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与君厮守》第174章


“抱歉,有什么话,改日再说吧。”
丁绍德带着一行人从丰乐楼离去,不曾回头。
顾氏驱身一颤,眸中已失去了原有的光泽,失落道:“大婚当日,你只看到了她眼里的伤心,却未看到身后之人的失神。”
“多情便是无情,无情往往最有情。”
“我早说过,她非你良人,你又何必,这样伤害自己。”
顾氏回头,才发现身后站了一个出尘的女子。
第124章 惊魂一场原是梦
丰乐楼的门前; 栀子灯照耀; 楼下闲人目光云集,她将人抱上马车,脱了自己的外袍,轻轻放下。
半躺着的人闭眼无声,脑袋埋入袍子上的毛绒内,如同睡死过去。
丁绍德随之坐下; 看了她许久,闷声道:“公主; 可闹够了?”
赵静姝这才缓缓睁开眼,将头撇过去; 鼓着腮帮子。
“公主知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 万一身份暴露,可知日后东京那些人会怎么传你?”
赵静姝回过头; “若不是伙计说今夜顾氏见的贵客就是昔日的丁衙内,我岂能知道你会在此; 又来找顾氏了; 我又怎会。。。”声音渐小,直至无声,直至视线偏向窗外不再去看她。
“可是公主如此做,损的是自己的清誉; 官家与贵妃若知道了,定少不了责罚,我来此; 不过是为了询问西南战事,公主又何必如此。”
她坐起与之对视,抓着丁绍德的衣襟,将她整个人从座上拽下,狠狠的逼到了角边,“我想怎么做是我的事,但是你,你是我的驸马,是我的人,我不许你找她,就是不许。”
颤动的心跟随着呼吸的凝固,丁绍德楞楞的看着眼前人,相隔不到一尺,透彻的眸子里有怒火,很是少见。
拽了许久,直到看见手腕抵着的脖颈处生了红,赵静姝这才反应过来自己有些失态,眸子一转,松了手,也从她身上离开坐回座上。
丁绍德理了理衣襟,抬头看道:“公主不喜,往后我不来便是。”
赵静姝没有回头看她,只是呆呆的看着车窗外,开封府的大街上,车如流水马如龙,灯火辉映,“西南的事你也不要管了。”
“西南如今有难,公主可放得下心?”
“你的脑子是什么做的?”赵静姝气的回头直勾勾的看着她。
“我。。。”
“师兄的事情自有阿姐帮忙,若阿姐都没有法子,那还有谁有呢,你本不喜斗争,就不要卷入其中了。”
“我心。。。”
“我不需要你的心甘情愿。”
战火一直延续到十二月入冬,由于指挥不当,朝廷的军队接连吃了几次败仗,士气一再低落。
接连吃亏,又害怕朝廷问罪,曹利用只好拉下老脸向张煦及巡检使曹克明请教。
“我们虽未胜,但也未败,叛军困宜柳二州九郡,寸步难行,已是强弩之末,我们有江南为后盾,粮草不绝。。。”
“但是不能再继续拖延下去了,西南之乱久久未平已是惹怒官家,再拖延下去,朝廷恐怕就要降罪下来了。”
“叛军死守城池,这样周旋下去也不是办法。”
“看来得要用些强硬的办法了。”曹利用看着沙盘里的城池。
“元帅可是想到了□□?”
太。祖开宝三年,兵部令史冯继升进火箭法,至咸平三年,神卫队长唐福向宋朝廷献出自己所制作的火箭、火球、火蒺藜等火器。
咸平五年,冀州团练使石普也制成火箭、火球等火器,并献朝廷,在阅兵之时做了表演。
“□□杀伤力太大,至今还未使用过,况且叛军也是汉人。”
“□□的威力足以毁灭城池,炸开土地,使之寸草不生,这样会不会。。。”
“妇人之仁,若继续拖延,不但不能取胜,还会不断添加伤亡,况且吐蕃已经联合西南各国蠢蠢欲动了。”
“若元帅一开始能够听从张将军的建议,此刻我们或许早已降服了卢成均班师回朝。”
“你住口!”曹利用大怒道:“卢成均死不足惜,就算我放过他,他当年阻扰官家为储君,便是官家也能容他!”
