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唐烟云》第162章


髌诤艹さ囊欢问奔渲冢愣疾恍枰傥袂⒊盍恕!?br />
谢轩叹气道:“话虽如此,但从长远来说,这个问题仍是需要得到解决。”
王逸之道:“事实上,货币政策再好,也离不开政府的监管。以后世来说,并非是没有假币,但却从来未曾泛滥过,其中的原因固然是有真币难以仿制,更多的却是因为政府有效的监管措施。”
谢轩疑惑道:“后世的监管体系在这个时代如何能够复制?”
王逸之道:“很多东西是无法复制,但是有一点却可以借鉴。后世的假币之所以没有生存空间,最大的原因便在于对使用者的处罚力度,百姓知道使用假币是犯法的事情,违法的成本很高,从心理上就会拒绝。”
谢轩点头道:“这的确是最为行之有效的办法,隋文帝以隋代周,新朝初建之时,恶钱泛滥,用尽办法,皆不能治。最后文帝乃令有司,括天下邸肆见钱,非官铸者皆毁之,其铜入官。而京师以恶钱贸易,为吏所执,有死者。不光是私铸钱者以极刑处死,连使用私铸恶钱交易者,被官府查获后,同样判死,数年之间,天下再无私铸钱币者。不过这种强硬的手段,必须是在国家强盛,民众安居,政令通达之时,否则很容易就会出乱子。”
王逸之道:“所以大乱之后,倘若你能够执掌大权,届时正是最好的时机。习惯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当一项制度可以平稳地持续几十年的时间,就会成为一种定式,哪怕是不合理,世人也会从心里接受和遵从。”
顿了一顿,他又道:“所以,你也不用给自己太大的压力,现时并不是治理恶钱的最佳时机,倘若新策能够实现,那自然是最好,如果不行,能够缓解江淮恶钱的泛滥也就够了,毕竟这天下太平不了几年了,不破不立的道理你应该不会不懂。”
谢轩得他开解,心情倒是放开许多,开口道:“不过此次的江淮恶钱,并不是市场的自发行为,而是有人在幕后操控。那些恶钱,我也看过,单论用铜,以二换一已是极限,对方以五换一,甘受这么大的损失,这是极不正常的,难保没有其他的阴谋。所以当务之急,便是将对方的铸币之所给找出来,彻底断绝恶钱的来源。”
王逸之点头道:“知道了。如今市面上,张九龄筹调的五十万好钱已经所剩无几,对方如果不计代价铸造大量恶钱进入市场,物价很有可能会崩盘。从经济规律来说,物价膨胀的速度要远高于货币的发行倍数。等到物价膨胀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如若对方以黄金抄底,很容易出现大的动乱。”
谢轩笑道:“不会,这种事情不可能发生。”
王逸之诧异道:“为何?”
谢轩笑道:“金属货币与后世的纸币不同,纸币一旦贬值,就真的只是废纸,比如著名的京布巴韦币,但是金属货币不同,因为它本身就具有价值,总会有一个底限,不可能会一文不值。一旦过多流入市场,政府收回重铸,反而会缓解市场压力。所以,可以肯定,对方一定另有所图,而且不可能无限地投入铜币,一旦对方收手,想要再追查就更难了。”
王逸之点头道:“好,这方面你比我懂,就交给你处理,我来寻找他们的老巢。”
半月之后,江淮地区的富商巨贾齐集广陵。事实上,这些人对于谢轩宣召他们的目的非常清楚,若不是慑于其威势,只怕一个人也不会来。
而对于谢轩来说,这些人却是至关重要,因为他们乃是恶钱的最大持有者和交易的终端,是整个事件的核心。
这与张九龄治理恶钱的首选方法是迥异的,两个不同时代的人想法有着天差地别,如果说张九龄是从市场的散户着手,而谢轩则是直指商品市场的大鳄,通过解决他们,从而间接去影响遍布市场的散户。
广陵太守府,正堂之内,谢轩看着堂下的江淮地区富商巨贾,笑道:“诸位辛苦,请坐!”
众人皆拱手道:“不敢,多谢总管。”
谢轩环视一圈,看向堂下上首的一名中年富商,突然开口道:“万公,自恶钱入市,江淮物价上扬几何啊?”
