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相驾到》第22章


辗魇Ω傅呐骺ぶ飨刂鳎伎梢苑狻?br />
她还有四个叔父,内心深处不知道如何想着这爵位,若博阳侯的帽子真的落在苏玉竹这个孤女的头上,那简直就是她的催命符。
丛是行长叹了一口气,驾马向城外而去,心中却在想着对策
不过不管是丛是行的心思,还是路人的议论,目前还都传不到苏玉竹耳朵里。
这个在京中成为了市井八卦中心的孤女,此刻正站在她那暂时落脚的院子前,听着大管家一样样介绍东西,再听他引见乔氏给她送来的四个丫头。
除了送来了一个大丫头翠柳,还送来了三个二等小丫头,分别是绿纹、绿意与绿侬。
苏玉竹对那三个小丫头并没有印象,倒是见翠柳来了,就对她笑了笑。
翠柳忙也殷勤地施礼,只是说话的声音里,带着对苏玉竹藏不住的不满。
只这一句,苏玉竹就确定翠柳来是做什么的了。
这时,大管家又问苏玉竹东西要怎么摆放,苏玉竹笑得平淡:“大管家做主吧,我有些乏了,在院子里转转。”
大管家连忙作揖道:“是,不敢扰了小姐休息,我们定然会轻手轻脚些。”说着,就对翠柳使了个眼色。
翠柳知机,忙过来扶住了苏玉竹,笑道:“原来大小姐还记得奴婢,奴婢生得普通,来的时候,还怕大小姐不认识了。”
苏玉竹看了她一眼:“怎会不记得,以后,我还要请姐姐多照顾呢。”
翠柳丝毫没听出苏玉竹意玩味的语气,只是笑道:“是,小姐记性真好。托大小姐的福,夫人将奴婢提成了一等大丫头,专门来服侍大小姐的。”
苏玉竹再是一笑:“如此,以后还要有劳了。”
翠柳忙道:“奴婢的分内事,大小姐这么说,奴婢可就不敢应了。”说罢,扶着苏玉竹在院子里的阴凉处转了两圈,看着忙进忙出的,却突然叹了一句:“唉,这地方,到底不比府上方便,大小姐虽然有孝心,但是在这个地方,故侯爷见了,也要伤心的。”
苏玉竹听她终于说出了要劝自己回苏府的话,心中更安了。
若翠柳不说这样的话,她才要寻思苏衷夫妻要做什么呢。
不过这转折的也太生硬了些。
是以,她淡然一笑:“到底要离着父母近些,我才心安。”
翠柳还要再说什么,突然就见又有庄子上的人引了两个人过来。
是苏玉竹的小舅舅孟琅仲同表哥孟休明。
前世苏玉竹逃出来之后,在外面流落了一年有余,才巧遇孟琅仲得以回京,所以她对这个小舅舅格外亲切些,如今见他进来,苏玉竹心中高兴极了,立刻放开翠柳,快步迎过去,施礼道:
“小舅舅,大表哥,这样热的天,你们怎么也不坐车?”
孟琅仲此时还有些消瘦,驻了个拐杖,由孟休明扶着走了进来。不过看见外甥女此时脸上算是有了笑容,又如此关切自己和孟休明,不失礼数,再想到宫里传出的那天她面圣时的表现和请求,倒是宽慰了一些。
妹妹和妹夫,也算后继有人了
可孟琅仲不过喜悦了须臾,就又开始难过。
只可惜苏玉竹只是个丫头,失了父母,只能依附叔叔婶婶过活,虽然苏家这样的门户,又是天子脚下,不至于和那乡野的小户人家一样欺负人,可到底依仗不足;孟家虽然是士林名家,但几代单传,只他们父亲才有了两子一女,孟琅仲在京为官,孟琅昆在东水道治水,还是难依仗。
如今这丫头要守孝三年,他总要想个办法,先为外甥女找个好人家,定下来才是。
想及此,孟琅仲叹道:“车子停在了外面,这是苏家祖坟,不好扰了先人休息。”
苏玉竹哪里知道心中的大仇还没报,自家舅舅就先寻思要给她找个婆家了?只是听见舅舅这么说,心中也起了伤心,却不想让孟琅仲忧心,便打起精神,道:“多谢舅舅和表哥,只是如今这院子有些乱,没办法请舅舅表哥坐坐。”
说着,苏玉竹对翠柳道,“去将茶端来。”接着又看向孟琅仲和孟休明,笑道,“舅舅和表哥,就恕我失礼站着请茶了吧。”
