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江山美色》第100章


何故如此?”说完又向韩玄求情道:“大人,汉升的话也有些道理,荆南各郡都未表态,待其余太守降曹之后再做定论如何?”
韩玄哪里还能等下去,他的打算就是趁着其余人还未作出决定时率先称降,好歹也算一份功劳,再加上黄忠的态度令他不满,冷哼道:“我意已决,不必多言。”
随后又道:“魏将军,你莫非也想和黄忠一样吗?肉是不愿事曹公,大可挂印而去便是,我绝不阻拦。”
魏延想不到哦韩玄将火发泄到自己身上,他也是执拗之人,大怒道:“走便走!”
魏延回到营中收拾行装,心中仍是气不过,于是找黄忠商议道:“韩玄这小贼如此猖狂,不若你我二人谋而杀之,如何?”
黄忠惊道:“吾不忍也。”
魏延劝道:“他既要投曹操,我们杀之又有何妨,你我为他效力多年,劳苦功高,现如今他要得到荣华富贵,又如此待你我二人,今日不杀,难消我恨。”
黄忠苦笑道:“此事大为不可,文长不必多言。”
魏延不满的道:“若是不杀,你我二人该去何处?”
黄忠道:“江东孙策少年英雄,可去投吗?”
魏延摇头:“江东世家如林,你我去投,恐不能用。”
黄忠迟疑起来,袁术是不用考虑的,此人狼子野心,虽没有称帝,可是在市井之间早有议论,于是道:“河北袁绍四世三公,亦是明主,文长是否愿随我去?”
魏延又是摇头:“袁绍刚愎自用,上一次征伐徐州便是明证。”
魏延见黄忠郁郁不乐,于是道:“据闻徐州高谨在徐州广纳贤士良才,不若你我同去。”,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114章 说降() 
黄忠和魏延商议已定,便一道挂印而去,往徐州去了。
江夏城下无数的艨艟连成一片,靠近右岸的水寨与左岸的江夏城墙遥相呼应,孙策按剑伫立,身后江东诸将一字排开,遥望江夏城头。
整整攻城半月有余,孙策此时已经有些焦躁不安了,张允率襄樊舰队前来驰援,使得江东军再难有作为,孙策焦头烂额,除了每日令水军出战叫阵之外,再没有其余办法。
“公瑾!”孙策侧过头,望了俊秀的周瑜一眼:“常此以往,恐怕很难夺取江夏了。”
周瑜出身士族,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皆为汉太尉。其父周异,曾任洛阳令。周瑜本人身材高大、相貌俊美,志向远大。周瑜与孙策是挚友。当年孙坚兵讨董卓时,家小移居舒县。孙策和周瑜同岁,交往甚密。周瑜让出路南的大宅院供孙家居住,且登堂拜见孙策的母亲,两家有无通共。周瑜和孙策在此广交江南名士,很有声誉。
孙坚死后,孙策继承父志,统率部卒。周瑜从父周尚为丹阳太守,周瑜去看望,时孙策入历阳,将要东渡,写信给周瑜。周瑜率兵迎接孙策,给他以大力支持。孙策十分喜悦,说:“吾得卿,谐也。”
于是,二人协同作战,先克横江、当利,接着挥师渡江,进攻秣陵,打败了笮融、薛礼,转而攻占湖孰、江乘,进入曲阿,逼走刘繇。时孙策部众已发展到几万人。他对周瑜说:“吾以此众取吴会平山越已足。卿还镇丹阳。”于是,周瑜率部回到丹阳。
不久,袁术派其堂弟袁胤取代周尚任丹阳太守,周瑜随周尚到了寿春。袁术发现周瑜有才,便欲收罗周瑜为已将。周瑜看出袁术最终不会有什么成就,所以只请求做居巢县长,欲借机回江东,袁术同意了周瑜的请求。
建安三年,周瑜经居巢回到吴郡。孙策闻周瑜归来,亲自出迎,授周瑜建威中郎将,调拨给他士兵两千人,战骑五十匹。此外,孙策还赐给周瑜鼓吹乐队,替周瑜修建住所,赏赐之厚,无人能与之相比。孙策还在发布的命令中说:“周公瑾雄姿英发,才能绝伦,和我有总角之好,骨肉之情。在丹阳时,他率领兵众,调发船粮相助于我,使我能成就大事,论功酬德,今天的赏赐还远不能回报他在关键时刻给我的支持呢!”
