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运河前朝路》第59章


听皇甫议说过,宇文恺的年纪也不小了,王连想到的礼物,正是曾经送给孙武的放大镜,在后来经过的朝代里,并没有见过,应该没有流传下来。
第077章 大匠巧思() 
王连等了大约两个小时,工匠把放大镜做好了,工艺还算精细,放大的效果却很理想,付了钱后,满意地放进兜里。
傍晚时分,皇甫议又来了,先是恭贺监御使大人有惊无险,然后又谈起宇文恺。
王连明白皇甫议的用意,唯恐他懒惰,耽误拜访宇文恺。根据隋炀帝的安排,挖掘御河跟兴建东都并为同一个大项目,所需资金都由宇文恺掌管和支配。
王连留皇甫议在家里吃晚饭,顺便告诉他,明天上午就去拜访宇文恺,关系不熟络,还请老哥先去探一下路。
皇甫议自然满口答应,杨素都不能扳倒王连,再次证明这个年轻官员跟皇上的交情不浅,他愿意选择站队在这边。
第二天上午,皇甫议准时来找王连,两人一道去了宇文恺的府上,就在洛阳城的南面,只是一处不大的府宅。当然有士兵把守,生人勿入,通禀之后,二人这才被受邀进入。
院子里很乱,遍地都是木屑,也没见仆人,只有十几名木匠忙个不停,用很小的钢锯和斧凿,制造出一块块拇指大小的木块,还有些头发丝粗细的木条。
当进入大厅之时,眼前的一幕,却把王连惊呆在当场,从内心深处,由衷地佩服宇文恺,当真是一流的工艺设计大师。
宽敞的地面上,赫然摆放着东都城的全景设计模型,全立体,纯手工的缩小版,王连在现代也看过立体楼盘,也没有设计到如此精巧的程度。
宇文恺穿着亵衣亵裤,头发随意地盘在头上,边将一根比火柴杆还细的梁柱穿插到立体模型里,一边嚷嚷道:“万万小心,不要碰到了。”
“前辈,我给你带来一件礼物,请笑纳。”王连说着,从怀中掏出了放大镜。
“我不缺稀罕之物,拿回去吧!”宇文恺头也没抬。
“你看一眼,定会喜欢上它的。”王连还是将放大镜递过去。
这么粗糙的东西也拿来送礼,见惯了宫廷制造的宇文恺接过来,不禁愣了一下,就想随手丢在一边。
“前辈,放在眼前,看一下这些建筑。”王连提醒道。
按照王连所讲,宇文恺拿着放大镜,对着一座微型宫殿瞧了一眼,立刻呆住了,继而大笑道:“哈哈,此物甚妙,正解我之所需。”
“前辈,这是放大镜,只有一个禁忌,千万不能对着太阳看。”王连提醒道。
“为何?”宇文恺问。
“会引来天火,灼伤眼睛。”
“好好,我记下了,二位请坐。”宇文恺非常开心,拿着放大镜又看了几眼模型,这才坐下来交谈。
开凿御河,也就是通济渠,宇文恺便是大力支持者之一。常言道,要想富,先修路,在古代,没有现代化工程设备,开山越岭难度很大。因此,宇文恺认为,国家要想强大,必须要修建好河渠,可以做到灌溉运输两不误。
因为喜欢放大镜这个礼物,宇文恺对王连并不排斥,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他还是向王连提出了很多问题,诸如如何引水、修堤、建造斗门等。
王连对这些都很熟悉,还有着大量亲身参与工程的经验,对答如流,并无错误,有些观点还很新奇,这让宇文恺刮目相看,感叹英雄出少年。
最终,宇文恺表示,会全力支持御河工程,需要多少银两,报给他就行,只是希望一点,工程力求加速进行,尽早完成。
“宇文前辈,皇上也是这个意思,干嘛这么急啊?”王连问。
“劳民之举,自然要早早结束,多拖一年,朝廷就会少一年赋税,中原之地本是粮仓,若天地荒芜太久,恢复耕种又要费时费力。”宇文恺如此解释。
朝廷征集劳役的酬劳,只是减免一年赋税,工人和农民的工作强度不同,这么做当然是不合理的。
王连无力改变这些,只能从另外一个角度为百姓着想,那就是尽量减少工作强度。
