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要代隋》第98章


“对面守将是谁?”中年人淡淡地问道。
“回大帅话,对面的守将是戚昕,有青龙船百余艘。”侍立在一旁的长史,听闻主帅问话,赶紧上前达到。
中年人嘴角微微上扬,无名鼠辈!
“这次陛下下诏南征,此役是关键一战,决定我们能不能饮马长江以南。我军如果白天下船进攻,敌军就会知道我军虚实,加上滩流迅急,船只难以掌握,我们就失去了居于上游的便利条件。”
中年人顿了顿,斩钉截铁地道:“我意,三更造饭,五更出发,在夜里突然袭击敌军。明天早上,我要看见我军战旗插在流头滩头!”
“谨遵大帅号令!”众将校齐声肃立道。
中年人回头望了望中军大营,众多五颜六色的旗帜上,杨字大旗挂在最顶端,迎风飘荡!杨素见此,露出了自信地笑容。
是夜,杨素率领水军顺流东下,舟舻舰船布满江面,旌旗甲胄鲜明耀日。杨素坐在一只平板大船上,仪表堂堂,陈朝士兵望见后,心中惊惧交加,皆曰:“清河公即江神也!”
同一时间,荆州刺史刘仁恩出江陵,蕲州刺史王世积出蕲春,庐州总管韩擒虎出庐江,吴州总管贺若弼出广陵,青州总管弘农燕荣出东海,五十万大军浩浩荡荡杀向江南大地。
建康,大殿。大陈皇帝陈叔宝正悠然地端坐在龙椅上,不过三十五岁的年纪,正直壮年,可长久沉溺于酒色的陈叔宝,看起来病恹恹的,仿佛一阵风就会吹倒。
“众卿有本早奏,无事退朝!丽华今天弄了个新发型,还等着朕去鉴赏呢!”陈叔宝打着呵欠,不耐烦地道。
“陛下,臣有本奏!臣接到边军奏报,北朝隋帝杨坚以其次子晋王杨广为主帅,统军五十万,侵略我大陈。现其先锋部队已经度过长江!”陈叔宝见有人不开眼,自己已经明确表示不想上朝了,居然还找事!定睛一看,乃仆射袁宪也。
“什么时候的事?”陈叔宝皱眉道。
“回陛下话,臣昨夜接到的军报。”仆射袁宪道。
“陛下!元旦的大朝会即将来临,南郊大祀那天,太子必须率领较多军队。现在如果向京口、采石以及江面派遣军队和舰船,南郊大祀之事就得废省!”中书舍人施文庆见袁宪不懂上意,急忙出班奏道。
“现在暂且派出军队,到时候,如果北边战场无事,就顺便使用这支水军跟从到南郊,参加祭祀,又有什么不可以呢!“陈叔宝见是自己的爱卿出班“解忧”,笑道。
施文庆见皇上露出笑容,知道自己揣摩准了上意,淡淡一笑,自信答道:“祭祀乃是国之大计,关乎国运和朝廷的威严。怎么能因为隋人的骚扰而废止呢?这要让杨坚小儿听到了,会被笑话的。”
都官尚书孔范见施文庆开了头,附和道:“长江是一道天堑,自古就认为是为了隔绝南方和北方。现在敌军难道能飞渡不成!这都是边镇将帅想建立功勋,所以谎报边事紧急。我常常觉得自己官职低下,如果敌军能越过长江,我一定会建功立业,荣升太尉了!哈哈!”
“就是!帝王的气数在此地。我大陈自立国以来,齐军曾经三次大举进犯,周军也曾经两次大兵压境,但是无不遭到惨重失败。现在隋军来犯又能把我怎么样!?”
顿时,朝堂上无论官大官小,附和之声接踵而来。
陈叔宝见众爱卿都“懂味”,不待袁宪多说,急忙宣布道:“善!退朝!”
