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未来做学霸》第87章


关浩初只听说过,从没见过。
他没想到在地球上会见到脑波分化特殊系的人。
难道牛逼的人,哪个方面都牛逼吗?
他有些麻木了。
陆晏倒是想到了另外两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要跟余成彦的实验室合作。
有这样的实验室何愁数据出不来。
他现在觉得自己申请来地球的决定真是太正确不过了。
第二件事,便是能做出脑波子的数据,是否跟实验室是由特殊系模拟出的有关系?能否在其他实验室重复,如果不能,这又是一个研究方向,虽然他不是太感兴趣。
也不希望是这样,因为不能重复的实验,可不是好的预兆。
古往今来,一但出现实验数据不可重复,就会被其他科学家认定有数据造假的嫌疑。
譬如两百多年前,华洲就有一个姓韩的科学家,在自然这本顶顶有名的期刊上,发表了论文。结果因为很多科学家不能重复他的实验数据,以至于争议不断。
不管怎么样,他都得先留下合作才会有后续的展开。
怎么合作,他得想想。他并不会因为余成彦还是个高中生就用一些手段蒙骗。他可是诚心诚意过来地球,然后做点东西。
所以他没再提合作的事,而是把话题转移到之前的论文上。
“你的论文除了第一篇投了量子世界地球区,其他的可以缓缓,改好了投联盟区。”陆晏建议道。
“地球这里太闭塞。”余成彦也有些无奈,倒起了苦水,“像我现在这样的身份,也接触不到联盟区的期刊。投什么也不清楚。而且想看那边的文献也看不到,然后贡献点也没用武之地。”
“放心。”关浩初这回机灵起来,“找我啊,我可以连上联盟那边的教育网,有什么想好的,记得来找我。”
余成彦顺势爬杆,连连感谢,表示改天就找他查资料。
陆晏看了自己学生一眼,终于恢复实验室组长的样子,知道要跟余成彦打好关系了。
几人又寒暄了一阵,师生两人才告别离开。
***
华立高中新学期伊始。
一个大新闻在整个校园里传开。
华立高中的校友区也炸开了锅。热门话题的聊天泡排第一的便是:
“如何看待排二十一名的洲盟大学,陆晏教授来我校做访问学者?”
1薛定谔的猫:
他疯了。
谢邀,这不是抖机灵段子。我认真地认为他疯了。
2芝诺的乌龟:
理性分析一波。
陆晏教授,我去查了一下,确实不是骗子,是真的洲盟大学物理系教授。
他在大学里也算排得上号的人物,名下的实验室两年前还拉了一个大项目,险些进入校内前五。不过最近一年没什么大动作。他放弃联盟中央圈那么优越的环境跑来地球,应该是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情,才会做这个决定。
3拉普拉斯的恶魔:
公允来说,我不觉得一个高中会有什么特殊之处值得一个重点大学的教授做访问学者。刚才我去查了华立教师最近的科研成果,完全没有亮点,对于地球联盟来说,全是炒冷饭。
所以,我赞同猫的说法,他疯了。
4麦克斯韦的妖精:
你们都落伍了。我刚才知道了最新消息。
陆晏要找的人,是一个高一新生。
那个高一新生正在做的课题是脑波子。
这也是陆晏要做的方向。
5四大神兽:
四大神兽出现,那我是不是也要说点什么
脑波子这种东西真的存在?
高一新生瞎搞,连教授也跟着瞎搞吗?
6物理真可怕:
你们学物理的全是讨论这些,没人关心那个高一新生是谁吗?