周瑜时年二十四岁,吴郡人皆称之为周郎。
因庐江一带,士民素服周瑜的恩德信义,于是孙策命他出守牛渚、后来又兼任春谷长。不久,孙策欲取荆州,拜周瑜为中护军,兼任江夏太守,随军征讨。周瑜、孙策攻破皖城,得到桥公两个女儿,皆国色天姿。孙策自娶大乔,周瑜娶小乔。
孙策对周瑜说:“桥公之女,虽经战乱流离之苦,但得我们二人作女婿,也足可庆幸了。”
周瑜是个雅量高致的英杰;雅量当然不是装不出来的;一方面可能是天生心胸宽大的气质;另一方面我觉得和人幼年所处的环境也非常有关。
一般是只有真正的贵族才会具有雅量;试想如一个人天生心胸宽大但从小生活在缺衣少食的环境中;为了生存他什么都要去争去抢;人的气质很大程度是后天培养的;说的就是这一点了。贵族可就不同了;因为他从小什么都有了所以就不会轻易和人争;他可能会觉得那样会跌份,另外他即自觉尊贵也就犯不着去排斥什么了。就像汪洋大海为其有;为其大;则无所不可包容了。
那我们来看一下周瑜的出生到底是不是够得上贵族?周瑜虽只是洛阳令的儿子;虽然可能是旁枝;但他们庐江的周氏绝对是望族,论起周瑜的门第,其实并不输四世三公的袁家多少。
周荣是尚书令;荣子景;景子忠都是太尉;忠是瑜的伯祖父,周兄弟子侄当官的许多;平时出者千乘;而景又大举贤能;最擅长建立家族政治关系网。在这种家族背景里出生的周瑜自然会被培养得雅量高致;很会处理人际关系了。
而周瑜后来二十四岁就成为孙氏的重要将领;这和他们周家对孙策起兵时的帮助很有关系;周瑜只是一个小小的居巢长;如果没有从父的借兵借粮他能对孙策作什么大贡献呢,所以说如没有家族的依靠也就没有后来的周瑜。
除此之外,周瑜对曲艺也有很深的造诣,有一次,在吴郡的泛波园凌烟阁内,一名身穿宫装的江南歌伎正一脸落寞的弹着一曲宫宛新韵,筝音浑厚悠长,古朴拙致,一如这夏日阳光,虽然带七分韵味,却也带三分慵懒。
歌妓正缓缓弹奏间,只闻远处的花从树影里传来一阵笑声,在那圆门的尽头,两对夫妻踏歌而来!
为首的是孙策和莺莺燕燕的大乔,夫妻二人手拉手一边走一边看泛波园大池中的游鱼,大乔边看边拿一枝树条去拔弄,不时对孙策嘻嘻的娇笑。而后面的周瑜与小乔又是另一番光景:周瑜醉态阑珊,脚步凌乱,时不时有栽在池子里的危险,而小乔则一脸忧惧神色,把周瑜拦腰抱住,提防他摔倒。
孙策从水中看到小乔的窘态,回过头笑道:“公谨好有福气,乐得让美人拥抱!”大乔捂嘴笑道:“他喝醉了酒,还不是你给灌的,好意思说!”小乔年龄才十六岁,妙丽容颜上还显几分稚气,她嘟起嘴唇道:“姐夫姐姐好无情,老欺负我们这些年纪小的!”孙策哈哈大笑道:“不行,我有一点妒忌公谨了,我也要学学他的醉态,好让美人拥抱我一回!”说完当真颠其倒八起来,摇摇晃晃的向水池里倒去,大乔一惊,急忙拦腰把丈夫搂住,嗔道:“好了好了,你别在逗我们了,别真的倒了下去!”孙策哈哈大笑道:“好舒服,真受用。”
到了凌烟阁上,孙策夫妻一边听歌伎弹琴一边逗笑,而这边的周瑜却倒在小乔怀里似醉非醉,嘴里叽哩咕噜不断,小乔摸着丈夫脸笑道:“你在说什么呢,不让你说!”周瑜不觉,仍然在嘀咕,小乔便取了一叠软糕放在周瑜嘴上,然后一边喂他一边自已吃。
这样安闲的光景不知过了多久,周瑜忽然坐起身道:“这高山流水的曲子听得厌了,叫她弹一曲广陵散。”
广陵散原名广陵止息,是东汉时流传于广陵的民间乐曲,它背后有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据东汉蔡邕所著的琴操典籍中介绍:聂政是战国时期韩国人,其父是一名铸剑师,因为铸剑交期延误,被韩王所杀,聂政听闻韩王喜好音律,为报父仇便上泰山学琴艺十载,并将自已毁容,让人认不出。十年后,聂政身怀绝技入韩,以惊为天人之曲引得韩王入痴入醉,聂政趁机从琴腹中抽出短剑,将韩王刺死,面自己也壮烈身亡。
后人便依此故事谱成了广陵散,因为弹奏难度很大,一般琴师忘却止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