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之烽火岁月》第944章


运送上来的却是七九步枪的子弹,武器口径不统一对补给的压力太大太大。”
“武器的口径一定要统一,请功也要先放一放再说,目前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大家都要先准备一下。”
从彭老总嘴里说出来的重要工作当然是非比寻常,经过两次战役之后,联合国…军的攻击势头被遏制住,猖狂不可一势的联军被志愿军迎头狠揍了一顿,这就让溃败中的朝鲜人民军得到了难得的喘息时机,经过短暂的招募和训练,人民军又重新组建了三个军团(1、2、5军团)总兵力扩充到七万多人。
按照预定的作战计划,重新组建的人民军三个军团也要参加此次战役。
有朝鲜人民军参战,这肯定是好事情,可是好事情的背后也有一大摊子的工作需要解决,比如联合指挥问题,通讯联络问题,具体的攻击地段分配等等问题,都要中朝两国的统帅部去制定去完善,当然了,其中最重要的毫无疑问就是联合指挥问题。
中朝两国在紧张筹备即将要开始的大战役,而这么大的战役想完全瞒过敌人的耳目几乎是不可能的,为了应对中国人将要发起的攻势,对面的联合国…军也没有闲着,三八线的另一侧在昼夜抢修工还有大量的步兵炮兵掩体,连环地堡群都在紧张施工中,一场大战役在酝酿在发效。
华盛顿郊外,林木茂盛,一座幽静的私人别墅里,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正坐在一张椅子上悠闲的喝着手里的红酒。
二战结束了,整个欧洲都趋于平静,大乱之后大治,人们都在舔食战争留下来的创伤,本来象他这样的军人应该过上了舒心的生活,可是该死的朝鲜战争又让他紧张起来,他不明白远东一个叫做朝鲜的小国跟强大的美利尖有什么纠集,有人说,这是政治,政治就是这样,军人不需要理解,军人只管打仗就行。
可是做为美国陆军的副总参谋长,想躲避清闲是不可能的,完全不问政治也不行,那就好比是澳大利亚的鸵鸟,面对危险的时候把把脑袋藏在草丛里,屁股却露在了外面,做为一个美国资深的军人,他当然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马休…李奇微,时年五十五岁,出身于美国一个军人家庭,父亲退休前是美国陆军的一个上校,秉承了父亲的意愿,李奇微高中毕业后就考入了著名的西点军校,并在这里度过了最为美好的青年时光。
虽然李奇微讨厌战争,但是作为一个军人他也向往荣誉,如果有人问他是想远离战争还是想在战争中赢得属于他自己的一切,可能连他本人也说不清楚。
先给大家道歉,然后再给大家拜年,老巴给伙计们鞠躬了,再过几天更新应该会好一点。
第833章 诡异气氛() 
西点军校出将材,被美**中称之为将军的摇篮,这不是一句空话,国家、荣誉、责任的校训深深的植入了每一个学员的脑海里,也侵入了他们的灵魂中。
在上帝的安排下李奇微赶上了两次世界大战,从一个步兵少尉干起,至二战爆发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师长了,还是美国最为著名的步兵第八十二师,后来这个师因为战斗力强悍被改编为空降师,成为美国陆军最为精锐的作战部队。
从西西里岛作战开始,李奇微率领他的士兵转战欧洲各大战场,直到参加了最为著名也是最为残酷的诺曼底登陆战役,到了四五年二战结束,他已经指挥一个军了。
军人世家出身,毕业于最为著名的西点军校,从一个最底层的陆军少尉干起,直到陆军负责作战的副总参谋长,李奇微几乎熟悉军中的每一个军种,并以敢想敢干,战术机敏享誉美军全军。
马休——李奇微是美**中一个很了不得的人物。
一阵不和适宜的电话铃声响了起来,打破了房间中难得的寂静,悠闲中的李奇微皱了皱眉头,这是一部直通参谋本部的专用电话,没有较大的事情,这部电话是不会响的。
电话的另一头是他的老同学,也是他的顶头上司,陆军参谋长柯林斯将军。
柯林斯的电话很简单,但里面透漏出来的信息量却很大:“马休。远东出大事情了,沃克死了,五角大楼让你马上去开会。”