孟琅仲听她这么说,立刻摆手道:“不必讲究这些虚礼,我只是来看看你,再来给你送些东西。”
刚说完,跟着孟琅仲来的的四个小厮,就抬了两箱子的东西进来,放在了地上。
孟琅仲将箱子打开,道:“你舅母本给你准备了不少东西,还想来看你,我想着她有身孕,你这儿地方不大,又有你叔叔婶婶预备,就暂时没带来,只是先拣出了这两箱子书。你如今守孝在家,总不好每日枯坐想东想西的,多看些书,学些道理才是好的。我还让你舅母去给你寻个好女师,但要过了中秋才能来,到时候我再给你引见。”
孟琅仲说着,又取出了两个荷包,放在苏玉竹手中:“你大舅舅任上还有事,来不及看你,这一个是他的,一个是我的,你好生贴身留着,以备不时之需。”
苏玉竹知道里面当是银票之类的东西,便接了过来,道:“多谢二位舅舅费心。”
孟琅仲又嘱咐了她几句话,这才道:“我还有事情要做,急着回去,以后你缺了什么东西,就到玄武大街的孟园来,你舅母总是在家的。”
苏玉竹心中感动,点头道:“是。”
孟琅仲书香世家出身,一辈子嗜书如命;舅母西郡曹氏也是书香门第的女儿,家中还有闻名天下的藏书楼。所以孟琅仲送来的这两箱子书,倒比这两个荷包贵重多了。
第二十八章 花灯() 
孟琅仲又叮嘱苏玉竹保重身体的话,这才转身,对在旁边一直没说话的孟休明道:“扬之,我们先回去吧,让你妹妹好生休息一会儿。”
孟休明这才道:“叔父,我同竹妹说几句话。”
孟琅仲点点头,先行走了出去。
孟休明是个并不很擅长言辞的人,待孟琅仲走了,依旧不说话,将自己随身小厮捧着的一个盒子接过来,递给苏玉竹,才道:“这盏灯上面的字是姑母以前写的,你留在这边,终归是个念想。”
苏玉竹接过来盒子来,打开看时,是一盏小巧的莲花灯,每个莲瓣上,都是簪花小楷写的字。
正是母亲的字迹。
苏玉竹有些恍惚。
她还记得,小时候,她最喜欢花灯,每年正月的时候,外祖家来人拜年,都会带给她孟休明亲手做的一盏花灯。
一直到她十四岁那年,从未间断。
而前世,她印象里一贯懒怠说话的孟休明对她说的最后一句话,便是:“这些年我送来的花灯,妹妹拿到了吗?”
那时候,十八岁的苏玉竹,正是因乔氏做主,要嫁到乔家去的时候。她在苏家低调认真过了两年多的时间,终于将自己那糟糕的名声变得好了一些,迎来了一门那时看还算不错的亲事。
她心中感念乔氏待她亲厚,只想着嫁过去后,好生服侍夫君。这般对未来懵懂、害怕、憧憬的时候,哪里还能想到其他的事情?纵然没有接到过,也不过是敷衍地说了一句:“收了很多东西,不记得了。”
而后,嫁在了乔家,那些难堪的事情让苏玉竹左支右拙的,在乔家立足已经艰难,又怎可能再收外人的东西,让人嚼她的舌头?
不但没收过,就连孟休明都再没见到了。
那时候,她当孟休明是外人。
这些失落的记忆随着重生一点点地被想起,再结合前世后来的种种,让苏玉竹也想明白了。
前世有人刻意切断了她与孟家的联系,而那时候她自顾不暇,也就想不到这上面了。
如今再活一次,想通了这些,终归是好事。
这些想法和念头不过是一闪而过,苏玉竹面上带着喜悦和感激,将花灯抱在怀里,笑道:“多谢大表哥。表哥这次是要留在京中,还是回东水府?”
孟琅昆在东水府治理了四年的河道,孟休明也一直跟在任上。
孟休明摇摇头:“祖母因姑姑的事情,身子不是太好,我得先回去。”
前世的时候,因为苏恕夫妻的时候,外祖父外祖母思忧太深,不过一年的时候,就相继去世了。
后来苏玉竹也有想过,如果外祖父外祖母不死,孟家会不会更平安些?
想着,苏玉竹忙道:“是,表哥稍等,我给外祖父外祖母写封信,表哥一并带过去。千万告诉二位老人家,要好好保重身体,等有时间,我就?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