————————
东京城,大内,坤宁殿。
十二月上旬,中原降初雪,东京城外,大雪覆盖千余里,来时路已是白茫茫一片,看不见尽头。
坤宁殿的暖房中开了一小扇窗户,院里那颗探出墙的红梅开得比往年要盛,寒风呼啸,时不时卷进房中窥视,不经意间将盆中的炭火吹起了灰尘,案桌上的铜镜染上一层薄雾。
“哎,怎的开窗了。”刘娥从前省回来,见着女儿开着窗户又在窗前魂不守舍,焦急的心疼道。
“窗子闭着,屋里闷得慌。”
“昨夜下了雪,正是冷的时候,外边的风又大,你现下是最要紧的时候,忍着性子,再过几月,卸了包袱就轻松了。”她将窗子关上,扶着赵宛如转身坐回。
“今日可有什么不适么?”
赵宛如轻摇头,“不适倒是没有,只是她在我肚子里时常乱动。”
“手脚长全了乱动是正常,日后呀,肯定是个活泼好动的娃娃。”
听到此,赵宛如不由的笑了,“只要不像她爹爹那般闷葫芦就好了。”
“都说女儿像爹,息子像娘,你的性子加上他的性子,这孩子今后无论是男是女,应当都是极守规矩不用人操心的。”说到此,刘娥长叹一口气,看着发白的窗子,“这仗也打了快有小半年,怎还未平息。”
“我听他们说,前几日的冬至大朝会上,西南的好几个国家都托辞未来,就因为南方之事。”
“谁将大朝会上的事情告诉的你?”
“母亲只需要回答我,我虽在府中养胎不曾出来,可我想知道的事情,还没有人敢瞒我。”
“原本今年冬至的大朝会是要推掉的,但去年未曾举行过,以为南方之乱在冬至之前能够平息,可谁知道这仗一打就是半年!”
“母亲,您让她回来吧。”
“他是奉旨出征,你爹爹在朝堂上开了金口,若此时召回,天下人如何看你爹爹,如何看你,又如何看他呢?”
“我近日心里总是闷得慌,每到入夜就开始不安。”
刘娥很是无奈,语重心长道:“军中老将诸多,还有绍文在,他既是扶摇子的徒孙,你也应该信他才是。”
就是有丁绍文在,她才不放心,反而疑心,“丁绍文,他若想害驸马怎么办,说不定这战事的拖延都是他策划的!”
前来加炭火的秋画在听得姑娘在圣人跟前如此言语时,登时心中吓了一大跳。
刘娥只是轻挑着眉头,“你呀,就是想太多了,好了,年关将近,后宫中里还有一大堆事要处理,你好生歇息,我晚点再来看你。”
“母亲!”
刘娥轻摇着头,负手出了暖房,于长廊前瞧了一眼刚刚请完平安脉的张则茂。
张则茂拱手躬身道:“公主在妊娠,疑心重,有时候说些失常的话也奇怪,圣人无需担心。”
刘娥未曾生过子嗣,没有体会过孕育的辛苦,但曾见过宫中嫔妃生产,生死难关,“好生伺候着,出了丁点差池,唯你试问。”
张则茂咽了咽干喉,“是。”
直到圣人走后,秋画才将炭盆盖好,起身走到赵宛如身旁,“姑娘今日晚膳想吃什么?”
“我什么都不想吃。”圣人走后,赵宛如似乎有些失神。
秋画扭着眉头,“就算姑娘不想吃,也要为肚子里的孩子考虑呀。”
看着高高隆起的肚子,她抬起头对秋画道:“那你去让厨房备一些平常的就好了,曾听驸马说过,滋补过重也是不好。”
秋画皱着眉头应下,“好嘞,”走了两步又停下来问道:“姑娘,口味是要偏甜还是偏酸?”
“甜吧。”
“喏。”
秋画出了暖房后连着摇了几下头。
“唉声叹气的,怎么了嘛?”小柔见秋画从房里出来,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
“姑娘说话总是离不开姑爷,每三句就要提一遍姑爷。”
“哎,姑爷都去了南方半年了,去年去了河西半年,差点没回来,府上的梅花开了都没人看,害得姑娘整日睹物思人。”小柔说着说着心中一惊,“哎呀,你说会不会这次姑爷又…”
“呸呸呸,你这个乌鸦嘴,姑爷可是天上的神人,被贬下凡的谪仙,有天爷的眷顾,怎会轻易出事。”
“我这不是担心吗,姑娘与姑爷似能心意相通,上回姑娘也是这样的状态。”
“好了,你别说了,你再这样说下去,我都要害怕了。别假的都被你说成了真的,姑娘现在身怀六甲,听不得这样的话,你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