沃克是美国陆军第八集团军的司令长官。
作为负责的作战的副总参谋长。李奇微很清楚沃克的位置,知道沃克正指挥几十万美**队在远东一个叫朝鲜的地方与共产军作战,司令长官阵亡?说明战况已经非常严重了。
沃克死了,五角大楼让他这个负责作战的副参谋长马上去开会,会议的内容很容易被精明的李奇微猜出来。
毫无疑问,李奇微的猜测很准确,接替沃克的位置。去朝鲜指挥美国第八集团军与共产军作战,五角大楼的命令简单又直接。
身经多次残酷大战役的李奇微只与夫人和孩子照了一张相片就坐上了专门为他准备的飞机。在螺旋桨的轰鸣声伴随下飞机钻入了茫茫的夜色中。
军情紧急,他要赶去跟他的老上级报到,李奇微的老上级也是他上学时西点的校长,美国远东的三军统帅麦克阿瑟。
李勇的小分队只有二百多人。但是他可以的调动的力量却越来越多,他是志愿军的总后勤部副部长,级别太高了,高到开始的时候没有人相信,还闹出来不少的笑话,只是后来接触的时间长了,大家才渐渐了解到了志愿军里还有这么一个非常年轻的高级首长,而且还非常能干。
从鸭绿江口岸到一线的作战部队里,很少有不给李大副部长面子的。其中包括朝鲜人民军的各级组织。
一直跟着小分队的人民军女战士金英子起了很大的作用,她早已不单单是小分队的向导了,还是小分队的翻译和联络员。连李勇都多次夸奖这个姑娘很能干,是个不可多得的好手。
不过,金英子对李勇的夸奖好象不怎么感冒,用她的话来说就是,哼哼,被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夸奖有什么好高兴的。
为了这事。经常和她在一起的三排长宁二子还多次和她争吵,当然了。肯定是吵不出什么结果的。
李勇要做的工作太多了,他要为整个志愿军的吃喝拉撒负责,还有大量的武器和装备也要经过他负责向前线调运,一切一切的迹象都在显示,一场大战役就要开始了。
李勇很清楚,即将要开始的三次战役是非常的艰苦的,我军的后勤与美军相比的差距还是太大了,一个单兵不但要靠步行与敌人的机械化比速度还要随身携带四天的弹药和粮食,用最为通俗的说法就是,枪吃的和人吃的都要靠自己来携带,在自身负重几十公斤的情况下与敌人作战。
这时候李勇才明白后世记载的星期和礼拜攻势是怎么一回事,单兵携带四天的粮食和弹药,在弹药和粮食光了以后要靠战士们的忍饥挨饿和意志再坚持几天,七天已经是战士们的体力极限了。
七天是一个极限,是志愿军攻击作战的极限,李勇清楚这些,而即将上任的美第八集团军司令长官李奇微也很快就能弄明白这个道理,正是因为李奇微搞清楚了志愿军的软肋所在,才有了三次战役之后的四次战役。
李勇担心的不是三次战役,而是随之而来的第四次战役,第四次战役是在志愿军弹尽粮绝的情况下被动打的,也就是说,前三次战役志愿军占据的是战役的主动权,而四次战役则相反,战役的主动权掌握在敌人手里,这在解放军的军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朝鲜战争中的第四次战役我军打的极为艰苦,苦的有人说好比是红军时期,李勇的内心充满了一种急迫和无力感,他知道接下来的战役走向,可是却没有办法阻止。
为今之计,只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尽可能多的为一线部队多准备一些物资,也好让战士们在后期的防御作战中多一份保障,要知道,有时候一包饼干一枚手榴弹和一颗子弹都有可能拯救一个战士的生命。
所有能想到的办法李勇都想到了,在准备了大量的粮食和弹药以外,李勇还让后方专门准备了一些稻草和木板,有人不人知道副部长为什么让后方准备那么多的稻草,难道稻草也能打仗吗?
稻草不能打仗,但是稻草确实有大作用,即将开始的三次战役中我军要突破敌人的临津江防线,而临津江河面宽二百多米,战士们在零下几十度的酷寒条件下作战很容易摔倒,一但摔倒就很容易被冰雪冻在江面上动弹不得,把稻草铺在身子底下就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