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月明》第5章


风月明和朱棣先是会合了郭英,然后三队人马合兵一处,从后追击败退的北元骑兵。
也速迭尔和赛哈帖木儿沿着山路,一路向东败退了有三十多里,好容易摆脱了郭英的追兵,刚想收住阵脚就听两侧山上炮响震天,滚石箭矢如雨点般倾洒下来,紧接着喊杀声响起,两队骑兵分从两侧杀出,对北元军展开了毫不留情的屠杀。
一番混战之后风月明、朱棣和郭英也从后拍马赶到加入战局,又一轮追杀之后,才终于收住军势。
燕王朱棣勒马站定,目送也速迭尔的残兵败将消失在视野尽头,微笑道:“这队埋伏在此恭候北元败军的人马,是否就是前将军苦苦寻找的参将方瑜呢?”
风月明轻轻一笑,气贯丹田纵声喝道:“方瑜你给我过来!”
很快一个懒洋洋的声音从路旁的山坡上传下来道:“来了来了,别着急。”
伴随着声音,一个清秀书生模样的少年悠悠然从一旁的山坡上走了下来,他身披厚厚的狐裘大氅,走得不紧不慢,和一身狼狈血迹斑驳的风月明朱棣等人形成鲜明的对比。
“方瑜你小子,让我等得好惨。”风月明不满地道,“要是我还按照和你的约定死守在沙城里,恐怕早就力战而死了。”
方瑜没有丝毫愧疚之意,先是向郭英和朱棣分别见礼,然后才摇头晃脑地道:“我认识的前将军风月明又岂是不知变通之辈?更何况既有燕王一同被困,前将军肯定会为大局着想,拼死保燕王突围的。”
“少说这没用的。”风月明哼了一声道,“你这身狐裘是哪来的?我不记得你畏寒呀?”
“我是不畏寒,但却喜欢穿得暖些。怎么,你有意见?”方瑜走到风月明的马前,自有人让出自己的坐骑让他骑上,方瑜向那人道谢一声,又道:“是在怀来城的军需库里缴获的,我眼光还不错吧?”
“怎么?你去过怀来?”这时另一边的郭英问道。
方瑜笑道:“当然去过怀来,不然那包围宣府的七万北元军又是因何撤走的?”
郭英略一思索,随即释然大笑道:“老夫明白了,方参将真乃运筹帷幄之大才也。”
云河不解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你都把我绕糊涂了。我们苦守沙城的这些日子里,你到底去了哪里?”
方瑜抬眼环视,似乎很享受这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美妙感觉,也并没有任何因为得到郭英夸奖而自谦之意,淡淡道:“你既想知道,何不请教武定侯他老人家。我去了什么地方,想必他已经知道了。”
云河苦着脸无奈看向郭英。
郭英哈哈一笑,替方瑜解释道:“既然也速迭尔亲自率兵增援沙城战场,那么他本来用于屯兵的大本营怀来城岂非就是一座空城了?于是这位方参将就在昨夜趁虚而入收复了怀来城,然后再放出消息引得本来围困在宣府周围的七万敌军回救大本营,于是宣府之围自解。”
风月明又问道:“难道你之前一直不在沙城出现,就是等着也速迭尔离开怀来城空虚?”
“正是如此。”方瑜得意地道。
“可是你怎知也速迭尔一定会带兵开赴沙城?”云河也问道。
方瑜笑着看向朱棣,悠然道:“我当然知道,既有燕王为饵,又何愁也速迭尔这条黄金家族②的大鱼不上钩?”
风月明微一错愕,旋即明白过来。问题的关键在于也速迭尔南下的动机。
也速迭尔之所以南下寇边,目的不在抢多少财宝又或攻几座城池,而是恢复他阿里不哥一脉黄金家族的荣耀。你忽必烈家族失去的荣耀,我身为阿里不哥家族的后代,我要给夺回来,只有这样才能证明我是黄金家族的正统传人。
忽必烈建立大元帝国,其后人却最终又丢了天下。只要也速迭尔能夺回昔日大元帝国的都城大都,就能恢复他阿里不哥一脉黄金家族的荣耀。
所以他的目标是北平。
而要想得到北平,还有比擒住燕王朱棣更简单的办法吗?
既然燕王朱棣当时就身在沙城,那么也速迭尔又有什么理由错过这个夺回元大都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快捷方式呢?
