段时间团长,论能力不比宇文毓差。
李绩想让孙子建功这是明显的事。对薛延陀之战,没什么悬念,这一点谁都清楚。别看一万对二十万,但他们面对的是大唐两个最厉害的人。一个是有军神之称的李靖李药师,一个是号称大唐军师的李彦李俊青。
有西域、西海、西唐,三个地方全力支援战马,骁卫军一万人,全是骑兵,所携带的粮草却不多。随李彦到达夏州最大的队伍,不是军队,不是辎重粮草,竟然是大批的文职官员。他们普遍都很年轻,也都是新近考上来的官员。房玄龄,长孙无忌,褚遂良,刘泊,以及岑文本,尽了最大努力只是给李彦派出八百多名官员。
对于庞大的薛延陀控制区来说,这点官员还是太少,对被预定为漠北道大都督的杨师道来说,他更感觉不够,可李彦也没办法。这种还没开始打,就已经把官员预定好的事情还是一次出现。
夏州骁卫军帅帐中,李靖看着面前的地图说道:“永王,什么时候弄到怎么详细的地图?”
李彦笑着说道:“这是军中,不是朝堂,还是叫我俊青把,咱们不用那样的。”
李靖知道李彦的习惯,也就不和他争论,只是一笑。李彦说道:“还知道楚王李宽吧?”
李靖说道:“知道,不是一直在封地吗?这和他有什么关系?”
李彦说道:“楚王现在可是大唐第一地质学家,整个大唐疆域图都是他领人绘制的。”
“厉害,俊青为大唐培养了一批人才,他们开始发挥作用了”李靖由衷的赞叹道。
李彦摇头:“其他的还算是可以吧,但却没有为大唐培养出合格的军事人才,这是遗憾。”
李靖摇头:“也不尽然,骑士团这回没有招回来几个人,他们现在都是十六卫的将领,正在进行新兵训练。假以时日,大唐会出现一批新的将领。”
李彦说道:“训练的怎么样了?”
李靖说道:“其实不是训练什么,主要是训练手榴弹的使用。要是不熟悉,会炸到自己人。难怪你认为一万人就够了。要是知道有新汉提供支援这样的武器,五千人都够用。”
李彦说道:“这只是手榴弹,要是有枪,一千人也可以横扫天下,只是不知道什么时间能研究出来,恐怕我是看不到了。”
李靖笑笑:“你都看不到,那我就更不用想了,你说怎么打?”
李彦说道:“这还用问我?我推荐你当总管就是因为我不行,你认为怎么打好就怎么打。”
“那好,既然我们有这个利器,也就不用什么战术了。就是向前平推,占领一个地方稳定一个地方,按着这份地图打,最终目标是北海。”
李彦知道,李靖说的北海就是后世的贝加尔湖,再向北也没什么意思了。按着这份作战地图,上面标出三十个州的地方,每个州的地盘都够大的。设立再多也没用,这样的州府,每个地方也就能集中几万人。
李彦还是推行他的城市化,也就是尽力集中人口,以城市为依托,可以抵抗自然灾害和风险,经济能力也会发展起来。以点带面,向城市周围扩展,进而影响周围地区。要不是这样,根本没办法,这里人口太分散,根本不好管理。
战斗在十天之后展开,四个团分成四个进攻方向,身上是棉衣棉裤,头上戴着皮帽子,手上是手套,所以根本不惧怕寒冷,相反薛延陀的士兵竟然不行。
每天都是向前推进,唐军也不着急,稳步前进,占领一个地区,就建立一个地区。先是设立州,下面设立县,全部是汉人官员管理。薛延陀就是铁勒人,面对唐军的凶狠,这些薛延陀的人根本无力反抗。几万兵力竟然不是几千人的对手,那种会爆炸的武器太厉害,根本不是他们能抗住的。一触即溃,基本是死伤遍地就剩下逃跑。唐军也不追击,只是圈住百姓不让逃跑。
这样的进攻速度很慢,毕竟是稳定一个地方才能前进。最让真珠毗伽可汗没办法的是,李彦根本不给他机会,想让占领区反叛都不行,是因为一个可靠的人也找不到。
只要是领主,贵族,全都迁走,他们带上一定的钱财够自己生活的,全家在押送下前往中原地带,安家落户,和大唐臣民一样对待。要是不同意,那就只有一个下场,杀。
经过几次实验,这些贵族都选择了屈服,只好乖乖的迁走。到中原定居带走的钱,还是何以好好活下去的。要是反抗,那就只剩下死路一条。
每个地区都是一样,贵族没有,酋长首领一个都没有,那些奴隶都被解除身份,成为自由民。把贵族的土地,牛羊和物品分给这些农奴,
如此情况下,毗伽可汗的命令不会有人听的,普通百姓根本就不会响应。他只能看着唐军一步步推进,他的人在一点点后退。什么叫无可奈何,这就是。只能眼睁睁看着被消灭。
一个冬天过去,李彦和李靖的大军向推进了不足千里,这是四条线上平推,所以进展慢,却效果显著。被任命为各个州刺史的,都按着要求,发放地契,房契和登记户籍,重新分配物资。
李彦可不像锦儿,弄得天下打乱,烽烟四起,到后来控制不住。其中最大的区别是,提前联系唐军只能是放下武器,无条件等待大唐安排。想先宣布独立,再归附大唐根本不接受,只有唐军到达才再说。
也有些不服气的,联合一些人赶走领主,他们自己说了算。可没想到唐军一到达,他们也立即成为被镇压对象。那些老贵族和领主被杀,他们是新的贵族,当然是被镇压的对象。
这一来谁也不敢乱动,那样一点好处也没有,只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