被谢轩点名的此人,名叫万像,乃是江淮地区最大的盐商。
唐代的食盐,施行的是民制官收,开元年间,虽然因财赋紧张,开始收取盐铁税,但依然允许民间合法地进行食盐的贩制。
江淮地区向来为产盐重镇,万家在江淮地区盐场无数,几乎形成垄断,其家业之大,远非金陵沈家可以比拟,乃是江淮地区一等一的大富商。
而万像见谢轩一开始就针对自己,不由地心中乱跳,不过仍然拱手道:“已是三倍有余!”
谢轩点头道:“竟只三倍而已,远未有本官想象的高,好,好,好,看样子诸公平稳物价,抑制恶钱功不可没。”
众人闻言,都是一头雾水,物价短短几月之中,翻了两番,谢轩竟说不高。还将一顶高帽甩到众人头上,说他们有平稳物价,抑制恶钱之功,这其中定然是有阴谋。
众人相互对视,谁也不敢出声应和。
这时候,就听到谢轩道:“我闻万公世代经营食盐,乃江淮地区制贩食盐第一人,今日得见,真是三生有幸。”
万像对于谢轩紧盯自己,心中腹谤不已,更是紧张万分,大冷的天,身上汗水长流,拱手道:“不敢,聊以糊口而已。”
谢轩笑道:“万公过谦矣。”顿了一顿,又道,“万公世代制贩食盐,想必对食盐颇为了解,本官手中有一些样品,还请万公掌眼。”
说完这话,身边的张悦从腰间拔出一个纸包,递到了万像手中。
万像打开纸包,一层浅浅的颗粒物顿时映入他的眼帘,那些颗粒物通体雪白,饱满均匀,入手滑腻,细若粉尘,万像心中已经是有了一丝猜测:“敢问总管,这是?”
谢轩道:“这是我稷下书院新近制出的食盐,还请万公品评!”
万像闻言,伸出右手食指,蘸了一点食盐,放入口中一嘬,顿时满脸震惊地看向谢轩,这食盐入口只有咸香之味,全无半分涩感,较之自己盐场中所产出的食盐,无论是卖相还是品质,高了何止一筹?
谢轩笑道:“看万公的神色,这食盐似乎品质不错?”
万像拱手道:“在下不敢欺瞒,此盐品质之高,实为万某平生仅见。”
谢轩笑道:“得万公亲口称赞,本官方信此盐确为上品也。”
顿了一顿,他又道:“我听稷下书院匠工言道,如今市面贩卖之盐,色泽黄黑,口味苦涩,多含毒物,若是将这种食盐投放市场,必定风靡,万公以为如何?”
万像闻言,脸顿时就绿了,倘若这种食盐投放入市,民众都不是傻子,只要价格尚可接受,必然会趋之若鹜,对他这种以贩制食盐为生的商家,必定会造成致命的冲击。
万像拱手道:“敢问谢公,此盐成本较之普通食盐,高出几何?”
谢轩笑道:“至多二成。”
万像又问道:“不知产量如何?”
谢轩笑道:“差可持平。”
万像顿时脸色大变,品质如此高的食盐,其生产成本竟然只高出两成,产量又可以得到保证。在初入市场之时,完全可以行薄利多销之策,以平价出售,绝对可以在短时间内将传统食盐迫出市场。
对于以食盐起家的万像来说,这绝对可以说是断了他的命脉。
万像沉默不语,脸色极其难看,在场的盐商也莫不都是如此,甚至有些人已经控制不住的在瑟瑟发抖。
这时,谢轩突然笑道:“我稷下书院到底不是商户,只能做一些改良工艺的事情,不可能亲自贩卖食盐。我欲将此专利出售给盐商,效金陵沈氏之故事,万公以为如何?”
闻听此言,万像原本黯如死灰的一颗心顿时又活络了起来,拱手道:“在下虽不才,愿耗尽家资购买谢公手中制盐专利,倘若能得谢公玉成,自此后我泗州万家唯谢公马首是瞻,绝无二心。”
谢轩笑道:“万公此话错了,专利出自稷下书院,乃是国家所有,并非是在我谢某一人手中。万公即便是最后拿到了制盐专利,也应该感念国家之恩,以国家圣人马首是瞻,而并非是谢某。”
万像拱手道:“谢公教训的是,在下言辞欠妥,还望谢公谅解。”
谢轩笑道:“无妨。食盐专利虽为国家所有,不过本官临行之前,圣人却也授予本官临机决断,?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