开皇九年,祯明三年,公元589年,正月。陈朝举行元旦朝会,陈后主朝会群臣百官时,大雾弥漫,吸入鼻孔,感到又辣又酸,陈后主昏睡过去,一直到下午申时左右才醒过来。
同一天,隋吴州总管贺若弼,从广陵统帅军队轻松突破陈军防线,渡过长江。
早在为南征做准备时,贺若弼就卖掉军中老马,大量购买陈朝的船只,并把这些船只藏匿起来,然后又购买了破旧船只五六十艘,停泊在小河内。陈朝派人暗中窥探,认为中原没有船只。
贺若弼又让沿江防守的兵士每当轮换交接的时候,都一定要聚集广陵,于是隋军大举旗帜,营幕遍野,陈朝以为是隋朝大军来到,于是急忙调集军队加强戒备,随后知道是隋朝士卒换防交接,就将已聚集的军队解散;后来陈朝对此已习以为常,就不再加强戒备。
贺若弼还时常派遣军队沿江打猎,人欢马叫。所以贺若弼渡江时,陈朝守军竟没有发觉。
第129章 隋灭南陈(中)() 
隋庐州总管韩擒虎也不甘落后,亲自率领将士五百人从横江浦夜渡采石,陈军全都喝醉了酒,没有防备。隋军轻而易举就攻下了采石。
隋晋王杨广统帅大军驻扎在六合镇桃叶山,以接应各路先锋。
直到数天后,各路边军的急报如下雨一般传进建康,陈叔宝才如梦初醒。诏令骠骑将军萧摩诃、护军将军樊毅、中领军鲁广达三人为都督,任命司空司马消难、湘州刺史施文庆两人为大监军,又派遣南豫州刺史樊猛统帅水军出守白下城,散骑常侍皋文奏统帅军队镇守南豫州。
把建康城里的守军都派出去迎敌了,陈叔宝怕是又感觉缺乏安全感。下令用重金,招募僧、尼、道士等出家人服役。此举让建康城里的有识之士都连连摇头,皆曰:“大陈亡矣!”
正月初六,隋将贺若弼率军攻克京口,生俘陈朝南徐州刺史黄恪。所俘获的陈朝军队六千余人,贺若弼全部予以释放,发给资粮,好言安慰,遣返回乡,并付给他们隋文帝敕书,让他们分道宣传散发。隋军纪律严明,秋毫不犯,有士卒在民间买酒的,贺若弼即令将他斩首。因此,隋军所到之处,陈朝军队望风而降。
此时,隋将贺若弼率军从北道,韩擒虎率军从南道,齐头并进,夹攻建康。陈朝沿江的镇戌要塞守军都望风尽逃;贺若弼分兵占领曲阿,隔断了陈朝援军的通道,自己率主力进逼建康。
待陈叔宝听闻隋军已经进逼建康,急忙命令司徒、豫章王陈叔英率军守卫朝堂,萧摩诃率军驻守乐游苑,樊毅率军驻守耆寺,鲁广达率军驻守白土冈,忠武将军孔范率军驻守宝田寺,任忠率军驻守朱雀门。
大陈危在旦夕!
正月,隋将贺若弼率军进据钟山,驻扎在白土冈的东面。晋王杨广派遣总管杜彦和韩擒虎合军,共计步骑两万人驻扎在新林。隋蕲州总管王世积统帅水军出九江,在蕲口击败陈将纪,陈朝将士大为惊恐,向隋军投降的人接连不断。
建康,大殿。陈叔宝此时不像一个月前那么潇洒了,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右手拿着奏折,不停的敲向自己的左手,脚也跟不听使唤一样,在台阶上不停地上上下下。
“诸位爱卿,平时自诩才高八斗、智及百出,今天你们倒是拿一个法子啊!。。。啊?”陈叔宝不停地一个个叩问着台阶下的“国之柱石”,咆哮道。
“尚书令江总!你身为百官之首,你倒是说话啊!”
“沈爱卿!?”
“施爱卿!?”
施文庆知道自己躲不过,当时就是自己教唆皇上不理会边军急报,而朝中众将与自己积怨已深。再不赶紧说话,没准脑袋都得搬家!急忙出班奏道:“此时隋军虽然进展神速,其先锋贺若弼、韩擒虎已经威逼建康。但杨广的大军还在数百里开外,贺、韩已成孤军深入之势。微臣斗胆估计城下的隋军绝对不足5万,而我建康城尚有十几万能战之士。此时陛下若是令萧大将军统军出站,先吃掉离我们最近的贺若弼,然后趁韩擒虎没反应过来,趁胜吃了他。如此,隋军必然胆寒,我大陈尚有喘息之机。”
“不可!我军精锐不过萧、樊、鲁、任,四位将军的部下,合计不足四万人。豫章王陈叔英、都官尚书孔范的军队人数虽多,但久不习战事,恐难当大任。至于新募军士更是只能以壮声势,隋军虽不足五万,但俱是府兵精锐,出城野战,万一不利,建康恐非陛下所有!”仆射袁宪苦苦相劝道。
“袁大人何涨他人士气,灭自家威风!?我与豫章王麾下俱是禁卫军精锐,怎么是难当大任!?”都官尚书孔范不服袁宪贬低自己,转头对陈叔宝道:“陛下!臣愿率本部出城与隋军决一死战!倘若我军战胜,请陛下为我在燕然山刻石立碑,纪念战功!以证明我建康男儿的血性!”
陈叔宝闻言大喜,道:“孔将军壮哉!朕不会让你孤军作战!诏,司徒、豫章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