根据史料记载,开凿隋唐大运河,累死的民工不计其数,整天用车子往外拉尸体,如今王连作为项目总负责人,当然不愿意这种事情发生。
“前辈,您是设计大师,能不能帮着研究一种特殊的工具?”王连问。
“哦,说来听听。”对于有挑战的工作,宇文恺表现的兴趣十足。
“就是那种简单省力的运送土方的设备,用竹筐挑土来往,我怕不能按期完成任务。”王连道。
“可是从河道运送到堤坝上?”宇文恺很聪明,一点就透。
“对,就是这样,从低处能够快速运输到高处。”王连点头道。
“给我两日时间,细细思量下。”
接着,宇文恺兴致上来,取来一根细长的木杆,在模型上指指点点,又向王连和皇甫议介绍东都的设计情况。
东都的规模略小于大兴城,设计周长五十多公里,也分为宫城、皇城和城郭三部分,洛水穿城而过,将城市分成了南北两部分。
宫城有个响亮的名字,叫做紫禁城,位居西北,包含乾阳殿、大业殿等十几座宫殿,从模型上看,极其富丽堂皇,尽显巧思。只是,宇文恺也不曾想到,他精心设计的宫城,十几年后,却被唐高祖李渊付之一炬,理由是太过奢侈。
在宫城西面,还有一处上林西苑,形如偃月,皇帝散心的地方,亭台无数。东北方向也有一座城,叫做含嘉城,却跟即将开凿的御河有关,简单说,就是国家粮库。那里将建设四百多座地下粮仓,一旦御河通航,来自江南的粮食,就会被存储在这里,用来解决粮荒。
皇城叫做太微城,位置最高,五条南北街道,四条东西街道,正跟九五之尊的说法相契合。
王连大开眼界,回想自己曾经在吴国督建的邗城,跟面前的东都设计相比,简直到了惨不忍睹的地步。
当然,邗城也没这么劳民伤财,东都建设和运河工程,因为调用民工太多,而且待遇很低,简直到了天怒人怨的程度。
宇文恺太忙,也没留下来吃饭,王连直接返回府宅,拜托皇甫议去跟杨素沟通,先征调一千骑兵,三天后,他要亲自沿着御河路线走一圈,具体看清楚水系的分布情况。
第078章 三世有缘() 
吃过饭后,王连又睡了一觉,刚刚醒来,仆人就来报告,门外来了三个人来投靠,确切说,是三个女人。
谁啊?王连非常疑惑,一边起床整理着衣服,一边让仆人唤那三人进来说话。
下楼后,王连端坐在大厅里,三人进来了,都背着包裹,像是逃荒的,表情还都有些窘迫。
王连却愣住了,这三人他都认识,正是袁天纲的女儿袁紫烟和那两名年长的女仆。
“紫烟,你们来,投奔我?”王连诧异地问。
“父亲不告而别,且卖了房产,我三人无处可去,只能遵循父亲留下的书信,前来投奔。”
袁紫烟说着,眼中出现了点点泪光,两名女仆也跟着用袖子擦眼泪,这当家的真是狠心,说走就走,连句交代都没有,还是人家来收房子时她们才知道。
“袁大师走了?”
“是啊,三日前离开的,临行时只说去看望一位朋友,却不想,有人来索要房产,还捎来父亲的两封信。”袁紫烟低着头,很是难为情。
搞什么嘛,袁天纲居然一个人跑了,却把女儿留给自己?王连顿时感觉头大了,袁紫烟长得像极了姬玉和南宫灵儿,他当然是喜欢的,但还是老问题,不能带走,早晚还不是辜负了她。
“紫烟,别着急,你父亲在信上都说了什么?”王连问。
“信上只安排来投奔公子,说日后再见。这封信是给你的,未曾打开。”袁紫烟说着,走上前来,递上一卷用松胶封好的白绢,上面果然写着“王连亲启”四个字。
带着一肚子不满,王连拆开了这封信,书法自然是一流,标准的楷书,但上面的内容,却让他眼圈潮湿了。
“与先生偶遇,实乃天纲之幸也,解燃眉之急,破困顿之境。先生非此朝之人,却落于纷乱,可敬可叹。然,小女与先生三世之缘,不可视而不见。据三世相法,小女一世为公主,二世为道姑,今世归于天纲之血脉,乃上天之厚爱。缘不可断,断必生灾,将小女留给先生,并非天纲之所愿,望善待之,五年后,天纲自会赶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