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故事》第179章


马歇尔的外祖母玛丽伊山伦道夫是个聪明又叛逆的女孩。她十六七岁时爱上父亲庄园里的一个爱尔兰人,遭到家庭的反对,她就跟那人私奔了,跑到一个小岛上躲起来,还生了个孩子。可是,伦道夫家族查到他们的踪迹,冲到岛上,杀死了她的爱人和婴儿,把她强行带回庄园。玛丽几乎陷入疯狂,在家族的精心调理和严密监视下才渐渐恢复健康。后来,她又爱上詹姆斯基斯主教,家里还是不同意。财大势大的伦道夫家族逼着基斯辞职,搬到别的教区。玛丽不依不饶,死活要嫁给基斯。最后,她父亲只好妥协,允许他们结婚,但基本上就像把她赶出家门。玛丽与基斯的女儿,玛丽伊山基斯,就是马歇尔的母亲。马歇尔很少提及自己与伦道夫家族的渊源,这是可以理解的。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杰斐逊,他对自己的伦道夫血统津津乐道。倒不是因为他有攀龙附凤的心理,而是因为他确实跟外祖父家有感情。他父亲彼得杰斐逊曾帮着管理伦道夫庄园,杰斐逊小时候就住在马歇尔的外祖母长大的那座庄园里,一直到10岁左右才离开。杰斐逊拥有一个花团锦簇的童年,享尽富贵与荣华。马歇尔则在荒野中长大,历尽人世艰辛。虽然流着同样的血,但一个是正儿八经的豪门少爷,另一个像是被大家族抛弃的野孩子。这些不同的际遇多多少少会造成点心理影响。
巧的是,马歇尔的岳母——丽贝卡波维尔,本来是杰斐逊追求的对象,两人都快到谈婚论嫁的地步了。但丽贝卡最后甩了杰斐逊,嫁给杰克林安布勒。丽贝卡经常当着马歇尔的面谈论杰斐逊的种种不是,你只要听听今天的姑娘们是怎样数落她们的前男友的,就知道那都是些什么话了。马歇尔就算再客观也架不住天天听岳母唠叨,他对杰斐逊的印象能好了才怪呢。当然,这部听上去像狗血剧的“豪门恩怨”并不是马歇尔讨厌杰斐逊的主要原因。事实上,伦道夫家的表兄弟们还是很友爱的。当初,杰斐逊决定投身政治时,把自己的客户都转给埃德蒙伦道夫,使其很快就成了大律师。埃德蒙伦道夫全职搞政治时又把他的客户都转给马歇尔,让马歇尔少奋斗好几年。而且,伦道夫家族的案子,特别是人命大案,都找马歇尔办,马歇尔也全心全意地维护伦道夫家的声誉,祖辈的故事似乎没有影响子孙间的信任和友谊。
马歇尔瞧不上杰斐逊的真正原因应该有两个:一是杰斐逊没为独立战争出过力。那时候,伦道夫家族的弟兄们,包括马歇尔本人,像所有的热血男儿一样都参加了大陆军,为革命流血流汗,只有杰斐逊猫在家里。他当州长时连英军的影子都没看见就抱头鼠窜,这不是胆小鬼是什么?一篇独立宣言把大伙都“忽悠”上了战场,作者本人却躲得干净。正因为杰斐逊没有经历过大陆军的苦难,他对软弱的中央政府没有体会,才会不遗余力地维护州的利益,生怕联邦政府太强大。马歇尔就看不惯这种光说不练的人。二是杰斐逊诋毁马歇尔最崇敬的人——华盛顿。华盛顿对马歇尔来说可不只是总司令和总统,还是他的父亲和道德楷模,谁说华盛顿的坏话他跟谁急。1795年,杰伊条约签订后,杰斐逊在给他的意大利朋友菲利普马泽伊的信中说华盛顿被英国收买了。虽然他没指名道姓,但他用的比喻太明显了,话说得又特别难听,任何人都不会误会他的意思。结果,这封信被登在欧洲的报纸上,又传回美国,大家都知道了杰斐逊对华盛顿的真实态度。“马泽伊信件”让华盛顿与杰斐逊绝交,也让马歇尔一辈子都无法原谅杰斐逊。
伴随着跟杰斐逊与共和党的斗争,马歇尔在他的政治旅途上走过一程又一程。他最初表现出联邦党倾向是在1788年弗吉尼亚州批准宪法的大会上。他与詹姆斯麦迪逊、埃德蒙伦道夫、埃德蒙彭德尔顿合作,击败了以帕特里克亨利和乔治梅森为代表的“反联邦党人”,使弗吉尼亚州接受了美国宪法。马歇尔在辩论中表现出的严谨的逻辑和灵活的妥协方案让所有的人印象深刻。也就是在这段时间,他与其他联邦党领袖,比如汉密尔顿和古弗纳莫里斯,建立起稳固的联系和亲密的友谊。此后,他成为弗吉尼亚的联邦党领袖,在“威士忌叛乱”和杰伊条约引起的纠纷和骚乱中,马歇尔在里士满的报纸上发表了很多文章,坚定地支持和维护华盛顿的决策。当时,在报纸上与马歇尔展开激烈辩论的是他的好朋友门罗。门罗是杰斐逊的学生(他跟杰斐逊学过三年法律),也是他的信徒,激进的共和党人。即使在共和党内,除了杰斐逊,没有人比门罗更“左”。幸好他与马歇尔因为友情深厚还没发展到人身攻击的地步。