所以方瑜不愁也速迭尔不上当。
朱棣哈哈一笑道:“你的眼光确实不错,本王喜欢你那身狐裘。”他这句话语带双关,表面上好像是说方瑜挑选狐裘的眼光,实际又隐喻他看待战场的眼光。
方瑜却好像没听懂朱棣的隐喻,警惕地捂紧狐裘,瞪了朱棣一眼道:“喜欢我也不会给的,殿下身为堂堂藩王,总不至于和我这个小小参将抢衣服穿吧?”
朱棣用折叠着的马鞭轻轻点了一下方瑜,纵声大笑道:“你小小年纪就这么贪心,小心以后贪多嚼不烂。”
“贪呀,当然贪!”方瑜满不在乎地道,“不贪怎么赢?”
作者有话要说:
①纛:古时军队或仪仗队的大旗。
②黄金家族:指具有纯正血统的蒙古人。曾指成吉思汗的后人,后又狭义特指拖雷一脉的传人。拖雷死后蒙哥继承汗位,到蒙哥战死前线,他的两个儿子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分别在中原和草原自立为大汗,都视自己一脉为黄金家族正统。两人一番内战之后忽必烈战胜阿里不哥开创大元帝国,从此黄金家族变为忽必烈一脉,而阿里不哥一脉的后人则为此蒙羞并怀恨在心。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蓝玉北征捕鱼儿海击败北元军,皇帝脱古思帖木儿在逃亡途中被阿里不哥的后人也速迭尔杀害,皇位也因此被也速迭尔获得,黄金家族再次从忽必烈转回到阿里不哥的后人一脉。
第4章 以步制骑
以步制骑,自古以来就是困扰中原农耕文明的大问题。
面对游牧民族来去如风的骑兵攻击,以步兵为主的汉人军队很难占到便宜。故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伊始,汉人也开始学习马背上作战的骑兵战法。虽然汉人骑兵在某些历史阶段达到了足够与游牧民族抗衡的高度,但也不得不承认,在大部分的历史阶段中,汉人军队的战斗力确实比不上这些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的游牧民族。
所以如何以步兵对抗骑兵,在过去的上千年中始终是中原王朝最关心的军事话题之一。
有人曾提出一种战术,以几千名步兵组成阵型紧密严整的大方阵,人人身披重甲,手持钢盾和长矛,这样不但可以有效地防御敌骑射来的弓箭,甚至还能抵挡敌人骑兵的近身冲击。然而其最大的缺点就是笨重,且虽有无懈可击的防守却缺乏有效反击的手段,只能任由敌人戏耍,直至累到筋疲力尽。
所以再后来的将领在面对游牧骑兵的时候,多采用由多兵种组成的综合部队,他们虽以步兵为主,却也有自己的骑兵和弓箭手,用于突袭和掩护阵型,真正实现了攻防一体化。
方瑜为这套攻防一体的战法又加上了一个全新的单位——楼车。
楼车为木架结构,高逾三丈,分两层,占地两丈见方。上一层是三丈高的顶端平台,可供十余人居高射箭,占据射程优势。二层平台位于两丈高处,有爬梯通往地面。不但可另容士兵放箭,还可作为上层箭手的箭矢囤放之所。上下两层平台的四周都由半人高的木板围起,木板上涂有防火涂料,既可防箭,亦可防火。
整个木架看上去与营寨中的箭楼相似,却在底端增设轮轴,可由步兵推动前行,成为移动中的箭楼,故又称为楼车。
在行军时,楼车位于整个阵型的核心,由步兵推行,弓箭手居高哨戒,一旦发现敌情,便可利用射程优势予敌人以远程打击。
如若敌人胆敢接近强攻,步兵将和骑兵换位,以步兵手持坚盾守在外围,骑兵收在楼车周围伺机待发,而楼车上的弓箭手将持续发箭,让敌人付出沉重的代价。
楼车上的指挥官居高临下,一旦发现敌人阵型的破绽便可立即指挥骑兵出击,从而彻底打破敌军的阵型。
风月明卓立楼车之上,在他身边站着的是戎装英挺的燕王朱棣,还有一身儒装的参将方瑜。环目四顾,他的宝驹“逐日”正悠闲地跟在队伍之中,士兵们结成整而有序的左中右呈品字形的三个方阵,各环绕着三座楼车缓步向前行进着。再向远看,则是一望无际的开阔平原,只在视野尽头的地平线附近才能隐约看到起伏的山脉。
沙城一战获得大胜后,他们并没有选择继续追击已成穷寇的北元军,而是回到宣府打造楼车。
因为他们的下一个目标是应昌①。
也速迭尔收拾残部之后,将部队重新整编,暂驻于北元位于关外的应昌城内。
应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