能够让一个大学教授千里迢迢来到地球扶科学的贫,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什么人才有这样的魅力?谁来解答一下。
余成彦没空关心那些纷扰和风暴班同学异样的打量。他决定过两天就去参加数学的满学分考试,通过后,就能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待在实验室。
再此之前,他还有一件事要做。
学校那边也给他发文件,同意余成彦以社团实验室的名义去学校申请课题,这样就能获得实验经费。有了陆晏为他背书,经费的上限可以跟学校那些优秀教师的课题持平了。
这大概是余成彦开学以来的第一个好消息。
签约() 
五月初;华立高中;陆晏实验室和余成彦;左谦舟实验室正式签约。
余成彦跟左谦舟本来各占实验室一半的股权。不过华立高中加入进来提供经费后;左琳便叫人来跟华立签了协议。
地球联盟专程过来的律师;当着所有人解释合约内容:“这份文件主要是界定了双方的职责和权力。华立高中拥有余成彦;左谦舟实验室5%的股权;同时拥有余成彦,左谦舟实验室室所进行的合法实验的挂名权等相关权益,但不得追溯或要求余成彦和左谦舟先生在高中毕业后该实验室的实验的署名权和相关权益。”
换句话说;合约讲明了,华立高中只能拥有在余成彦,左谦舟还是高中学生这段时间的署名权;等他们毕业后;论文将不会再挂华立高中的名号。
这边理清了之后,接着就是跟陆晏实验室的合作协议。陆晏在地球停留一年的时间;与余成彦;左谦舟实验合作脑波子项目。
协议内容包括了双方的义务和权利。包括对研发成果的产权归属。
比如合作前双方已有的知识产权归各自所有;合作过程中新产生的所有技术秘密及专利归双方共同拥有;双方均有单独或共同使用的权利等等;
再比如成果报奖署名:排序为完成人名单排序按照实际贡献大小排序方式进行;
当然;大家最关心的是论文发表:双方征得对方同意的情况下;可以单独将本方完成部分的研究成果以论文形式单独发表;联合发表论文时;完成单位排序为论文作者排名将按照实际贡献大小排序方式进行。
毕竟这些,不提前约定后,事后出现成果纠纷就麻烦了。时代变化;人心不会变化。从古至今;因为专利纠纷,多少成名的科学家都要对薄公堂。
与其事后翻脸,不如现在先做好签约。
左琳请来的律师一看就是经常跟科研合约协议经常打交道的人。陆晏认真将一百来页的电子合约看了许久。余成彦同样代表这边的实验室在合约上签了名。
双方完成合约,意味现在就是合作者了。双方握手,相处愉快。
华立高中还请来了量子宇宙的主编,成了这次合作的见证者。
陆晏也是心急,合约一签完,就主动提出了解双方的研究进度。
既是合作者,余成彦也很大方,将之前的数据公布出来。
两方一协商,决定让余成彦继续脑波子的发现课题,这一块是大论文陆晏帮他联系地球联盟区的期刊,挂第三作者。而陆晏本人决定去测定脑波子的某一性质。
两人协商好之后实验室的安排,实验室合作正式走向正轨。
如果说第一篇脑波量子纠缠的可能性只是在地球内部发表,引来了陆晏;那么第二篇关于脑波子的被探测数据一览则在陆晏的帮助下,发表在了量子宇宙的总部期刊。
期刊是每个学术研究人员必看资料的一部分。了解学术前沿的最新动态有助于自己的的研究方向和进度。
六月的希望星因为一篇中等影响的期刊论文泛起了不小的浪花。
常青藤联校的奥兹教授喜欢一边享受黑咖啡,一边看项目简报,了解最新的研究情况。星网每天早晨都会推送当天各种期刊总汇。
他一目十行,跳过了很多不感兴趣的项目,只筛选出三个较为想看的简报。前两个是本专业内容,最后一个则是关于脑波的被探测数据一览。
脑波放十年前还是个热门项目。那时生物学家研究过程中有部分搞不定,叫物理这边来帮忙。于是那几年,各种生物物理跨界项目频出,他也曾参与其中。
资金烧掉,却没出任何成果。生物学家与物理学家互相推锅,各自认为对方的理论或者测量仪器不足以测量到脑波子这种微粒。
也可能这只是科学家的臆想,也许压根不存在这玩意。于是这类项目逐渐冷却,再也掀不起大的水花。
作为曾经的参与者,虽然后来退出了那个研究小组,他认为可能是现在的测量方式和仪器造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