1795年,华盛顿总统提名马歇尔接替伦道夫出任联邦政府总检察长,但他拒绝了总统的邀请。1796年,华盛顿想任命他为驻法公使,马歇尔再次拒绝。倒不是因为他不想为总统效力,而是因为他不愿离开里士满,也不愿放弃他的法律业务。波莉身体不好,不可能跟着他到处奔波,他不能把她一个人丢在家里。当律师是他养家糊口的唯一手段。他虽然拥有土地,但没有像华盛顿、杰斐逊家那样的大农庄,也就没有相对独立的经济来源。总检察长在当时不算个全职工作,只是总统的法律顾问,事情不多,工资也不高,马歇尔不想为了这个工作放弃自己的业务。
1797年,亚当斯总统任命马歇尔为三位赴法谈判代表之一,也就是后来发展成“xyz事件”的那次谈判。马歇尔接受了邀请,主要是因为他觉得这是个临时的差事,顶多半年就回来了,不碍事。其实,亚当斯从来没见过马歇尔,根本不认识他。但因为马歇尔是弗吉尼亚的联邦党领袖,名声很大,亚当斯想要一个联邦党人兼弗吉尼亚人,马歇尔再合适不过了。马歇尔去费城的途中拜访了弗农山庄,向华盛顿请教谈判应该注意的事情。华盛顿见到马歇尔可高兴了,就跟见到自己的孩子似的,拉着他说了两天两夜。在费城,马歇尔第一次见到亚当斯。两人好像前世有缘,第一眼就“爱”上对方,真是相见恨晚。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法国官员的索贿行为使谈判破裂,引发“准战争”。马歇尔在“xyz事件”中的出色表现使他成为民族英雄。1798年6月,他回国的船在纽约靠岸时,整个城市恨不得都到码头上迎接他。联邦党的激进派、温和派以及共和党三方势力都想从他嘴里套实情,都想知道他的态度。是战还是和,这是个问题,也是各方可以用来达到自己政治目的的工具。面对各种聚会、宴会、舞会的邀请,马歇尔说:对不起,我不能在纽约久留。我要马上回费城向总统汇报。他没向任何人透露谈判细节,把第一手材料都给了亚当斯。他认为美法之间的战争可以避免,为后来亚当斯总统重启和谈埋下伏笔。马歇尔在费城受到的欢迎比纽约有过之而无不及,连杰斐逊听说马歇尔回来都推迟了回蒙蒂塞洛的计划,只为有机会跟他谈谈。可是,杰斐逊两次拜访马歇尔住的旅馆,马歇尔都碰巧不在。杰斐逊很遗憾地给马歇尔留了张纸条就回弗吉尼亚了。他本来想写“两次拜访都很不幸没见到你”,结果一不留神把“不幸”写成“幸运”。他发现了这个错误,懒得把字条重新写一遍,就在“幸运”前面加上“不”,但一看就是另外加的,与原来的字体不一致。马歇尔看到纸条哈哈一笑,说“这可能是杰斐逊最接近说真话的一次”。他让人给杰斐逊捎了个信儿,感谢副总统先生大驾光临。
马歇尔回弗吉尼亚不久,两党就开始为1799年4月的中期选举(国会选举)紧锣密鼓地做准备了。马歇尔刚刚回归正常的生活,一点也没觉得这件事跟他有什么关系。到此为止,除了“xyz事件”,他还没涉足过联邦政府的事情,他所有的政治资历都在弗吉尼亚。可是,他不知道,他在弗吉尼亚的日子已经屈指可数了。1798年8月,马歇尔给华盛顿写了封信,说他9月要去弗里德里克郡出庭,路过弗农山庄,到时候去拜访他。马歇尔一般只要有机会就去看看华盛顿,他从小就跟华盛顿很亲。华盛顿接到信特别兴奋,赶紧写信告诉他侄子布什罗德华盛顿,说你也一块儿过来,我有事跟你们谈。布什罗德是华盛顿最喜欢的侄子,他父亲是华盛顿的弟弟。华盛顿和玛莎去世后,布什罗德成为弗农山庄的主人。此时,布什罗德住在里士满,跟?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